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89年,孔子六十三岁。
吴国大举攻陈,由于陈一向尊楚君为盟主,因此楚昭王亲自率军助陈反攻,驻军在城父(安徽省毫东南)。孔子听说楚昭王非常开明,有心想到楚国去走一趟,楚国也急需人才,派人来邀请孔子。
从陈国到楚国去,要经过一些吴、楚两大强国经常争夺的小国,其中有一个就是蔡国。它的国都本来在河南省的新蔡,在吴、楚争夺过程中,一度倾向吴国而迁往州来(安徽省凤台),但是有一部分人却被楚国迁到负函(河南省信阳)。如果要去楚国,就必须经过名义上属于蔡国的负函。
这一段路程正是吴、楚交兵的地带,非常危险,孔子等一行人只好冒险前进。
当陈、蔡两国知道孔子准备去投奔楚国时,他们可都着了慌。他们深恐一旦楚王重用孔子,楚国就更为富强。楚君早有称霸天下的野心,行将吞并各国,而陈、蔡两小国恰好首当其冲,因此必须对孔子一行加以阻止才行。商量的结果是派出兵士去把孔子一行团团围住。他们并不想加害于孔子,只是想断了他们的粮食供应,使他们打消去楚国的念头而已。
孔子和弟子们被困在荒郊野外,粮食越来越少,由三餐改为两餐,再改为一餐,眼看就要断粮了。
弟子们饿得头晕目眩地躺在草地上叹息。孔子照常讲学、抚琴、唱歌。
子路的脾气火暴,觉得有点不耐烦了,他问孔子说:“请问您,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
孔子说:“君子原本也有穷困的时候,但穷困中仍守本分。小人一旦穷困就会不顾一切地去为非作歹了。”
孔子又继续对弟子们解释说:“《诗经》上说,不是牛也不是虎,但游荡在旷野。同样地,我们何以会在旷野受苦,你们知道吗?”
子路抢着回道:“也许是我们不仁,所以人们不相信我们;或者是我们无智,所以人们不能实行我们的主张。对不对?”
孔子摇摇头说:“如果仁者必能见信于世,那么,伯夷、叔齐就不致饿死首阳山了。如果智者必能用行于世,那么,臣子比干就不致遭到剖心了。”顿了一顿,又再剖析说:“你们要知道,遇或不遇要靠时机,君子博学深谋而怀才不遇的,多得很呢。生长在深谷的幽兰,并不因无人欣赏就不散发清香。君子修德立道,不可因穷困而败节,当年晋公子重耳困于曹丑而生霸心,越王勾践困于会稽卒能图强。”
子路默然而退。
子贡过来的时候,孔子又用同样的话问他,子贡恭敬地回答说:“也许是夫子的道理太深、理想太高,所以到处不能相容。若是把它略为降低些,说不定可以行得通。”
“赐啊!你要知道,一个终年辛劳的农夫,也不能保证年年丰收,遇到天灾,他仍然无能为力。一个手艺精巧的匠人,他所制作的东西,未必每个人都合意。你不在修道方面去下工夫,却希望博得世人的欢迎,你的志气未免太小了,这是不对的。”
子贡受教后,虚心地接受,也默然退下。
接着,孔子把颜回叫过来,还是问以同样的问题。
颜回说:“夫子的理想高、道理深,到处不能容纳,可是夫子还是可以努力争取。别人不相容没有关系,这正显出有道德学问的人的涵养功夫。
“如果说,我们自己还没有把道修好,这是我们的耻辱;如果道已修好,而不能见用,那是掌理国政的人的耻辱。所以,不为世所容,绝不足以为虑。”
孔子听后,欣喜不已,对颜回大大地夸赞一番,并且把这番话转而安慰大家。
围困到第六天,存粮已经告罄,迫于无奈,只好冒险突围去求救兵了。
子贡自告奋勇愿意一试。他趁晚上昏黑之际,偷偷地潜至包围圈附近,伏下身体,细察动静。由于连续围困多日,那些兵士多已疲惫不堪,抱着戈矛蹲在草地里打瞌睡。子贡悄悄地摸了过去,轻易地穿过了封锁线。但他仍不敢怠慢,星夜赶往负函去向楚军求援。
孔子和弟子们被困在陈、蔡之间总共七天,楚军派来外援,这下子总算脱离了险境,而且马上被护送到了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