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回首那盏明灯-品味中国哲学经典
7837800000023

第23章 少点欲望的好——《老子》第三

“物或益之而损”

《老子》一书中,讲到了很多对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极为有用的道理。对于这些道理,中国人其实心里都是十分了解的。然而,如上文所说,难的并不是知道这些道理,而是按照这些道理去生活。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很多人明知却故犯。等到吃了亏、犯了错,才来追悔莫及,却又何必?

跟上面说到的不要走极端一样,《老子》经常强调人还是少点欲望的好。对于这个道理,中国人几乎人人都可以做出一大堆阐述:少烟少酒、戒色戒斗……可是,看看这些高谈阔论者的行为,却每每发现他们在抽自己的耳光:知道吸烟的害处,却仍然猛抽不止;知道与人为善好,却喜欢好勇斗狠……让我们来真切地品味一下《老子》,看看在圣贤眼中,真正的少点欲望是怎样回事。

我们知道,人在物种上属于灵长类动物,大脑比较发达,因此智力程度是所有现存动物之中最高的。正是由于原因,所以人的欲望也比较多——从肉体的到精神的各个领域,人几乎都有对应的欲望。人有欲望,就如同心灵有空缺一样,需要得到填补和满足。于是,人就给自己找到了很多满足欲望的方法。可是,正如一句话所说的那样:“欲望啊!它是杯盐水,越喝就越渴!”人越是想尽办法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欲望就越加不能够得到满足,相反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一旦欲望达到最强烈,而又无法得到满足时,很多人就会干出违反法律、违背良心和扭曲人性的事情来。

对于这样的事实,老子也意识到了。在他眼中,只有那些对于生命有益的东西才是祥瑞之物:“益生曰祥。”相反,那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东西,就属于不祥之物,应该越少越好。在这些不祥之物中,就包括有人的欲望。在老子看来,由于欲望难以满足,一时满足了后面还会变本加厉地要求更多,因此它对于人的生命并不是一样好东西。然而,人作为人不可能没有欲望,因此在对待欲望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就是宁少勿多。老子认为:“物或益之而损。”这句话的意思是:事物尤其是欲望这样的东西,越去增加就越会有损于生命。因此,正确的办法就应该是“寡欲”,也就是减少欲望。

可是,究竟应该怎样才能减少欲望,做到我们常说的“清心寡欲”?有的人会说:“我有些时候被欲望困扰,的确很想摆脱,那时我似乎就能做到清心寡欲。可是,一转眼我只要脱离了困扰,就很难做到了。”这种情况在人们身上是很普遍的。用这些人自己都体会得到的感觉说就是:欲望根本就没有被真正地减少,它只不过暂时不强烈了。那么,应该怎样才能做到持久的寡欲?

在老子那里,正确的“寡欲”办法就是减少欲望的对象。这是什么意思?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那些总是不能最终做到清心寡欲者的问题。这些人其实已经有了一个减少欲望的念头,因为他们那时已经被困扰得很难受了。然而,正是由于他们只是为了避开困扰才去减少欲望,所以当由困扰带来的痛苦消失的时候,他们就没有了减少欲望的动力。换句话说,那些欲望仍在这些人的心里面,没有被真正的忘却。这就难怪他们会觉得自己一会儿能够“清心寡欲”,一会儿却又在纵欲了。仔细想想,这些人真是很可怜。他们被自己的欲望不停地折磨着,欲望周而复始地袭击他们,却根本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如果要老子来给这些人的问题做个诊断的话,他就会说:“这些人哪里是在减少欲望!他们根本就是在刺激欲望的增长。”的确如此,一个人如果没有从心底忘却欲望,暂时的压制欲望,反而会使得欲望更加强烈,等到欲望再度光临时,就会无法阻挡了。在老子看来,减少欲望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减少欲望的对象:“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见《老子》第三章)老子的意思是:没有了尊敬贤人的风气,人民就不会争着当贤人了;物品不再“物以稀为贵”,人民就不会去做强盗了;见不到欲望的对象,人民的心思就不会混乱了。

在老子眼中,如果想要减少欲望,就必须先使得自己忘却那些欲望的对象。一个人的欲望总会有那么一些对象,比如好色的人欲望的就是很多美女的肉体,贪权力的人欲望的就是能在政坛爬得更高等等。如果一个人没有首先忘却这些欲望的对象,心中还装着它们,而只是表面上不再想,那么他是怎么也不会摆脱欲望困扰的。

仔细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人,他们犯的错误就是:当他们困扰于自己强烈的欲望时,心中却没有努力去忘却那些欲望的东西。他们虽然一边在哀苦欲望给自己带来的烦恼,可是一边说到他们欲望的东西时,眼珠子都亮了。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些人遭受那些痛苦,其实就是活该——谁让他们自己没有勇气忘却那些欲望的东西?在老子那里,别说是一般的耳目口舌财权之欲,就连追求知识的欲望都应该减少,甚至没有。老子认为:“民之难治,以其智多。”(见《老子》第六十五章)他的意思是:老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原因就在于他们有太多心智了。而老百姓的心智之所以会这么多,原因就在于他们学得了太多的知识和对知识的欲望。因此,要想达到真正的“寡欲”境界,只有“绝学”才能“无忧”。老子的“绝学”思想虽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比起那些整天只知道嘴上说说少点欲望的人,在行动上却是努力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