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7547300000063

第63章 赛莱菲耶(1)

赛莱菲耶,作为一个宗教流派,在回族伊斯兰教派和门宦中,历史最短,从创始至今虽已半个多世纪,可是到70年代后期,才在西北地区获得了较广泛传播,尤其在新疆回族穆斯林中有更大的发展,为越来越多的穆斯林所接受。赛莱菲耶是从伊赫瓦尼分化出来的一个新兴教派,多年来独树一帜,在回族穆斯林中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赛莱菲耶早期主要传播者为马得宝(1867-1977年),经名阿布杜拉,出生于甘肃广和县白庄的一个伊斯兰教经学世家,父亲和祖父都是当时知名的大阿訇。马得宝自幼就深受家庭宗教的熏陶,勤奋地攻读伊斯兰经典,颇有长进。十六岁时,就能将《古兰经》的前十四册背诵如流,为毕生治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先后投入马寒山、马万福门下深造,二十岁以后,名噪一时,人们称他为“白庄阿訇”或叫“尕白庄”,与被尊称为“尤努斯老阿林”的马正清齐名,同是伊赫瓦尼派的着名阿訇了。

当伊赫瓦尼创始人马万福传播伊赫瓦尼宗教主张初期,马得宝和马正清就曾积极赞助和支持,两人分别在临夏、和政、张掖、兰州、循化、西宁、西安、固原等地开学期间,莫不大力宣传和推行“遵经革俗”的主张,为伊赫瓦尼在这些地区的传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936年,马得宝、马正清参加了以原青海省主席马麟为首的由123名阿訇和乡老组成的朝觐团,取道上海远航麦加圣地朝觐。当年,风行阿拉伯半岛的瓦哈比运动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获得重大的胜利。沙特王室结合瓦哈比宗教势力,重新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1932年正式定名为沙特阿拉伯王国,以瓦哈比派为国教,国王阿布杜拉·阿齐兹兼任全国总教长,建立了政教一体的伊斯兰教国家。国王阿布杜拉·阿齐兹在保持伊斯兰教纯洁的原则下,实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利用西方的技术经验,建设伊斯兰教文明。特别是纠正了早期瓦哈比运动中偏激行为,修复了曾遭破坏的圣墓和其他一些伟人陵墓,保护圣地和朝圣者,积极发展汽车运输业,运送朝觐圣地的哈吉,为朝圣者在交通上提供方便。一再下令,要求本国穆斯林像对待外宾一样对待前来朝觐的国外穆斯林,并且要宽容他们身上种种近乎异教习俗的特点。瓦哈比宣教事业日渐深入人心,声誉与日俱增,博得了伊斯兰世界广大穆斯林的拥护。

瓦哈比派在沙特阿拉伯居于“独尊”地位,一切宗教礼仪和制度,自然以瓦哈比派的主张为准则。朝觐谒陵以及其他宗教活动都由瓦哈比人士担任伊玛目,来自各国的朝觐者唯瓦哈比伊玛目举止是从。

马得宝发现,瓦哈比派伊玛目领拜,不论会礼或日常礼拜、入拜后总是连续三次抬手(太克比尔),对此大惑不解,礼仪显得与中国干百年传统定制不大相同。在中国,“一切拜中,只用一举手。唯会礼,用七举手。先一拜,四举手于颂前;后一拜,三举手于颂后。初举手后附手默赞,三举后俱垂手,四举后,附手听颂;其第二拜,每三举后,俱垂手,勿附。每举大赞——首领者,扬声大赞,众人恭默从之。献颂——四举手后,首领高颂天敕,众人恭听,躬、叩、再叩——一躬、二叩,此为一拜。起立献颂,三举手、躬、叩、再叩、跪坐——此为二拜。默祈祝左右顾,道色兰讫”。

当时,一般中国朝觐者对此等闲视之,或随大流三抬手,或我行我素,仍坚持国内入拜后仅一抬手,莫衷一是。为了澄清这个问题,马得宝在麦加期间拜访了大伊玛目艾布·晒目罕、教长马尔素目·侯占迪。通过求教,得到了解答。马得宝茅塞顿开,提高了认识。据说,阿拉伯世界流行的两大圣训集,即《布哈里圣训实录》和《穆斯林圣训实录》,其中都提到关于礼拜三次连续抬手的规定。所以三抬手,是意为遵行前三辈的干办。前三辈指的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圣门弟子、再传弟子、三传弟子和四位正统伊玛目。一次抬手是天命,三次抬手是圣行。中国穆斯林的礼仪,继承的不是前三辈的干办,而是后三辈人的。因此,五时拜中没有连续三次抬手,只是每年两次会礼时,一拜四次抬手。这种观点对马得宝启示不小,认为瓦哈比派的教律非常正确,礼拜连续三次抬手也是依据经典而行的。而中国穆斯林的现行礼拜仪则,本末倒置,每年两次会礼(尔德·费图尔和尔德·艾祖哈)属于瓦质布(副天命、坚定的圣行),却连续四次抬手,而每日五时拜功,属于天命,仅入拜一次抬手,远离了前三辈的干办,也就是远离了圣行。于是暗下决心,归国后一定要大声疾呼,扭转这种状况,切实按照经、训指示行事。

归国时,麦加大伊玛目艾布·晒目罕给朝觐团成员赠送《看清旁门左道》、《乐园的钥匙》、《正统派的聚会》等宣扬瓦哈比学派的经典着作。大部分阿訇深怕把这些论点传入国内,必然会在伊斯兰教内部造成思想混乱,干扰现行教规,相诫勿在国内扩散瓦哈比派观点。而且认为入拜连续三次抬手,并非重大原则问题,“行有偿,失无罚”,就是说奉行可以得到安拉的回赐,不奉行也不算过失。权衡利弊,一致表示维持现状,不接受瓦哈比派宗教主张,把麦加大伊玛目赠送的经籍投入大海。只有马得宝和老阿林马正清二人的经书保留下来带回国内。除了上述经书外马得宝还带回布哈里、穆斯林圣训集和艾布·达伍德、铁密济、奈萨义、伊本马哲诸家的《圣训集》以及《努海白亚尼》(《古兰经》注释)。

归国后,马得宝潜心研究瓦哈比派的经典着作,搜集了不少理论根据。同时,开始与马正清在信奉伊赫瓦尼的群众中宣传新的宗教思潮。他首先以身作则,恪遵圣行,留起垂肩长发,奉行前三辈人干办,每日五时拜中入拜三抬手。当时,群众称呼这个兴起的学派为“白庄”或“三抬”。称“白庄”,是因为该派早期主要传播人马得宝的祖籍在甘肃广河县白庄。称“三抬”,则是由于该派在礼拜中连续抬手三次,迥异于其他教派抬手一次。被称为“白庄派”时间不长,赛莱菲耶从伊赫瓦尼分化而自成派别,“白庄派”的称呼便随之无形消失。“三抬”之称从40年代末延续到70年代初期。由于这种称呼仅从礼仪形式上看待,根本不能概括赛莱菲耶的宗教主张实质,而且给人们以轻蔑、讥讽的感觉,赛莱菲耶教派穆斯林不乐意接受这个称呼,甚至十分反感。当前,“赛莱菲耶”的名称,已为奉行的穆斯林群众和学术界所通用,“赛莱菲耶”也就成为该派的定称。赛莱菲耶的名称,来源于阿拉伯语“赛莱福”一词,其义为“祖先”、“前辈”。一般以“前三辈”圣门弟子的干办来理解。

一般穆斯林习惯于按旧章办事,拒不肯改变。所以,赛莱菲耶传播初期,信从者不多,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被视为“外道”、“邪教”,加以抵制。新疆着名的伊斯兰宗教学者、乌鲁木齐二十三坊穆斯林公举为全疆回族总掌教马良骏大阿訇,在他的着作《清真撮要志》中,提出尖锐的批评:“至于麦克天方国,麦地那圣陵国,目下被宛哈弊之徒占据,宛哈弊者乃表面虽谓"穆思里麻尼",其实新立旁门之教也。……畅行异端,创立邪说,败坏清真教之箴规,反背圣人之模范,纵身嗜欲,循己之偏见。”诸如此类的攻击并不少见。国民政府借口防止引起教派纷争,也横加干预,在四面楚歌之中,马得宝一度变卖家产,准备迁往麦加定居,赛莱菲耶的传播被迫中止。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马得宝、马正清等看到公开宣传赛莱菲耶主张的条件趋于成熟,于是遍邀临夏八坊地区所属伊赫瓦尼派的教长,共同商定于1950年4月中旬“主麻日”,分别在各清真寺宣讲《圣训》中的主要教律和礼仪,实际即瓦哈比派学说。可是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只有少数清真寺阿訇宣讲了赛莱菲耶主张。大多数伊赫瓦尼派阿訇一致认为,马万福生前所制定的教制完全正确,不能轻易更改,同时,指责马得宝、马正清等人背叛伊赫瓦尼,传播“异端”,双方矛盾终于公开暴露。马得宝等人脱离伊赫瓦尼,正式宣告创立赛莱菲耶派。50年代起,临夏八坊的新王寺为传播中心,开始向外宣传赛莱菲耶的宗教主张。

马得宝前后开学十二年之久,首任于临夏大西乡马家嘴清真寺,继任于前川清真寺,三任于大西乡居家集清真寺,最后任于上五庄清真寺教长,培养和造就了为数不少的满拉,其中有的成为着名阿訇。如马祥贞、国干阿訇、齐易布拉欣阿訇等人,分散各地开学,赛莱菲耶也随他们在各地传播。

1950年6月,马得宝和马正清阿訇在临夏八坊阿訇集会上,阐释赛莱菲耶的理论和主张,由于他的雄辩,言有所据,以及渊博的“尔林”,得到不少人的信服,同意他的观点。于是,八坊十二个伊赫瓦尼清真寺中,就有新王寺、祁寺、北寺、尕南寺、铁家寺、木场寺、韩家寺等七个寺的阿訇和乡老表示响应,赞成和奉行赛莱菲耶的宗教主张。从此,赛莱菲耶派逐渐在陕、甘、宁、青、新疆等地传播。尤其1979年以后,赛莱菲耶在西北地区的传播更广泛、更迅速。

赛莱菲耶50年代已传入新疆回族穆斯林中,但发展缓慢,当地格迪目和伊赫瓦尼在回族穆斯林中居于绝对优势,根本不容许其他教派介入。赛莱菲耶处于极少数,没有立足的清真寺,不敢公开进行传教活动,传播处于隐蔽状态,“三抬”干办只能在自己家里举行。5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政治、经济和宗教的原因,陕、甘、宁、青的回族穆斯林不断向新疆迁移。据统计,1949年新疆回族人口约十二万。1958年增至十六万七千。1982年已达到五十六万七干。随之迁移而来的赛莱菲耶阿訇颇不乏其人。如从甘肃迁来的马索非阿訇,落户于布察尔县回民庄。陈德贞阿訇落户伊宁县吐乎拉格乡。杨彦科、马国贤阿訇落户于阿勒泰地区福海县解特阿热勒。尕师傅落户于伊宁县。从张家川迁来的李贵和阿訇落户于昌吉县二六工乡。马贵和兄弟三人落户于米泉县毛毛卫乡。这些阿訇所到之处,无不积极宣传赛莱菲耶的宗教主张。

1966年,马得宝借探亲机会,亲临新疆伊宁市,在该地居住达一年半之久。他对前来探望的亲友、学生以及慕名而来的穆斯林群众,宣传赛莱菲耶教派理论。1978年,马得宝的长子马福禄(经名莫哈默德),又由西藏迁至伊宁市郊区喀尔墩乡落户。他自幼跟父亲学习伊斯兰教经典,有较丰富的宗教知识,对其父的思想理论也有深刻的理解。自到新疆以后,也从未间断对周围穆斯林群众宣传赛莱菲耶的宗教主张。当今伊犁地区不少阿訇和穆斯林都改而奉行赛莱菲耶,显然是与马得宝以及其门徒亲属在新疆的宣传活动分不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赛莱菲耶在新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有了自己的清真寺,宗教活动自由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