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黑苹果:袁岳的人情课堂
9707600000025

第25章 维护与拓展,从圈里到圈外(3)

但是光跳不足以变性,跳出去以后很重要的是进入具有更广视野与见识的领域,让自己改变信息的获得渠道与模式,我很鼓励我的高管去学习EMBA,鼓励中级管理人员参加我们的海内外管理研修,道理就在这里,因为光跳出来闲着是没意义的,只接触很少的信息就很可能导致偏离。最后要善于分析与洞察这些纷繁的见识,寻找并建立与自己原来工作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是替代型的、丰富型的、微调型的与革命型的,而且联系也可以是实验性,不断调整的。联系也是一种想象与经验结合的技能,要经常尝试与锻炼才能慢慢熟练。

人在一种状态里面时间久了,就有很强的依赖性,而且有一种对于陌生事物日益强烈的恐惧感,这样他就可能越来越不想离开原来的盒子,时间长了,人就成了盒子的奴隶。管理经验与模式原来是管理者的创造或者应用,但是一段时间,尤其在取得一定成就以后,这些模式很容易变成管理者的盒子,所以,我们是很容易把管理经验变成我们的骨灰盒,最后死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上的。只有当我们跳出盒子与其他的经验和见识碰撞,我们才可能有新的灵感与突破,才可能产生新的模式。管理一辈子就是在造盒子与砸盒子之间进化,只是在你砸盒子之前有机会跳出盒子,就可能对于下一步应该做的模式有了更大的优化的可能。做盒子的设计师,而不要做整天闷在盒子里的东西。

选择公益的对象

今天,更多的年轻人离开家乡到遥远的地方工作,工作机会的选择面广了,但似乎对象的选择面反而窄了,连通常热心介绍对象的长辈都有点鞭长莫及了。听杨东平老师说,他领导的“自然之友”组织在历史上成就很多对儿绿色伴侣。其实,我的美国朋友告诉我,在美国有很多年轻人基本上是依靠教会、公益、学校这三个途径解决对象的寻找问题的。我们很多青年男女,在离开学校后一头扎到单位工作,职业竞争的需要,让他们很难再有其他的伴侣接触渠道,而我们的社会又缺少教会与大量的社区公益机构,因此,除了偶尔的业务接触、旅游艳遇、网络情缘与父母在公园里挂牌招人外,不少人就在不经意中成了剩男剩女。

我给青年朋友的建议是,他们应该多去公益机构做志愿者,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见识与社交面,也可以给自己创造找对象的机会。公共空间往往是选择对象的最好场所,但在中国还没有大量的流行性的宗教活动场所与常规社交活动的情况下,我觉得参与公益是个不错的找对象的渠道:其一,公益参与本身就能衡量出来参与者是一个心地与个人品质还不错的人;其二,共同参与公益至少表明有不错的共同话题,在一起也有个很容易凑到一起的主题;其三,公益组织是个组织建制,与开放式的网络与街道比较,安全性与靠谱度都要高很多,只要有一点时间,大家比较容易自然认识;其四,有共享的公益朋友是不错的未来问题协调与调节的人际资源。正所谓渠道决定性质,在公益活动中找到的对象,可能在为人做事上有他们独特的优势与好处。

“视野中国”在招募与大中小学生分享职业经验的白领志愿者;上海久牵与很多支教与助教组织需要志愿者的参与;友成基金会在招募全国各地参与公益志愿活动的志愿者驿站成员;零点的“大学生公益创业计划”也鼓励学生与社会志愿者互动合作;包括上海、深圳等地在内的日益兴起的公益创业活动让更多的民间公益组织兴起,而公益活动是建立在大量的社会成员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的年轻朋友一方面可以去参与这些志愿者计划,另一方面可以在自己正式的职业之外,参与发起或者创建独立的民间公益组织。公益将是一面招展的旗帜,凝聚很多有志向、有热情、有知识的各方面人士,成为一股有力量的社会潮流。年轻人不应该早早地自外于新的社会潮流,何况可以顺便找到与自己合拍的伙伴。

学习组织化社交技术

我曾在美国某社区居住,对美国人的社区交往行为有很深的印象。他们在搬进一个新社区时,在自己家里面烤饼,然后挨家挨户给邻居送饼,他会说自己是隔壁新来的,然后就可以聊一聊,这样就可以知道自己住在一个有什么样人的社区里面,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社区组织交往技术。

印度有一个节目叫做灯节,在这个灯节期间,大家做和买各种各样的灯,还送灯给邻居聊聊家长里短,达到社区沟通的目的。我们现在有一些形式化的组织生活,但个体生活太独立了,不太有组织化的知识与技能,也很少有这方面的操练与示范,从而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发展社会网络的能力。

我有一个美国同学,他给二十四位中国同学各发了一封信,说要开个派对,每个人可以带一样菜,在美国,去别人家除了带菜以外,还要带一瓶酒,所以带去二十四瓶酒,其实最后还剩下十七瓶,他得了酒,油烟都留在我们自己的房间里面,吃完我们的酒饭以后,他还请我们每人讲一个印象深刻的故事,结果我们对这个美国同学印象最深刻。后来选学生主席,因为我们认识他啊,所以就都投他的票。他既是零成本请客,还赚选票。这就是组织化生活的价值。

组织生活的方式是能够降低成本、产生规模效益的,如果你能够把小朋友的朋友【小朋友的朋友还有父母呢】、大朋友的朋友经常动员起来,组织家庭聚会、家庭旅游,仅仅这种家庭层面的组织交往,就可以把人际关系放大。组织生活还有信用附加的能力,什么是信用附加呢?假定我有一个朋友是位要人,我请他吃饭的时候,对于其他新来的朋友来说,这位要人的某些光环就会留在我的身上,所以我朋友身上的优点、资源会连接到我身上,人家会认为,你能跟他做朋友,可见我找你是不错的。当然还有一个交叉交易机会,你带来的这个朋友,也许我们之间就可以做一单生意,或者正好有一件事情,我可以请教他。

家庭派对上的人际管理

我正在积极倡导利用家庭派对的方式扩大家庭社交关系,利用已有社会关系扩大社交范围,让家庭成员有更共享的社会关系,也让我们的闲余时间得到更加积极的利用。这里介绍在家庭派对组织与管理上的一些注意事项。

【1】家庭派对参与者可以是老朋友,也可以是新朋友,还可以是老朋友的好朋友,在参与者中有一些背景上的差异比较好,这将使得聚会有可能有更多新鲜的话题,但应注意在事前请参与者提供背景情况,这对主人穿针引线安排好派对现场互动有帮助。

【2】主人要特别做好嘉宾的互相介绍,需要特别突出每位来宾的特长与最有特色的地方,有时甚至需要适当夸张来宾的背景,使得他们非常有积极性与别人分享自己的长项,从而达到热场的效果。某些尊贵的来宾需要突出介绍,需要在现场事前安排好重点陪伴的陪宾,但也应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其他人平等自然地交流互动。

【3】为防止派对成为简单的吃饭喝酒,因此某次派对要适当地设计好核心主题--当代艺术、亲子管理、营养管理、新理财机会、旅行选择、家庭装修等,并围绕此主题安排好相关的嘉宾与现场资料,派对前通知参与者相关主题,可以让大家有意识无意识地自己准备些背景材料。

【4】与会者的专长与背景知识有差异,因此女主人与参与者中的积极分子应有意识地引导或者提示对所有参与者的关心,询问他们的职业焦点、爱好的新发展、最近的得意之处与感兴趣的话题。尽量避免单个或者少数个人主导现场话题,或者只围绕某个或者少数嘉宾的话题转的现象。

【5】在派对的进行中,主人应有意识地考虑安排让参与者惊奇的内容点--通常是特别嘉宾、游戏、礼品、节目、话题,这类内容需要在事前精心策划准备。

【6】在现场安排上,如果有落座的需要,应适当考虑各种搭配。男女分开、生熟嘉宾分开,根据事前了解把不同个性的嘉宾适当搭配,尤其要考虑到拓展认识圈、能有所互补的因素。有些嘉宾个性内向或者自己觉得可与大家分享的内容不多,主人要特别关注,或者安排比较活跃的嘉宾就近关照这样的朋友。

网络社交

最近我经常接到开心网、校友网这一类有社交性质的网络圈的邀请。在耶鲁的时候我上了Facebook,在几天中我登记的耶鲁校友圈一下子就扩展到好几十人,而且遇有问题时,在圈内发一个帖子,就有很多人回应。其中最有效的联系是周末找玩儿的地方,一下子就有人推荐不少地方,校友们自己举办的活动就不少。Facebook的策略,是把人们理论上拥有的身份和社会关系,变成了实际可以使用的社会关系。当然,把社会关系变成实际的社会价值,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由很多的交友、婚姻介绍网站实现了,只是现在在线上实现的社会资本利用与增值模式更加细致了。零点做的《中印沟通指数报告》明确显示,中国网友在网络上开发与维护的社会关系量明显高于印度。

社会资本显示出人们重视社会网络,并自觉地利用社会网络谋取更大的社会价值,并对社会关系中的社会信用水平很敏感。每个人均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也有一定的社会资本运营行为,但是,系统认识并有组织地展开社会资本交易行为,则需要更好的模式,也需要更加有效的渠道。

中国人喜欢发展社会关系,而且对向上高攀、向下庇荫、左右纵横都有兴趣,但是中国人也有自己很有意思的交往特点:一是直接交往技术有限,喜欢朋友介绍;二是人际信任感低,愿意在一个确定的圈子中慢慢认识别人;三是社交恐惧感普遍,想扩大社交圈,却又在陌生人面前比较拘谨;四是期望操作空间,与对象的距离越远,则心理上的道德约束越薄弱。这些因素直接支持了中国人对于线上的社交模式的热衷。因为线上社交模式具有距离远、可操控空间大、间接性和圈子化的特点,因此能够快速促成新关系的生成。与此同时,又因为导致真实可验的个人背景因素有限,因此社会关系的可延续性比较低,对于很大一部分网络交往者来说,关系可更新性的价值超过了可延续性的价值。

社会资本与货币资本比较具有明确的两面性,即具有实际交易的价值,但是在表面上回避其交易特性,强调道德上的非功利性。因此,成功的线上社交空间往往在以下方面突显其成员的非功利性关系背景:校友、战友、兴趣共好者、情感与信息分享者等。新一代的在线社会资本营运模式甚至能抹去专业社交色彩,而让社交功能置入更多的线上社区比如游戏空间中,那样社交就表现得更像一个副产品,而不是专门追求的结果。最棒社交往往不是专门追求者的成果,因为专门追求者的功利性社交,注定了他不能得到最佳结果。正如专门找对象的人往往是不太有出路,而且最终也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一样。

开心菜鸟的网络社交经

我是很支持社交网站的,至少给我们很多年轻人增加了点儿小乐趣。上了开心网,也上了人人网,上开心网的经历更开心一点。刚上社交网不久,谈不上太多经验,不过还是觉得在网络社交有不少的规则可以总结,试梳理几条,与大家共享。

1.让人得便宜,自己得便宜

在自己的花园种了菜,或者在鱼塘养了鱼,不必守着非要及时收获,让别人或者好友来了可取可用,这样想来的人才会多,网络广了,自然可以去取的东西就多了。交易比自给自足要增长得快多了。

2.服务才能获得升级

光积分不干活儿是升不了级的,而要进入董事会还要经常积累更多的爱心服务经验,包括做义工和给人种爱心田。在这里,先行投入的理念明显体现出来,获得更高层级与服务经验密切关联。

3.朋友是种子

我们不只有原来的好友,每个好友又有他们自己的规模不等的伞状朋友结构,把朋友的朋友转变成自己的朋友是个不错的主意,实际上,如果有朋友作为桥梁,人们之间的连接效率就高多了。

4.多行不义必留痕

人占点儿便宜也很自然,而且放到桌面上游戏,也会给其他人留下记录,那么就变成了一种比时间与技巧的乐子,但是,过度占人便宜的人,也会容易处在监控者的注视之下。

5.计算机会的利用价值

事实上,在有规模获益机会的情况下,人们需要仔细计算每一次行动的收益机会,比较计算而不是简单使用,这样来达到利益的最大化。相比而言,朋友少的人就没有选择。

6.不卑不亢地发展新朋友

有人要求追加好友或者与你套近乎,既没有必要拒人千里之外,也没必要过于热情,礼貌与友好是最好的表示,在一些常规自然的信息交流中彼此有所认识。即使在开心网上,也会有人说让你不开心的事情,当做一种心理锻炼吧,别在意,也别太计较。

7.有特点就能招人注意

你的日志、照片、留言应该有点特点,有的时候甚至要别出心裁。网络上发展了一些工具帮助人们互动,但是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有意思的方法去与其他人沟通。我们如果能多提供一些信息,那么其他人就能更好地辨别与判断我们。

我觉得,现在的社交网站在发展线下活动连接方面还是有很大空间的,而且游戏内容还是比较少,可以发动网友自己参与开发新的趣味项目。同时也应该让更多的高积分分子分享他们的开心感受,不仅仅要人在其中开心,还要开心得明白,那么开心网就不仅有特色,而且真正上层次了。Anyway,我还是只开心菜鸟,如果朋友们有好的开心经,别忘了一起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