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最令人羡慕的27位中国女性
8482100000012

第12章 11 张曼玉

辉煌的历程:

出生日期:1964年9月20日。

出生地点:香港。

兴趣:打保龄、音乐、阅读、游泳及跳现代舞。

获奖情况:1983年荣获香港小姐亚军;1989年凭《三个女人的故事》荣获台湾金马奖之“最佳女主角”荣衔;

1990年凭《不脱袜的人》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之“最佳女主角”荣衔;

1991年凭《阮玲玉》荣获台湾金马奖之“最佳女主角”荣衔;

1993年凭《阮玲玉》赢得香港电影金像奖之“最佳女主角”荣衔;

1997年凭《甜蜜蜜》获法国亚太电影最佳女主角奖。

2001年凭《花样年华》获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2004年凭《清洁》获法国戛纳最佳女主角奖。

代表作有:

花瓶时代:《警察故事》;

演技时代:《阿飞正传》;

影后时代:《阮玲玉》、《新龙门客栈》、《青蛇》;

花样时代:《甜蜜蜜》、《花样年华》、《英雄》。

果你认为张曼玉只不过是个出色的演员,那么你就仍没有明白“女人”的定义!

她已经成为美丽与魅力的化身,高贵与时尚的代名词。似乎有什么东西镌刻在了这样一个美丽女人的灵魂与肉体里,让她具有了让人无法抗拒的神韵与魅力——

她从容,没有什么急功近利的言行举止;

她平淡,纵使走在巴黎的天桥上,也还是带着浅浅的微笑:

她精致,连一条皱纹都变得不可忽视,仿佛铂金的稀有。

美丽——魅力

尽管张曼玉身材修长、笑容纯真、娇憨可爱,但是这些似乎并不是她夺得影后地位、能引领时尚潮流,成为越来越多的女人所羡慕的对象的根本原因。

因为如果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去评价张曼玉,她的相貌可能算不上国色天香,也算不上最漂亮,因此似乎不该受到这样的注目。

在她进入演艺圈以前没有人相信她会成为演员;在她成为演员之后,没有人相信她会得奖。但是她都做到了,或许张曼玉的最大的乐趣就是实现别人加到她身上的“不可能”?

也正是在这些“不可能”的实现过程中,让张曼玉身上逐渐有了一种让人难以抗拒的魅力,而不是修长的身材,不是纯真的笑容,似乎也不是娇憨可爱。

真正的美是从生命里折射出的光芒——她不仅仅美丽,她已经完成了一个女人从美丽到魅力的蜕变!

从美丽升华到魅力要经过多少时间的磨炼和洗礼?

并不是每个女人都能完成这个蜕变过程的。就像一只蛹要变成美丽的蝴蝶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而不是每只蛹都可以变成蝴蝶。但张曼玉则完成了这一个苦涩而美丽的蜕变过程,最终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时间是女人的天敌。然而令人羡慕的是,她的年龄不但没有成为她演艺事业的障碍,反而赠给她的是魅力与成熟,是征服了越来越多的观众。

如今的张曼玉。甚至被很多女人视为自己未来的标本。

辛路历程

张曼玉从小喜爱电影,也喜欢做明星梦。而且张曼玉追求主动。从16岁作收银员,17岁作美容化妆师,她一直都在主动地寻找自己的梦想。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大街上被一家广告公司拉去当模特儿。

这意外的遭遇,让她看到了自己梦想的另一个突破口。

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按张曼玉想像中那样去进行,虽然拍了很多部广告,但是那时并没有制片人发现她。导演王晶在筹拍电影《古惑仔》时,从玉泉汽水的广告中看到了张曼玉的青春活泼形象,曾有意起用她当女主角,但是电影公司最后却选了另一位女演员。

1983年,她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得不走上了选美之路。她曾说:“参加香港小姐竞选,是我生平第一次最有勇气的决定。我最怕与人竞争和比较。但这一次我下了决心,因为参加港姐竞选是我进入娱乐圈的重要机会,就算落选,我还会有机会当艺员,因为演戏实在太吸引我了!”

也正因为她那种对自己理想的渴望和追求的热情,使得她全身都展露出了迷人的自信,举手投足间显露着的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再加上清纯的形象和大方的仪容使她稳操胜券,最终赢得了最上镜小姐奖和香港小姐亚军,从而顺利地进入了演艺圈。

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演员训练的张曼玉在刚刚进入电影圈的时候,她接手的影片还不能展示她的才华。在某种程度上讲张曼玉只是糊里糊涂地当上了明星。此时的她,还根本不知道表演是什么。

尽管谈不上什么演技,但是她那种青春可爱的形象却让观众无法拒绝,加上她毫不矫揉造作的表演,还是使她荣获了颇有预见性的第3届香港金像奖最有前途的新人奖。

此时的张曼玉清沌、简单、天真。

她娇俏可人的面容虽然渐渐深入人心,也成为当时红极一时的明星,但是在走红的同时,也给人以“花瓶”之感。很多导演并不欣赏她,认为她的表演太自赏,太刻意。许多人相信她只是个“花瓶”,昙花一现之后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面对外界的评论,张曼玉也开始经常独自垂泪。同时自己也开始重新质疑优柔寡断、冒冒失失的表演游戏岁月,并且开始粉碎那“陪衬女孩”有点感伤、有点滑稽的形象。

她开始独立地认识自己,她知道要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就要有来源于内心的坚强与坚韧。

不管是谁,世上根本就没有人能够改变你,只有你自己。

她开始不断地雕刻自己,不断地蜕变自己。

终于1988年在《旺角卡门》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也是她演艺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这次她完全将一个善良、质朴、深情的女孩塑造得有血有肉。

这时她的潜力才开始慢慢展露出来,令以前认为她只是昙花一现的人不禁大惊失色。不禁感慨为什么这个女人的成长如此之快!张曼玉的聪慧、出神入化的双眸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大牌导演的关注。她的表演欲望也开始一发而不可收拾。

1989年,张曼玉凭一部《不脱袜的人》夺得了演艺生涯的第一个大奖——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在短短的时间里张曼玉完成了“花瓶”到演技的飞跃,人们很难再将她同刚出道时候的寡淡僵硬的张曼玉联系起来了。她的双眸变得神秘,清澈而深沉的内在气质开始慢慢地自然流露出来。

虽然在一年内获得港台两地电影表演的最高奖项,但张曼玉并未像其他演员一样只是风光一时,而是一口气演出了《阿飞正传》、《客途秋恨》、《滚滚红尘》等优秀作品。

时间可以像水,消解永恒;时间也可以像刀,镌刻痛苦,但它同样也可以雕刻出一件震撼千古的艺术品!

1991年,她在香港著名导演关锦朋导演的影片《阮玲玉》中成功地扮演了阮玲玉,她的身姿与30年代的衣香鬓影重叠,伴着惆怅伤感的小资音乐,张曼玉自如地跳起了自编的舞蹈,很沉醉地跳着,她不想和别的红男绿女一样干篇一律地跳舞。这个瞬间打动了所有观众甚至打动了导演。当她俯在雪地里,当温热的身体与冰雪初次接触,她的痛苦令人感同身受。

人物内心矛盾和天才的艺术气质被张曼玉传达得栩栩如生。那种孤独无奈、空虚寂寞、复杂混乱的心理状态在张曼玉深刻的演绎下,让你分不清楚哪个是张曼玉还是阮玲玉。

似乎也是某种痛苦催逼出了张曼玉从生命内部发射出来如此耀眼的光芒吧!

张曼玉凭借着一部《阮玲玉》,一举夺得台湾金马奖、香港金像奖、柏林国际电影节和芝加哥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奖,当年她还获得了香港年度艺术大奖,成为名副其实的影后,也成了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电影明星。无疑这是她演艺生涯的一座高峰。在痛苦的蜕变过程中,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她也是从那段时期开始真正地灿烂起来的,有时妖娆多姿;有时端庄含蓄;有时天真多情;有时激烈迷狂;她不再只是个明星,她成了一个演员。

《新龙门客栈》中的风骚、泼辣的老板娘金镶玉,放纵而热烈、野性却侠义。她将人物侠骨柔肠、千娇百媚等多种特质溶于一身,使人们再一次对她把握和创造人物形象的才能佩服得五体投地。

《甜蜜蜜》中所扮演的大陆姑娘李翘热烈而收敛、聪明而善良的形象,完美地诠释了一个历经沧桑、被命运捉弄的女子。举重若轻、丝丝入扣的表演令世界各地许多影迷为之倾倒。也使她第二次成为金像、金马的双料影后。

张曼玉已经变成一个妖冶迷人的千面女人。各种类型、各种气质、各种身份的人物创造得惟妙惟肖、神采飞扬。角色创造她,她创造角色。看过她的电影,你就不可能忘记她的存在。她像一个精灵,始终以与众不同的特质造型,从银幕上抓住你的心。

张曼玉对艺术的追求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继续创造着她的神话。继续书写着她自己的故事。演绎着一个从默默无闻到名噪天下的成功女人的故事。

2000年张曼玉在《花样年华》中的表演几乎让她的演艺生涯登峰造极,她的表演无疑已臻化境,眉来眼往、举手投足之间将欲恋还休的女子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用一句“浑身都是戏”来形容是再贴切不过的了,甚至有人说她这次的表演可以成为电影学院表演系女生们的教科书。

“……刹那间谈话止住,目光聚焦在这位年轻女子身上。她昂首前行,微微笑着,赏心悦目。她那熟悉的面孔,熟悉的步伐,让我们忘了一切,无药可救。”如果你看过张曼玉的代表作,就一定会同意《电影手册》这样的形容。

2000年张曼玉有多红?红遍全球的《花样年华》可以列作所有女演员的必看电影。戛纳、威尼斯影展的评审都热烈地称赞她,而她只是说了一句“明星只一时,演员才永远”。

张曼玉是经过自己的职业奋斗产生的女影星,她从花丛中的一朵嫣红,最后终于变成最精粹的一滴金黄色的花蜜——这样的美女,正是一句西谚的注脚:所谓美女,是时光雕刻成的。

张曼玉的美丽来源于内心自我的清醒、独立的认识,来源于内心自我的坚强坚韧、聪明自信,来源于内心自我的不断积累沉淀、永不放弃。时光沉淀下来的苦涩与神韵让她完成了从美丽到魅力的蜕变。时光的刻刀把她雕琢成了今天的“女神”。

秋天一样的女人

虽然不是让人一见惊艳的倾城美女,张曼玉却比倾城美女更多了一份让人难以忘怀的知性美,一种绝不流于外在的稀有魅力,一种明星少有的特立独行的性格。她从来没有虚饰与矫情,而只是自然流露她清澈而深沉的内在气质。

作为一名国际影星,她从不做作、张扬。她就像一杯红酒,她的醇香是随着岁月累积而成的,静静地散发出高贵与永不流失的气质,让你在味蕾中慢慢地回味。

无论在任何场合,你见到的张曼玉都是恬静、微笑的,淡妆素服,不见一丝浓艳,但是益发显得整个人玲珑剔透。张曼玉的性格中有害羞、内敛的一面,处事低调,她从不在传媒面前张扬。而只是静静的、微笑着,没有多余的话语。

张曼玉喜欢在早上吃一碗白粥,伴粥小菜是最普通的咸蛋、肉松、毛豆、萝卜干,一如她浅吟低笑般平平淡淡。她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也不喜欢谈自己的私生活。她总是对记者们说:“你们多谈谈我的电影吧。”她觉得,大众关注的对象,应该是她的电影,而不是她本人。

张曼玉追求的是艺术本身而不是名利,在获得柏林影展影后之后,有人间“你希望半个世纪后,还有人记得你吗?”张曼玉耸耸肩,说:“我觉得半个世纪后有没有人记得我并不重要,但是如果还有人记得我,那是跟阮玲玉不同的。”

在张曼玉的眼里,她的存在是完全个人的,不从属或类似于任何人,哪怕她是一代影星阮玲玉。

她不喜欢追求品牌,她说:“我并不在乎衣服是不是名牌,只要适合自己就好。就算挑选时装设计师的作品,我也往往会挑一些看上去很破破烂烂的设计。”

她不追求流行,认为只要自己喜欢就是最好的。

她不喜欢被人把她当作明星一样的追捧,她会千方百计地逃脱媒体的围追。而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出去旅行,独自走在巴黎的街道上,谁也不认识她,谁也不知道她是国际影星,她只是淡淡地微笑,她就是她自己。

张曼玉是一个标本,成熟女人完满的标本。岁月淡淡的流逝,她就像盛夏的炎热褪去,留下的是秋日的清凉、安静、从容、成熟与大气!是一棵硕果累累、芬芳四溢的树——而不是花!

张曼玉带给我们的启示:

1.对自己始终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即知道自己的长处,又要明白自己的短处。

2.对自己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3.明白自己的发展方向。

4.要让自己学会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变化,成为“百变女人”。

女人,不管是在爱人的臂弯里,还是在事业有成、鲜花掌声不断的时刻,都要保持清醒,要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并改变自己去适应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