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科学栽培平菇
9005800000060

第60章 如何制好双排菌墙?

菌丝发满袋后,用刀子纵向划3个长方形的口子,每个口子长10~12厘米,宽3~5厘米。在做口子时,尽量不要伤及菌丝。然后将做好口子的出菇袋移到出口场所,1层袋子1层泥堆码菇袋,高度以1.5米为限,最上层泥要厚些并做好水沟。堆积出菇袋前,先用砖垒个底盘,防止出菇时溅上泥沙等杂物,目的是利用泥的传水性和保水性,作为供给菌袋出菇失水而补水的蓄水池,利用菌袋上的口子,将泥中的水渗灌到菇袋中。在出菇时水沟要灌满水,采菇后每天灌水1~2次,其他管理同常规。

在菌墙中间填充的土壤,一般选挖无污染的地表以下10厘米左右的壤土或菜田肥土,摊在水泥地面或塑料薄膜上曝晒或用无公害药剂杀菌、杀虫,可用薄膜覆盖密闷数小时,但不得用水调拌,以免土粒结构破坏。封口泥宜采用无肥料残留的贫瘠土并用石灰水调拌(如图19)。

图19垒土墙示意图

双排菌袋摆好1层覆盖1~2厘米的土,再摆第二层菌袋,再填土、覆盖土。如此摆放6~8层,最上面两层覆8~10厘米厚的土做成槽式。在双排菌墙中间填土处,依次打3~4个0.5米深的洞,便于出菇期灌水。两头开口的菌袋,一端向菌墙内一端朝菌墙外。按照此法可再做第二道菌墙、第三道菌墙等。在菌墙与菌墙之间要留60~80厘米的人行道,便于进行管理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