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变不惊是指人们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困难或危险境况时,应当在情绪、行为及心理上以冷静、坚持和积极的态度去处理,而不是表现得惊慌失措,那反而会让事情陷入更加不可收拾的境地。面对危机时,只有镇定自若,善于自我调节,沉着应对,才能渡过难关。
谢安镇定应变
——出自《晋书?谢安传》
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作为东晋朝廷中少有的风流儒雅、文武兼备的一代名臣,谢安匡扶晋室,力抗强秦,在桓温夺权和淝水之战两场变故中都能保持镇定,始终以处变不惊的态度沉着应对,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千古美名。
谢安出生于魏晋官宦世家,他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教育,无论是风度、操守和礼仪都很有名士贵族的风范。当时的名士桓彝就曾摸着谢安的小脑袋说:“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当时的名士王承)。”谢安成年后本可以凭借家族的势力和个人良好的声望谋求个一官半职,东晋朝廷也曾多次征召他出来做官,可谢安就是不愿意踏入复杂的东晋官场,他选择在东山(今浙江上虞县一带)隐居,整日与王羲之、支遁和尚等文人雅士游山玩水,过着悠闲的生活。可谢安越不愿意出来做官,士族中人就越看重他,甚至有人说:“安石不出,将如苍生何?”升平三年(359),谢安的弟弟谢万因为北伐兵败被革职,谢氏家族在东晋的势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为了避免家族沦为寒门,谢安只好出仕为官。此后的几年中,谢安一路高升,从吴兴太守一路做到了礼部尚书、中护军。咸安二年(372),简文帝去世,太子司马曜即位,是为孝武帝。权臣桓温本以为简文帝会把皇位禅让给自己,没想到却等来了孝武帝的即位,他暴怒之下率领大军来到建康城外,驻扎于新亭,要求王坦之和谢安出城相见。当时谣言四起,人们都说桓温要杀掉辅政大臣王坦之和谢安,然后再篡夺帝位,一时间建康城内人心惶惶。王坦之非常害怕,找谢安商量应对的办法,谢安神情坦然地说:“晋朝的存亡,就在我们这一行了。”然后,谢安就和王坦之一起出城来到桓温营帐。当时王坦之紧张得汗流浃背,汗水把衣衫都沾湿了,连朝见时用的手板也拿颠倒了。谢安却从容不迫地入座,然后微笑着问桓温说:“我听说有道的诸侯都把人马驻扎在边境,桓公你为什么把我大晋的将士藏在墙后面呢?”桓温尴尬无比,连声喝退了藏在夹墙后的士兵。经过一番唇枪舌剑,不卑不亢的谢安最终稳住了桓温,使其没有立刻篡位。不久,桓温病死,东晋司马氏总算凭借谢安的处变不惊逃过了一劫,人们都把谢安比作东晋初期的名臣王导。太元八年(383),前秦主苻坚率领着数10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灭掉东晋,统一天下。当时建康城内一片惶恐,士大夫无不惊慌失措,只有谢安依然镇定自若,他派弟弟谢石、侄儿谢玄、儿子谢琰和西中郎将桓伊率领8万晋军前去抵御。命令下达后,忐忑不安的谢玄向谢安询问战术。谢安只回 答了一句:“朝廷会有安排的。”然后他拉着谢玄下了一天的棋,接着又带着谢玄游山玩水,直到晚上才回到自己的府邸。当时负责长江西线防守的大将军桓冲担心建康的安危,派遣3000将士协助保卫建康,却被谢安拒绝了。直到大军出动前,谢安才召集将领,布置了战斗的方略。这时众人才知道,谢安之前的表现是为了稳定民心,所以才在大变之前举重若轻,暗中早已有了迎敌的韬略。不久,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取得大胜,当捷报送抵谢安府邸的时候,他正在和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忍不住问他,谢安淡淡地说:“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等到下完棋,客人兴高采烈地走后,谢安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连蹦带跳地进入内室。谢安这种处变不惊的谋略和喜怒不行于色的休养,在当时被传为美谈。
张辽巧处惊变
张辽(?~222)字文远,雁门郡马邑(今山西朔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五子良将”之一。张辽年轻的时候在本郡担任过郡吏的职务,后来他归顺了并州刺史董卓。董卓被杀后,张辽又带兵投靠了吕布,升任骑都尉。东汉建安三年(198),曹操在下邳击破吕布,张辽率众投降,曹操任命他为中郎将,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后来,张辽在进攻河北袁氏的战斗中屡立战功,被升为荡寇将军、都亭侯。赤壁之战后,张辽奉命镇守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当时孙权的10万大军对荆州虎视眈眈,不少郡县的官吏和士兵也在左右摇摆。某日晚上,张辽率军驻扎长社。夜里,张辽大营中有人叛乱,这些人乘夜放火,四处喊叫,全军将士都骚动起来。在信息传递缓慢的古代,大军最怕的就是夜间惊变,这样的变乱往往会造成成千上万的将士伤亡。在这危急时刻,身为大军统帅的张辽处变不惊,他冷静地对左右的部将说:“不要惊慌,没有全营士兵都要造反的道理,一定是制造叛乱的人想煽动扰乱全军。”接着,张辽传下军令,命令所有没参与造反的士兵都安静地席地坐下。张辽亲自带领着几十个亲兵,在军营正中列队站立。不一会儿,军营安定了下来,带头叛乱的人也被抓获,一场灾难被张辽消弭于无形。
裴度镇静失印得还
裴度(765~839),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唐代名臣。裴度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他25岁时高中进士,被授予河阴县尉的官职,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裴度为官清廉自守,一心帮助皇帝削除藩镇,先后担任过中书舍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显赫职务。裴度担任中书侍郎的时候,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裴度正宴请朝中志同道合的大臣,左右的官吏突然报告说他的印信失窃了。丢失官印是杀头的大罪,胆小的官员听到这种报告肯定被吓得手足无措,可裴度却怡然自得地欣赏着宴会上的歌舞,只是轻声叮嘱手下人不要声张,要保守印信丢失的秘密。宴会一直持续到半夜,就在宾主尽欢、畅快无比的时候,左右的官吏又来报告说印信找到了,裴度也没问如何找到的,还是全身心地投入宴会。直到曲终人散,裴度才开始严查经过,最终将偷取官印的小吏绳之以法。后来有人就问裴度为什么不当即捉拿犯官,非要若无其事等待印信被放回后再动手,裴度笑着解释说:“印信丢失不过是我手下的小官盗去使用,用完就会放回原处。如果我当即神色惶恐地四处捉拿,一旦逼急了他就会毁掉印信,那就再也找不回 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