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情商培养书——青少年情商培训辅导
7675400000007

第7章 学会学习,掌握自己的命运(2)

(3)现代社会要求年轻人必须具备学习的能力

1996年,一家闻名全球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北京大学招聘员工。与大多数人的印象不同,这家专业性极强的事务所所开列的招聘基本条件并不包括会计专业出身或会计实务经验,而是要求英语能力与计算机运用能力要出众。

该公司招聘人员解释说:“这并非是因为我们需要英语与计算机专业人才(我们需要的专业人才是会计和审计),英语与计算机能力出众只是意味着你已经具备学习的能力。只要具备学习的能力,我们自己可以来培训你的专业技能。因此只有一个条件,你必须具备学习的能力;按我们的理解,英语与计算机的熟练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当然计算机和英语专业自当别论)。要学好这两项科目,必须具有学习的努力、领悟和坚韧不拔的执著,举一反三的推导能力,这就是这两种技能成为测量学习能力的标准的原因。”

这是一个变革的信号。现在单位招聘新人时问的不再是过去的“你可以做什么”,而是要知道“你可以学什么”,你是否能够学会我们要你掌握的东西。上述这家事务所新员工上班第二天,每人发给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套财务软件,放假一周,学会后再来公司上班。

读书是成才与进步的阶梯

读书是让渺小的个人在有限的生命里与无限的时空交融的通途。广泛的阅读,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法宝之一。当你得到了这个法宝,就意味着你在通向成功的路上少了一道崎岖。

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没有一个是不热爱读书的,通过阅读,可以开扩眼界,增长知识,是他们走向成功的法宝。

阅读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正如爱迪生所说:“读书之于思想犹如运动之于身体,运动使人健壮,读书使人贤达。”

高尔基说:“我读的书愈多,书籍就使我同世界愈来愈接近,生活对于我也就变得更加光明,更有意义……几乎每一本书都轻轻地发出一种声音,扣人心弦,使人激动,把人吸引到奇妙的地方去。”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离开故乡江苏淮安,随三伯来到东北,先进入银岗书院(初级小学)读书。半年后,又进入了新建的奉天第六丙等小学堂(后改为奉天东关模范学校)读书。在具有进步思想的老师影响下,他读了许多进步书籍,如《警世钟》、《猛回头》等,还订阅了《盛京时报》,养成了每天坚持读报、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一年暑假里,他和同学一起参观了日俄战争遗址,当他听完当地老人讲述日俄战争的经过和沙俄军队血洗这个村庄的悲惨情景时,他激动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从此他也懂得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有一天,老师问学生:“你们为什么而读书?”一个同学说:“为明礼而读书。”另一个同学说:“为家父而读书。”还有的同学说:“为赚钱、为吃穿而读书。”老师把目光转向周恩来:“你为什么而读书啊?”周恩来从座位上站起来,庄严而响亮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赞许地点点头,同学们也都向他投来敬佩的目光。

19世纪德国教育问题学会会员卡尔·威特有一个儿子,也取名为卡尔·威特。小威特不仅不聪明,而且先天不足,体重不过2公斤,两只手和两只脚还在不停地抖动,哇哇的哭叫声像中毒的小老鼠似的。邻居家背后议论纷纷,说小威特肯定是个小白痴,连小威特的家人们也说:“这样的孩子,就是再好的教育也是白费力的。”然而,老威特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并没有绝望,他认真地承担起教育儿子的重任。因为卡尔·威特坚信:“只要上帝赐给我一个孩子,而且你们认为他不是白痴,那我就一定能把他培养成为非凡的人。”

老威特对儿子精心教育,培养儿子的读书兴趣,使得小威特十分热爱读书,而且十分的刻苦。不久,这个孩子轰动了附近的地区,他七八岁时,已经能够自由地运用德语、法语、拉丁语等6国语言了,并通晓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在他9岁的时候,就考入了莱比锡大学,校长说:“小威特已经具备了十八九岁青年们所不及的智力和学力。”很显然,这是老威特对他进行教育以及小威特热爱读书的结果。1814年4月,未满14岁的小威特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又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我们强调热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也只有通过大量的读书,我们才能吸收尽可能多的知识。

学习是最好的投资

2001年11月《成都商报》报道:每个周末,一名成都女士都乘飞机赴京,参加北京大学每周六早上8时30分开课的应用金融学专业(证券投资方向)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进修班2001年上半年在新浪网发布了招生广告,不久,这名来自成都的女士就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取得联系,并于9月下旬正式报名。从那时起,这名成都女士就坚持每个周末乘机到北京进修。11月中旬,她顺利通过了入学考试,在缴纳每年5万元的学费后成为该班一员。

一位老师曾为她算过这样一笔账:这位女士一共上了两年的课,她每周往返北京一次,两年间除去假期约为80周,按每张机票1130元计,她两年间赴京上课的机票费约为:1130×80×2=180800元,也就是说,该女士为此次进修所花掉的机票费就超过18万元!

也许很多人看完这个故事,第一个念头或许是:值得吗?

答案是肯定的,后来这名女士靠自己两年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投资,一年就获利几十万元。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的创造价值。用知识完善自我,实现人生的梦想,这不是以金钱能衡量的。

要在变化越来越快的21世纪,每个人既有的知识和技能很容易过时,因此要“不断充电”。花在学习上的投资是明智的。

用心是学习的基础

世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一个人更是如此,只有用心才会学好。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塔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路该怎样连接还没有具体方案。格罗塔斯心里十分焦躁。巴黎的庆典一结束,他就让司机驾车带他去地中海海滨。

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这里漫山遍野都是当地农民的葡萄园。当他们的车子拐入一个小山谷时,发现那儿停着许多车子。原来这是一个无人看守的葡萄园,你只要在路边的箱子里投入5法朗,就可以搞一篮葡萄上路。据说,这是当地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园,她因无力料理而想出这个办法。谁知在这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大师深受启发。

回到住地,他给施工队拍了一份电报:“播上草种,提前开放。”

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了许多条小道,这些踩出来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塔斯让人按这些踩出来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有什么样的环境,作出什么样的选择,自然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学习也是一样,只有因地制宜,你的学习才是最适合于你自己的,也是最成功的。不懂的就要学,只有学了才会懂,也只有懂了才会用。

读书让你充满理智的光辉

读书是一种享受。常读优美感人的文章,可以把读者引进一个轻松愉快的审美意境,使读者产生忘却一切纷扰的感觉,从而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神情开朗。

托尔斯泰酷爱博览群书。在他的私人藏书室,参观者可以看见13个书橱,里面珍藏着两万三千多册20余种语言的书籍。这些藏书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据说,他喜欢把书借给别人看,与他人共享读书的快乐。读书,是一种愉快的行为。在读书中,世间珍奇,尽收眼底;五湖四海,就在脚下;古今中外,醒然可观。读书,让我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读书,让我们丰富了自己,升华了自己,突破了自己,完善了自己。品位是一种智慧,智慧在一点点地雕琢着一个人,进而富有迷人的、持久的魅力;品位是一种个性,品位蕴涵在差异之中,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拥有与众不同的韵味;品位是一种修养,是内涵的展现,洗炼出一段超凡脱俗的人生。书籍是提高品位的魔力如意,经常阅读书籍的人,会具有良好的品格和很高的品位。

能够读书,自然是件快乐事;能够读上一部好书,那就更是一种幸福了。

古今中外名人在读书中都有极精彩的话语,唐朝皮日休赞美读书的好处:“惟文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秀于百卉。”英国莎士比亚谈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当代作家贾平凹说的更为精彩:“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强自立,不畏不俗不诌。”

来看一则古代小笑话:

明代有一位当官的,这日闲坐,一个说书人请见。问说何事,说书人答:“说韩信。”此官听了,便命人将说书人赶出去。手下人问原因,此官道:“今日对我说韩信,明日他又要对韩信说我去了。”此官不知韩信是汉代人,离他好几百年远呢。

为什么会闹笑话?就是那个官员不读书,不学习。黄宗羲说得好,“学则智,不学则愚”。

古人讲:开卷有益。读专业书,有益于自己的工作。读杂书,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读优秀的人文书,则可以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怀。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谨,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严,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段话精辟地说出了读书对人的益处。一本好书通常是作者多年或一生智慧的结晶,我们以短短的几小时或几天的时间来换取这些智慧,真是一件幸运的事。

书籍是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世代相传。青少年朋友们,只有真正喜欢读书,才能在求知的过程中体会读书的快乐,让你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品味生活中的各色景观。

谦虚的态度是学业成功的基础

不管你有多能干,你曾经把工作完成得多么出色,如果你一味沉溺在对昔日表现的自满当中,“学习”便会受到阻碍。要是没有学无止境的心态,不断追寻各个领域的新知识以及不断开发自己的创造力,你终将丧失自己的生存能力。因为,现在的社会对于缺乏学习意愿的人很是无情。人一旦拒绝学习,就会迅速退化,所谓“不进则退”。转眼之间就被抛在后面,被时代淘汰。

学习使人进步,这是一句老话了,说了上千年,但是目前依然有自己的生命力,任何人都不能够否认它的正确性。做个虚心学习的人,才能使自己在社会上立稳脚跟。只要我们寻找,生活中到处都有学问,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有个年轻人在河边钓鱼,他看很多人都在这里钓,觉得这里应该是有很多鱼才对。在他邻旁坐着一位老人,也在钓鱼,二人相距并不远。这个年轻人钓了半天,奇怪的是一条鱼也没有钓上来,而那个老人却不停地有鱼上钩。一天下来,年轻人都没有收获。

天黑了,那位老人要走了,这个年轻人终于沉不住气,问他:“我们两人的钓具是一样的,钓饵也都是蚯蚓,选择的地方也不远,可为何你钓到了这么多条鱼,我却一无所获呢?”

老人笑笑:“年轻人,这你就要多学学了,我钓鱼的时候,只知道有我,不知道有鱼;我不但手不动,眼不眨,连心也似乎静得没有跳动,这样鱼就不会感到我的存在,所以,它们咬我的钩;而你呢,在钓鱼的时候,心浮气躁,心里只想着鱼赶快吃你的饵,眼死盯着鱼漂,稍有晃动,就起钩。鱼不让你吓走才怪,又怎会钓到鱼呢?”

这位年轻人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第二天钓鱼的时候就尽力稳住自己的情绪,这样果然大有收获,虽然还是没有那个老人的鱼多,但比起第一天来实在可以说是大丰收了。

天才源于1%的天赋和99%的勤奋

成功的人比起一般的人来,一定是更能吃苦,更努力,更勤奋,而且,他们也做得比别人更多。

一位出色的科学家,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一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一定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没有一个成功的人例外,没有一个成功的人是不付出艰辛劳动的。

牛顿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当有人问他到底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那些非同一般的发现时,他诚实地回答道:“总是思考着它们。”还有一次,牛顿这样表述他的研究方法:“我总是把研究的课题置于心头,反复思考,慢慢地,起初的点点星光终于一点一点地变成了一片阳光。”正如其他有成就的人一样,牛顿也是靠勤奋、专心致志和持之以恒才取得巨大成就的,他的盛名也是这样取得的。放下手头的这一课题而从事另一课题的研究,这就是他的娱乐和休息。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对公众有什么贡献的话,这要归功于勤奋和善于思考。”

约翰·亨特曾自我评论道:“我的心灵就像一个蜂巢一样,看来是一片混乱,杂乱无章到处充满嗡嗡之声,实际上一切都整齐有序。每一点食物都是通过劳动在大自然中精心选择的。”英国物理学家及化学家道尔顿不承认他是什么天才,他认为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勤奋点滴积累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