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廉政箴言900句
8020200000004

第4章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2.穷且益坚

“原典”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注译”青云之志:高尚的志向。全句译意为:人到老年,不能意志消沉,而应朝气蓬勃;身处逆境,不能丧失上进的志气。

“品读”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为中国千古传唱的散文名篇。作者在描绘“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中,以腾挪跌宕的笔势,述志言情,由逸游的豪兴,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著态度。“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四句话是化用《后汉书·马援传》中的“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笔力遒劲,音调铿锵,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备受压抑而依然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33.致命遂志

“原典”君子以致命遂志。(周《周易·困卦》)

“注译”致命:“舍弃生命”之义;遂:实现。全句译意为:君子在困穷之时,宁可舍去生命也要实现崇高的志向。

“品读”《周易》,“道广大,无所不包”,以“君子”立志、修身、治政为主题。《周易》开篇《乾卦》的“君子终日乾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第二篇《坤卦》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困卦》的“君子以致命遂志”,都贯穿一个鲜明的命题,就是立志、修身、治政。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清廉的角度来说,“君子”为了“遂志”,可以舍去生命,蝇头小利的诱惑何足道哉?

34.为山勿止

“原典”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春秋《论语·子罕》)

“注译”为山:堆土成山;篑:装土的竹筐;平地:填平地沟;覆:倾倒。全句译意为:孔子说:“比如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便大功告成,可是停止了,那是我自己停止的。又比如在平地上堆土成山,虽然刚倒下了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干下去,那是我自己愿意坚持往前干啊!”

“品读”孔子的这段话里有两个比喻。前一个比喻是根据《尚书·旅敖》“为山九刃,功亏一篑”推陈出新,后一个比喻孔子从积极方面加以发挥。孔子通过生动的比喻,告诉人们:世界上多少大事业,都是自强不息,从一点一滴做起。目标明确了,就要以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坚持到底,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如果中途而止,那就前功尽弃。或进或止,关键在自己。

35.知者不惑

“原典”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春秋《论语·子罕》)

“注译”知:通“智”。全句译意为:孔子说:“聪明人不疑惑,仁德的人没有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品读”人格的力量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重要因素。孔子在这里说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就是成就事业应具备的理想人格。《中庸》称:“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讲的也是志士“达德”必备的知、仁、勇。苏轼也说过:“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36.杀身成仁

“原典”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春秋《论语·卫灵公》)

“注译”求生:贪生;无:不要;害仁:损害仁德;有:宁愿;杀身:勇于自我牺牲。全句译意为:孔子说:“有志之士和仁义的人,不会苟且偷生损害仁德,宁愿牺牲自己来保全仁德。”

“品读”成语“志士仁人”、“杀身成仁”都源于孔子这句名言。“仁”是孔子心目中最高尚的道德境界,“求仁”、“成仁”是人生的根本准则。因此,孔子要求“志士仁人”为了成全仁德,不要贪生怕死,关键时刻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仁德。孔子的这一道德要求,强烈地感召和鼓舞了后世许多的志士仁人。屈原、诸葛亮、岳飞、文天祥、范仲淹等爱国志士都是可歌可泣的道德榜样。

37.上下求索

“原典”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注译”曼曼:同漫漫,形容遥远绵长;修:长;上:上天,喻指楚怀王;下:人间,喻能理解他的政治主张的人;求索:寻求。全句译意为:前面的道路漫长而遥远啊,我将上天下地去求索知音。

“品读”这是屈原伟大的诗篇《离骚》中被千古传唱的名句。在楚国实行政令改革,实现楚国的“美政”,并甘愿当开路先锋,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屈原崇高的理想。但是奸臣当道,群小竞进贪婪,楚怀王又昏庸糊涂,屈原惨遭排除,陷于孤立,宏愿落空。但是屈原并没有绝望,而是不屈不挠地去求索理解他、支持他的人,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而不懈奋斗。屈原这种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已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38.有志能至

“原典”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注译”瑰怪:壮丽奇特;非常:不寻常,不一般;观:景象。全句译意为:世间奇妙雄伟、壮丽奇异、非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于艰险和僻远,而且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所以没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品读”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言志之作。王安石借游褒禅山说明:要达目的,必须“有志”。即要争取理想的实现,就必须意志坚定,奋发图强。由王安石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人们自然会想到伟人毛泽东那首著名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39.坚韧不拔

“原典”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宋苏辙《晁错论》)

“注译”立:建立,成立。全句译意为:成就大事的人,不仅要有超出世人的才能,还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

“品读”“俗语云‘心坚石穿’。”(陆九渊《语录》)只要有坚定的意志,石头也能穿透;只要下定决心,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只要自强不息,就会事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