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巾藜杖北城头,②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③两行雁带杜陵秋。④山河兴废供搔首,⑤身世安危入倚楼。⑥横槊赋诗非复昔,⑦梦魂犹绕古梁州。⑧
【注释】
①城北门:成都北门。②“幅巾”句:幅巾:束头的丝巾。不著冠,以全幅缣丝裹头。藜杖:用藜茎所作的手杖。③“一点”句:这句是说,一点烽火传来了大散关的消息。④杜陵:本称杜县,在长安的南面,因汉宣帝在此筑陵墓,所以叫杜陵。⑤“山河”句:兴废:偏义复词,重点在废。搔首:抓头皮。⑥安危:偏义复词,重在危。这两句念及山河分裂,国家和人民饱受敌人摧残,禁不住连续搔头;而自己在倚楼之时,也不断怀念到个人所遭遇的艰难。⑦“横槊”句:横槊赋诗:出自苏轼《前赤壁赋》,赋曰:“……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陆游借指自己在四川宣抚使幕府任职时赋诗的生活。非复昔:已不能再像以前了。⑧梁州:在今陕西汉中一带,这里指南郑。
【品评】
诗淳熙四年(1177)作于成都,此时他离开南郑已经五年,但是不断怀念军中的生活。
首联写时值秋天,西风卷地,诗人幅巾藜杖,独上城头,心境可想而知。“满眼愁”三字用法奇特,“愁”本为无形不可触之主观感受,并非现实生活中实有之物,但因诗人将内心愁情外化于所见之景,就使愁情有了着落,有了承载。那么,诗人的愁从何来呢?颔联似向读者透露出“愁”的线索。诗人登城远望,寓目所见大散关头传来的硝烟烽火和从北边中原飞来的两行秋雁。杜陵秋雁,散关烽火,一可见,一不可见;一为现实之物,一为想像之景,但之所以成为诗人眼中关注之象,是因为它们一从古都来,一从前线来,二者均寓含了诗人对于国家前途的无比关切。李易安词“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是睹雁思人,陆游则是睹雁忧国,其所怀之本义则一。颈联直接抒情,“山河兴废”、“身世安危”都是他“愁”的内容,可以说是“一肩挑尽古今愁”。尾联借用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故事,告诉世人,当年金戈铁马的岁月已不复再得,只能在梦中回到前线了!诗歌以悲壮之语作结,语虽沉痛却不失铿锵之力!
前人评此诗“神似少陵”(《唐宋诗醇》),大概是着眼于陆游诗寤寐不忘中原与少陵“致君尧舜上”之间的精神契合吧。清方东树评日“先叙题面,三四切地写景,后半入己情,缠绵蕴藉”(《昭昧詹言》),准确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