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改变孩子一生的七堂课
9251400000010

第10章 好习惯可以造就好孩子(1)

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可见,教育孩子就应该从小时候开始。

因为孩子的习惯是由大人培养出来的,许多不良习惯如果从一开始就不被允许,那么孩子就会习以为常,不觉得痛苦;而一旦等坏习惯已经养成了,再要去纠正就不容易了。

学习惯可以造就好孩子

现象:

有一位名叫张杰的学生,正读小学四年级,他的身上总是有很多的小毛病。譬如早上不爱起床,洗漱动作太慢,有几次上学都差点迟到,吃饭挑食,做作业不专心等。父母每天都要说他几遍,可是却没什么效果,他每天还是这个样子。

最让父母担心的是张杰那个磨蹭的坏习惯。每天放学回到家后,他总是慢悠悠地从书包里拿出书,接着摆在桌子上,然后又磨磨蹭蹭削铅笔,就那么点儿事,就用去了30分钟。有一天,张杰放学回到家,爸爸妈妈都出去了。没有了大人在旁边的唠唠叨叨,张杰更是放肆了,他刚写不到几分钟的作业,就开始去找零食吃。吃完后又看了一会儿电视;然后再拿起笔,写了没多长时间,就又打开音乐,边听边写,慢慢悠悠,写写停停,停停写写。本来一个小时就完全能做完的作业,他却写了三四个小时,时间就这样被白白浪费掉了。

张杰还喜欢发脾气。一次,张杰正在做着作业,可电视里正在播放着张杰最喜欢看的动画片,他二话不说,丢下笔,就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不管爷爷奶奶怎么劝他,就是不听,还是照看无误,爷爷奶奶也没办法。

等到妈妈回来后,他还在看,妈妈气得把电视关了。这时,张杰就大哭起来,耍起了“小皇帝”脾气,到了吃饭时间,不管谁来叫就是不吃,非要再看动画片,不然就不吃饭。

还有一次,张杰家里来了一位小客人,小客人非常喜欢他的小汽车,妈妈就把小汽车拿给小客人玩。当张杰回到家看到小客人在玩自己心爱的小汽车时非常生气,大声对小客人说:“谁让你玩我的小汽车的,还给我。”说完就把小汽车抢了过来。

原因:没有意识到习惯的重要性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曾说过这样的话,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一个人养成好习惯不容易,但好习惯一旦养成了,就能使人终生受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大作家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他有一个习惯,就是他出门总随身带一支笔,一个笔记本,看到什么新鲜事,就记下来,看到什么值得写的就写下来,长年累月,他的案头堆起了一堆堆笔记本,从而为他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正是他不断有新作品发表的原因。

没有意识到习惯的重要性。有一句这样的谚语:“播种行为便收获习惯,播种习惯便收获性格,播种性格便收获命运。”好的习惯,便可使人终生受益。反之,不好的习惯也会让人终生受累。

可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也比较优越,再加上大多数家长把学习当作孩子的唯一任务,认为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其他都是次要的。所以很多孩子养成对人没礼貌、不讲卫生、不愿意劳动等不良习惯。地面脏了,没人主动打扫,到校带零食,课前准备总要不断地催促……殊不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何来优异的学习成绩?而且,缺少了良好的各种行为习惯,即便能有好成绩,也必定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

惯出来的毛病。家长们凑在一起交流经验的时候总是感慨地说,现在为孩子操心的事太多,我们小时候家长哪有时间管,可个个都挺有能力,起码自己能管自己,哪像现在的孩子丢三落四、邋里邋遢。家长们嘴上这么说,可还是少不了跟在孩子后面背书包、拿水壶,不时地再嘱咐两句。

其实,孩子的毛病都是家长一点一点惯出来的。因为在孩子一两岁时都很喜欢把丢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交给父母,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爱干活、讲卫生,而是想证明自己能干,以博得家长的夸奖。因此,小孩子一般没有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不注意培养,势必会造成将来孩子的乱扔东西等这些坏习惯。

家庭的影响。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父母则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孩子正处于发展时期,各方面都还未定型,既容易养成好的习惯,也容易形成不良的习惯。孩子又是最善于模仿的,父母则是他们模仿的首要对象。他们总是喜欢模仿父母的一些行为模式,以达到自我满足。孩子身上不少习惯就是直接从父母那里模仿来的。做父母的,应当注意自己日常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父母勤劳俭朴,家务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孩子也会勤于家务,一丝不苟。相反,如果家长平时马马虎虎、乱放东西、家里乱七八糟,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决不会养成好习惯。

没有及时纠正孩子的坏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习惯是由一个人行为的积累而定型的,它决定人的性格,进而成为决定人生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好习惯可以把人引向光明的前途,坏习惯则把人带往黑暗的深渊。因此,对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尤其是孩子身上的坏习惯一定要及时纠正。

现在,有很多孩子根本就不重视自己良好习惯的培养,整天只知道一味追求物质享受,还在学生时代,就学会抽烟、喝酒、赌钱、欺骗家长、不好好学习,与社会匕一些不三不四的人鬼混。这些坏习惯一旦形成,将会给孩子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

建议: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

面对孩子的种种不良习惯,家长首先应该弄清楚形成这些坏习惯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因势利导,这样才能彻底地改正孩子的毛病。

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每个人的进步都是养成好习惯、克服坏习惯的过程。

所以,教育孩子是一个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过程,是让孩子知道该怎么做,而不是让孩子感觉到他什么都做不好。

如:不爱起床,要分析是否睡得太晚了?在保证睡眠时间的前提下,与孩子定起床时间;针对吃饭挑食,要规定爱吃的可以多吃一点,不爱吃的可以少吃一点,但不可以不吃,要懂得身体发育需要多种营养,懂得各种食品的来之不易等等;

解决做作业不专心,可以要求孩子在做作业前做好准备:先把笔、纸、书、字典、橡皮等准备好,上厕所、喝水等要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做时就要专心做,做完马上检查。

好习惯必须要从小养成。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可见,教育孩子就应该从小时候开始。因为孩子所有的习惯都由大人培养出来的,许多不良习惯如果从一开始就不制止,那么孩子就会习以为常,不觉得痛苦;而一旦等坏习惯已经形成了,再要去纠正就不容易了。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吃冷饮,没有节制,结果伤害了肠胃,小小年纪就得了胃病。

为了培养薇薇对书的兴趣,妈妈为她订阅了很多儿童读物,从几个月大就每天都要拿着这些书给她讲故事,坚持不懈。她经常会拿起书就往嘴里放,吃书啃书是常事。妈妈就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她:“书不能吃,书是看的!”并一边翻一边给她讲。

做好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经常听到有许多父母喋喋不休地对孩子讲要努力学习、要多长知识,而他们自己却从来不把这些空话当做实际行动,以身作则来教育孩子。因此,与其对孩子进行空洞的说教,不如亲自去做。

一位父亲习惯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馆里喝上一杯酒。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他依然径直走向酒馆。没走多远,他感觉有人跟在他的后面,当他转身时,发现他不满8岁的儿子正踩着他留在雪地上的脚印,并且兴奋地说:“爸爸,你看,我正踩着你的脚印!”孩子的话使他为之一振,心想:“我要到酒馆喝酒,但儿子却在跟随我的脚印!”从那天起,他改掉了每日早晨喝酒的习惯,再也不光顾那家酒馆了。

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和教育孩子摆脱坏习惯要适时。因为很多小孩子的坏习惯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家长可以在孩子坏习惯出现后立即进行纠正。例如发现孩子不洗手就吃东西时,要及时给孩子讲明“病从口人”的道理,并督促他洗手。当孩子再吃东西时或许就会想起了上一次妈妈(爸爸)的嘱咐。同时对于孩子的进步,家长也要及时地表扬他。

雅娇总是喜欢用手指缠绕头发,只要她一紧张,就会缠紧头发然后不断地拉扯,并且这个动作有越来越频繁的趋势。雅娇的父母发现了她的坏习惯之后,并没有批评和训斥她,而是采取了另一种方法。每当雅娇用手指缠绕头发时,妈妈说:“雅娇的头发真漂亮,如果你不用手拉头发的话,头发会显得更漂亮!”爸爸也说:“雅娇的头发又直又漂亮,好像电视里的明星一样,不过人家明星从来不用手指缠绕头发,那样头发就不直了,也不漂亮了。”在爸爸妈妈的教育下,雅娇很快就开始注意控制自己的行为,改正了这个坏毛病。

现象:做事喜欢拖延

我儿子都上初中二年级了,可是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起床要半小时,吃饭要半小时,上个厕所还要半小时,别人不催,他更不着急。尽管我一直催促他“快一点.快一点”,但仍起不到效果,有时甚至对他发火都无动于衷,引来的只是他更慢的速度。我劝过他,也训斥过他,他当时改了,过不了几天老毛病就又犯了。

星期六的晚上,儿子说作业不多,要看会儿电视,我们同意了。结果他从10点开始写作业,四十分钟只做了两道物理习题,然后又请求说太困了,剩下的四道题想明天早晨再做,我只好随他。可是第二天一早,他6点多就起床了,只做了一会工夫就又上床睡了。我检查他的作业,发现那四道题根本没做。于是,吃饭时我们再次开始劝导和说教。可是,他却一脸的不耐烦,趁我们不注意,竞偷偷地跑出去玩了。

这种拖延的现象还不止一次。每到周末,老师留的家庭作业,他都必定要挨到周日的晚上才开始搞突击,有时写不完就把填空和选择题都留着,等周一上午上课前,找同学抄一下就得。每天的作业,他也是经常要搞到十一二点钟,甚至要到第二天早晨起来还得补一科,才能完成。

我和丈夫为了帮他改掉这个习惯,开始给他定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父母安排的事情没做完,不许看电视;家庭作业没按规定完成,不许上网;帮父母买东西超过了时间,“功劳”减半……一开始孩子屡屡”犯规”,我们也不客气,拒绝他看电视或上网。到现在,他这种拖延的毛病虽然有了一些改变,但并不非常明显。

原因:缺乏兴趣

生活中,每个人都多少有过拖延的行为。虽然深知“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但拖延还是顽强地重复着。孩子的这种坏习惯更是严重。譬如,做任何事情总是慢半拍、跟不上别人的速度,甚至拖延成癖,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缺乏兴趣。孩子对他感兴趣的事往往动作就很快,没兴趣的事就喜欢慢吞吞。譬如,如果你说今天要带他去动物园玩,他可以在3分钟内穿好衣服、袜子,还反过来催大人;如果换成要他去收拾地上玩具的话,他就开始慢吞吞,任你三催四请,直到你急得要发火了,孩子的动作才稍微快一点。当然,很多孩子对于做作业往往缺乏一定的兴趣,加之作业又多,所以做起来就喜欢慢慢腾腾的。比如,回到家找借口不写作业,开始写,之后发呆、做小动作,遇到难一点的题目就马上找父母,做作业没有条理等。

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孩子之所以慢吞吞,是因为注意力分散,当他专注于一件事时,无法一下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大人交代的事情上,如看电视时叫他去收拾玩具。有时才听大人把事交代完,又被另一件事吸引过去,这是注意力高度分散,所以,不仅无法用心完成大人交代的指令,还很快忘了前面的叮咛。

还有的孩子喜欢边做作业边玩。如果我们观察这样的孩子,就会发现他们在屋子里玩铅笔或橡皮,或者两眼发呆,就是不看眼前的作业。你给这样的孩子5个小时,他们仍然只写一行字。

家庭成员的影响。孩子是极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的,如果家庭成员也性子慢、生活散漫,做事拖拉,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各方面动作慢。

小超的爸爸是个慢性子,做事情时常拖拉。小超耳濡目染,做家庭作业时,竞也学着拖拉起来,明明当天应该完成的作业,他非要拖到第二天才急急忙忙地写完,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妈妈平时比较喜欢看电视,奶奶经常打电话,唠家常,孩子常常被他们所吸引,时常探头探脑,或者从房间出来转一圈。这样一来,孩子做起作业来就慢慢腾腾地,最后就养成了这个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