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6708200000041

第41章 附录:巴利语三藏提要(10)

(二)《小品》(Cūa、vagga)

1.《宝经》(Ratana、suna),讲述皈依佛法僧三宝,能获得幸福。

2.《荤腥经》(magandha、sutta),迦叶讲述荤腥的意思是指各种恶行,而不是指食肉。

3.《羞耻经》(Hiri、sutta),讲述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4.《大吉祥经》(Mahāmagala、sutta),佛陀讲述各种能称之为最高吉祥的行为。

5.《针毛夜叉经》(Sūciloma、sutta),讲述针毛夜叉以威胁的方式向佛陀问法,佛陀仍向他说法。

6.《法行经》(Dhammacariya、sutta),讲述要避开那些邪恶的假沙门。

7.《婆罗门法经》(Brāhmanadhammika、sutta),佛陀讲述婆罗门法古今不同,由纯洁变得污浊。

8.《船经》(Nāvā、sutta),讲述要与知法的善人交往,才能像登上坚固的船,安全渡河。

9.《戒行经》(Kisīla、sutta),讲述应该奉守戒行,追随正法。

10.《起来经》(Uhāna、sutta),讲述要精进努力,拔除自己的苦恼之箭。

11.《罗睺罗经》(Rāhula、sutta),佛陀向罗睺罗说法,教导他出家修行。

12.《文基娑经》(Vagīsa、sutta),佛陀讲述迦波长老灭除了对世上名色的贪欲,超脱生死,达到涅槃。

13.《正确游行经》(Sammāparibbājaniya、sutta),佛陀讲述比丘应该怎样正确地在世上游行。

14.《如法经》(Dhammika、sutta),佛陀讲述出家的比丘和在家的优婆塞的行为准则。

(三)《大品》(Mahāvagga)

1.《出家经》(Pabbajjā、sutta),佛陀向频毗沙罗王讲述自己出家的原因。

2.《精进经》(Padhāna、sutta),佛陀讲述自己在尼连禅河边精进努力,专心修禅,挫败摩罗的阴谋。

3.《妙语经》(Subhāsita、sutta),佛陀讲述比丘应该说妙语、合法之语、动听之语和真实之语。

4.《孙陀利迦婆罗德婆阇经》(Sundarikabhāradvāja、sutta),佛陀讲述值得供奉的人不在于他是否是婆罗门,而在于他是否有品行。

5.《摩伽经》(Māgha、sutta),佛陀讲述婆罗门想积功德,应该将祭品布施给修行的出家人。

6.《娑毗耶经》(Sabbiya、sutta),游方僧娑毗耶向诸外道师问法,不能解惑,后来,从佛陀那里得到圆满回答,便皈依佛法僧。

7.《赛罗经》(sela、sutta),讲述婆罗门赛罗看到佛陀具有包括阴马藏和广长舌在内的三十二大人相,皈依佛陀。

8.《箭经》(Salla、sutta),讲述人生充满痛苦,一个追求幸福的人应该拔掉自己的箭,自己的悲伤、欲望和忧愁。

9.《婆塞特经》(Vāseha、sutta),佛陀讲述一个人不是凭出身,而是凭苦行,凭梵行,凭自制,凭柔顺,才成为婆罗门。

10.《拘迦利耶经》(Kokāliya、sutta),讲述拘迦利耶比丘对舍利弗和目犍连心怀恶意,口出恶语,死后堕入地狱。

11.《那罗迦经》(Nālaka、sutta),讲述佛陀诞生时,阿私陀仙人预言他会成佛,并勉励自己的外甥那罗迦皈依佛陀。

12.《二重观经》(Dvayatānupassanā、sutta),佛陀讲述产生和灭寂的二重观。

(四)《八颂经品》(Ahaka、vagga)

1.《爱欲经》(Kāma、sutta),讲述应该永远避开爱欲。

2.《洞窟八颂经》(Guhaha、sutta),讲述要摆脱对生存的贪恋。

3.《邪恶八颂经》(Duhahaka、sutta),讲述无所执著,无所争论,涤除一切世俗观点。

4.《纯洁八颂经》(Suddhahaka、sutta),讲述不执著所见、所闻、所想,抛弃一切所得,达到净化。

5.《至高八颂经》(Paramahaka、sutta),讲述对于世上所见、所闻、所想毫无人为的名想,毫无执著。

6.《衰老经》(Jarā、sutta),讲述人总会衰老而死,不要执著自我。

7.《提舍弥勒经》(Tissametteya、sutta),讲述牟尼认识过去、未来和现在的危险,独自游荡,坚持不懈,不沉湎****。

8.《波修罗经》(Pasūra、sutta),讲述不要热衷集会和争论。

9.《摩根提耶经》(Māgandiya、sutta),佛陀向摩根提耶解释“内在的宁静”。

10.《毁灭以前经》(Purābheda、sutta),佛陀解释什么样的人能称作平静者。

11.《争论经》(Kalahavivāda、sutta),佛陀讲述争论来源于所爱以及所爱的缘起,说明不应参与争论。

12.《小集积经》(Cūaviyūha、sutta),讲述抛弃一切抉择,就不会参与世间的争论。

13.《大集积经》(Mahāviyūha、sutta),讲述牟尼理解世上各种观点,但超越争论,不崇尚任何观点。

14.《迅速经》(Tuvaaka、sutta),佛陀讲述隐居和寂静之道。

15.《执杖经》(Attadaa、sutta),佛陀讲述不要陷入世上种种束缚,看透了爱欲之后,应该自己学会涅槃。

16.《舍利弗经》(Sāriputta、sutta),佛陀向舍利弗讲述比丘应该怎样持戒修行。

(五)《彼岸道品》(Pārāyana、vagga)

1.《引子》(Vatthu、gāthā),佛陀向婆罗门巴婆利解释“头”是无知,能使“头裂”的是知识、信仰、思想、禅定、决心和精进努力。

2.《阿耆多问》(Ajitamāavapucchā),佛陀回答阿耆多询问的“世界被什么遮蔽”等问题。

3.《提舍弥勒问》(Tissametteyamāavapucchā),佛陀回答提舍弥勒询问的“在这世上,谁是知足者”等问题。

4.《布那迦问》(Puakamāavapucchā),佛陀回答布那迦询问的“根据什么供奉天神”等问题。

5.《弥德古问》(Mettagūmāavapucchā),佛陀回答弥德古询问的“痛苦产生于何处”等问题。

6.《陀多迦问》(Dhotakamāavapucchā),佛陀回答陀多迦询问的“怎样学会涅槃”等问题。

7.《乌波湿婆问》(Upasīvamāavapucchā),佛陀回答乌波湿婆询问的“依靠什么越过水流”等问题。

8.《南德问》(Nandamāavapucchā),佛陀回答南德询问的“什么人称为牟尼”等问题。

9.《海摩迦问》(Hemakamāavapucchā),佛陀回答海摩迦询问的“铲除贪爱的法门是什么?”

10.《都提耶问》(Todeyyamāavapucchā),佛陀回答都提耶询问的“有什么样的解脱”等问题。

11.《迦波问》(Kappamāavapucchā),佛陀回答迦波询问的“什么是屹立水流中的岛屿?”

12.《阇多迦尼问》(Jatukaimāavapucchā),佛陀回答阇多迦尼询问的“法门是什么?”

13.《跋陀罗弗达问》(Bhadrāvudhamānavapucchā),佛陀回答跋陀罗弗达询问的“法门是什么?”

14.《乌德耶问》(Udayamāavapucchā),佛陀回答乌德耶询问的“怎样凭智慧获得解脱和铲除无知”等问题。

15.《波娑罗问》(Posālamāavapucchā),佛陀回答波娑罗询问的“怎样理解已知过去色,抛弃一切身,视内在和外在为一无所有?”

16.《摩伽罗阇问》(Mogharājamāavapucchā),佛陀回答摩伽罗阇询问的“一个人怎样看待世界,死神才不会找到他?”

17.《宾吉耶问》(Pigiyamāavapucchā),佛陀回答宾吉耶询问的“法门是什么?”

18.《彼岸道经》(Pārāyana、sutta),十六位婆罗门对佛陀的解答表示满意,皈依佛陀,按照佛陀的教诲生活,从此岸走向彼岸。因此,这个法门被称作“彼岸道”。

六、《天宫事经》(Vimānavatthu),分七品,共八十五个故事,文体为偈颂体。这些故事都是目犍连、文基萨或其他比丘从天国听天神讲述后,报告佛陀的。这些天神由于前生行善,死后升入天国,享受荣华。他们前生做的善事主要是虔诚信佛,供养佛、比丘、僧伽、塔庙和舍利等。

七、《饿鬼事经》(Petavatthu),分四品,共五十一个故事,文体为偈颂体。这些故事讲述各种饿鬼的悲惨情形以及他们生前所作的恶业。例如,那罗陀比丘问一个饿鬼:“闪闪金身,照遍四方,却为何故,长有猪嘴?”饿鬼答道:“信口雌黄,言行不一,就为此故,长有猪嘴。”这些饿鬼也像活人一样有肉体需要,忍受着饥、渴和爱欲的折磨。他们变得温和,不再侵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