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呼吸的科学
8273300000025

第25章 寻找整体感(1)

那些已经觉醒之人将伟大的瑜伽教导继承下来并代代相传。因为他们的自我从很大程度上融入到人类的形成基础之中,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的话语也是由生命本质所宣讲的。这可能正是耶稣与上帝无二无别这一观念的起源,或者正如耶稣语录中所言:“天父与我同体。”然而,我希望在此强调的是,他们所宣说的一切内容都超越了个人意识之上。本书末篇的大师传记将对此作深入解释。据此教导,整个宇宙只包括两种物质,即生命能量和以太。它们依次从遗骸中产生,永远无因、无条件、无形、无色且不为人知。有一篇文章提到,一个学生询问如何获取一切知识和力量。他得到的回答是,万物都可被追溯到最终的共用资源。理解了这个共用资源,人们才能主宰一般事物。再次用电流来做类比,通过了解有关电的基本规律,我们可以制造光、热、电力、声音、视觉等。这种科普常识让我们创造出很多特别的结果。而瑜伽教义则指出,万物都是在一个普遍原理的基础上被创造出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可以几乎不费力气地从两性对立的原则上了解此规律。磁铁、电、男女、细胞结构、活力与惰性、光明与黑暗、原子结构、如太阳和地球之类的星体等等,都存在着阴阳两性的现象。这就是构成万物基础的一般原则。如果我们真正掌握了阴阳两性规律,就能掌握万物的特性或发展结果。实际上,气和以太是构成万物基础的基本两性。以太是最原始的物质,或称为构成宇宙的基础,而气则是最初的生命能量。当这种最本初的能量,或称为气,作用于最基本的构成物时,所有一切形式都会相继出现。

人类本身就是一个生命能量与以太相互作用的杰出产物。不过,对此还有另外一种描述——在有序与无序、光明与黑暗的对立中,发现了人类的生命,实际上也可称为天命。使阴阳两个极端会合才能平衡,而非使之背道而驰。某些哲学或宗教教义常以符号或图像之类作为象征性表达,其中通常以圣父和圣母的形象来代表这两种对立面。斯宾塞?路易斯在描述宇宙主要力量时曾经提到:“阴性是被动的、静态的、可接受容纳的、具有培育能力的,它与积极、主动、充满活力和原创力量的阳性截然相反。阴性显示出了对阳性的渴望,而阳性则显示出一种与阴性统一结合的强烈要求和推动力,其目的是为了在两性结合下产生一种新形式或新生命。这两者若不结合,则没有任何结果,因为这两者能够相互吸引、相互弥补对方的不足。”环顾四周,随处都能看到这个真理。相对于光明来说,地球或物质就是阴性的。两者结合后就显现出有色界。电既有阴性也有阳性,只有在阴阳两极结合时才会有电流产生。在动静相结合时,声音就随之产生了。再来谈一下光,我们都能看到某个发光体可以像太阳那样投射出穿越苍穹的光线来。而某个如地球一样的接收体接收了光,因而显现出生命。正极电流也会像光那样穿越天际。阴性导体则吸引并导入阳性。甚至连我们人类的性器官从外表看来也完美地展现出了两性的基础规律。男人的性器官对外发射物质,而女人的性器官则属阴性,不仅可接收物质,而且还提供了肥沃可培育的环境,为阳性指引出方向。

瑜伽哲学指出,由于世间万物皆来源于气和以太,故不得不如此。所有一切都建立在“外相”的基础上。生命能量和以太彼此交织,以各种不同形式、在不同层次上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千差万别的形态和经验。我们必须意识到生命能量中潜存的是一种可塑造非物质形态,可展现各种感觉、感受、情绪、智力和精神(即Sat-chit-Ananda,意为永恒存在—无限意识—绝对喜乐)的能力。但是正如光、热、电在两性分立时无法显现出来一样,当气和以太无交合时,以上任何一种生命的外相显现都不会得以实现。

这正是瑜伽在某些时候称生命为“大梵天的游戏”,因为生命以各种无穷的有情、无情之众生相得以显现。所有这一切与瑜伽和神经有什么关系吗?当然有关系,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人类潜力的问题,方方面面都与此关联。通过观察产生神经紧张或神经过敏状况的原因,我们可能会了解用于治疗此类疾病的瑜伽方法多么行之有效。进一步探讨后,我们可以说自己的身体和生命由创造它们的力量构成了“一幅图像”,或者至少可以说,是那些原创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身体的每个细胞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生命能量和以太的“结合”。细胞体就是由各种不同层次的物质(以太)所构成,而细胞核的跳动及发射出的能量(即生命能量,或称为气)则来自于大气层。如果细胞核不再发挥作用,那么细胞就会“死了”。换言之,它的形状就会分解了,不再对刺激产生任何反应,它也不能再表现出通常的特点。另一方面,没有细胞承载的气也无法展现出形状、能量、品质或特性,如肝脏细胞、心脏细胞之类所展现出的特点。意识、情感、知觉、记忆、智力都是细胞和能量积聚结合的产物。而智力、记忆、情感都潜存于气与以太的结合体中,哪怕仅仅在一个单细胞中也有同样的潜在。虽然都是潜藏的,但为了能够展现出来,它们也需要有不同的有机物、不同的承载体。虽然光、热、电力、声音都潜存在电的正负两极结合之中,却需要不同的有机体或者不同的设备才能显示出各自的特性。在光与物质的结合中潜存的色彩也以同样原理才得以显现。为了展现特定的颜色,就需要有特定的表面或有机化合物。然而,世间一切中,大地是万物之母,是伟大的母亲。她孕育并制造了生命能量的特质。在我们人类的生命中,母亲不断地接收、培育和产生着作为能量、形态、意识和精神的天父之流(即大气层中的生命能量)。因此,当你向圣母祷告时,也就是在向某一个生命的那一部分进行祷告,在向所有生命的那部分进行祷告,她是永远圣洁的处女,一直在接收并幻化出无形的天父,并赋予其外在形式。在此观点下,许多宗教教义都表现出了一种非常合乎逻辑的基本原则,我们甚至能够领会“这些教言如何活生生地出现在人间”。

所有有意识的生灵都能从某种程度上体验到生命的存在,这项伟大的试验起因于意识的外在个性特征。换句话说,稍微想一想,我们就能了解,若不是因为我们内在或与我们有关之力量的持续活动,我们就不能继续存活了,但是我们却都情不自禁地将自己当成了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生命,甚至和自己的父母都分得清清楚楚。自我的这种独特性,引起了“你”、“我”之间有所不同的感受。同时,基于一种单独存在的错觉,它还造成了个人的决策和行动。我们每天都在心里为“自我”忙碌着,都在和“我”进行对话,都在为“我”做各种计划。在目前状态中,我们不得不如此忙碌。然而,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且还有可能使我们远离阴阳平衡的和谐状态。因为这样的决策、行为、言语和思想,往往都出自于一种无知——忽视了使生命存在的那股力量,而这股力量正是我们的所依处。当我们作为该力量的表现而存在时,可能会因此而违背自我。这就使我们产生了冲突,并且全身都会出现不安和不舒服的症状。假如从另一方面看,我们能够想象出,在人类进化史中的某一段时期,当人们还没有“我”或自我特征的感觉时,我们就能了解一个人不违背自我的状况了。当人们未决定自己的行动时,由于内在需求和原创力量的表现,一切行为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在此,我们要提到《圣经?创世纪》中描述的伊甸园的概念。那是一个极乐世界,在那里人们不会否认也不会反对天父与我同体的想法。而导致所有人诞生的那种原罪,就是一种最初与本性冲突的“个人”行动。基督教教义告诉我们,是人类让自己与神对立,只有遵从神的旨意,他才能重入天堂。瑜伽对此也不存在争议,只不过重新复述了一下而已,瑜伽认为当一个人否认自己的本性时,就会情不自禁地陷入不自在或冲突之中。现在,我们还能更加清楚地了解,为何瑜伽建议先从表面使人安静下来。只有以此方式,才能了解介于个人的虚荣、自负、欲望和本性——即本初之天父天母之间的区别。然而,这条发现之路却是荆棘遍布,因为寻求真正本性的一切探索都有可能将我们送回到发源地。我们会退回到出生前存在的生命状态中。佛教禅宗冥想中一个经典科目就是:“我的前世是什么?”而《圣经》中也有几个地方存在着类似说法,“过去曾是亚伯拉罕,现在却成了我。”毕竟,自在的觉知是一种处于永恒存在—无限意识—绝对喜乐的状态,是在我们这个生命产生之前就已存在的。或者换句话说,在我们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之前,它就已存在了。这样看来,今生的生命过程就是前生的一种复苏,是潜藏在天父天母或气与以太结合所形成的一切的转世。就其本身而言,重回发源地也并非是一种参与创造行为的意识,而是一种不停地揭露自我、除去面纱的过程,决非是无约束的静止状态。

然而,回到瑜伽和神经这个话题上,我们已经说过,人类作为一种有意识生命的存在,取决于气和以太的结合,而且我们也是这两者结合所形成的产物。在身体组织结构的结合下,生命能量(气)又被分成十种不同类型。瑜伽哲学中以Vayus(十种气的集合体)进行分类并命名,分别为:

1.Prana(上行气,介于肚脐和喉咙之间,控制心脏、肺、呼吸)

2.Apana(下行气,介于肚脐和肛门之间,控制排泄尿液和粪便)

3.Samana(胃气,肚脐部分,调整和维持prama和apana之平衡)

4.Udana(吞咽气,喉咙处,控制声带发音)

5.Vyana(遍行气,遍于全身,控制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6.Naga(那伽,即灵蛇,令眼睛、口打开之气,遍布于全身,没有固定的位置,控制身体的发展、跳、掷、四肢伸展)

7.Kurma(库尔玛,即乌龟,帮助收缩之气,遍布于全身,没有固定的位置,控制身体收缩)

8.Krkara(科卡如阿,增加胃口之气,遍布于全身,没有固定的位置,有助于呵欠)

9.Devadatta(提婆达多,帮助放松之气,遍布于全身,没有固定的位置,控制饥、渴)

10.Dhanamjaya(达拿母迦亚,帮助维系之气,遍布于全身,没有固定的位置,控制睡眠和困倦)前五种为内在生命能量,后五种为外在的生命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