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432

第432章 开铁禁(1)

范勇的态度总体还很乐观,他琢磨着濒国有反骨,但眼下岐帝国好歹还很强大,至少比十年前已经缓过一口气。而且南征的情势一片大好,岐军的威名远播“世界”,即便濒国现在有这个念想,怎么也得掂量掂量。

更何况武藤井富就在神都,岐军连战连捷,不可能不传回国内。

因此范勇的策略仍建立在尽快结束南征,安抚了忽喇,抽回远征岐军,腾挪出水军和机动兵力,不至于全国所有兵马都顶在边境和战线上。

此外,此番南征与国际关系紧张还有特殊之处,就是岐帝国没进行战争多动员,因此各军员额没有增长。

之所以不动员,根本原因还是国力问题。修生养息的时间还不够,发动一场全面战争,需要动员全国的生产力与人力,对经济资源的消耗是巨量的。

同时战争伤亡,经济消耗,以及战后动员人力的复员与经济调整又是痛苦过程。

不计战争失去的时间,仅仅战后需要恢复到战前,没有五六,根本不可能。而且还得是打胜,没怎么伤筋动骨的情况下。

如果是惨胜,还伤筋动骨,就可能步打辽南的后尘,国力迅速衰退下滑。

于是现在的问题就是,女帝还想韬光养晦,不想大动干戈,需要继续积攒国力。

在这个大前提下,要拿有限的资源分配更大的摊子,显然是让张飞绣花,根本不切实际。

但问题是,公孙芸惠的性格是那种既要解决问题,又要短平快,效果立竿见影,还得不担责任,重要的是得要本小利大那种,因为女帝给国库穷怕了,纵然现在手头阔绰了,但留下了心理阴影。

可按这么个模式,那不是搞直销了吗!

听着范勇说了半天,指望着尽快解决腊婆,从南边抽兵。且不说西域之战大打了四五年,险些倾家荡产。这腊婆开战至今还不到一年,眼见着大有利可图,速战速决显然意味着要放弃某些已经到嘴的利益,这一层又是范勇不清楚的。

可纵然女帝心里不太痛快,但面对当前窘境,公孙芸惠很能理解。

想当初自己登基上台,摊子可比现在烂的多,那是要兵没兵,要钱没钱,现在总不能比当年更困难吧。

“范爱卿,除了扩军调兵之外,就别无他法了?”

“办法也不是没有,只怕开了这个先例,例好开,但怕是覆水难收啊。”

“但说无妨,说来朕听。”

“臣以为,朝廷既不扩军,又不想扩大战端,又要戒备海寇,如此唯有推行丁编制,或者……”

范勇欲言又止,女帝听着苗头不对,遂即问:

“或者何事?”

“废除铁器与兵器禁令,允许民间持械。”

此言一出,欧阳羽愣吓一跳,忙是插话说:

“范尚书,废除铁器与兵器禁令,此乃动摇社稷之举,岂能轻废。”

话音未落,却听女帝说:

“朕看,未必。”

欧阳羽不知女帝心意,遂即收敛起方才事态,小心说道:

“陛下,废除铁器兵器禁令,恐令反民哗变,当慎重。”

“朕自然知道其中厉害,但朕也知道范爱卿所想。”言毕,女帝看向范勇又说:“想来爱卿不会空穴来风胡乱言语,爱卿何想,且说来朕听。”

“陛下英明,容臣细禀。”

“嗯,看来爱卿果然另有所虑。”

“陛下应当知道,朝廷严控民间铁器流向与兵器,是为提防不轨之徒密谋反叛,但陛下应该从未听闻严禁铜器之说吧。”

这时欧阳羽插话说:

“范尚书何意?”

“其实道理很简单,铁器取代铜器,乃是铁比铜器更为锋利与坚硬,当铁器遍及天下,铜器用于兵器对铁器而言毫无威胁。

而今其实亦是此理,眼下朝廷掌握有厉害火炮与火药、炸药等惊人火器,乃至各型机械。这些都是朝廷所独断,而民间不能仿造。

然铁器则不同,只要有铁,便能制造刀剑,区别在于优劣罢了,民间仍能自造。甚至菜刀、农具、铁锅等等,民间皆能自造,但火器却不行。

而今火器大量使用,朝廷作战与以往大相径庭,因此臣以为,火器代以铁器恐怕也是早晚,故而兵器与铁器可以适当开禁。

如此一来,民间便能广为持械,百姓持械而自保,只需官府稍加操练,便能编练民团为朝廷所用。”

“呵哈哈……英雄所见略同,爱卿此议甚合朕意……”女帝龙颜大悦,多半是发现自己有些失态,连忙收敛神色强作镇定又说:“爱卿此议可用,朕也以为,铁器禁令可适当宽松,但仍不能全开。”

“陛下圣明。”

范勇无疑看到了时代的潮流,与技术变革带来的军事红利。

青铜器取代石器,是技术进步与铜器材质性能决定的结果,青铜器的生产效率和威力,远在石器之上。铁器取代青铜器,依然是这个道理。

但铁器即便进入近现代,铁器依然是工业,乃至国防必须品。

当然,由于时代和技术的进步,这种铁器已经从狭义的兵器与生活用铁,变成更为广义的特种钢。

但铁器取代铜器的根本原因,不是民用领域,而是军用领域,当铁投入战争中,其优越性全面压倒青铜器,使得铁器成为军事资源。

简而言之,一切技术的普及与淘汰,多数都发生在军事领域。一旦当某种资源成为军事与政治必须资源,一定会成为国家机器控制的对象。

而冷兵器被热兵器所淘汰,依然遵循以上规律。但不同的是,热兵器的制造在技术进步的早期,对技工群体,对工业基础要求较高。

由于眼下战争形态处于冷热兵器之交,热兵器的杀伤力、威力全面压制冷兵器,这就意味着军队需求与装备发生根本转变。

军队有了更为先进的装备,对于传统而相对落后的兵器需求开始减弱,同时攻击力的增强,也压制了落后技术兵器的破坏力。

而且管型具火器的大量使用,已经造成冷兵器与热兵器的技术代差,热兵器足以压倒冷兵器。再此基础之上,从军事与女帝迫切的需求层面而言,无疑有了开禁的条件。

此外,热兵器眼下只能朝廷制造。而刀剑冷兵器,甭说把铁管死了,老百姓存心要造反,办法也太多,铸犁为剑家常便饭。但要制造火器,目前只有朝廷有这个技术、人才和工业基础。

范勇考虑的更多是军事和技术层面进步,带来的国防红利。这方面女帝自然也有所考虑,但女帝的着眼更多是自己的小算盘。

公孙芸惠看的其实比范勇更清楚,情报工作也更细致。

到目前为止,除了黑火药,朝廷所有的炸药、火药、炮药都来自沈云卿的工坊,朝廷的火器、大炮也无不是沈云卿提供技术。

简而言之,似乎火器的秘密都掌握在沈云卿手里,朝廷没了沈云卿就不能活。

所以只要控制了沈云卿,谁就控制了天下强大武备力量。

其二,由于工部与户部就冶铁一事难以调和,朝廷既要铁材铸炮,提增铁产,户部又要有吃大户回扣,提增铁产之事迟迟没有结果。

现在开铁禁,意味着民间铁器市场的进一步松绑,有市场就有销售,有销售就有生产,有生产就有利润,户部一定会同意。

其三,适当开禁铁器与兵器管控,但不意味着全面开放,而是有条件与适度开放。

因此开放的铁器与兵器,完全可以由朝廷官僚机构负责销售,销售铁器与兵器这块的收入,也可以拿来谈谈。

所以事情发展到这里,虽然是冒着危害国家安全的原则推行国防建设,实则还是围绕利益展开的政治博弈。

范勇与女帝一拍即合,但二人的立场却截然不同。

“此议朕看可行,范卿尽速拟定方略供朕参详。”

“臣领旨,那臣就告退了。”

“嗯……”

待等范勇退走,欧阳羽忙是说:

“陛下,这开铁禁可是千古未有之事,需得谨慎才是。”

“开铁禁不止为兵器,朕考虑更多的是工部机械。”

“陛下是担心铁禁不开,工部制造机械与售卖受制于户部?”

“不错。”女帝肯定点头,遂即起身离案,二人边走便道:“工部所造机械眼下朝廷虽不足用,但日后早晚要卖于民间,户部也好,吏部也罢,眼下都盯着工部的机械,盯着孟津的产业,究其根本,仍是一个利字。

而机器都由铁材制成,若不松铁政,朝廷的机器便受制于铁,朝廷所需的物料、财政也将无处可寻找。故而只有松铁政,方能纾解眼下困境。”

历朝历代的铁器管制主要是防造反,因此铁料管制的主要重点领域是兵器与兵器制造,早期还比较严,除了农具与工具,民间要想搞点铁料,确实有些困难。

但到了中后期,尤其是北宋灌钢之后,铁产、钢产能急速飙升,这就导致铁器的大量普及。由此开始,朝廷对民间兵器的管制有所松懈,同时也开始允许私人大量购买铁料。

之所以发生改变,除了北宋年间铁产能飙升,导致资源普及,更重要的原因是朝廷也不是二傻子,向民间开放的铁,多数是生铁,不是钢。

生铁要变成钢,需要消耗更多的煤炭,同时当时主流技术仍然是先冶炼得到生铁,而后人工捶打脱碳制造钢铁,民间还没有普遍掌握直接通过冶炼得到钢铁的技术,民间只有获得生铁,再捶打出钢的技术。

因此民间与北宋朝廷的冶铁技术有代差。

其次是北宋王朝的冷兵器和铠甲制造制造达到巅峰期,产品标准化、规格化,数据指标量化,民间没有这套体系,没有朝廷的工匠和技工,想要制造朝廷质量的兵器,根本不可能。

尽管水浒传小说演义,但梁山之所以能让北宋朝廷束手无策,除了梁山的地利和谋略,以及当时北宋国内的民情、官场决定了之外,梁山的一票子人马,都是一水的朝廷人才,甚至连冶金、大炮都是朝廷技工。

在装备、兵力不相上下的情况下,组织力、领导力、精神意志、团结氛围,加之梁山泊的地利,朝廷的腐败无能,宋军不败才怪。

两宋灭亡之后元朝大开历史倒车,铁器管制,确切的说是金属管制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但不也没有避免老百姓造反,王朝覆灭的结局吗。

现如今岐帝国要发展,就只能推升铁产,松绑铁政是必然选择,但问题就出在,松绑的时机很重要。必须是对各方都有利,一方无利可图,就很难推动铁政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