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公元192年),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民县)人。性格粗猛,有谋略,喜欢结交豪杰。年轻时曾游历羌人居住的地方,广泛结交羌族统治者中的“豪帅”,后来董卓归耕故里,有一些“豪帅”愿意归附他,皆来投奔,董卓宰杀耕牛与他们饮酒作乐。这些“豪帅”感激董卓的盛情款待,回去后,征集了千余头杂畜相赠。董卓因此获得“健侠”的美名。
董卓生活在东汉末年。这时期的东汉王朝内外交困,矛盾重重,已经濒临衰败的地步。统治集团的内部外戚与宦官的争权斗争愈演愈烈;轮流当政的外戚宦官竞相压榨农民,加上连年灾荒,迫使农民到处流亡,烽烟四起,反抗朝廷;西部羌人反抗王朝的斗争也日益加剧。
董卓居住的地方,正与羌人为邻,历史上多次发生羌人反抗王朝的斗争。其中反抗规模较大的是安帝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大部分羌人进至河东、河内,迫近洛阳。战争延续12年,所耗战费达240多亿钱。顺帝永和元年(公元136年)以后,凉州、并州和关中的羌人,又相继发动反抗斗争,战争达10年之久,所耗战费达80亿钱。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以后,西部羌人又相继起来反抗东汉王朝,它和各地的农民暴动相呼应,危及东汉王朝的统治。
东汉王朝面对难以应付的西羌,看中了在羌族中很有声望的董卓,企图利用他来对付羌人的反抗。桓帝末年,董卓以六邵(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良家子被选为羽林郎,跟随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攻打并州羌人。因屡有战功,晋升为郎中,赐缣九千匹。董卓将这些赏赐毫无保留地分给下属士卒。后又调任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已校尉。后又升迁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中干元年(公年184年)二月,以黄巾为标志的农民起义军在全国7州28郡同时揭竿而起,天公将军张角、弟张宝、张梁领导的钜鹿黄巾起义军,是起义军的主力。东汉朝廷先派涿郡大姓卢植率兵镇压起义军,被张角打败。后又派董卓为中郎将率兵代替卢植前去镇压起义军,也被张角击败,因而被免官。朝廷派皇甫嵩代董卓进攻钜鹿黄巾军。
这年冬天,北地(今甘肃灵武一带)先零羌和艳罕(今甘肃夏县一带)、河关(故城在临存西)的汉人,群起反抗汉廷,一直拥立羌人北宫玉、李文侯为将,杀死朝廷命官护羌校尉冷征。又推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地带)汉人边章、韩遂为头目,让他们专管军政,杀金城太守陈懿,烧毁州郡官府。第二年春天,边章、韩遂以株讨宦官为名,率领数万大军进入三辅,侵逼园陵。在万分危急之际,汉灵帝又下诏任董卓为中郎将,辅助左车骑将皇甫嵩征讨边章、韩遂。汉军在望垣硖(今甘肃天水西北)北被羌军围困、粮食断绝,皇甫嵩等皆遭惨败,惟董卓全师而还,屯军扶风(今陕西兴平一带),受封为侯。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韩遂杀边章、北宫玉、李文侯,拥兵10万。进占陇西,又破汉阳,扶风司马马腾率兵与韩遂联合,推狄人王国为主,攻掠三辅。朝廷又以董卓为前将军,与左将军皇甫嵩共同击败韩遂、马腾。从此,董卓在关西名声大震,势力倍增,成为关西军阀的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