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8603500000126

第126章 教海无涯舟楫安在(3)

有了相对适宜的教学课件,特别是随教材配购的光盘(如公共必修课),一些教师在教学准备期便不再精心准备讲稿了,上课之前也不需要用心备课或更新案例,只跟着盘走,且一盘在手几年授课无忧,这也属于低成本高利润的做法。上课时,教师只需轻点鼠标,让学生观看和倾听屏上的演示,自己一旁辅于解说性三言两辞,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沦落为:“课上,学生看、听屏,教师点评屏;课后学生拷屏;考前学生背屏”的状态。这样,把授课主导权交给共性多于个性的外来课件承担,教师上课时,尽管教材优等、教学资源设备皆上等,但由于教师很少结合自己院校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学习特征讲课,所授知识就可能过于浮泛游离,若遇上播放设备出现问题,教师更是手足无措,甚至难以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这种对于外来课件过度依赖,缺乏教师依据具体课堂情状和不同专业学生状况启发引导的教学,不仅缺少新意,而且使得原本先进的教学手段沦为教师授课水准退化的温床。其实,教案、讲稿、课件、板书四大件,它们在课堂教学中是各司其职的,也是不可相互替代的四大元素。不是有课件就不用板书,有教案就不需讲稿。

(3)课件制作使用目标定位偏颇。

还有的教师因身体状况或其他工作较繁忙,将制作使用课件的目标定位为纯娱乐,经常在课堂上长时间播放下载的“电影大片”、“系列电视专题片”,或“n个案例短片组合的片子”。两堂课只有屏幕在不停演播,连下课也免了。教师或其替代者在其间成了整个课堂教学的“局外人”,常常或是寥寥数语或是一言不发地与学生一道长时间观看屏幕,可谓连屏也不用宣了。这种做法,一方面转移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更严重的是还会让学生误把艺术加工当成历史真实,从而表层化理解深刻的哲学社会科学问题和创新的内涵。

就审美规律而言,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审美体验,光有“悦目”是不够的,还要进入到“赏心”的境界,而“赏心”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在悦目的同时,进行深入地理解和思考。当上课成了一件只观屏,不需思考的事儿,虽然教师轻松,学生高兴,可教育对象在“悦目”之余因缺乏理性思考,对知识所获甚少,违背了教育规律。多媒体课件的本质任务是要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活跃学生的思想,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课件无法替代也不应当替代的。

课堂多媒体教学之所以受困于这三个问题,其核心原因在于教师制作使用课件教学的过程中,对使用课件的理解出现偏差,对使用课件教学带给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研究还不充分,其中关键是对课件制作使用的理解和使用水平不够。

事实上,大部分失败的PPT都具有几个相同的特点,比如,版面设计上,或没有学生,只有教材;或没有观点,只有纲纲;或没有故事,只有图标;或没有设计,只有机械展示。即使有的能够做到“素材+技巧+设计”,却没留给观看者延伸思考的余地,那也只能是一个用来炫技的工具。这些类型的PPT定然不能够很好地传达教学者的思想、引导观观者对所授内容展开联想与思索。

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使用上乘的多媒体课件,学生不只是得到感官愉悦,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从教师的课件设计中学到欣赏方法和理解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从教学理念上看,多媒体只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因为,多媒体课件帮助教师依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将声、像、图、文等多种表现方式根据教学需要有机结合,用于表达和传递这一位教师个人所理解的教学内容,从而辅助这一位教师与其学生的教与学,完成特定教学任务。所以,教学课件的制作与使用对教师来说,仅仅是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教学手段之一,并非目的。而且,授课科目不同,有些课程特别适合课件全程配合辅助讲授,有些则未必;同时,授课教师各异,有些课程的教师在课件配合下授课能够锦上添花,有的则不然。因此,在确保授课效果的前提下,在如何使用课件问题上,不应为了追求“达标”而强求“整齐划一”。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应该奉行两个原则:一个是确立多媒体的辅助地位,一个是发挥多媒体的多功能优势。教师教学中不难悟出,要想充分地、恰当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关键在于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设计与制作,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说,课件的制作者必须在制作课件之前修炼自己,使之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对多媒体性能的熟悉,会充分调动各种功能实现教学目的;另一个是要有精深周全的思路和艺术审美情趣,还得熟悉版面编辑知识,懂得艺术性地将相应学科专业知识配上动画、图像、音响,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

比如,课件版面色彩的浓淡色差;线条的粗细、长短、倾斜的角度,字体的形态和码数,图片的格式与面积大小,背景音乐和放映方式的选用,版面的排列设置;链接材料的剪辑再制作等等因素,它们对听课学生视觉、听觉、心理的作用,就有很多技术性与非技术性的讲究,可以说是多一分则溢,少一分则损。黑格尔曾说过,同一句话,由不同的人说出,其含义大不一样。因此,对于不同的课件制作者来说,每个人对相同的问题和题材本来就有不一样的理解,即使是表现相同主题,对材料肯定也有着迥异的剪裁及创作构思处理,而不同的认识所编辑、剪辑出的画面,赋予观看者的则是不一样的感受。那不同的感受也就使得教育对象对知识和问题的感悟程度、理解角度和思考深度迥异。所以,制作一份上乘的课件需要制作编辑者,除了对本专业文化知识的精通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以丰富的社会、艺术、文学、美学常识积累为基础,具有将其与本专业知识有机融合、选择最恰当表达形式的能力。当然,更重要的还得要具备教学的热情、创造的兴趣、职业的理想、对事业的追求,有舍得付出大把大把业余时间的慷慨。

眼下,多媒体教学犹似一把高悬于教师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急需解决的还不是使用不使用课件的问题,而是制作什么样的课件,怎么制作好课件的问题?还有,授课内容和课件演示如何才能配合得相得益彰让学生受益?其实,学习制作好课件所需技术并不深奥,每一年龄层次、各个学科的教师只要用心,就都能够掌握。制作好课件的关键,第一,在于教师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如果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不完备,何来高素质的学生?生活在现代化教学情境下的教师不应该仅仅成为多媒体的受益者、使用者,更应该是多媒体课件教学的研究者。反过来说,课件的用心编辑制作过程,也是一个能够让教师不断成长,悟出自己教学工作所需术、法、道的过程。其中,“术”可以让师生有更多崭新层面的交流,“法”则有助于教师不断开阔教学视野、教学思维日渐缜密,“道”更是一种教学态度和教学艺术的感悟。第二,关键在管理层。诚然,“认真刻苦”是一位教师成熟的学习工作品格,但它不会凭空产生,它是于一个人理性和兴趣的土壤上生发的,是在伴有愉快感、成就感和自尊感的工作环境中生长的。倘若多数教师在学习工作上始终未形成兴趣,在思想上始终没发展出理性,那么这种发展的停滞,一定与相关各级管理层的管理态度及方式有关系。第三,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曾有句关乎劳动者的哲学阐述:“静观”只能产生较为可疑的知识,“操劳”才是了解事物最恰当的方式,才能进入存在之谜;我国古语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还有精辟的“事物外在特征需要以内在特征为依据,用以说明其个性;内在特征需要通过外在特征来显露,用以表现其个性”的原理。这些都是值得思索的制作好课件的重要思想方法。

总之,教学犹似茫茫无涯的海洋,各高校的教师中硕博成群、高级人才济济,不乏水中健将。健将们自身的泳技及其装备的精良足以令其在风光无限、阔达无垠的“教海”中自如地搏击风浪,寻得那能够让自己或泛舟月下或追逐阳光的最科学也最合适于自我的舟楫。其中,如果我们的教学管理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再多创设一分更温润的教学土壤,更关注教师师德、师艺、师技等针对性项目的培训。如此,便能够让头顶达摩克里斯之剑的众多泳者明晰地意识到,自己在现代化教育教学中追梦,将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享受到千般辛苦中所蕴含着的万般乐趣,教学随之也将进行得更有序,更完善,更欢畅。

(作者单位:厦门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