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办事认真细致,“举轻若重”
周恩来行政风格的另一个特点是“举轻若重”,对任何事情都考虑得很细致、很全面、很周到,办事谨慎小心,非常认真,处理重大政务真正做到了三思而后行。
周恩来举轻若重的行政特色,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就是一贯尽职尽责、严谨精细、考虑问题周密全面、不避繁琐。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认真细致,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保证做到万无一失。
周恩来对自己“举轻若重”的行政特色曾做过自我评价。据薄一波回忆: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与薄一波谈论刘伯承与邓小平各自工作特点时指出,刘伯承的特点是“举轻若重”,邓小平的特点是“举重若轻”。他说他自己喜欢“举重若轻”,但是做不到,实际上他也是“举轻若重”。与周恩来接触过的美国总统尼克松颇有感触地说:“周还有一种既注意细节又避免陷入繁琐的罕见才能”,“‘伟大来自对细节的注意。’就周而言,这句箴言几乎确实有几分道理。然而,即使在他亲自护理每一棵树木时,也总能够看到森林”。
以现代领导科学理论来分析周恩来这种工作方法和领导风格,能够让我们对他的“举轻若重”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举轻若重”的工作方法运用于政府管理中,能够对政府所面对的庞杂事务从细处着手处理妥当,是确保层级繁多的行政体系在落实政策中不出差错,使得行政决策得到顺利执行。现代政府管理中,管理决策的实施大多需要政府行政体系中各层级的通力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由于政府层级繁多,机构林立和所涉及工作人员众多,带来了整个政府系统共同合作完成工作任务时,必然会出现多重行政环节彼此连贯,政府部门横向与纵向的工作联系、信息沟通和公文来往频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往往牵动整个系统,破坏行政工作的正常运行,导致任务失败。“举轻若重”的工作方法是应对这种问题的最好方式之一,抓细节,注重控制过程,在每个工作环节中都保证质量,周恩来的“举轻若重”工作方法在主持“两弹一星”这样浩大和精密工程中得到充分体现,确保了工程的万无一失,对当代政府管理具有深刻影响。
三、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基层
搞好调查研究,弄清情况是领导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周恩来很注重调查,他经常要求各级干部多下基层,多接近群众,多了解实际情况。搞好调查研究,弄清情况是领导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周恩来强调调查研究,讲究落实。他认为,领导者正确地决策,“首先,要估计环境及其变动,并找出此时此地的特点……然后据此走出合乎实际的计划和指示。这一切,必须经过最实际的调查研究”。
周恩来不仅重视和提倡调查研究,还身体力行,他认为只有从现状表面入手,深入进去弄清真实情况,才能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研究贵在深入、翔实和缜密;要以大量的事实为基础,形成对情况的整体把握。1958年,就三峡大坝修建问题,存在着两种不同意见。周恩来亲自率领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和专家以及湖北、四川两省负责人坐船到三峡一带实地调查,一路上不断征询专家意见,最后做出了暂不上马的正确决策。1961年国家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周恩来亲自下到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对农业生产、对煤炭、冶金等工业问题做过深入调查,为党中央调整农村经济政策提供了一手信息和正确建议。
更可贵的是周恩来下基层做调查研究,带着一种朴实的作风,不搞排场,不兴师动众,不做表面文章,而是注重听取基层群众最真实的意见。1972年9月13日,周恩来到七机部一院总装厂总装车间视察,提前提出了的六条要求:一不准事先向群众预告、下通知;二不准列队欢迎插彩旗;三不准鼓掌呼口号欢迎;四不准照相留纪念;五不准拍电影、广播做宣传;六不准买东西招待。周恩来下基层时这种亲民朴实的作风,拉近了干部与人民之间的距离,化解了隔膜,使干部能够真正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避免了形式主义,使得广大基层群众感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对人民的关心,感受到了政府温暖,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四、坚持统筹兼顾,深谋求稳
周恩来行政风格的另一个特色是在领导国家各项建设中主张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深谋远虑,稳步发展。周恩来的行政管理和领导工作范围广泛,具有全局性,善于长远规划,组织协调。他善于处理党政军各项大事,处理复杂的国际国内问题,在国际政治领域也是非常杰出的外交家。他的领导特长在外交方面显现得特别突出,堪称中国外交第一人。同时,他总管全国的国防、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一切重大事务,负责制定国家长远发展和各项建设的长期规划,他要思考如何处理好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权建设与政治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新中国科、教、文、卫、体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问题。周恩来时刻挂念着国家的经济建设问题,但是他思考的重点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他更关注如何将长远战略目标最终落实的问题。就国民经济各部门相比较而言,周恩来关注得最多的是水利建设和尖端科技的研发。
他反对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和全体利益,坚决反对急躁冒进。这一特色又可细分为三点:
一是深谋远虑,总揽全局。周恩来对国家各项建设有一个长远的通盘考虑,主张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他强调“全国一盘棋”的观点,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来考虑问题,制定政策,进行经济建设。建国之初周恩来就说过:“每个单位必须有整体观念,要在总的财经计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认识自己的方向,有重点有计划地恢复生产和发展生产。这样才能不犯本位主义,不单纯依赖国家,并在各自的范围内做出最大的成绩。”
二是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在当时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体制下,周恩来强调国民经济要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1952年周恩来就提出:“要使各个方面都能全面地有配合地向前发展,才能保证我们计划建设的胜利。”
三是稳步发展,反对冒进。“求稳”是周恩来从事行政领导工作的一个特色。他强调要扎扎实实地稳步前进,反对不顾国情地急躁冒进。周恩来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地区广阔、情况复杂并且经济上正在剧烈变革的国家里,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发生重大的错误,造成重大的损失。”他谆谆告诫各级干部要保持清醒,不要头脑发热,不能操之过急。
五、提倡依法治国,严格管理
周恩来强调依法治国,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带头严格遵守。他要求政府机构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建立起各种规章制度,使国家工作人员办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同时,成立专门监督机构,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监察,教育他们奉公守法,廉洁从政。对于违纪违法者、失职者、给人民的利益和政府决策的执行造成严重损害者,进行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要求党的领导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则,管好自己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对国家机关中某些违法乱纪、贪污腐化、营私舞弊、侵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者,必须依照党规国法严肃处理。
1949年10月21日,周恩来召集第一次政务会议,宣告政务院成立,政务院总理、副总理、政务委员以及下属34个机构的负责人正式就职。会上,周恩来作了题为《关于政务院的成立和政府机关的组织与干部问题》的报告。他说:“政务院是首脑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之下,进行国家事务工作。”他强调,政务院既已成立,各部门就应该有一个组织法。现在由政务院先规定原则,再由各部门自己拟定工作条例、组织条例,以便依法办事。政务院成立后,周恩来担负起处理国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务。根据政务院第一次会议的精神,他首先抓了《政务院所属各机关组织通则》等条例的制订,使新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迅速走上正轨,适应了“恢复生产,建设新中国”的需要。在政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新中国经过三年时间就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并顺利地开始了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周恩来领导政府工作所表现出来的非凡智慧和卓越才华,得到全国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
周恩来一贯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观点明确,坚持原则,严格制定和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带头严守党的纪律;对各级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对违反纪律、工作失责、腐化堕落者严肃处理,敢于和善于做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周恩来看来,严格的纪律并不只是约束被领导者的,首先是约束领导者的。上下级之间、党内与党外之间应该互相监督,共产党员更应该带头遵守各项纪律和各种规章制度。他严肃地指出“如果说‘严于责己,宽于责人’,对共产党员就应该要求严些。党外的同志们也应该责备我们严一点。”对国家机关中某些违法乱纪、贪污腐化、营私舞弊、侵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者,必须依照党规国法严肃处理。
第三节 周恩来政府管理思想与实践的现代启迪
当我们对周恩来政府管理思想与实践做了系统考察和研究之后,从现代行政管理的视角审视,就会发现周恩来的管理思想有很丰富的内涵,成为当今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思想源泉。周恩来担任新中国总理的26年间,以他的勤政敬业的精神和高超的行政智慧为中国政府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周恩来政府管理思想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勤勉敬业、鞠躬尽瘁的精华,又吸收了西方现代管理中的职责分明、民主法治的科学管理方式。他杰出的政府管理思想可以说是东西方先进思想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界和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总体趋势就是西学东渐,这是一个不断吸纳西方先进管理方式和新思想的过程,也是一个中西方思维模式碰撞与交融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作为一个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的杰出政府管理者,以其出色的行政实践促进了中西方管理理论的融合与创新发展。
周恩来政府管理思想与领导艺术的精髓对当今中国政府管理和干部队伍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我们今日建设服务型政府至少有着如下几方面的深刻启迪:
一、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工作宗旨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多次明确提出: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政府的根本宗旨,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正基于此,他反复强调:“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每一个从政者不论职务高低,资历长短,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他曾在关于昆曲《十五贯》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说:“《十五贯》教育我们做‘官’的人,让我们想一想,是不是真正在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原则,而是要脚踏实地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真心实意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为人民服务是周恩来政府管理思想的出发点,也是根基之所在。他时刻关心群众,一心为民,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体察群众的疾苦。无论是在行政决策中还是在行政执行中,他始终是将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将其一生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周恩来坚决反对那种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对群众漠不关心的官僚主义。他敏锐地意识到:“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官僚主义的存在和蔓延破坏了干群联系,使国家干部腐化变质,由人民公仆变为社会蛀虫,群众也会失去对国家干部的信任。周恩来尖锐地指出:“必须看到,官僚主义在我们执政的党内,在我们的国家机关内,的确是十分有害,非常危险的。……如果听其发展,不坚决加以克服,必将造成更大的危害。我们绝不能容许官僚主义再继续发展下去”。
周恩来将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政府一切行政活动的最终评价标准,他要求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做一名合格的服务提供者。在提供什么样服务的问题上,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人民的需要。他认为人民政府第一要务是发展生产、实现民富国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屡次进行政府机构的调整改革和干部的培训教育就是为了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更好地为人民办实事。他严格自律及对领导干部的严格约束,皆以甘做人民的公仆为根本目标。周恩来这些杰出的思想和实践,不仅使政府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也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当前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改革目标首先就是要在各级干部的头脑中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正确理念。一些政府官员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做法会使政府失去公信力和凝聚力,失去执政的根基。进入新世纪,中共和中国政府新一代领导人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主张,正是对周恩来等第一代领导人提出和践行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回归和发展。特别是2012年底中央出台了针对领导干部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使周恩来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精髓在新的时代得到了新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