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孔子——中国精神的塑造者
7089200000018

第18章 在陈三年

公元前492年,孔子已经六十高龄了。两年前他离开卫国时,本想直接到陈国来的。路经匡城时,被匡城人误认为阳虎,饱受一场虚惊。后来,又被蘧伯玉接回去,以后一直没有如愿。

孔子到达陈国后,陈国的君主缗公对孔子非常礼遇,他也很虚心,经常向孔子求教。

一天,从鲁国传来消息说,鲁都发生了火灾,且延及宗庙。

缗公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却肯定地说:“不会殃及宗庙的,一定是桓公、僖公的庙。”

缗公心想,你又没有身历其境,怎敢如此肯定?一肚子的狐疑,他忍不住问道:“您怎么知道不会殃及宗庙?水火无情,它会长眼睛么?”

这句话当然很不客气,孔子却正色回答说:“祖先里面有功绩的尊之为祖,有德行的尊之为宗,因此立庙奉祀,以示不忘先祖之功业。鲁国的桓公、僖公并没有什么功德,他们的庙本不该留下,只因鲁公不忍废弃,所以保留至今。但是,人是拗不过天命的,我想它一定难逃天灾。不相信,您等着瞧吧。”

过了几天,鲁国又传来消息,果不出孔子所料,焚毁的正是桓公、僖公的庙。从此,缗公对孔子更加敬服。

有一天,一只隼(比鹰略小的鸟类)掉落在缗公住宅的庭院里,鸟身上带有一支箭。箭头是石头制成,箭杆长一尺八寸,是陈国从未见过的。他就这件事去请教孔子。

孔子把箭接过来,端详了一会儿,说:“这只隼是很远的地方飞来的,因为这种箭是肃慎国(古代的国名,今东北的中北部)所产。当年周武王灭了商朝以后,就和各地不同的民族恢复往来,他们呈献各自的特产给周朝,肃慎呈献的就是这种石箭。”

“武王曾把这些贡品分赠给亲族及异姓诸侯。缗公的先祖虞胡公娶武王的长女大姬为后,她的嫁妆里面就有这种石箭,目的是联络感情,同时使异姓诸侯知所效忠,毋忘周朝的恩德。我想,大王的府库里一定可以找得出来的。”

缗公随即命人去清查府库,果然发现当年武王所赠的石箭,缗公对孔子的博学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