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规则
7209200000147

第147章 收起廉价的自尊(2)

曹振镛一方面向门生后辈传授磕头秘诀,一方面又向皇帝献箝制大臣之策,使大臣们不得不“多磕头,少说话”。他曾向昏庸的道光皇帝献策说,对臣子们“指陈阙失”的奏章,可“择其最小节目之错误者谴责之”,使臣子们感到天子能“察及秋毫”,便更加恭顺听话了。于是道光帝吹毛求疵,闭塞言路,“奏章中有极小错误,必严斥罚俸降革”。结果,“中外(朝野)震惊,皆矜矜小节,无敢稍纵”。臣子们全成了“多磕头,少说话”的庸碌之辈,所上奏章也“语多吉祥,凶灾不敢入告”,报喜不报忧了。太平军起事时,大臣们互相隐讳,直到许多名城被攻克,才不得不上奏。对于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有人指出:“皆振镛隐蔽之罪有以成之。”

清人朱克敬《瞑庵杂识》载曹振镛“晚年,恩遇益隆,身名俱泰。门生某请其故,曹曰:‘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清人汪康年《汪穰卿笔记》载,曾国藩每见到地方上来人到京,也总是教以“多叩头,少说话”。与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其第二十六回说贾大少爷虽是世家子弟,然而今番乃是第一遭见皇上,虽然请教过多人,究竟放心不下。当时引见了下来,先见着华中堂。华中堂是收过他一万银子古董的,见了面问长问短,甚是关切。后来贾大少爷请教他道:“明日召见,门生的父亲是现任臬司,门生见了上头要碰头不要碰头?”华中堂没有听见上文,只听得“碰头”二字,连连回答道:“多碰头,少说话,是做官的秘诀。”

曹振镛一生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乾隆46年(公元1782年)27岁的曹振镛考取进士入选庶吉士,就是当时的青年后备干部。嘉庆朝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兼管工部进入内阁,道光朝他升任武英殿大学士,仕途如一马平川一江春水步步高升,80岁才退休当官长达52年。曹振镛死时道光帝亲临吊丧,下诏褒恤赐谥文正,入祀贤良祠盛享哀荣,《清史稿》称其“恩眷之隆,时无与比”。这是为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