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嗜血的老狐狸司马懿2
9373300000024

第24章 诛杀曹爽(7)

处善后奠定基石

曾经横行京城、不可一世的曹爽集团终于被彻底铲除,当初管辂的预言再次得到了印证。管辂的舅舅十分惊讶,他问管辂道:“你当初是如何看出何晏、邓飏的结局的?”管辂道:“邓飏走路的姿势,肌肉松懈,包不住骨骼,不管起立、落座,或斜靠卧榻,都像一摊软泥,仿佛没有手脚,相书上称之为‘鬼躁’。何晏看人的时候,不敢正眼直视,眼睛乱动,魂不守舍,面无血色,浮着一层霉气,好像一棵枯树,相书上称之为‘鬼幽’,二者都不是有福的面貌。”

为了尽快消除高平陵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避免人人自危,司马懿开始大赦天下,安定人心。当年曹叡曾经托孤于曹爽和司马懿,随着曹爽因为过度腐朽和堕落直至今天被司马懿彻底铲除,之前一直忍让的司马懿现在终于走到了前台。也许,司马懿对曹爽集团的骨干成员一律灭三族是残忍了一些,但于公于私这都是必须要做的。于公,曹爽等人横行于朝政,根本没有把异己势力甚至是皇帝放在眼里,这样下去,这个帝国迟早会被曹爽完全掌控并成为其玩弄的对象;于私,司马懿因为同为辅政大臣而成了主要的被打击对象,司马懿的一再忍让反而令曹爽愈加肆无忌惮,咄咄逼人,于是,司马懿选择了绝地反击,并斩草除根。

一直以来,成王败寇都是不变的真理。曹爽掌权时,司马懿以及一干的亲信都被压制,被打击,甚至于司马懿被逼得一直待在家中韬光养晦。现今,司马懿终于击败了曹爽集团,于是他重新成了这个朝廷中的宠儿。这天上朝,曹芳向群臣说道:“太傅铲除奸佞,居功至伟。朕决定拜太傅为丞相,加九锡,尊为相父。”群臣听后,齐声称颂,而司马懿却赶紧站起来说道:“臣惶恐。臣和曹爽一同受先帝嘱托行辅政之事,岂料想曹爽伙同尚书台祸乱朝政,铲除祸害乃臣义不容辞之责任,何谈功德?在铲除曹爽集团的过程中,太尉蒋济、司徒高柔等人立下了汗马功劳,陛下应当重赏他们才是。”

曹芳听后,说道:“太傅过谦了。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自古以来天经地义,请太傅莫要辞让,另外所有有功之臣朕也会一一封赏。”

对于封赏的要求,司马懿半推半就地答应了,但是对于群臣提出的加九锡的请求,司马懿坚决不受。自从大魏以来,只有曹操一人受过加九锡的礼仪,曹操何许人也,他不但是司马懿所侍奉的第一位主人,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对于有名无实的东西,司马懿从来都不感兴趣。最终,曹芳定下的奖励如下:司马懿为丞相,于洛阳建立祖庙,加封其子司马彤、司马伦为侯爵;加封大将军高柔为万岁乡侯,太尉蒋济为都乡侯。

在诛杀曹爽集团之后,司马懿加紧了扫清朝中曹爽残余势力的步伐,其中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其中。

曹爽集团的覆灭绝对称得上是这个帝国的一个大事件,魏国的朝政由原先的二元体制进入了司马懿一家独大的一元体制,司马懿已经成为这个帝国说一不二的人,在这种情形下,原先隶属于曹爽集团的人开始人人自危起来,比如说夏侯霸和夏侯玄叔侄俩。

夏侯霸和夏侯玄叔侄俩与曹爽、何晏等人的关系非常密切,京城中曹爽集团的覆灭令他们甚是不安。对于如何消除这两个心腹大患,司马懿动起了脑筋,正是因为此二人和曹爽集团微妙的关系,以及手中握有重兵,倘若处理中稍有不慎,很有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此刻的夏侯霸和夏侯玄叔侄俩正在西部边境驻守,于是司马懿便下了征调令,要夏侯玄回洛阳出任大鸿胪,而夏侯玄空缺出来的位置则由司马懿的心腹雍州刺史郭淮来填补。接到征调令后,夏侯玄一下子不知道如何是好,因为先前他们已经听说了京城中发生的一切,曹爽集团被诛灭,作为曹氏近亲的夏侯氏自然日子也不会好过。在夏侯玄临走前,他的叔叔夏侯霸意识到了可能发生了危险,便劝夏侯玄说:“快和我一起逃吧,司马懿父子是绝对不会放过我们夏侯家的。”夏侯玄听后淡然一笑,回答道:“自古忠臣不侍二主,若我夏侯玄最终死于司马氏之手,那也是天命,无可奈何。叔父,请保重。”说完,夏侯玄踏上了回洛阳的征程。

回洛阳之后的夏侯玄正如夏侯霸所料想的那样,被剥夺了手中的兵权,并被软禁了起来。早料到如此结果的夏侯玄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讶,他选择了泰然处之。

在收到回京升官的诏书后,夏侯霸多了一个心眼,他推说边疆防务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便让自己的侄子夏侯玄先行启程,静观其变。在得到了洛阳城中夏侯玄实际上被软禁起来的消息后,夏侯霸非常吃惊,他立即准备起兵。这临时起兵去攻打哪个城池好呢?左看右看,夏侯霸选定了离自己较近的一个城——雍州。此时驻守雍州的是郭淮,司马懿在掌权后重新任命了征西将军的人选,此人正是郭淮,真可谓冤家路窄。

夏侯霸率军围困了雍州,雍州刺史郭淮因为早就收到了司马懿的提醒而早有准备,于是双方在雍州城下形成了僵持。

就在夏侯霸起事后不久,得到消息的司马懿紧急调遣附近的驻守军队前往增援郭淮。夏侯霸本身就是一个有勇无谋之辈,当时起兵也是头脑一热,并未考虑后果,如今又听闻援军赶来,于是夏侯霸率领手下部队扭头就跑。郭淮见夏侯霸撤退,也赶紧命令手下出城追击。

夏侯霸不断地往西跑,一直跑到了魏蜀的边界,站在这曾经无数人流血牺牲的地界上,夏侯霸犹豫了。当年,他的父亲夏侯渊正是在同蜀国的战争中失去了性命,曾几何时,他将蜀人视作了自己的大敌,终有一天要替父亲报仇。可是天不遂人愿,因为在随曹真伐蜀的时候不胜而归,夏侯霸失去了在军中的威信,此后再无机会和蜀军交战。如果再往前跑,可就要跑到蜀国的地域内了。

可是在身后,魏军的追击部队已经很近了,近得几乎可以听见军士的呐喊,近得几乎可以看见扬起的尘土。前方是杀父的仇敌,后方是追击的援军,究竟该何去何从?在两者之间,最终夏侯霸选择了前者,他带领着忠于自己的部队往蜀人的方向跑去。

见到夏侯霸逃入了蜀国的地界,郭淮在得到了司马懿的授意后放弃了追击,不过事情到这里还没完。跑入蜀地的夏侯霸在阴平附近迷了路,粮食耗尽。就在他们走投无路的时候,蜀人向他们抛出了绣球:在得知夏侯霸和司马懿闹翻后受困于阴平,蜀后主刘禅亲自迎接夏侯霸,并且告诉他:“当年你的父亲是死于乱军之中,并非我的父亲亲手所杀。”如今走投无路的夏侯霸选择了相信刘禅的话,于是他在蜀地住下,并在日后随姜维伐魏。

司马懿另一个消除高平陵事件不利影响的措施便是广纳各方有利意见,如王昶上书陈述的改革五方略:第一,崇道笃学,抑绝浮华,让学子们进入太学学习;第二,用考试来选拔人才,把考试作为准绳,改变过去仅仅凭借感觉来判断一个人的优劣;第三,要让当官的在一个地方时间相对长一点,有治绩就增位赐爵;第四,要约束当官的不能做买卖,和老百姓争利;第五,杜绝侈靡,崇尚节俭,上下尊卑要有差别,储谷畜帛,使民风归于朴实。而调任中央后的夏侯玄也有贡献:第一,选官用人的权力要收归政府,至于对人的道德评价,则由乡闾评价;第二,去除冗官,把郡州县三级改为郡县两级;第三,改变服制,归于朴素。这些有益的策略都得到了司马懿的认可,并以皇帝诏令的形式颁布实施,为司马懿的正面影响又加了不少分。

昔日曹爽集团在帝国中根深蒂固,造成了在曹爽集团倾覆之后,司马懿还不断遇到各种各样的抵抗。在暂时缓解了夏侯霸和夏侯玄的威胁后,司马懿再一次遇到了曹爽余党的谋反,这一次,起事的主人公叫王凌和令狐愚。

王凌,字彦云,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的叔叔便是汉末的司徒王允,当年他的叔叔被杀之后,他逃回了乡里,后来通过举孝廉东山再起,累次升迁。后来曹爽当权时对他加以笼络,将他提升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后提升为司空。

一直以来,司马懿对王凌都颇为欣赏。一次,司马懿问蒋济道:“王凌之才如何?”蒋济回答道:“王凌文武俱赡,当世无双,其子王广有大志,胜其父一筹。”在高平陵事件之后,为了对王凌进一步加以笼络,司马懿提升王凌为太尉。

不过看起来司马懿的热脸是贴到了冷屁股上,对于司马懿的示好,王凌并不买账。由于他先前和曹爽等人来往甚密,他担心司马懿当权后对他不利,另一方面,他也对司马懿对曹爽集团大开杀戒有所不满,于是,他开始和自己的外甥令狐愚密谋另立楚王曹彪为新君以取代曹芳。

曹彪,字硃虎。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封寿春侯。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晋爵,徙封汝阳公。三年(公元222年),封弋阳王。其年徙封吴王。五年(公元224年),改封寿春县。七年(公元226年),徙封白马。太和五年(公元231年)冬,朝京都。六年(公元232年),改封楚。曹彪在上任之后,几乎每年都会被封到不同的地方,这是皇帝出于防止藩王和地方势力熟悉并勾结而采取的措施。

以当前司马懿在朝中的势力来说,王凌的计划简直就是以卵击石,不客气地说,连鸡蛋都算不上。当王凌将这个计划告诉在洛阳的儿子王广的时候,王广劝告他道:“凡发动一件大事,一定要顺应民心。曹爽因为骄傲奢侈,激起反感;何晏只会表面功夫,没有做事能力;丁谧、毕轨、桓范、邓飏,虽然有很高的名望,但都热心追求名利,不断变更制度,屡次修改法令,口号虽然好听,却不切实际;人民习惯于旧有秩序,遂变得无所适从。纵令他们势力充塞四海,名声震动天下,一旦同时诛杀,全国知名之士歼灭了一半,但社会安定,没有人哀悼,因为他们失去民心。现在,司马懿心里想的什么虽然难以预料,但是直到今天为止,并没有叛逆的迹象,反而选拔贤能人才,擢升能力比他更强的官员,整理旧有法令,满足人民愿望。曹爽所做的坏事,司马懿都一一革除。他从早到晚,兢兢业业,把人民利益放到第一位。而且,父子兄弟,都手握兵权,不容易灭亡。”面对儿子的反对,王凌并没有要收手的意思。

不久后的一天晚上,天空中的北斗七星里突然多出了一颗星星,王凌感到十分困惑,便跑到东平一个叫浩详的熟稔星象的人那里求解,浩详知道王凌有异心,就没有说吴国即将有国王死去,而是迎合王凌说淮南和吴国在上应天象方面都属于一个地区,淮南应当出现皇帝。正是这番对星象的异解,更加坚定了王凌将拥立新君的计划进行到底的决心。

王凌的计划一直在秘密中顺利地进行。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这个计划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令狐愚却因为得了急病死了。本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王凌对于自己计划的保密工作显然做得不是很好,这造成了事情最终的败露。令狐愚有个幕僚叫杨康,此时正在京都司徒府上报兖州政务,得知自己的主子死了之后,杨康大为惊恐。他看到了曹爽同党的下场,在曹爽死后他的幕僚们遭受了满门抄斩的下场,如今令狐愚和王凌的这个计划万一失败,则自己的下场很有可能也和他们差不多。杨康越想越怕,于是便跑到了司徒高柔那里,向高柔揭发了王凌和令狐愚的谋反计划。

很快这个消息便上报到了司马懿那里,一直对王凌抱有希望的司马懿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吃惊。但是在很快镇定下来后,司马懿开始仔细考虑下一步应当采取的行动。固然,直接杀掉王凌确实很省事,但是正如先前对待曹爽那样,如果还没有掌握明确的证据就贸然杀掉王凌的话,不仅难以服众,还有可能在这样一个朝中动荡的非常时期造成更多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再三权衡之下,司马懿决定暂时先不打草惊蛇,而是静观其变。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以后,司马懿终于等到了机会。

王凌以趁孙权已近暮年为由,申请中央下发调动军队用的虎符,希望以此为名调动军队以发动政变。但是,早有准备的司马懿没有同意王凌的请求,于是王凌转而寻求杨弘去说服新任兖州刺史黄华与其共同举事。此时,杨弘和黄华将王凌谋反的计划上报了司马懿,司马懿见时机已到,便下令出兵征讨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