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粮食安全既是人类生存安全的基础保障,也是食品安全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源不仅是生态环境问题,也是粮食生产与消费即供需平衡以及流转机制问题。而安全食品的一个基本标志就是绿色食品,其内涵即是强调粮食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因素,倡导生态农业,其基本要求就是生态环境无污染,食品安全、优质、富含营养。因而,绿色食品也是食品工业走向未来的健康之路。
全球粮食安全透视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纪,也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危机与希望并现的世纪。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人类社会历经了数千年的岁月与风雨,正在抛开所谓的意识形态之争开始加速融合。世界从来没有任何时代像今天这样,各民族彼此息息相关,利益相联。也从来没有任何时代像今天这样,抛弃地域差异、文化差异与种族差异,而从人类整体发展的角度来应对人类发展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挑战,而其目标是人类与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就目前来说,从一个大的范畴出发,严重阻碍人类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是气候变化、经济危机及粮食安全问题。这三大危机中,气候变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人类生存环境即生态承载力的直观危害以及对粮食生产的破坏性作用,而经济危机则是关乎人类商品生产及生活方式与经济运行模式的危机,粮食安全问题则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安危。什么是粮食安全呢?简单地说,粮食安全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确保生产出足够人们消费的粮食,二是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三是确保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2009年10月14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经济危机导致饥饿状况急剧恶化,全球饥饿人口已达到创纪录的10亿2000万人,发展中国家最贫困人口受到的影响最大,这种情况反映出对脆弱的世界粮食系统进行改革的紧要性。而联合国2010年的一份人口状况报告则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90亿。由此而言,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将进一步凸显。
粮农组织认为,无论是在低价格和经济繁荣时期还是在价格飙升和经济衰退时期,饥饿人数均不断增加的情况表明了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系统存在缺陷。
该报告还指出,“饥饿人数增加的现象是不能容忍的。我们拥有经济和技术手段消除饥饿,所缺少的是这方面更加坚定的政治意愿。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进行投资是关键,因为一个健康的农业部门对于克服饥饿和贫困,以及确保总体经济增长及和平与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欢迎各国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做出新的承诺,但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几乎每六个人中便有一人在挨饿的情况是不能接受的。”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希兰说,“在世界饥饿人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情况下,粮食援助量却比我们记忆中的任何时候都要少。我们知道需要什么来应对紧急饥饿需求——我们需要的是采取行动的资源和国际承诺。”
这份报告还披露,世界营养不良人口几乎全部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长期遭受饥饿的人数估计为6亿4200万;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为2亿6500万;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为5300万;近东和北非地区为4200万;而发达国家则为1500万。
总体来说,在这些长期遭受饥饿困扰的群体中,除一部分是由于经济困窘造成的外,主要原因则是粮食生产或供给不足造成的,也就是说世界上仍有数亿人口在承受着粮食短缺的威胁。
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比粮食短缺更可怕的事了。就我国而言,曾经发生的粮荒经历也更加让人们时刻难忘粮食安全问题。
笔者认为,只就目前来说,在粮食生产与流通环节,全球粮食安全存在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引发的粮食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并由此对粮食产业发展带来的负面作用。二是全球性极端气候频频发生而导致的农产业的大面积灾害,从而造成的粮食的大面积减产。
2011年7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称,6月份全球粮价有所上涨。
报告显示,6月份一项用于追踪55种粮食商品价格变动的指数从5月份的231.4点上升至233.8点,该指数在2011年2月份上升至237.7点的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粮农组织糖价格指数大幅上升15%,至357.7点,原因是全球最大甜料生产国巴西当年的糖产量预计将低于往年。粮农组织高级经济学家阿卜杜尔赖萨-阿巴斯安(Abdolreza Abbassian)称,糖价格指数的大幅上升拉高了整个粮食价格指数。在纽约市场同期的交易中,原糖价格上涨了14%。
其他指标中,6月份粮农组织乳制品价格指数从5月份的231.1点上升至231.6点,主要由于脱脂奶粉价格上涨;肉类食品价格指数从5月份的180点上升至180.4点,与4月份创下的历史最高值持平。在这个月中,家禽肉类食品价格上涨3%,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粮农组织谷类食品价格指数连续第二个月下滑,从5月份的261.3点下降至258.5点,但与往年同期相比仍旧上升了71%;该指数曾在2010年6月份降至151.2点,创下该年最低水平。
在芝加哥市场6月份的交易中,玉米期货价格下跌了17%,创下自2008年10月份以来的最高月度跌幅;小麦期货价格下跌21%,创下自1986年2月份以来的最高月度跌幅;大豆期货价格则下跌了6%。
粮农组织总干事、巴西前粮食安全部长达席瓦(Jose Graziano da Silva)曾在当年6月27日表示,未来几年时间里粮食价格仍将很高,且价格波动趋势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粮食价格上涨是造成通胀压力上行的原因之一。
在这份报告中粮农组织作出的预测,全球各国当年用于进口粮食的总支出将达1.29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比2010年增长21%。该组织还预测,2011~2012农事年中全球小麦、谷粒和大米产量均较高于上个月的预期。其中,今年小麦产量将为6.756亿吨,高于2010~2011农事年的6.539亿吨,比该组织6月22日的预期高出470万吨;谷粒产量将为11.6亿吨,高于去年的11.2亿美元,比6月份预期高出5.9吨;大米产量预计为4.761亿吨,高于去年的4.637亿吨,比6月份预期高出60万吨。
从这份报告可以看出,一方面是粮食价格的波动,一方面是粮食的增收(预测),这对正处于通胀之中的世界来说,似乎是个好消息。因为粮食的增收会在一定程度上冲淡粮食价格的上涨,为减轻世界经济通胀的压力作出贡献。
不过,全球性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给粮食生产带来的却是坏消息。相关报道也增加了关心粮食安全人士的担忧。
【新闻回顾】
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亟待破解
近日,粮食安全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世界气象组织日前表示,全球的粮食产量将受到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的冲击,而全球极端天气正变得愈加频繁和严重,全球粮食产量面临重大的挑战。
今年以来,法国、德国、中国南部以及美国的多个州都遭遇几个月的干旱,全球农业,特别是小麦产量面临不可避免的损失。国际市场近期小麦价格上涨,再次引发国际社会对粮食安全的担忧。
粮食产量形势严峻
今春以来,波兰、奥地利、德国、法国等欧洲中部国家的气候一反常态,变得干旱少雨,对农业生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普遍预计今年欧洲的农作物将明显减产,农产品原料价格将继续上涨。
根据德国气象台近日发布的信息,德国从2月份开始持续干旱,4月份成为1881年以来德国历史上最干旱的月份之一,5月虽有几次降雨,但对总体旱情缓解有限。
目前,法国过半地区的地下水存储量低于往年平均水平,除南部靠近地中海地区降水量充分外,其他地区都处于缺水状态。
德国农民协会认为,今年德国主要农作物油菜的收成因干旱可能减产30%。虽然干旱对于法国粮食作物的影响还无法准确预计,但今年夏天粮食产量也肯定会减少。
而在美国,今年也遭遇了过去50年间最为严重的旱情。预计今后一段时间旱情不会缓解,甚至可能加剧。干旱将导致更多山林大火,影响供水和灌溉系统,导致粮食减产。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东部和南部的干旱正威胁着美国的小麦出口,美国的小麦价格已有较大增幅。在得克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堪萨斯州等冬小麦主产区,今年的旱情可能使得小麦产量跌至15年来的最低水平。得克萨斯州农业部门统计,干旱致使该州40%的小麦生长状况很差,全州只有25%的小麦生长状况较好,而达到优良水平的只有2%。美国农业部预计,东部和南部的大范围干旱将使全美冬小麦产量减至5年来最低。
德国媒体分析认为,欧洲中部旱灾及美国和中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灾害,将对今年世界粮食收成及粮价造成负面影响。而且,欧洲的谷物储存并不充裕,当时预计2011年欧洲的小麦储存只有1250万吨,只相当于30天的消费量。5月中旬,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世界粮价指数为265点,比2008年粮价危机时的指数超出30点。德国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商巴瓦公司董事长克劳斯·约瑟夫·鲁茨认为,旱灾及投机等原因已使世界小麦及油料价格两周内上涨了8个百分点。
国际粮价飙升,谁是背后推手
目前来看,美国超宽松货币政策、国际农产品市场金融化、发展生物燃料争夺粮食资源以及极端天气事件影响全球粮食主产区收成等是主因。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开动“印钞机”,客观上造成美元贬值预期,推动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农产品价格飙升。正如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所言,“粮食危机其实是美元危机”。
过去多年来,国际农产品市场金融化趋势日益明显,导致国际粮价更易波动。金融市场投资者“超前”和“恐慌”心理,放大了国际农产品价格的波动范围。
而欧美发达国家发展生物燃料推动国际粮价上涨,几年前已被世行的一份内部报告所证实。此事2008年经英国《卫报》报道后,曾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
当前,仍有少数西方人士认为,“发展中国家需求增加导致国际粮价飙升”,但此类言论明显缺乏事实基础。至于“中国干旱推动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只不过是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投资者在炒作农产品期货时找到的一个“蹩脚由头”而已。
令人揪心的是,在每一场危机背后往往都有人类的悲剧,“粮食危机”更是如此。据世行统计,从2010年6月以来,国际粮价飙升在发展中国家导致多达4400万人陷入贫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际粮价飙升,对于富国和穷国的影响截然不同。在发达国家,食品开支仅占居民总开支的很少一部分,粮价上涨对他们影响很小;而在一些贫穷国家,食品开支占到居民总开支的一半以上,粮价上涨对他们伤害很深。
如何破解粮价飞涨
日前,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官员及中国、法国、加拿大和一些非洲国家的政府、学界和企业界的代表在北京外交学院举行了一个研讨会,主题是世界粮食安全。与会者认为眼下世界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令人焦虑,急需寻求有效的破解办法。
近年来,世界粮价涨涨不停,导致粮食进口国通胀步步走高。这个问题在一些粮食进口依存度高的国家造成的恶果更大,甚至社会稳定都面临巨大威胁。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不断恶化,正在演变成一场危机。
本轮世界粮价飞涨始于2006年下半年。2009年同2006年相比,世界粮价整体上涨了83%。到2010年,世界粮食市场上小麦、大豆、玉米和大米的价格比2009年又分别上升了137.5%、79.2%、34.6%和66.6%。并且,世界粮价上涨的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
确保粮食可持续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完善农业粮食生产系统、贸易供给系统、社会需求系统、社会保障系统、人口经济系统和环境生态系统等六大系统的协调统一。此外,还应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开拓“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效率;低污染,高品质”的农业粮食发展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坚持走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道路,减轻和防止水源、土壤及海岸的污染,使之可持续利用。
从全球层面看,破解世界粮食安全危机的难题还要依靠国际协调与合作。联合国粮农组织理事会独立主席顾问让雅克·苏拉在会上说,除了各国应加大农业投入、增加粮食产出以外,还必须营造一个健康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秩序,创建一个粮价协调联动的国际机制。联合国粮农组织今年就着手推动解决这个问题。法国外交部官员莫里斯·鲍狄世说,粮食不是普通商品,世贸组织对粮食应有例外规定。法国将利用今年担任20国集团轮值主席的机会,把建立合理的农产品交易机制提到20国集团的议事日程上。笔者认为,多边机构的计划能否取得进展,还取决于各国的态度和努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个国家都有义务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样做归根到底利人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