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帝国背后的真相之——葡萄牙帝国
8050000000022

第22章 葡萄牙帝国的崩溃(1)

双面夹击下的葡萄牙

19世纪欧洲各国的殖民主义高涨,在这种势头下葡萄牙几乎已经失去了其在南美和亚洲的全部领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欧洲国家被迫放弃了其在亚非或者美洲的殖民地,只有葡萄牙仍然咬牙坚持,艰难维持着庞大的帝国,可即使其有坚定的意志,仍然难抵殖民地渴求独立的热情以及信心。

葡萄牙在殖民化及反殖民化的浪潮中,不仅失掉了东帝汶和澳门,同时,印度的果阿也在印度人民的顽强斗争中归还了印度,果阿邦位于印度南部西海岸,西濒阿拉伯海,不但地理位置重要,而且环境优美,有“印度夏威夷”之称。在这个面积比上海还小的区域里,有着数不清的美丽海滩、欧式古堡,使得果阿成为印度最引人注目的旅游胜地。然而在历史上,果阿却长期遭受着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1510年葡萄牙殖民者征服了果阿,并在1565年将果阿城定为葡属印度的首府。此后几百年间,果阿一直是英法葡等殖民者激烈争夺的地方,最终葡萄牙控制了果阿。

二战结束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纷纷兴起。趁着这个机会,1950年印度政府正式要求葡萄牙把它在印度的属地移交给印度,但是葡萄牙政府断然拒绝了印度收回果阿的合法要求。

葡萄牙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坚持它在果阿的殖民统治,是因为它有美国和北约的支持。作为北约成员国之一的葡萄牙声称,果阿是“北约范围之内的土地”,受到北约的“保护”。1951年,葡美两国又签订了《互助和共同防御条约》。之后,葡萄牙把它从美国得到的武器,源源不断地运到果阿,镇压果阿解放运动。美国则企图利用这个条约,把果阿变成它的军事基地。

为了收复果阿地区,印度政府在1955年8月15日(印度“独立日”)派遣了5000名没有携带武器的志愿人员进入了果阿、达曼和第乌岛,支持和配合当地人民的解放斗争。葡萄牙当局竟然用自动武器对这些赤手空拳的志愿人员进行了血腥的攻击,结果打死打伤200多人。

葡萄牙当局的暴行引起了印度人民的愤怒,许多城市举行了罢工和示威。印度政府也宣布同葡萄牙断绝一切外交关系。印度人民争取收回果阿的正义斗争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1955年8月23日,在北京各界人民支援印度人民收复果阿大会上,中国代表在给印度总理尼赫鲁的电报中说:印度人民和印度共和国政府收复果阿的斗争是正义的,它受到中国人民和亚洲以及全世界人民的同情与支援,它将一定获得胜利。

1961年1月以后,印度政府加紧运用政治、军事、外交等多种斗争形式,以期尽快收复果阿。一方面,印度组织果阿人民进行游击战争,袭扰、打击殖民统治者。4月25日,游戏队袭击了贝提姆军事据点,俘获了该据点的全部葡军,并击毙了进行抵抗的据点指挥官,紧接着,游击队又拔掉了葡军的格里姆军事据点。

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给葡萄牙殖民统治者以很大的心理震撼。

另一方面,印度政府又以各种非武力形式配合。1961年5月,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国大党全国委员会会议上强调,要收复果阿,但要“避免以纯军事的办法解决问题”,他“期待不久以后果阿将成为印度的一部分”。但尼赫鲁的和平愿望并没有实现。

由于印度试图用谈判方式解决果阿问题终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印度人民要求收复果阿的呼声日盛一日。1961年12月18日,印度政府出动3万余军队,在空军的配合下,对果阿地区的葡军发起了猛烈攻击,经48小时战斗,至12月19日全部收复了果阿、达曼和第乌,俘获葡军3000余人,结束了葡萄牙对果阿400多年的殖民统治。

印度于1947年独立后,要求葡萄牙控制下的果阿、达曼和第乌归还印度,但葡萄牙没有答应印度的要求。1961年12月12日,印度部队进入果阿及另外两个葡属印度地区达曼和第乌,经过26小时小规模的战斗后占领果阿。初时三地共组成为印度的一个联邦属地,至1987年5月30日果阿升格为印度第25个邦,而达曼—第乌则继续保持为一个联邦属地。而葡萄牙方面一直至1974年“四二五革命”后方正式承认印度对果阿的主权。

昔日的葡萄牙殖民帝国已不复存在,其覆盖亚非及美洲的殖民地也纷纷独立,葡萄牙不得不积极探寻新的出路。

葡萄牙殖民帝国在东亚所占有的第二个殖民地——帝汶。1702年里斯本政府派出第一位总督来到了帝汶,直到1975年11月28日,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片面宣布独立,短暂建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为止,前前后后经历了约273年。

在欧洲人抵达之前,帝汶原本是位于中国及印度之间马来群岛上的一个贸易据点,这里所产的檀香木是其主要输出品。最早一批来到的强权分别为十六世纪初的葡萄牙人和十六世纪末的荷兰人;他们都是为了寻找麻六甲的香料群岛。葡人最早于1556年在今天的潘特马卡萨附近登陆,并有一群道明会传教士建立了里番镇。

16世纪前,帝汶岛曾先后由以苏门达腊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国和以爪哇为中心的麻喏巴歇(满者伯夷)王国统治。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帝汶岛。1613年,荷兰势力侵入,于1618年在西帝汶建立基地,排挤葡势力至东部地区。18世纪,英国殖民者曾短暂控制西帝汶。

1816年,荷兰恢复对帝汶岛的殖民地位。1859年,葡、荷签订条约,重新瓜分帝汶岛。帝汶岛东部及欧库西归葡,西部并入荷属东印度(今印尼)。1942年日本占领东帝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澳大利亚曾一度负责管理东帝汶,不久后葡恢复对东帝汶的殖民统治,1951年将东帝汶改为葡海外省。1960年,第1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542号决议,宣布东帝汶岛及附属地为“非自治领土”,由葡萄牙管理。

1974年4月25日东帝汶爆发“武装部队运动”推翻了独裁政权,东帝汶开始民主化和非殖民化进程。1975年葡萄牙政府允许东帝汶举行公民投票,实行民族自决。主张独立的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主张同葡维持关系的民主联盟、主张同印尼合并的帝汶人民民主协会三方之间因政见不同引发内战。

革命阵线于1975年11月28日单方面宣布东帝汶独立,成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同年12月,印尼出兵东帝汶,1976年宣布东为印尼第27个省。1975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印尼撤军,呼吁各国尊重东帝汶的领土完整和人民自决权利。此后联合国大会多次审议东帝汶问题。1982年联大表决通过支持东帝汶人民自决的决议。从1983年至1998年,在联合国秘书长斡旋下,葡萄牙与印尼政府就东帝汶问题进行了十几轮谈判。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1998年印尼苏哈托政权下台。1999年1月,印尼总统哈比比同意东帝汶通过全民公决选择自治或脱离印尼。5月5日,印尼、葡萄牙和联合国三方就东帝汶举行全民公决签署协议。6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驻东帝汶特派团,于8月30日主持东帝汶全民公决。东帝汶45万登记选民中,约44万人参加了投票,其中78.5%赞成独立。哈比比总统当日表示接受投票结果。

投票后东亲印尼派与独立派发生流血冲突,东帝汶局势恶化,联合国特派团被迫撤出,约20多万难民逃至西帝汶。9月,哈比比总统宣布同意多国部队进驻东帝汶。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成立由澳大利亚为首、约8000人组成的多国部队,并于9月20日正式进驻东帝汶,与印尼驻军进行权力移交。10月,印尼人民协商会议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东帝汶退出印尼。同月,安理会通过第1272号决议,决定成立联合国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全面接管东帝汶内外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