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让:谦恭礼让
9426900000004

第4章 大树将军不争功

汉冯异当论功,独立大树下,不夸己绩;汉文帝尝劳军,亲幸细柳营,按辔徐行。——程登吉《幼学琼林》

冯异(?—34),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冯异出身儒生,素好读书,精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他既有文才,也长于武略,不仅战功卓著,在云台诸将中名列前茅,而且治理郡政也是很有成绩。史称其在关中时,“怀来百姓,伸理枉结,出入三岁,上林成都”。冯异早年为王莽效力,后投降刘秀并立下汗马功劳。身为东汉佐命虎臣,他作战勇敢,常为先驱,善用谋略,治军严明,关心民生。在东汉创业过程中,其功劳巨大。同时他为人谦恭礼让,不好自我夸耀,从不居功自傲。

冯异是东汉时刘秀手下的一员大将。他一直跟随刘秀东征西讨,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军。在著名战役“守孟津,逼洛阳”中,对洛阳的夺取和刘秀东汉帝国的巩固,冯异的功劳是不可忽视的。而且,冯异以他卓越的战功,被称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公元24年底,刘秀虽然名义上还是汉更始政权下的萧王,但是,两家已经小有摩擦并准备开战了。恰在这个时候,北方战线告急,刘秀不得不率主力北赴燕、赵地区(今河北省北部和中部)征剿一支农民起义军。出征前,他给冯异2万人马,命冯异镇守孟津(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古代的兵争要地。),统辖魏郡(今河北省临漳县)、河内郡(今河南省武陟县)的地方武装,沿黄河以北布防,监视洛阳方面汉更始政权的30万大军。

依照刘秀的本意,冯异率区区2万人马只要能守住防线,就是大功一件。面对严峻的局面,一般人的做法多是严防死守,坐等敌人来攻。可冯异觉得,一味地消极防守无异于坐以待毙。在四处搜集情报的基础上,洞察力超群的冯异,审时度势,决定在防守中主动进攻。

冯异采用攻心瓦解的策略。他写信说服了洛阳方面的守将李轶,使其保持中立。然后利用南面没有后顾之忧的大好机会,向北进击天井关(今山西省晋城县南),攻克上党郡(今山西省长子县)所属的两个县。接着又挥师南下,夺取河南郡所属的成皋(今河南省汜水县)以东13个县,收服降兵10余万人,威震中原。

之后,冯异故意把李轶给自己的密信内容传扬出去,采用制造矛盾、利用矛盾、瓦解敌人的计谋。果然,洛阳方面的另一位守城大将朱鲔听到李轶早就与冯异有勾结之后,十分恼怒,当即派刺客杀了李轶。内讧使洛阳城中人心浮动,很多人弃城投降冯异。

朱鲔气恼不过,亲率主力兵分两路同时北进,想一举攻占河内郡。这时的冯异早已兵强马壮了,他与河内郡太守寇恂合兵给予朱鲔迎头痛击。朱鲔大败南逃,冯异和寇恂穷追不舍,直至洛阳城下。朱鲔再无胆量出战,冯异率军声势浩大地绕城一周,极大地威慑了对方,然后“班师回朝”了。

以2万人马守孟津对峙隔岸的30万雄兵,到最终逼迫洛阳的敌人闭门不敢出战,冯异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获得这样辉煌的战果,是远在北方的刘秀做梦也想不到的,这让一直韬光养晦的刘秀终于有了脱离汉更始政权的资本和勇气。后来,刘秀称帝,建立了东汉帝国。

冯异在这次战役中,以少敌众,大获全胜。他戎马一生,立下了屡屡战功,然而却从不表功。他治军纪律非常严明。每逢作战立功,诸将相聚论功,往往互不相让,唯有冯异总是静静地坐在树下,一声不响,因此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刘秀大军攻破邯郸后,对各地部队重加部署,诸军士都表示愿归“大树将军”麾下,足见其深得军心。他谦逊不骄的品行,是常人所难做到的。他在军中,如果驾车与其他将领相遇,他一定逊道让路,而在一进一退之间,无不合乎常道。

故事感悟

作为将军,都希望立下战功,以证明自己本领高强、战略战术高明,而冯异却从来不与他人争功夺利。恰恰是他这种谦恭礼让的态度,使他赢得了别人的敬重和皇帝的信任,也为他取得更大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这种谦恭礼让的精神,不应一味争夺功绩。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立足,才能取得成功。

史海撷英

冯异征隗嚣

建武六年(30年)春,冯异回京,受到汉光武帝的丰厚嘉奖。但他在京城仅住了10天,汉光武帝又派他偕妻子西归。夏天,隗嚣侵占上陇(今庆阳)一带,并派将军王元、行巡二人率兵2万,分头进攻下陇。

汉光武帝得报,立即下诏书,命冯异出兵旬邑。有人说隗军士气高昂不可与之争锋。但冯异胸有成竹,不为所动,亲自率兵抢先占据旬邑,偃旗息鼓,以逸待劳,等待迎敌。当隗军兵临旬邑城下时,冯异率军出其不意出击,隗军未作防备,经此一冲,慌乱奔走。汉军又乘胜追击,隗军死伤无数,大败逃遁。与此同时,隗嚣的另一支军队被汉将祭遵击败,引起震动。于是,北地原来投靠隗嚣的豪强如耿定等,又反叛隗嚣,归顺了东汉朝廷。

文苑拾萃

小不忍,则乱大谋

西汉末年,昆阳大战,昆阳城里的王风、王常见城外打了胜仗,就打开城门冲了出去,两下夹攻,王莽军队四处奔逃,相互践踏,伏尸百里,水为不流,主将王寻带着剩下的几千人逃回洛阳,刘秀缴获的辎重不计其数,用了一月的时间都没有收拾完毕。

昆阳一战,敲响了王莽政权的丧钟,刘 刘秀兄弟也因此声名鹊起。王莽坐立不安,忧懑不食。海内豪杰蜂拥而起,杀掉州郡官吏自称将军,接受更始皇帝的年号,等待诏命。

正当此时,新市、平林军的将领们看到刘 、刘秀兄弟的威名日隆,心中不安,劝刘玄除掉他们,甚至连本来与刘 兄弟关系密切的李轶也渐渐疏远了他们。

刘玄自然感觉到刘 兄弟是榻旁之虎,于是,他处心积虑,找了一个借口杀掉了刘 。

刘秀听到兄长被杀的消息后,悲痛万分,但他知道,自己还没准备好,还需积蓄力量,因此他非但没有找刘玄算账,还赶紧跑到宛城请罪,面见刘玄,表现得和颜悦色,压根儿没提长兄被杀一事。他不穿孝服,不办丧事,言谈饮食犹如平时。而每当独居,刘秀总是不喝酒、不吃肉,以此寄托哀思。身边的人发现他枕席上有哭泣的泪痕,叩头劝他自宽,他害怕事露就否认说:“没有的事,你不要胡说!”

就这样,他忍下了杀兄之仇,为后来夺取政权争取了时间。经过一段时期的准备,他一举消灭了更始政权当上了皇帝,报了兄仇,成就了一番事业。当时,刘秀如果不能克制,质问刘玄,很可能就会被杀害,与其兄一样下场,那还有什么宏图大志可言。况且刘秀也是有功之臣,在昆阳大战中,他率十三骑突围求援,建立奇功。刘秀如果述说一下光荣历史,或许会讨好刘玄,增强他对自己的相信度。但刘秀却只字不提。刘玄见刘秀没有要反他的意思,被麻痹了,感到十分惭愧,便拜他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