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香港制造:一梦十年
6079200000015

第15章 徐克恩仇录 (1)

吴思远慧眼识英雄,新艺城群豪扬威名。

却说人活在世上,除去生老病死乃必经之事外,还有一件事是逢人必有的,那便是人际关系。人跟人自然要打交道,而交来往去却不外乎恩、怨、情、仇四字。今天我们要表的这位英雄对于此道可谓体会颇深,他便是香港电影的一代宗师徐克—徐老怪!要说他与香港影坛其他好汉的恩怨情仇,真是一言难尽,令人扼腕叹息呀。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俗话说追本溯源,讲徐克的恩仇故事,还得从他初踏影坛开始。

在20世纪70年代,香港的电影业虽然已开始面临西片的冲击,技术的落后和拍摄手法的老套也日渐凸出,但张彻、楚原的武侠片、李小龙的功夫片、许冠文的喜剧片却仍然深受当时香港市民的喜爱,由此也吸引了更多有志于从事电影这一行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洪金宝、曾志伟等人没有学历,只能从最底层做起,当武师、做场记,慢慢上位;而许鞍华、徐克等毕业于国外电影专业院校的高才生回港发展则是先从电视编导开始练手。其时之香港电视剧正处在发展阶段,急需专业人才加入,改变其制作粗糙、手法老套的痼疾。徐克等人的加入正是生逢其时,可以一展所长,学以致用。

进电视台不久,徐克就编导出一部武侠剧《金刀情侠》。该剧加进了许多电影拍摄技术,手法熟练老道且有所创新,风格虽然古龙化,但又不同于当时流行的楚原导演的古龙武侠电影,一下便赢得圈内人的口碑,同时也吸引了著名电影人吴思远对徐克的关注。要说这吴思远可是香港电影史上不可不提的人物,早年以影片《廉政风暴》、《李小龙传奇》、《南拳北腿》等片闻名,20世纪80年代导演的《法外情》更算得上经典之作,20世纪90年代起担任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委员会的主席,为发展香港电影作出极大贡献。另外,他还享有“影坛伯乐”之名。70年代,他自组思远影业公司伊始,便大胆启用武师出身、从没有过导演经验的袁和平拍功夫片,更邀请当时罗维旗下、正背负“票房毒药”恶名的成龙主演,所担风险不可谓不大,但结果却是《蛇形刁手》、《醉拳》两片票房狂收、好评如潮。袁和平、成龙二人也从此走红,名扬世界,这其中吴思远功不可没。

如今这位“伯乐”又相中徐克,极力游说他拍电影。徐克的志向本是进军电影界,此次有吴思远引路,加上感念知遇之恩,当即便从电视台跳槽到思远影业公司,拍摄了《碟变》、《地狱无门》、《第一类型危险》三部惊世之作。这三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徐克日后的影片风格:黑色暴力、对现实的冷峻态度、寓言化的故事还有他自始至终迷恋的视觉特技。徐克也因此成为当时香港新浪潮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徐克初踏影坛便遭到了叫好不叫座的厄运,三部影片票房皆不理想。吴思远虽然没有怪罪之意,徐克却是心中不安,如何拍摄既能体现自己艺术旨趣又能适合观众口味的影片成了他苦思冥想的问题。正此时,黄百鸣、石天、麦嘉三人合组的新艺城电影公司和思远影业公司合作拍片,徐克便抓住时机,编导了极具卡通风格的喜剧影片《鬼马智多星》。该片上映后获得极大成功,徐克再接再厉又拍了续集《我爱夜来香》,票房成绩更是惊人!摆脱了票房失利阴影的徐克信心倍增,又集合了当时新艺城几乎所有资金及工作人员拍摄了成本极高的摩登动作喜剧《最佳拍档》。影片以精彩、诙谐的特技动作吸引了大批观众,从而成为当时香港最卖座的电影。之后又开拍三部续集,徐克与曾志伟、麦嘉、黄百鸣、高志森、林岭东等众多电影人通力合作,成功地延续了这一系列的票房神话。

其时之徐克已然扬眉吐气,不久又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工作室,可以独立制作电影。自这之后,徐克事业的辉煌时代终于拉开序幕,令我等后辈所钟爱的经典电影也已开始酝酿。

而他与吴思远的合作也远没结束,20世纪90年代初极负盛名的“黄飞鸿”系列的前三集便是吴思远亲自监制,并与嘉禾公司联合推出的—至此,吴徐二人的渊源才算告一段落。

吴宇森落魄逢徐克,英雄片竟绝兄弟情。

诗曰: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话说得虽好,但也只是人的美好愿望,兄弟反目之后再想化敌为友,谈何容易?不过,有人又不明白了,本是好兄弟又为何反目成仇呢?呵呵,这里的情况可复杂了,从历史上讲,管仲、鲍叔牙曾有争端乃是因各为其主;孙膑、庞涓反目斗杀盖因嫉妒作祟;司马光、王安石成仇对立却是政见不同;而今日我们要说的吴宇森、徐克这对曾经情如手足的兄弟,他们却是为何割袍断义、分道扬镳的呢?各位看官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却说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将终身成就奖颁给了当年名震香江的功夫武侠片大师张彻。这张彻在20世纪70年代可谓最红的电影导演,所拍影片凌厉、肃杀,于后辈影响极大,同时他的门下也出了很多得意高徒,如王羽、姜大卫、李修贤、郭追、狄龙、陈观泰等人。这些人早在70年代就已威名赫赫,而同样出自张彻门下的吴宇森在当时却是一直郁郁不得志。吴宇森很早便弃学入片场工作,后来跟随恩师张彻做副导演,受益匪浅。但是待到吴宇森自己做导演时,所拍影片却极少卖座,80年代进入新艺城后,他接手的电影几乎都是喜剧片,而这绝非吴宇森的长项,因此在票房上更是连遭失利。长此以往,已很少有人找他拍片—这意味着他以后很难再有机会做导演了。现在想来,其时吴宇森之落魄处境虽强似秦琼当锏、杨志卖刀,但失落心情却恰如韩愈遭贬、东坡放逐,正所谓壮志难酬、有才难施,眼看便要抱憾终生了。

也是机缘巧合,某晚吴宇森参加了一个电影人的聚会,见别人事业得意、谈笑风生,再想自己连戏都拍不到,老吴苦闷顿生,便自顾自地抽烟喝酒。也许是精神恍惚,又可能是寻思事情过于集中,一时不慎,他竟将一位女士的手当成了烟灰缸!而这位女士非是旁人,乃是当时徐克的红颜知己,后来的夫人施南生!由此,便引起了徐克与吴宇森的一番谈话。其实早在新艺城时期两人便已相识,只是交情不深。但通过这回甚至以后的几次聊天,徐吴二人发现两人对于电影的理解尤其是对将传统侠义精神贯注到电影的意识竟是如此一致,当真是言语投机、相见恨晚,心中便有了惺惺相惜之意。

之后不久,徐克与吴宇森共同构思了一部电影的大纲,由徐克的电影工作室摄制,徐克担任监制,吴宇森做导演,这便是无数影迷心目中的经典之作《英雄本色》!徐吴二人试图将传统侠义精神用现代手法重新演绎,因此《英雄本色》中对情义、浪漫、暴力的着力渲染,令人观后热血沸腾、侠气顿生。该片一经公映便引起轰动,票房狂收,连得大奖,使得吴宇森和影片中的主演“小马哥”周润发都咸鱼翻身,一洗昔日被称作“票房毒药”的恶气,而吴宇森为影片精心设计的风格强烈的暴力场面也开始奠定其暴力美学大师的地位。

《英雄本色》的成功,使得徐吴二人的友情与默契又进一步,紧接拍摄的《英雄本色2》更是两人通力合作产生的佳作。其间虽有关于影片表现形式等艺术理念的不同看法,但也只是争鸣探讨,还能做到相互尊重,心平气和。可是到拍摄徐克监制、吴宇森导演的第三部英雄片《喋血双雄》时,极爱将自己的意识强加于人的徐克和极端坚持个人风格的吴宇森终于闹翻了,由龃龉口角到最后影片拍完吴宇森独立门户,自组公司,两人的兄弟交情竟然只持续了几年的工夫。哼哼,拍的影片将兄弟友情渲染得感天动地、生死不渝,临到自己倒反目成仇、互不答理,真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呀。

说到这儿,各位看官也许明白了,吴徐二人的兄弟成仇虽然不排除其他方面的误解,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创作理念不合。别的不提,就说两人在对影片动作场面风格迥然不同的处理吧,吴宇森爱用大量慢镜头强调角色的气势,动作讲究乐感及形体美。而徐克对动作场面的处理则讲究凌厉,画面快速地剪接,多场景地转换,让人目不暇接,别有一种刺激。吴宇森擅长枪战,徐克则长于功夫打斗,可谓各有千秋(还有一点,徐克非常注重女性形象的刻画,而吴宇森影片中女人却只是一种点缀而已)。但要将二者风格融到一起,就必须有一方妥协,由此兄弟决裂也便在所难免了。

也许是巧合,分道扬镳后的徐克拍的《英雄本色3》和吴宇森公司的创业作《喋血街头》都将故事背景放到了20世纪70年代的越南,情节、风格虽然不同,但讲的都是男人的故事,兄弟间的情分—而这些,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两位导演来讲,却已是恍如隔世,难再回首了。

胡金铨应邀拍“笑傲”,生龃龉徐克招骂名。

要说在武侠片领域,能称得上大师的不多,而凭借武侠片扬名世界的更是凤毛麟角。李安虽以《卧虎藏龙》斩获奥斯卡四项大奖,但他本人却并不是以拍武侠片闻名。另外,“武侠片”在重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也远不止李安一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由胡金铨导演的武侠片《侠女》便曾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综合技术大奖,使得西方第一次领略了中国武侠片的独特魅力。胡金铨也因在武侠片领域的成就被法国某权威杂志评为1978年度世界五大导演之一(中国享此殊荣的还有后来的张艺谋)。

在我的眼里,武侠文化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小说当以金庸、古龙为最,电影则是胡金铨、张彻称雄。在风格上,张彻颇效古龙,动作讲究简洁有力,影片只讲江湖仇杀,极少历史演义,风格凌厉、肃杀。而胡金铨则极似金庸,影片皆有历史背景,服装道具,细枝末节务求巨细,风格则追求古朴凝重,透出禅学意味,虽不若张彻影片几乎部部卖座,但要论成就却在其之上—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当1989年徐克筹拍金庸的名作《笑傲江湖》时,便想到了当时已然处在半退休状态的胡金铨,力邀其出山导演该片。老胡自觉宝刀不老,正好借此重振雄风,而徐克也想以胡金铨驾驭武侠片的能力,加上自己电影工作室制作出的惊人视觉效果合力打造出一部旷世的武侠经典来,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如此,二人便一拍即合。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早就被电影人预言为“影坛佳话”的胡徐合作却出现了问题,影片拍摄不到一半,老胡和小徐闹僵了!说起原因却是出在徐克身上。既然已将导筒交给胡金铨,便应听他调遣,全力合作,尊重其创作思路、导演风格,可拍摄周期一再拖延,预算马上用完,徐克不得不启用程小东、李惠民、金扬桦赶工拍摄。与此同时,胡金铨身体抱恙,面对几乎被架空的导演岗位,加上《笑傲江湖》剧组的主力干将都来自徐克电影工作室,而他却是势单力孤,虽然后来女弟子许鞍华闻知此事赶来帮忙,但也已回天乏力,于事无补了。于是,胡金铨只拍了前半部分便黯然失色退出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