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次的危机预警,但无奈的是,王熙凤根本想不到那么长远,故把它当成了耳旁风,反而只对那一件“非常喜事”感兴趣,忙着追问:“有何喜事?”可见贾府的管理层是多么执迷不悟。
不过秦可卿的托梦也不是一点作用没有,在红楼梦第九十二回《评女传巧姐慕贤良·摇玩母珠贾政参聚散》中,冯紫英拿了紫檀围屏、母珠、自鸣钟、鲛绡帐这四件宝贝要推销给贾府,贾政看了,不想买又碍于面子不好直接拒绝,就让拿到里面给老太太她们瞧瞧。这边凤姐儿看了后说道:
“东西自然是好的,但是那里有这些闲钱?咱们又不比外任督抚要办贡。我已经想了好些年了,像咱们这种人家,必得置些不动摇的根基才好,或是祭地,或是义庄,再置些坟屋。往后子孙遇见不得意的事,还是有点儿底子,不到一败涂地。”(《红楼梦》第九十二回)
贾母与众人都说:“这话说得倒也是。”
但是贾琏却不以为然,他埋怨王熙凤说:
“还了他罢,原是老爷叫我送给老太太瞧,为的是宫里好进。谁说买来搁在家里?老太太还没开口,你便说了一大堆丧气话!”(《红楼梦》第九十二回)
秦可卿是贾府唯一懂得“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道理的。这套经济谋略是很有洞见的,符合中国传统主流的理财观。司马迁早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指出:“以末致财,用本守之。”“本”为农业;“末”是指工商业和服务业。也就是说通过工商业、服务业赚到的钱,要投资买地买房才是当时最稳当的理财方法。
探春改革,杯水车薪
探春要改革是因为看到了贾府经济危机的苗头,她对贾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危局早有预感,所以想趁着代理CEO这个机会,用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
初生牛犊不怕虎。探春确实有所作为。她开源节流,兴利除弊。例如将大观园的竹林、花草承包给仆人,以园养园,果断砍掉了几项不合理的开支,这样每年就可以节约几百两银子。但贾府此时积弊已深,她的“新政”和“改革”并不能解决贾府固有的矛盾,小范围的改革试验更是无法化解贾府深层次的危机,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中,王夫人又听信王保善家的谗言,同意抄检大观园。这在探春看来,“引出这等丑态”是非常严重的,这就是窝里反,是败家的前兆。
探春说:“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这句话很有哲理。即便是现在,我们检视一些曾经红极一时的企业败落的原因,都是先从内部自乱阵脚,外部竞争对手再看准时机一击中的,最后败落的。于是探春挺身而出对抗这次丑陋的抄检行动:“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明摆着,作为仆人的王保善老婆哪能搜小姐的箱子,反倒因为不知趣挨了探春一个响亮的耳光。
贾政有危机意识,但缺乏必要的应对策略
贾政有危机意识,但缺乏必要的应对策略。
贾政的为人,在开篇第三回林如海给了很高的评价:
“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
在贾政这一辈,他是唯一努力振兴贾家的,是贾府的顶梁柱。作为中央级的官员,贾政的政治嗅觉是比较敏感的。所以他千方百计要送女儿元妃进宫、逼贾宝玉考科举、为探春政治联姻等等,贾政的未雨绸缪有一定的效果。后来遇到皇上下令抄家,要不是贾家平日里跟王爷们有些关系,恐怕永无翻身之日了。
贾政希望子孙后代能保住祖宗留下的产业,他认为,男人就应该“留意于孔孟之道,委身与经济之间”,只有这样将来才能考取功名,继而传承祖业。所以尽管公务繁忙,他也不忘抽出时间督促检查宝玉的功课。但宝玉一向不爱读书,而喜欢在脂粉堆里厮混;后来因为忠顺王府派人来说宝玉拐跑了他们王府的戏子,又因为贾环告密说金钏的死是因为宝玉强奸她!这两件事点燃了贾政心头的怒火,怒不可遏。
他预感到了家族的危机,所谓“万恶淫为首”,这混世魔王也太不成器了,这种儿子将来怎么能承接祖业。死了倒干净,一了百了,否则不知还会闯多大的祸呢!
贾环告状的话未说完,就把个贾政气得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一面说一面便往里边书房里去,喝命“今日再有人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交与他和宝玉过去!我免不得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去处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
那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叠连声“拿宝玉!拿大棍拿绳来!把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立刻打死!”
按说这是一次很好的遏制歪风、警示阖府的教育机会。如果不是贾母出现,或许这次执行家法能收到一定效果。结果贾母不但出现,还责骂贾政,扬言要即刻带了被打得皮开肉绽的宝玉回金陵老家。贾政是个孝子,吓得“直挺挺跪着,苦苦叩求认罪”。
简单粗暴的危机处理手段显然失败了,不仅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得罪了贾母,致使他以后更不敢管教儿子。宝玉也得以在贾母的保护伞下心安理得地继续自娱自乐。
贾政平时对自己家里的情况很少过问,而由着贾琏、王熙凤胡作非为。直到被抄家后才想到要查点府里的账本,结果发现所入不敷所出,又加连年宫里花用,账上有在外浮借的也不少。再查东省地租,近年所交不及祖上一半,如今用度比祖上更加超过十倍。贾政不看则已,看了急得直跺脚:
“这了不得!我打谅琏儿管事,在家自有把持,岂知好几年头里,已就寅年用了卯年的,还是这样装好看!竟把世职俸禄当作不打紧的事,有什么不败的呢?我如今要就省俭起来,已是迟了。”(《红楼梦》第一百零六回)
贾政素来不理家政,危机来临时,也没有主意,唯有仰天长叹:
“我祖父勤劳王事,立下功勋,得了两个世职,如今两房犯事都革去了。我瞧这些子侄没一个长进的。老天哪,老天哪!我贾家何至一败如此!”(《红楼梦》第一百零六回)
贾母是危机处理的高手
贾母是贾府的董事长,也是个绝对的精神领袖。她出身于名门望族,原是个大家闺秀。嫁到贾府又正当荣宁二公功名鼎盛之时,因此她从少女时代起就见多识广,精通人情世故,但一则年纪大了操不了那么多心,二则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我是极爱寻快乐的”。她老人家平时不过享享福,请请客,布施一下僧尼道士,搞搞慈善活动而已。但在危难关头,贾母还是展示了这个精神领袖的大家风范。
在一百零六回中,贾家因贾赦、贾珍被治罪,家财被抄,祖宗世职也被革去。在贾府上下人心惶惶的情况下,唯有贾母临危不乱。她和大家同甘共苦,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快在内部平息了这个乱纷纷的局面。
承认错误并诚恳道歉
贾母是怎么做的呢?第一,她承认错误并诚恳道歉。贾母并没有埋怨贾赦、贾珍等人,因为她知道,这个时候埋怨谁都无济于事。而是焚香含泪祷告天地道:
“皇天菩萨在上: 我贾门史氏,虔诚祷告,求菩萨慈悲。我贾门数世以来,不敢行凶霸道。我帮夫助子,虽不能为善,亦不敢作恶。必是后辈儿孙骄奢淫佚,暴殄天物,以致合府抄检。现在儿孙监禁,自然凶多吉少,皆由我一人罪孽,不教儿孙,所以至此。我今即求皇天保佑: 在监逢凶化吉,有病的早早安身。纵有合家罪孽,情愿一人承当,只求饶恕儿孙。若皇天见怜,念我虔诚,早早赐我一死,宽免儿孙之罪。”(《红楼梦》第一百零六回)
这相当于公开承认错误并诚恳道歉。承认错误、真诚道歉就是危机应对中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手段。
紧急注资以渡难关
贾母的第二个方法是紧急注资以渡难关。接着,贾母又开箱倒笼,将自己做媳妇到如今积攒的东西全都拿出来,又叫贾赦、贾政、贾珍等一一分派。这一分派,足足分出去了一万多两银子,她还不忘叫贾政拿些金子变卖偿还以前的欠债。贾母的纾难资金就像央行紧急注资,大大地缓解了贾府的财政危机。
更难能可贵的是,贾母还想到江南甄家被抄家前偷偷寄放在贾府的东西和银两。贾母怕再一次被抄,拖累甄家蒙受更大的损失,因此吩咐叫人赶紧把钱物送还甄家。看到贾政他们诚惶诚恐,贾母道出了她的真实想法:
“你们别打谅我是享得富贵受不得贫穷的人哪。不过这几年看着你们轰轰烈烈,我落得都不管,说说笑笑养身子罢了,那知道家运一败直到这样!若说外头好看里头空虚,是我早知道的了。只是‘居移气,养移体’,一时下不了台。如今借此正好收敛,守住这个门头儿,不然叫人笑话。你还不知,只打谅我知道穷了便着急的要死,我心里是想着祖宗莫大的功勋,无一日不指望你们比祖宗还强,能够守住也就罢了。谁知他们爷儿两个做些什么勾当!”(《红楼梦》第一百零七回)
裁员
贾母的第三个措施是裁员。危机来临,开源不如节流,贾母果断裁员,
“只是现在家人过多,只有二老爷是当差的,留几个人就够了……我们里头的,也要叫人分派,该配人的配人,赏去的赏去……那些田亩还交琏儿清理,该卖的卖,留的留,断不要支架子做空头。”(《红楼梦》第一百零七回)
贾政曾有这样一段心理对白:
“老太太实在真真是理家的人,都是我们这些不长进的闹坏了。”
贾母这几招立刻让人仰马翻、乱成一团的贾府内部安静了下来。
贾家属于开国的八大公之一,家底甚厚,以后又干过监造海船、修理海塘的肥差,家里房产地产数不胜数。不过表面的繁华背后是财政危机的阴影。贾府到了贾政这一代,虽世袭为官却不曾有肥差,收入除了做官微不足道的俸禄外只有祖上遗留的田产、房产;农田地租、放高利贷成为贾府经济的主要来源。贾府这个小社会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危机: 首先的原因是一帮不肖的子孙,只知吃喝玩乐,不干正经事;其次是来自皇室的敲诈勒索、王公贵族的落井下石、内部派系的倾轧争斗。经济鼎盛时,贾府人都只知道享受,没人去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贾府的“CEO”王熙凤只知欺上瞒下、假公济私,贾府最终趋于没落,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如此这般,主人腐败,经营无方;收入减少,不开财源;支出庞大,不知节流;化公为私,无人监督。这样下去贾府的繁荣能维持几天,贾家又焉能不败?随着元妃去世,贾府被抄家,这个已经处于经济危机之中的大家族彻底崩塌,贾府人死的死,逃的逃,出家的出家。
在危机管理方面,《红楼梦》给了我们重要的警示,防微杜渐,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要树立的危机意识。什么叫有危机意识?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以此口号激发微软全体员工的危机意识,所以才有了今天不可战胜的微软帝国。这就是一种很强的危机意识,有的企业提出末日管理,正是因为它这种危机管理的意识强,所以才能使它的企业能够一步一步地渡过危机。古训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