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志:励志自强
9431000000009

第9章 志存高远(2)

◎史海撷英

宋太宗学书

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他喜欢学习王羲之的书法,且颇有心得,在翰林苑当侍书。

皇帝在政事之外,也喜欢摆弄书法,多次把自己写的书法派人拿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说写得不好。因此,太宗就努力临摹学习,过了段时间他又把自己写的书法拿给王著看,王著还是说写得不行。

有人问王著为何总说皇上写得不好呢,王著解释说:“其实写得不错,但如果那么早就夸圣上,恐怕他就不会再用心去练了。”

从此,皇帝的书法日益精妙,超越了古人,人们都认为这得益于王著的勉励啊。

◎文苑拾萃

宋朝的服饰

宋代的服装在服色和服式上基本是承袭唐代的风格,由于把传统融合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恢复了中国的风格。

宋朝的男装大体是沿袭唐代样板,百姓一般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时就把衣服塞进腰带里,衣服通常是黑白两种颜色。而宋代的女装则多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只是在上衣外面再加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类似现在的背心,但褙子的领口和前襟上都绣有漂亮的花边。

李克敬少年志存高远

◎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即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格言

李克敬(1659—1727年),字子凝,号小东,峄县(今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人。李克敬一生与诗文相伴,数十年笔耕不止,在文学、史学和学术研究领域建树颇多。李克敬50岁时中进士,官拜编修。

1659年冬天,山东峄县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教书先生李冲急急忙忙走出学堂,没等进院门,就听到屋里传来婴儿的哭声,仿佛一把嘹亮的小号,听得李冲脸上笑开了花。

“恭喜啊恭喜!又是一个胖小子。”街坊邻居们都赶来道喜,李冲是一脸的憨笑。这是他的第三个儿子,这个儿子后来成了康熙南巡时钦定的头号诗人李克敬。

李家数代都以教书为生,其先祖李九思、李九畴、李九叙、李九经全都是贡生。李克敬的曾祖李鱼化,祖父李春光,父亲李冲都以设馆教书为生。

明末清初的山东峄县,饱受战火蹂躏,四野荒芜,人口锐减,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李克敬的父亲李冲曾在战乱中被兵掠走,好不容易才逃回了家乡,并成家立业。

李冲为了遵照读书的祖训,把田产卖了,购买了笔墨,供自己的6个孩子读书。白天他打柴种地,晚上就教孩子们读书,生活过得十分艰辛。在所有的孩子当中,要数李克敬最懂事,他知道家里很穷,所以格外用功读书。《峄县志》记载,李克敬“幼敏悟嗜学,弱冠为诸生”。李克敬从小就敏而好学,“生而颖异,五岁能诵尚书,八岁吟五经,十岁能属文赋诗,弱冠已为通儒,补博士弟子员。才满山左,久且满天下。”

康熙十三年,峄县新任县令周祚增上任后,通过拜访乡绅名士,得知境内有一位叫李克敬的少年才子,聪敏过人,博古通今,就派人把他叫了过去。

在县衙大堂上,文武官差站成两行,整个大堂里足有百人。但是,第一次来到这种地方的李克敬却毫无惧色,虽然只是一身布衣,但很干净利落。周县令拿出经书问他孔孟的名篇内容,李克敬都能对答如流,一字不差;问及历史地理天文,也无所不知。举人出身的周祚增心想,莫非他是个神童?于是再次考他,大笔一挥,在纸上写了“乡愁”两个字,请克敬以此为题作诗一首。

众人一看都傻了眼,从来没出过远门的李克敬怎么知道乡愁的滋味啊?哪里知道李克敬的父亲李冲年轻时长期流离在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早已通过言谈传输给了孩子们,让他们有了对家乡的特殊感受。片刻间,李克敬便缓缓吟道:

愁人不能寐,欲寐转彷徨。

方制思乡泪,闭眼即故乡。

惊魂以一断,寒宵万里长。

顽身飞不去,好梦送凄凉。

许久,掌声突然从县令手中响起,随即是整个大堂里掌声齐鸣。这年,李克敬只有14岁。

一时间,峄县的文人骚客都前来与他交往,求文问字者不计其数。身在一片赞誉声中的小克敬颇有些春风得意,遂立下远大志向:“生于斯世,要做天地有用之人。”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才学“二十余年可了功名事,四十左右便当逍遥圆,为生死之谋,图不朽之业”。

这在他的诗中也常可窥见:“少小足奇志,拟意自豪狂”,“萧然布衣士,一朝动帝王”,“谈笑麾万军,风流差葛羊。成功拂袖归,钟鼎轻毫芒”,“抱膝坐待大风来,破浪长鸣动天地”。

踌躇满志的李克敬对仕途前程充满信心,他常常用自己最喜欢的诗人李贺的诗“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和“我有辞乡剑,玉锋堪截云”来激励自己去获取功名。

可惜,人生并不像想象得那样一帆风顺。令李克敬没想到的是,为了他的仕途梦想,等待的时间竟比李贺的一生还长13年。

◎故事感悟

李克敬用其一生践行了少年时的雄心壮志。时间的消逝并不能消磨李克敬努力进取的信念,相反,他愈挫愈勇。他这种为理想而执著如一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史海撷英

编 修

编修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名。宋代时期,凡是修前朝国史、实录、会要(用于记录一个朝代中各种规程制度及其变化的书)等,都要随时交给编修官。枢密院也设有编修官,负责编纂记述。

明清时期,编修属于翰林院,比修撰低一级,与修撰、检讨同称为史官慎行,吴锡麒、蒋士铨、翁方纲等人都曾担任过编修一职。明清时期担任翰林院编修的是一甲二三名进士和庶吉士留馆者,他们没有实职。

◎文苑拾萃

雅颂八章

(清)李克敬

承天抚世,稽古帝王,书契以来,未有穆穆我皇。

佚殷越周,流虞漂唐,三后在天,配之弥光。

穆穆我皇,其道配天,蔼蔼如云,淼淼如渊。

兆民游之,春草露鲜,洋洋泄泄,不能言其然。

又能言其然,何以颂我皇?不识不知,与覆载相忘。

穷天亘地,外周八荒,莫不乐输将,莫不享来王。

向或有不,庭螳拟其斧,帝用亲征,士如貙虎。

雷霆震惊,游魂摧沮,不诛而服,于铄神武。

圣恩湛濡,斯醴斯醹,念我兆人,如在肌肤。

饥赐之脯,贫獈之租,穷檐载舞,深宫犹吁。

恐有弗见闻,时巡于迈,世维雍矣,圣心弗懈。

载察吏治,载省民瘵,四国跂祈,愿六龙蚤届。

道成治平,海宇宴宁,垂拱受之,天载无声。

于以赓咸英,于以续六经,于以禅云亭,以祚我皇清。

于穆顾喜,谓有肖子,用锡繁祉,下闻民言。

祝吾皇亿秭,自我民听视,惟万年万世,与天无止。

皇矣圣帝,亘古一君,治佚顼喾,德迈华勋。

欢祝雷动,齐寿苍旻,亿万斯年,沐我皇仁。

宗悫立志做将军

◎正身之道,一言一动,不可易也。——《二程集》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江夏王义恭为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悫随镇广陵。时从兄绮为征北府主簿,绮尝入直,而给吏牛泰与绮妾私通,悫杀泰,绮壮其意,不责也。

宗悫是南阳人,家里世代都是读书人。宗悫小时候跟叔父宗少文读书。宗少文很有学问,但为人清高,不愿做官。他见宗悫聪明,读书用功,便问他说:“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宗悫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这是说他要干一番大事业,表达了自己的远大志向。

宗悫的理想是做一个有才能的将军,带领千军万马冲锋陷阵,为国家立大功。那时,国家太平已久,大多数年轻人一心关起门来读书,不喜欢练习武艺了。

然而,宗悫却每天挥舞着大刀或双剑,因此不被乡里所称道。但宗悫仍是披星戴月,勤学苦练,终于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宗悫14岁那年,他哥哥宗泌娶亲了。新娘子家里比较富裕,嫁妆很多,亲戚朋友也送了许多礼品,没想到被一伙强盗盯上了。

晚上,客人们相继离去,宗悫一家正准备睡觉时,十几个强盗拿着火把和刀枪棍棒闯入他家抢劫。宗悫手持练武用的大刀,一个箭步冲了出去。

强盗看他是个小孩子,没把他放在眼里。宗悫一脚踢倒一个强盗,又举起大刀,把另一个强盗劈翻,其余的强盗吓得一哄而散。少年宗悫勇斗群盗的事很快就传开了,人们都竖起大拇指称赞他。

这件事情传到了江夏王刘义恭那里,他很赞赏宗悫,就派人把他请来,叫他在自己手下当了一名军官。

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446年),林邑王范阳迈骚扰刘宋边境,宋文帝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前去讨伐。宗悫闻讯,自告奋勇申请出征。刘义恭向宋文帝推荐他,说他有勇有谋,于是文帝封他为震武将军,随檀和之出征。

宋军到了前线,包围了区粟城。范阳迈派兵来救援,檀和之派偏将拒敌,被敌人内外夹攻所败。檀和之又派宗悫出战,宗悫分兵数路,偃旗息鼓,偷偷前进,大败敌兵。于是,范阳迈倾国来战,出动了一支用大象装备起来的队伍。大象的皮很厚,普通的刀剑不容易砍伤它,刘宋大军无法抵挡。

宗悫心想,狮子是百兽之王,什么野兽见了都害怕。于是,他叫人做了一些假狮子装在车上,由士兵推着冲入敌阵。大象看见狮子来了,吓得四处奔逃,敌人的队伍很快就崩溃了。

宋军大胜,攻克林邑,夺得无数珍宝,宗悫分毫不取。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谋害了宋文帝。宋文帝的第三个儿子刘骏这时正担任江州刺史,闻讯后首先起兵讨伐刘劭。接着,荆州刺史刘义宣、雍州刺史臧质也起兵响应,一起杀向建康。

刘骏任命宗悫为将军,和柳元景一起带领主力军队进攻建康。柳元景和宗悫攻破建康,在枯井中捉住刘劭,把他杀了。

这场动乱平息后,刘骏即位,史称宋孝武帝。孝武帝论功行赏,封宗悫为左卫将军、洮阳侯。

孝武帝孝建三年(456年),宗悫出任豫州刺史。按照刘宋旧例,州官议事时,典签都要参与决策,刺史不得专断。宗悫担任豫州刺史时,临安吴喜担任典签,每当宗悫决策时,吴喜多执不同意见。

有一天,宗悫大怒道:“我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年将60了,才得到这么个斗大的豫州,我不能和典签一同治理它!”吴喜吓坏了,一个劲儿地叩头,血流满面,宗悫才作罢。

宋孝武帝大明三年(459年),宋文帝的第六个儿子竟陵王刘诞在广陵起兵,要夺取帝位。他骗部下说:“宗悫助我起兵,一定会成功的。”

宗悫听说刘诞盗用自己的名义招摇撞骗,十分气愤,请孝武帝派他去捉拿刘诞。孝武帝觉得他有些老了,宗悫便当着孝武帝的面跳跃数十下,顾盼自如,气不长吁。于是,孝武帝派他跟主将车骑大将军沈庆之去平定叛乱。

到了刘诞盘踞的广陵,宗悫骑马绕城大呼道:“我是宗悫,奉命来捉拿叛贼!”刘诞听了,大吃一惊,赶快派兵加强防守。

后来,沈庆之和宗悫很快就攻破广陵城,活捉了刘诞。在得胜回朝后,宗悫升为左卫将军。

◎故事感悟

一个人的志向可以决定他事业的兴衰成败。志向是一种方向性的指引,一种可以调动人所有积极细胞的兴奋剂。宗悫以将军为志向,立志拼搏,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励志自强的人间佳话。

◎史海撷英

元嘉之治

宋文帝在位的时候,提倡文化,整顿吏治,清理户籍,看重农业生产。他曾在元嘉十七年和二十一年两次下令减轻甚至免除农民积欠政府的“诸逋债”。

江左从东晋义熙十一年到文帝统治末年(415—453年),“役宽务简,氓庶繁息”,因为这三十多年间比较安定,所以被旧史称作“元嘉之治”。

元嘉末年,北魏军队在江淮一进一出,被大规模战乱洗礼过的江南地区呈现出了一片萧条景象,结束了“元嘉之治”。

◎文苑拾萃

登景阳楼诗

(南朝宋)刘义隆

崇堂临万雉,层楼跨九成。

瑶轩笼翠幌,组幕翳云屏。

阶上晓露洁,林下夕风清。

蔓藻嬛绿叶,芳兰媚紫茎。

极望周天险,留察浃神京。

交渠纷绮错,列植发华英。

最年轻的史学家

◎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练恕(1821—1838年),字辛福,号伯颖,清朝史学家,练廷璜之子,被称为神童史家。练恕16岁患咯血病,18岁早逝。他著有《后汉卿表》,《五代史地理考》、《北周公卿表》、《西秦百官表》四篇,收入《二十五史补编》。

道光元年,练恕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练廷璜是一位重视读书且颇具文采的地方官,练恕七岁就随父亲到江浙读书。

练恕聪敏过人,学习刻苦。9岁读完了五经,又开始攻读各种史学名著和诸子百家著作。13岁时,他已经通读了13种经书以及《史记》、《汉书》、《后汉书》。这时,他已能用文言文流畅地写文章了。14岁时,练恕又遍览了中国编年体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这部巨著共354卷,上至周威烈王、下迄五代后周世宗,共记述了1362年的史实。这部巨著能载一车,14岁的孩子能遍览,实在令人惊叹!

那时,读书做官是一般文人的必由之路。父亲希望他早习应试文章,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练恕却不愿为科举而死读书,他立志献身于祖国的史学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