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辛特拉王宫
辛特拉是皇家的离宫,位于海湾岬角的小山上,气候湿润,这里长着无数的植物,有枝蔓纷披的老树,还有一些叫不出来的蕨类拥挤在一起,长得如此肆意却也不失怡然。拥有如此美轮美奂的环境,因此辛特拉皇宫被冠上了皇室的“避暑山庄”的称号。
辛特拉王宫开始修建是在14世纪末期,他的创建者是著名的若昂一世国王,辛特拉王宫的修建道路十分漫长,直到16世纪曼努埃尔一世国王统治时,才最后完工。经过后来两个世纪的多次修建,王宫集多种建筑风格于一身,包括哥德式、摩尔式,还有葡萄牙式。
辛特拉的宫殿分为礼拜堂、天鹅厅、人鱼室、微章室、中国室,还有喜鹊室等。参观辛特拉王宫,你会有一种置身在童话世界里的感觉。厨房中的两个大烟囱,是两个白色圆锥形的大家伙,高高的立在宫殿的房顶上。宫中每一个房间,都摆放着当时王室所用的家具和设备,比如阿拉伯的墙砖、意大利的雕刻、法国的吊灯、中国的瓷瓶、西班牙的扇子、捷克的水晶器皿、印度的木雕神像等,风格不一却又完美的搭配在了一起。
在葡萄牙成立共和制前,这里一直是国王的避暑宫殿。王宫顶部两个一模一样的大烟囱,成为了辛特拉王宫的标志性符号。不管你在辛特拉的哪个地方,只要能看到这两个烟囱,就知道王宫的位置,便不会迷失在辛特拉的葱葱绿树之中了。
辛特拉是葡萄牙里斯本大区的一个市镇,靠近里斯本的住宅郊区,大概有33000居民。宫殿位于辛特拉山山麓,距大西洋有18公里,空气非常新鲜,风景也很优美。该镇位于圣玛利亚圣弥额尔、圣马蒂纽和圣伯多禄3个堂区中间。在20世纪后期,这些堂区是人口和经济增长的中心,主要是受到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辛特拉镇拥有星罗棋布的皇家庄园和城堡,许多建筑完成于15—19世纪之间,包括摩尔城堡,佩纳宫和辛特拉宫,在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辛特拉也因此发展为里斯本附近一个重要的旅游中心。辛特拉是葡萄牙的第二大城市中心。辛特拉皇宫内的建筑异常精美,其优越的地理条件还吸引了富人和艺术家前来此地居住。
辛特拉从公元13世纪后半期开始,成为皇室的避暑胜地。自从修建了辛特拉皇宫之后,更加受到了皇室的重视和喜爱。公元18世纪末开始,一些富商纷纷在这里建造别墅。荷兰领事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式的塞特艾斯宫,是当时豪华的建筑。1839年,费尔南多二世改造了哲罗尼莫司修道院,在山上建造了佩拉宫。佩纳宫宽阔的庭院中,有一个引种着世界各国植物的植物园。
11世纪开始的重新征服战争中,辛特拉也未能幸免。1147年,葡萄牙首任国王,重新征服者阿丰索一世占领了里斯本,辛特拉也随之成为基督教世界一部分;1154年,辛特拉获得“公社”的地位。到了12—13世纪,在山区地带修建了男、女修道院。
若昂一世时,对休达的占领标志着葡萄牙伟大航海时代的开始,辛特拉的皇宫中大兴土木。大航海时代持续到了15和16世纪,贵族们在城内和山上盖起了漂亮的别墅,因此,皇城变成了皇族的主要休假地点。西班牙统治时期,朝廷遗弃了辛特拉。19世纪,摄政王费迪南德二世把一座修道院改建成佩纳宫,王室回迁使辛特拉再次兴旺。
优越的地理条件吸引了富人和艺术家前来。
城里和山上一样,建筑物、花园和公园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皇宫附近的城市广场是狭窄曲折街道网络的中心,许多更小的广场也散布在街道网中,这张网向林木茂密的郊外辐射开来。带阶梯的街道便于市民登山。
皇宫、修道院组成了辛特拉的浪漫景色。这一景色以巍峨的山势作为倚托,并掺杂着淡淡的花香。目不暇给的辉煌建筑互相映衬,各种建筑风格融汇一处,其异国情调常使人联想到历史变幻与风云人物。
别墅一般都被围拢在花园当中,偶有露在视野中的,则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辛特拉皇宫代表了一种新颖浪漫的风景设计手法,它的影响力很强。首先,辛特拉文化景观是外来文化占领特定地区的独特示例。它完美地体现了多元文化兼收并蓄又和谐统一。在各种文学艺术影响之下,各种文化形态在奇花异草与精雕细琢的建筑之间和平相处,美丽异常。
辛特拉是19世纪第一块云集欧洲浪漫主义建筑的土地。费迪南德二世把被毁坏的教堂改建成了城堡,这一建筑集中了哥特式、埃及式、摩尔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特点。同时在建造公园的过程中,又引进了许多国外树种与本地树木混合栽种。另外,他们把在萨拉附近盖的豪宅都统一盖在道路的同一侧,使它们的景观与公园和花园的景观交相辉映,这一切对欧洲景观的发展影响很大。与佩纳宫相比,这边是破落的遗址,有着荒凉之美。虽然逶迤起伏的城墙现在长满了青苔,但却占据着整个山头,规模之大与年代之久让人浮想联翩。伴着清爽的山风顺着城墙走,可以欣赏山腰葱翠茂密的树林及其环抱着的几座绿中白得夺目的别墅和山麓下淡橙色的辛特拉城。
《环球》杂志的记者Н·克里夫佐夫将辛特拉皇宫誉之为“月亮女神的庄园”。事实上最早为它做广吿的是英国诗人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第一章里就留下他的赞叹。浪漫派诗人的浪漫书写也许总要打折扣的,不过拜伦足迹遍欧洲,许为“伊甸园”的,也只有一个辛特拉。直到现在,关于辛特拉的所有宣传,其诱惑性都敌不过诗人一句“灿烂的伊甸园”。
辛特拉皇宫在微雨之后,空气中满蓄水意,迷濛之中,满世界越发苍翠。房舍壁上多见爬藤植物,而道上墙上又处处是斑驳的青苔,让绿意绵延开去,与大团浓荫的树冠一起,将辛特拉包裹其中。你甚或要以为,呼吸的空气也是绿色的。
其实,小镇上寻常的建筑就已让人领略到童话的意味。大大小小的建筑都见出小巧,或者准确点,应该说是玲珑,形状各异,高低错落,又漆成各种鲜亮的颜色,与周遭的绿色相依偎,有一分说不出的妩媚。火车站小到可以袖珍形容,警察局加上妩媚二字或让人觉得滑稽,但辛特拉的局子的确就在一玩具式的碉楼里,碉楼作橙色,顶端四个角上有下圆上尖的装饰,看上去就像待发射的火箭。
只有一样不算小,便是辛特拉皇宫那两个巨大的烟囱。烟囱作圆锥形,两层楼那么高,底部怕有一个舞厅那么大。据说这是摩尔人留下的遗产,而皇宫的拱门,黄、白两色,也让人想到阿拉伯风。事实上辛特拉的妩媚,建筑里的异域情调也是一因。
美轮美奂的佩纳宫
辛特拉山顶之上的佩纳宫,这里远离城市喧嚣,山高林密,鸟语花香,轻风习习,空气新鲜,且又山泉涓涓水清如镜,放眼一望,人间尘世尽在脚下。皇帝在这修神养性,真是世外桃源绝妙的去处。
佩纳宫是国王离宫,它耀眼、奇特、矫饰的身姿看上去像一座乐园式的城堡。宫殿本身为多种建筑风格的大杂烩,兼具哥德式、文艺复兴式、摩尔式、曼努埃尔式乃十九世纪葡萄牙女王玛丽雅二世的丈夫——费迪南德之心血结晶。
费迪南德受德国浪漫主义的启发,授命德国建筑师冯埃施韦格南爵负责兴筑,主要建于1840——1850年,最终完工于1885年,即费迪南德逝世那年。居住在此地区的其他达官显贵,按照同样的理念建筑官邸,使得辛特拉成为欧洲浪漫派建筑的中心,其公园与庭园风格更深深影响及后世的景观美化设计。由于深具文化价值,此一地区于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摩尔城遗迹与佩纳宫隔山相望。
佩纳宫位于葡萄牙里斯本近郊的新特拉镇,之所以在新特拉建夏宫是因为这里树林阴翳、满目葱茏,风景迄人。这一带山峦起伏,宫殿、城堡和别墅就坐落在这一碧连天之中,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揉合在一起,难怪诗人拜伦把辛特拉喻为伊甸园。
佩纳宫是一座中世纪古堡式建筑。欧洲从十一世纪以后多个世纪大兴建造古堡,历史如灯,尽管几个世纪过去了,在欧洲大地还密布着无数的古城堡。古堡,作为欧洲历史的一个符号,和教堂差不多一样的坚固与古老,沉寂在现代喧嚣之中。也许,它没有教堂那样的华丽,却比教堂更神秘。总会有一些异乎寻常的故事,比方战争、复仇、凶杀、恐怖、浪漫或绝望的爱情绝唱等多以城堡为背景。
城堡是欧洲中世纪的产物,公元1066年至1400年是兴建城堡的鼎盛时期。欧洲贵族为争夺土地、粮食、牲畜、人口而不断爆发战争,密集的战争导致了贵族们修建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堡,来守卫自己的领地。城堡最原始的用途并不是享受,而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的防御工事,因此,欧洲的城堡大都建在山崖或是河边,选址均是易守难攻的险要之地。
作为防御工事,城堡多为石建筑,佩纳宫也不例外,只是它的外观被涂以不同颜色。有城堡必然要有城墙,因为这是配套工程,佩纳宫更不例外,城墙斑驳的在石头会向游人诉说历史的沧桑。城墙如我们国家的万里长城,有隘口、敌楼、烽火台、通道等,这样看来,城墙是古堡的一部分。古代欧洲,民族矛盾加剧,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历史不断重演,在那个背景下,修建古堡式的皇宫与其说是为了享受,还不如说主要是为了防御。
佩纳皇宫,原来只是基督徒的祈祷之地,1511年,皇家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决定原址建宫殿,原建筑为木头制作,之后改用石头建造,目的是想让建筑保持得更长久。又过了三百多年,皇帝费尔南多二世再扩建。费尔南多二世受德国浪漫主义的启发,授命德国建筑师冯埃施韦格男爵负责设计兴建,离宫是指在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皇帝一般固定的时间都要去居住。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像过去这样皇帝的住所可没有类似现在这样的房间标牌。
那么这么大的宫殿,皇帝到底住在哪个房间呢?也就是离宫里的离宫呢?据介绍,宫殿外观红的一面就是。
说佩纳皇宫是欧洲浪漫派建筑,根据就在于这座不凡的城堡式宫殿融各种建筑风格为一身,有哥德式、文艺复兴式、埃及式、穆迪扎尔式、曼努埃尔式、巴洛克式和意大利式等,其异国情调常使人联想到历史变幻与风云人物。一百多年过去了,它依然耀眼、奇特,是欧洲最美的十大城堡之一。
佩纳宫的大门入口处很有特色,有些像神话中的立体故事。这种多风格的建筑要不是听讲解,很难分清是什么风格,如前门从左至右是罗马风格、曼努埃尔风格、文艺复兴风格的总和。而入口背面和正面完全不是一个风格,背面有些伊斯兰风格,用现在的眼光看,这样的设计和建筑真累。
翠绿的山上粉红色的佩纳宫是国王离宫,轻快的粉红色和如发射火箭般的城堡顶层塔楼,使它看上去像一座乐园式的城堡。此外还有小径、门廊和固定吊桥等,形成了多种建筑风格综合在一起的城堡。
在佩纳宫,不论是客厅展厅,不论是国王和皇后的卧室,不论是走廊还是厨房,处处都是装饰豪华,但在欧洲多看几座皇宫,倒觉得各宫殿室内的陈设都大同小异,而佩纳宫最出众的地方还是在于它奇特的外观,这座城堡式的宫殿有足够的条件和理由被评为欧洲十大城堡之一。
城堡的外形,不论是整体设计和周边的环境,就如同走入了童话世界。城堡的外观将颜色归类,主要呈四种:黄色、紫色、红色和灰色。纵观欧洲城堡的建筑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形成两种有代表性的风格,那就是罗马式与哥特式。佩纳皇宫是多种建筑风格集中的体现,在当时城堡建造中也是大胆的尝试,并一举获得成功。
到欧洲,提到古建筑罗马式、文艺复兴式几乎都是耳熟能祥,但是提到曼努埃尔式就有些陌生了。曼努埃尔式是葡萄牙在15世纪晚期到16世纪中期,因极力发展海权主义,而在艺术和建筑上出现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取名自当时执政的曼努埃尔一世。将实物对号人座,凡是与海有关的雕塑图案等,就是曼努埃尔式。这个入口的珊瑚、海怪、贝壳——就是曼努埃尔式风格的特点。
皇宫外表集多种风格为一身,皇宫内部最让人眼睛一亮的是,里面不但建有中国厅,多处厅室墙面装贴白地蓝描的中国青花瓷砖。中国青花瓷等艺术品随处可见,中国厅里面一座中国象牙镂空雕塔最为精彩,是18世纪澳门赠送玛利亚一世女王的礼物。除了这座象牙塔以外,还有大量来自中国的文物。自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占领澳门,被葡萄牙强行租借后,中国不知有多少文物被流失至葡萄牙。
中国青花瓷在唐代至两宋是萌芽阶段,明万历后期至清康熙前期,是国内市场和对外输出的繁荣期。清康熙朝民间青花瓷进一步发展,是中国青花瓷的鼎盛期。中国青花瓷传入欧洲之后,欧洲人不仅喜欢陈设,还常常模仿“白地蓝描”,用来装点居室、美化环境。如装点居室之墙,装饰厅中暖炉,还有装饰各类家居摆设,而用来装点一座宫殿,却十分少见。连皇帝都爱中国的青花瓷器,并以此融入他们的生活环境,这再一次证明了中国艺术曾深入地影响了欧洲人的生活。
早在摩尔人统治时期,佩纳宫就已经存在了,但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却是从15世纪初叶开始经过多次扩大与重建的结果——一个摩尔式、哥特式和葡式的混合体。最后一位女王19世纪80年代仍住在这里。100年后的今天,王宫对外开放。宫内富丽堂皇,最漂亮的要数天鹅厅,成群头戴皇冠的天鹅绘在了天花板上。
神秘的摩尔城遗迹
摩尔城遗迹位于葡萄牙辛特拉,与佩纳宫隔山相望。它坐落于辛特拉圣玛利亚圣弥额尔堂区的一个山顶上,是一座11世纪时摩尔人所遗留的古堡遗迹,陡峭的地形与残存的城墙石阶,如今一片荒芜杂草丛生,由于地势较高视野极佳,可远眺对面山红色的潘娜宫。
与佩纳宫相比,这边是破落的遗址,有着荒凉之美。虽然逶迤起伏的城墙现在长满了青苔,但却占据着整个山头,规模之大与年代之久让人浮想联翩。伴着清爽的山风顺着城墙走,可以欣赏山腰葱翠茂密的树林及其环抱着的几座绿中白得夺目的别墅和山麓下淡橙色的辛特拉城。摩尔人城堡是葡萄牙最知名的一座中世纪城堡,于1910年被列为葡萄牙国家古迹,已经成为辛特拉必游的一大旅游景点。
其实,“摩尔”是中世纪时西欧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对北非穆斯林的贬称。历史上,他们常被作为巫师被悲惨地处死,并被认为是邪恶的化身,比如阿拉丁神灯的伯父就是摩尔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歌特女王的情夫也是摩尔人,剧中,作为英雄主角的罗马将军为女儿报仇前,在国王面前辱骂摩尔人,把它比喻成苍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