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长青春痘的孩子在学校被同学耻笑了,当自卑感涌上心头时,孩子去找最信任的妈妈诉苦。当时这位妈妈的反应是“长青春痘算什么,只要你学习好,就没有任何人会瞧不起了!”一句被普通家长认为具有积极鼓励意义的话,在这个孩子的心里却产生的是相反的效应。一个小细节,令这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抑郁了。
这是生活中很典型的一个事例,家长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仍然一味将自己沉重的爱强加在孩子身上,殊不知孩子根本承受不起,从而令孩子反感家长所做的一切,对他们的爱“不领情”。其实当时,孩子可能需要的只是家长的一个温柔的拥抱,一个鼓励的眼神,或是一句温暖的话语:“没事,青春痘很快就会过去的。”
及时沟通,增进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在叛逆期,表面上,孩子不愿与家长、老师交流,但实际上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愿望会更强烈,所以家长要适时把握,不要因为工作忙、应酬多而忽视孩子的对话需求,当子女向你谈他感兴趣的话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心不在焉或不理睬,如果正在做十分紧急的事,不妨跟子女打个招呼,以便子女谅解。多陪孩子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注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让他们感到自己在家庭里的主人翁地位,满足他们的“小大人心理”。
当父母发现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或者犯一些小错误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以此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会反叛了。
下放权利给孩子。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所以,家长要注意对他们下放各种权利,以帮助孩子从不谙世事向成熟过渡。
“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诸如此类的话是不少家长的口头禅。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尽量少说这样的话,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会接受这种命令的口吻的。“考不上大学就去扫马路”等话语,不少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虽然是为了孩子好,但他们的耳朵已经长茧,叛逆期的他们对这些话可以说是“百毒不侵”了。这时家长应少说多听,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孩子在进入初中后,一些家长发现,以前经常跟自己说心里话的孩子变得不太爱搭理自己了,孩子开始有了自己上锁的日记本、私人信件。如果孩子实在不愿同家长交流,也不必过于强迫,尤其是不要偷窥孩子隐私,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家长从自身找原因。孩子不听话,不愿意和父母说话,甚至和家长对着干等,都是家长与孩子沟通效果差的表现。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源却在家长那里。出现这样的问题,家长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的家长在孩子小时候没有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觉得孩子长大后自己就会懂事,当孩子做不到的时候就把气都撒在孩子身上;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少,久而久之让孩子有了一种被冷落的感觉,某些孩子会通过对着干、闯祸等行为来吸引老师和家长对自己的注意,慢慢地就会形成一种叛逆的性格;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太强,把孩子作为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工具,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比如要孩子考高分、有特长,等等;还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缺少应有的尊重,没有给孩子平等交流的机会。不尊重孩子,怎么能指望和孩子有很好的沟通呢?
教子心经:叛逆是孩子在青春期的一种正常现象,是孩子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不论社会、家庭都应该正确认识它。
孩丐更需要赏识的目光
现象:用挑剔的目光看孩子
又到了期中考试的时候了,小兰感觉自己复习得不错,也一定会考得很好。
成绩出来了,果然是不错:语文98分,数学92分,全班第二名。小兰心想:我这次进步了,爸爸和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不会再像上次那样训斥我了,我要赶紧回家告诉妈妈这个好消息。
回到家后,小兰便迫不及待地把成绩单拿给妈妈看。妈妈看了她的数学试卷,指着一道计算题,非常生气地说:“你看这道题,怎么能做错了呢?白白丢了3分,你真够笨的啊!”然后,她又指着最后一道应用题说道:“你太粗心了,又白白丢了5分。考试前我就跟你讲,做完了一定要检查检查,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你就是不听,要是认真检查一下,这些分怎么会丢掉?”
妈妈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了小兰头上,本来喜悦的心情顿时荡然无存,小兰再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走进自己的房间。在后来的一次测验中,小兰只考了80分,迎接她的自然又是妈妈的一顿训斥。从此之后,小兰对数学彻底失去了兴趣,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探因:孩子没有被家长赏识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可是,对于很多父母来说,他们能够看到的,通常只有孩子的缺点,却看不到孩子的优点。
盲目的比较。现在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心理有些错位,他们不懂得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优点,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必要总去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这就是父母对自己孩子的赏识。而这种盲目的比较,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让你的孩子失去了自信。孩子会错误地认为,他的“灾难”是他的伙伴带来的,他不但不会产生向伙伴学习的愿望,反而结下冤仇,在他今后的生活中,将拒绝向别人学习。
家长的目光只盯着孩子的缺点。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好,什么都比别人的孩子强,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优点熟视无睹,对孩子的缺点却不依不饶、指责挑剔。孩子从父母那里得不到奖励、赞扬,久而久之,孩子变得缺乏自信、胆小怕事,因为怕被否定而不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不愿开动脑筋想问题。
“不考第一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这是很多家长的口头禅,在这些家长眼中,孩子只有傲视群雄才算是成功,即便是第二也会遭到一通训斥。孩子考试考了80分,被家长训斥了一通,经过一番努力,第二次考到了90分,本以为能得到表扬,哪知大人的脸色还是难看:“你为什么就不能考满分呢?”
缺点来自于父母。孩子难免会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小毛病。对于孩子的不足,很多父母都是给予严厉的责备。殊不知,孩子身上的不少缺点都是源于父母的过失。譬如,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论的影响,平时喜欢无原则的表扬孩子,结果导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每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拒绝去做。同样,过度的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
因此,为了孩子的身心发展,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应该时时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系统地学习一些家教方面的知识,科学地帮助孩子克服自身的缺点。
建议:善于及时适当地赞扬孩子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朋友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彼此都渴望得到对方的赏识。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成功的鼓励,都会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假设在一张白纸上有个黑点,通常我们都只会注意到那个黑点,而忘了白色部分的存在。同样的道理,一个孩子如果有百分之九十的优点,而只有百分之十的缺点,一般的人似乎都看不见他的优点。
因此,在孩子的日常行为中,虽然他们会表现出不同的优点、缺点,但对于缺点,家长们总能十分敏锐地发现,而优点却总是那么忽隐忽现,甚至视而不见。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作为家长,我们在看到孩子缺点的同时,更要看到孩子的优点,特别是发现与众不同的优点,要多想想自己孩子的优点,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当然,这种做法并不是说要忽视孩子的缺点,为孩子护短;也不是夸大孩子的优点,使他盲目骄傲自大,而是为了从宏观和整体上树立起一种理念——“我们的孩子是最棒的!”,也是让孩子树立起一种信心——“我是最好的!”
在我的班上有这样一个孩子,虎头虎脑,聪明伶俐,可就是调皮、淘气,有时还特别捣蛋,学习懒散、不主动。我批评、表扬、谈心……方法用了许多,可就是没有调动起积极性。有一次,我早早来到学校,无意间发现这个孩子拿着一块小布在认真地擦洗黑板,一遍又一遍,他干得是那么卖力,又那么仔细,每一点粉尘都不放过。我突然来了灵感,走上前亲切地摸着孩子的小脑袋说:你真棒,看你把黑板擦得多干净,老师发现你是个特别细心的孩子。老师相信,凭你的细心你的学习也会是一流的。从今天开始,你来当班里负责黑板的班长,有信心做好吗?孩子露着笑脸欣然答道:有!后来,这个孩子变了,学习进步、工作积极,各方面发展都非常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善于发现孩子的努力。有时候,也许孩子所取得的结果是错误的,但是其间所付出的努力和收获却是宝贵的。例如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孩子通过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计算方法。当他运算的时候,却因为马虎,算错了一个数字,最后导致整个题目的结果错了。这时,我们首先该怎么做?是训斥孩子算错了,还是表扬孩子找到了解题的方法。许多家长可能会首先想到前者,他们只看到孩子的结果做错了,而没有看到做事过程中孩子的努力与收获。所以,建议父母们,每当你觉得孩子错了,想骂他、打他的时候,一定要从另一面去“发现”孩子的努力。
善待孩子的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十全十美的成人是没有的,何况是正在成长的孩子。很多父母主张有错必究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一举一动、一事一桩都严格要求,认为孩子有错不改,纵容下去会出大问题。诚然,对孩子严格要求是必要的,但要注意把握严格教育的程度。如果对孩子过于苛刻、严厉、有错就批评,有问题就惩罚,势必会产生消极影响。
面对孩子的缺点,父母不要嘲讽、责怪甚至放弃,而是应该抱着赏识孩子的态度,多给孩子创造一些尝试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间,把发现孩子过失的精力放在问题的解决上,多给与鼓励、关怀和支持,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善待孩子的缺点,就会发现孩子更多的优点,同时还能让孩子更好地改掉缺点,形成更多的优点。
教子心经:身为孩子的领导者;为了孩子健康全面地成长,家长不妨学会赏识孩子,多一点鼓励,培养他们心理素质,让孩子成为一个会学习、会创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