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改变孩子一生的七堂课
9251400000013

第13章 好习惯可以造就好孩子(4)

没有认识到礼貌的重要性。一个人拥有正直、善良的心地,一般表现为礼貌的言行举止,待人亲切、直率,说话和气、讲理。有人认为,孩子年龄还小,重不重视文明礼貌没有什么关系。事实并非如此,今天的孩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状况,不仅是当前社会主义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之一,而且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对孩子文明礼貌言行的培养是家庭教育刻不容缓的教育,绝不能掉以轻心。

为了让孩子学会礼貌待客,最好从刚懂事就开始教。客人一进门,父母带着孩子迎接客人,然后告诉孩子:“这是某某叔叔(阿姨),问叔叔(阿姨)好。”如果客人带了礼物,要教孩子说“谢谢”。当客人告辞时,父母应带着孩子送别客人。

来自父母的影响。一对好父母是一所优秀的好学校,是孩子的精神财富。父母品德的好坏,直接地影响着孩子行为品德的形成。孩子可以通过被有礼貌的父母同化、模仿来学会礼貌举止。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在教育孩子要有礼貌时,父母必须要有礼貌。

与此同时,父母还应该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礼貌待人,避免自我夸耀和背后骂人。而如果做父母的表现得暴躁、刻薄、行为粗鲁、爱挑衅,他们就不会耐心地劝说孩子。这就是为什么专家认为,对父母来说,改变孩子们的行为最好的办法是首先改变家长自己的行为。

因此,家长要特别小心,不要随便说一些粗鲁的话,因为那些粗鲁的话,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他们像自己那样说一些粗鲁的话。比如,一个孩子的父母,看到他的邻居跛颠地走着,他就对孩子说:“他像牛肉干一样。”后来孩子见到这个人,就叫他“牛肉干”。如果我们不讲礼貌,又怎能期望孩子有礼貌呢?

在公共汽车上,一位母亲和孩子一起坐在一个座位上。这时,上来一位抱小孩的少妇,这个孩子很懂事,站起来,对那位少妇说:“阿姨,您坐我这儿。”没想到,那位母亲伸出手来,把孩子又按在了座位上。孩子不解地说:“我们老师说,要给抱小孩的人让座的。”

社会的影响。孩子们有时会学会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例如,喜欢叫别人外号,见到畸形人会上前围观,见到别人陷入困境会加以嘲笑,看到别人倒霉会幸灾乐祸。孩子这样做,有时是因为想看热闹,好奇,有时是想开个玩笑,有时则只是盲目地跟着别的孩子做。他们并没有理解这样做是不尊重别人,没有意识到他们这样做会伤害别人的心灵。

建议:教会孩子有礼貌的言行

礼貌是谦虚恭敬的语言和动作,它是一个人素养的自然表现,也是人际交往应共同遵守的规则。不学会以礼待人,就无法立身做人,可见礼貌的重要性。

从小培养。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所以应从小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助人为乐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意识。在孩子们十分幼小,尚无法理解真正的原因时,家长就可以教育他们讲礼貌。但是,孩子由于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家长讲的对,孩子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家长应对孩子进行引导。

田恬是个可爱活泼的小女孩儿,比较让妈妈头疼的一点是不懂礼貌。田恬饿了,只会冲着妈妈大喊:“我要吃面包。”妈妈为了教会她用礼貌用语,本来听见了,但却故意不理。女儿叫了几声,见妈妈不理,就跑过来说:“妈妈你有没有听见我说要吃面包呢?”妈妈说:“我听见了,可我不知道你在叫谁呀,你又没有叫‘妈妈’。”

女儿笑着说:“妈妈,我要吃面包。”

“说得还不对。”

“怎么又不对了?”

“你要说:‘妈妈,我想吃面包,请您帮我拿,好吗?”’女儿重复了一遍这句话后,她才去拿面包。等女儿吃完,转身去玩时,却被她一把拉住说:“还没完呢!”女儿瞪着大眼说:“完了,吃完了!”她说:“你还没有说声谢谢呢。”“噢,还要说声‘谢谢’?”“当然啦。别人帮你做了事,怎么可以不说声谢谢呢?”这位妈妈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训练女儿学会使用文明语言的。

让礼貌成为习惯。礼貌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才会有正直、谦虚的胸襟,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爱。当然,礼貌是需要经过长期逐渐培养才能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根据他们多年的经验和良好的行为,教孩子们如何懂得礼节。

然而,孩子们有时并不能真正的理解礼貌的含义,有时他们会把礼貌视为对行为的一种约束。但这不要紧,就像一个篮球运动员在适应了比赛规则之后,就会对不规则的事情很不习惯,礼貌也是一样。当制度成为次要的时候,那就说明孩子们学会了礼貌。

教会孩子有礼貌的言行。由于孩子年龄小,分不清什么是有礼貌的言行,什么是没有礼貌的言行,因此,要求家长有目的地教会孩子一些有礼貌的言行。例如,当孩子向其他的孩子借玩具时,家长应教孩子说:“请借给我一些玩具玩,好吗?”“谢谢您。”等有礼貌的话,通过不断教育,反复地练习和巩固,就能使有礼貌的言行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只要家长认真负起责任,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孩子的礼貌行为,就能使我们的下一代都成为懂礼貌、讲文明的新人。

及时赞扬孩子。要使孩子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家长可以对孩子的礼貌行为及时给予赞许和夸奖。如果他为大人做了事,比如拿双拖鞋,倒杯水,家长应该及时对他表示感谢并夸奖他:“谢谢!真懂事。”其实,或许孩子在当时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并没多大感觉,更不可能想那么多,家长可以有意诱导孩子,让孩子逐渐在脑海中形成条件反射链:礼貌行为一赞扬,这样,他就会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注意礼貌了。

妈妈带着小其一起去买东西,小其对阿姨说:“阿姨,请帮我拿一瓶可乐。”买了可乐,妈妈就趁机启发他:“你看这么多人买东西。为什么阿姨先给你拿,并不是因为你小,是因为你说了‘请’字,阿姨听了高兴。”在公交车上,妈妈让小其给老奶奶让座。过后,妈妈又对他说:“你看周围的叔叔阿姨都在看着你,那是夸你呢,还有你后头有个小弟弟也学你的样子给老爷爷让座。”

现象:说话出尔反尔

一个星期六的早上,彤彤的妈妈要带她去公园玩。于是彤彤高兴之时就对妈妈说:“妈妈,今天你带我去公园,我向你保证我今天都不吃零食了。”妈妈高兴地说:“好呀,来,拉钩,彤彤真是个好孩子。”

在公园里,彤彤玩得非常高兴,可玩着玩着,彤彤忽然就停了下来,她看到别的小朋友都在吃着冰淇淋、薯片、饼干……嘴里不停地咽口水,一想到冰淇淋的香甜美味,彤彤就受不了了。于是她就吵着跟妈妈说:“妈妈,我要吃冰淇淋。”“彤彤,你自己保证过的,今天你不吃零食。”妈妈说。

于是,彤彤又想了一个办法对妈妈说:“妈妈,我口渴了,就给我买冰淇淋吧,吃完冰淇淋后,今天我就再也不吃别的零食了,好不好?”妈妈说:“彤彤,妈妈给你带矿泉水了,来,喝点水吧。”彤彤见妈妈还是不答应,于是就用哭来吓唬妈妈,彤彤一边哭一边说:“我要吃冰淇淋,我就要吃冰淇淋,我不管!”妈妈严肃地对彤彤说:“彤彤,你自己说过的话要算数,要负责任,要做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可不能言而无信,知道吗?”最后,妈妈还是坚决不同意彤彤吃冰淇淋。

原因: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所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可是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多的孩子学会了说谎、找理由、寻借口。

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也许对于孩子的不诚实,我们都有理由说自己一直都在教育孩子不要撒谎,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可是,我们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还是学会了说谎,不诚实起来了呢?真的是这样吗?对于孩子的不诚实,父母就没有责任吗?

妈妈把一盘洗好的水果端到客厅,超超和越越都眼睁睁地看着那个最大的红苹果,心里盘算着如何能够得到它。越越抢先说道:“妈妈,我要上面那个最大最红的。”妈妈瞪了他一眼,说:“我给你们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还记得吗?孔融都知道把大梨让给别人,你却争着要大的,这难道是个好孩子吗?”眼见着弟弟要大苹果没有成功反而被骂,旁边的超超机灵地一转眼珠,说道:“妈妈,好孩子都会把好东西留给他人,不能总想着自己。我要当个好孩子,所以,我只要下面的小苹果,把大的留给爸爸吧!”妈妈一听,夸奖他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拿起那个大苹果作为奖励给了超超。

越越诚实地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愿望却受了批评;超超把同样的愿望埋藏起来,说了一些言不由衷的假话,相反却达到了目的。难道这样,我们还是在教育孩子要做一个诚实、懂得礼让、善于为他人着想的好孩子吗?

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孩子的不诚信也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多少人为了追逐金钱名利,摒弃诚信,又有多少人利欲熏心,制假贩假,贪赃枉法,孩子在社会上、电视、报纸杂志上还见得少吗?耳濡目染,孩子能不学吗?他们还太小,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还需要家长、教师及社会各种媒体做正确的引导。

面对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孩子的品德发育往往还没有成熟,还处在他律道德阶段,因此还不能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自觉地区分好和坏、善和恶、美和丑,对于自己的说谎、骗人、不讲诚信等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还难以进行道德上的自责,自我教育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差,因而容易染上不诚实、不守信的行为。此外,许多孩子明知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但由于意志力薄弱、自制力不强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造成他们说谎、说话不算数,答应人家的事却又不做。

为了逃避惩罚。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候,为了满足吃的需要、玩的需要,甚至是为了逃避受批评、受惩罚,就会对家长或者老师撒谎。有时候,老师明明布置了家庭作业,孩子却说没有作业;有时候作业没做完,却说做完了;有时候学校没有说要交钱,却跟家长说要辅导费;有时候,孩子明明要和伙伴一起出去玩,担心父母不同意,便撒谎说班上搞活动……对于这些不良的习惯,家长都要引起重视。

建议:父母要给孩子做出表率

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组成并生存、发展下去,诚实守信就是其中的重要“黏合剂”。人们之间要交往,要发生社会关系,诚实守信、崇尚文明是最起码的基础。

正因如此,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把诚实守信放在了自身道德规范中非常重要的位置,都无一例外地反对虚伪和欺诈。

父母要给孩子做出表率。一个人是否具有诚信的品质,取决于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关键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守信,父母必须率先做到,所谓“身正则不令而行,身不正则虽令而不从”。父母一定要明白:不要以为在孩子面前灌输一些诚信的道理,孩子就学会了诚实守信;不要以为,在孩子面前说一套,背着孩子做一套孩子不能识破。也就是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空话上,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要纠正孩子的不守信用,家长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容易受到某种行为的暗示。如果父母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诺,孩子就会受到暗示,跟着模仿。例如,父母如果答应了孩子星期天带他到公园去玩,就一定要去。

如果临时有事,也要先考虑事情重不重要,若不重要,就要坚守诺言;如果事情确实比较重要,一定要向孩子说明情况,并争取以后补上去公园的活动。而且,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推迟或失约的事情发生,这样才能取信于孩子。

对孩子适当进行反面教育。什么是诚信,什么是欺诈虚伪,要旗帜鲜明地表扬诚信,批评欺诈虚伪。对孩子诚信的表现要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当孩子出现一些欺诈和虚伪的苗头时要抓紧批评教育,抓而不紧等于不抓,趁热打铁才能成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从小明辨是非、爱憎分明、树诚信而戒欺诈。

我们主张正面教育为主,但也要配合反面教育,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有一种警惕性。比如与孩子一起看电视,做父母的便可对电视中的人物品行加以赞扬和抨击……必须教育孩子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恶德败行,自觉抵制精神污染,提高孩子的免疫能力。

对孩子多鼓励,少批评。许多孩子的不诚实是为了避免父母的批评和惩罚,这是因为许多父母对待孩子的错误不是正面教育,而是粗暴地惩罚、打骂,孩子为了逃避惩罚不得不选择撒谎,因此,家长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调整自己的施教言行。

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问题多鼓励,少批评,以避免孩子为了逃避惩罚形成撒谎的行为。如果孩子出现了说谎行为,也应该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当然,惩罚的目的不是为了教训孩子,而是为了纠正孩子的行为。因此,惩罚不应该以暴力为主。父母可以运用其他一些有效的措施,如让孩子写一篇关于诚实的文章,取消孩子的一些活动等,这样既可让孩子切实感受到自己的错误,又不会使孩子出现恐惧、害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