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呼吸的科学
8273300000002

第2章 前言

对于瑜伽方面的知识及其哲学和实践,西方人多少都有些模糊。去过印度的旅行者也撰写了大量有关所谓瑜伽行者的故事,其中在印度各大城市大街小巷中随处可见的成群结队的苦行僧、乞丐和骗子等,统统都厚颜无耻地被冠以“瑜伽士”的称号。市井中有些人动辄以某种固定姿势而坐,直至僵硬状态;有人会高举胳膊,一直保持同样僵硬枯槁的姿势;还有人会紧紧地握住拳头,直到手指甲穿过手掌心,等等。西方人将此类形如槁木、狂热、肮脏、无知的印度人当作瑜伽行者,也无可厚非。这类人的确存在于现实中,但是,将他们称作真正的“瑜伽士”着实荒唐可笑,无异于将那些街头巷尾给人挖鸡眼的人当成著名外科医生,并冠以“医生”的头衔;或者将街角卖药的小贩误认为“教授”,甚至当作哈佛大学或耶鲁大学的校长一样。

很久以来,印度和东方其他国家的人们就已经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开始从生理上、精神上、心灵上研究人类。几个世纪以来,真正热衷于此的探索者们将丰富的经验由师徒间代代传承,才有了今日瑜伽科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这些研究和教育最终都被归结到“瑜伽”(Yogi)一词的定义中,“Yogi”来源于梵语的Yug(意思就是一种称为“轭”的工具,用于驾驭牛马。由此字根延伸出瑜伽的意义是连结、结合、控制、稳定、和谐、统一、平衡等),同样也衍生出了带有同样意义的英语单词“yoke”(意指“结合”)。与此类词语相关联的使用方法很难描述清楚,不同的权威都赋予其各自不同的解释,但是其中最独具匠心的地方或许在于,英语中“getting into harness(进入套子里,进入控制中)”或“yoking up(结合,给……上轭)”这两个词组所传达的观念与印度人的不谋而合。原因显而易见,在通过意愿控制身、心两方面的过程中,瑜伽无疑可以“相互结合起来”。

瑜伽可被分为若干分支,从控制人类的身体到较高层次的心灵开发和觉悟本性。本书中,我们不准备探讨高深层面的课题研究内容,除非当“”涉及同样话题时才会捎带讲述。尽管“”主要涉及对身体的开发和掌控,但它从很多方面都牵涉到瑜伽修行,同时也涉及精神领域之中,甚至还进入更深一层的心灵开发之中。

印度有很多杰出的瑜伽学校,蕴含着该国无数伟大的先进思想。瑜伽哲学是很多人的生活信念。然而,纯粹的瑜伽教育只能传授给少数人,绝大多数人们仅仅满足于得到只言片语的教导,由此看出东西方人的观念形成的强烈对比。但是,西方观念甚至也开始对东方人产生影响,而且,曾经只能给予少数人的教育目前也可以给那些已经做好接受准备的人了。东西方的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双方都能通过这种紧密联系互惠互利。

印度的瑜伽行者一般都会密切关注科学的呼吸,对有缘阅读本书的读者而言,其中原因显而易见。很多西方作者都曾谈及该层面的瑜伽教育,但是我们相信本书作者用言简意赅的形式和语言,将瑜伽修行中科学呼吸的基础和诸多常用的瑜伽呼吸练习及方式,推荐给了西方世界中的爱好者。我们也提出了西方人持有的观念——与东方人的观念一样,由此表明两者相互吻合。我们还使用了常见的英语术语表达,几乎完全避免在文中出现使普通西方读者混淆的梵语定义。

本书第一部分致力于呼吸科学的生理层面阐述,随后谈及心理和精神方面,最后涉及心灵层面。

如果我们成功地将庞大的瑜伽知识体系凝结成几页文字,并且让任何一个读者都能看懂其中的文字和术语,那我们就颇感欣慰了,或许还能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宽恕。唯一让我们担心的是,如此朴素的文字表达也可能会导致某些人在探询“深奥”、神奇且不被理解的途径时,忽略该书的重要性,不屑去关注。然而,西方人的思想观念非常实际,相信不用多长时间,大家都能了解该书的实用性。

带着我们最诚挚的问候,向所有学生致敬,并且要求他们坐下来领受瑜伽修行中呼吸科学的第一课。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