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人生是长跑,孩子要慢胜
6836800000032

第32章 谈谈孩子的企图心 (2)

香港首富李嘉诚,从小家庭清贫,父母在他13岁的时候离开人世。那时的他,别说读书实现自己的理想,养活家人才是他唯一的目标。于是,他不得不辍学挑起家庭的重担。起初,他在一家钟表公司里当小学徒。每天他去得最早,最后一个下班,所有的脏活他都做,谁指派他去做事他都笑脸相迎。三年间,他学会察言观色,学会一手技术,也开始了自己的推销生涯。他是在自己掌握了一门求生的技能后,才有了自己创业的企图心。

前文提过的吴京先生,小时候读书并不是很好,到了高中以后,成绩才慢慢好起来。念大学的时候,他看到台北的学生很嚣张,因为他来自偏远的台东,于是激发了他的企图心,最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不少家长往往根据自己过时的经验去教导孩子,看到钢琴、绘画、舞蹈比较吃香,就盲目地给孩子报这些课程。自古学而优则仕,这些家长对孩子的文化课也同样狠抓不放,让孩子上英语辅导班、奥数辅导班、作文辅导班……恨不能把孩子一生的路都设计好,孩子稍有抱怨就咬牙切齿,根本无视孩子内心沉重的压力和感受。

案例:

佳佳五岁,是一个乖巧、伶俐的小女孩。有一天,她忽然在客厅留了张字条:“爸爸、妈妈,我不要你们了……”还在歪歪扭扭的字后面画了一串泪滴。这可把佳佳的爸爸、妈妈吓坏了:“会不会是孩子离家出走了呀?”佳佳的爸爸、妈妈心惊肉跳地找了半天,最后,佳佳从自家的一个废纸箱里钻了出来。爸爸、妈妈正要训斥佳佳,佳佳却对他们甩出一句话:“你们要再逼我,我就死给你们看!”后来才知道,佳佳的爸爸、妈妈都是跳出农门的“凤凰男”“凤凰女”,他们深知自己走过的路是多么的艰难。他们为了让女儿能够出人头地,女儿刚刚一岁大就给女儿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把佳佳变成了学习机器。佳佳整天在各种兴趣班之间穿梭,没有玩耍的自由,甚至连玩玩具的自由都没有。物极必反,才引发了藏进纸箱的一幕“闹剧”。

还有一个女孩,算不上很聪明,小时候学习也不怎么好,妈妈整天督促她学习,总是对她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妈妈就不爱你了。只有学习好,才能有出息。”女孩上到了高中,学习也是一路向上,越来越好,最后,她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正当全家人兴高采烈庆祝的时候,女孩却得了严重的抑郁症。原来,她那么多年的学习努力,只不过为了取悦自己的父母,完全不是自己的心甘情愿,等完成了父母的心愿——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她脑子却一下子空落落的,不知道该做什么。

固然,没有强烈企图心的人,就不会有成功的人生,但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将来染什么色、画什么图,都是一个未知数。父母首先要做的只能是有智慧地关注孩子的企图心,帮助孩子建立他们的企图心,而不是越俎代庖、拔苗助长。要想让孩子一生幸福、快乐,拥有成功的人生,家长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让孩子自然、全面地发展,而不是填鸭式地灌输,扼杀孩子天真的童心,造成孩子心灵的“缺氧”或“缺钙”。

试问,那些早期教育的根苗,有几个长成了参天大树?相反,古往今来的成功者,有几个是早期教育的硕果呢?

做一名智慧的父母

很多父母常常担心孩子缺少企图心,没有争胜心。而真正有智慧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他们更懂得怎么引导孩子,懂得去激发孩子的各种潜能,帮助孩子树立竞争意识。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根也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过于注重孩子的成绩,给孩子造成精神或身心的太大的压力。其实,聪明的家长,着力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激发孩子的企图心和竞争意识,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容易让孩子走向成功。

一、好习惯必须从小养成

卡尔·威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他认为,专心致志的习惯、良好的求知欲、坚持不懈的习惯,都是孩子必须从小养成的优良习惯和品质。

有的孩子天生聪明,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聪明伶俐、灵气逼人,但由于没有得到父母良好的指导,虽然什么都想学,但结果什么都没学好。

案例:

朋友的女儿5岁多开始学习弹钢琴。由于年龄小又好动,她很难安静下来练琴,每每弹不到5分钟,就会跑去玩玩具或是要这吃那……当时,朋友有些心急,就高声大喊:“婷婷,怎么刚弹几个音符就跑下来了,这怎么可以呢?”孩子一边玩一边回答说:“妈妈,我已经弹过了呀……”本来想冲孩子发火,可是朋友转念一想:孩子毕竟才5岁,贪玩、不懂事也是很正常的。

后来,朋友想出一个办法,搬出一把椅子放置在钢琴旁边,拉起孩子的小手一起上琴练习。为了增强她的情趣感,朋友就采取前期陪伴式教育引导法培养孩子。她练习弹奏时,朋友就陪坐在她的身边,与孩子一起唱着五线谱……瞧着她认真的小样,朋友时不时地夸奖说:“嗯,女儿表现得真不错哦,钢琴弹得很好!再给妈妈表演一遍好不好?”她很高兴地晃着小脑袋,像名专业的小演员一样轻松地弹了一遍又一遍……

就这样,朋友陪同女儿走过了两轮春夏秋冬。女儿终于逐渐习惯并自然地走上了自觉练琴的良好轨道。女儿后来跟朋友谈心时说:“妈妈,如果我哪天没有练习弹钢琴的话,就好像是缺少了点什么……”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无论酷暑严寒,她从不间断。至今,她仍在坚持不懈地继续学习提高弹钢琴的技能,并在钢琴考级时顺利过级。

这是一位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时的切身感受。由此可见,好习惯的形成,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

二、对孩子的期望一定要合理

就拿孩子的学习成绩来说吧,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的考试分数。分数只是一次考试成绩的反映,并不代表孩子的整体发展趋势。

每当期中、期末考试,或者是平时的单元测验以及月考,家长总是急切地想知道孩子的考试分数。在班上是第几名?年级排第几?总之,围绕着分数,家长们会刨根问底,一丝不苟。

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家长们的“必修课”,但过分地关注考试分数,可能会导致一些偏差。比如容易使孩子产生父母只关心“分数”而不是“平时的表现”,只关心“学习”而不是“自己”,还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家长们要慎重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

首先,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的考试,不必太在意孩子的考试成绩,以免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压力。用平和的心态去问孩子的考试成绩,告诉孩子,考试分数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应该是通过考试,了解自己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最关键的是通过考试进行总结,知道自己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以及自己的薄弱环节。

其次,帮助孩子总结考试得失。让孩子自己分析考试的利弊得失,家长协助孩子全面分析:进步的地方、忽略的地方、不清楚的地方、下一次要注意的问题、如何改进学习方法等。

此外,总结是为了提高,千万不能变成对孩子的“审问”。切忌放大孩子的缺点、忽略孩子的进步,更不能把它变成家长的一次情绪“发泄”。家长一定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伤孩子自尊的话千万不能脱口而出。不论考成什么样,我们都绝不能放弃孩子,绝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失望、痛心疾首的情绪,更不能讽刺、挖苦,说些打击他们自信心的话。

总之,做家长的千万不要坠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误区。今天的高分,并不意味着明天的成功。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分数,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都会给孩子造成过度的压力,从而导致孩子的厌倦。

三、允许孩子有节制地玩耍,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素质教育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是需要玩耍的,而且父母应该给孩子以快乐、轻松、自由自在的环境。这样才能有益于孩子的身心成长,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位妈妈深有感触地说:“在我儿子幼小的时候,我们没有注重让他背诵唐诗、学习语文汉字以及简单的数学计算,而是任由他玩积木、拼图游戏、手工制作、自由画画等等……儿子最喜欢玩的是积木,起初能够根据提示版的图形组合搭建各种图案,后来就变得随心所欲了,想玩什么就能拼什么出来。等到孩子上了初中、高中,玩积木的经验帮了他很大的忙,立体几何学得相当好。做题时,他能想出好几种方法。有时候,甚至老师都找他探讨答案。”

四、激发孩子的进取心,树立孩子的竞争意识

肯定孩子、鼓励孩子,是激发孩子企图心的一大法宝。

案例:

叶少波是一所普通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他进入高中的时候,分数距离录取线还差20分,是掏了高价走了后门才到学校就读的。但到了高三,叶少波的成绩跃居年级的前几名,在班里担任语文、数学、地理、历史好几科的科代表。他的妈妈在介绍经验时说:“我儿子出生后,就像小绵羊一样温顺,和小朋友玩耍也多是顺着人家,很少和别的孩子竞争。孩子从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走来,初中比小学强,高中比初中强。我相信,我的孩子还会更加优秀。因为我总是不断地肯定孩子,让他和自己的过去作比较,对他一再鼓励,激发他上进,培养他的上进心。”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也就培养了孩子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帮助孩子树立了自信心,并且,有助于孩子企图心的萌芽。无须过早拔苗助长式的引导,孩子也会一步步地跻身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