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黑苹果:袁岳的人情课堂
9707600000026

第26章 人间五味,世事洞明(1)

各人头上一片天

小时候遇到其他人倒霉或者看起来不怎么样的时候,老妈常常对我们说,“各人头上一片天喔”。我的???解是,不要轻看了那些现在不走运、落魄、没出息的人及其子女,没准儿什么时候别人就时来运转或者就发达了。如果你狗眼看人低,欺凌那一时不旺的人,到那个时候你可能就难看了。

人条件好时往往就会松懈对自己的惕厉,而那贫贱之辈发奋者多有,纵有一代不济,也难保下一代不会有人奋起,所以就有人说“富不过三代”,又说“英雄起于荆棘之间”。条件好的灵醒些,条件不好的争气些,都不会有错的。如果我们作为一个在社会上行走的人,对那些有需要的、命运不济的帮上一把,也真的是在替天行道。我们不轻看别人,那就是高看自己了。

我还在上中学的时候,邻居杨老师、陈师傅就常常鼓励我要有出息,所以看到他们,自己也常常有一股要出息的压力。我们现在看周围的同事、朋友,固然中间有不少不如我们的意,上我们的眼,但只要能帮上他们一把,总算是我们对天的交代,也是我们当尽的本分。

其实,每个人头上那片天的样式是否一样,我们以自己的天地里面的标准去看别人,总是会有偏差与失误,所以说到“各人头上一片天”,也就是说我们要少些武断的判断,很多时候我们只需本着良心,做些诚实、造就人的事情就是了。

其实就是在欧洲,工业革命时代一般也是浓烟滚滚,天光不在,现在至少有不少欧美人民开始相信,中国以勤奋及独特的发展模式开始有某些赶超他们的迹象了。历史上的中国不是辉煌过吗?今天的中国真的要如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及许多经济学家的预言那样,在不久的将来又会站到世界的顶峰吗?如果真的是那样也不奇怪。即便这一天到了,我们也会知道,某一天又会有人替代我们的位置,因为历史的位置从来不让一人一国专擅。

人生或只此一见

王均瑶我见过一面,直到他去世,我没有再见过他;我也见过华罗庚教授一次,到他去世也再没见过。

不管你同不同意,大部分的人,我们这辈子只会见一次面,当然,不包括那些一辈子从没见过的人。有一次,我坐在从北京到洛杉矶的飞机上,旁边是一位大约六十多岁的老人家,一米八左右,很有风度,我猜想他是一位退休的商人,下一分钟我主动和他打了招呼,知道他的名字是大卫,退休的MIT技术专家,住在科罗拉多春天市,碰巧也是我熟悉的一个城市,我们聊了很多对各种问题的看法,还交换了名片。也许这是我们这辈子唯一一次相互认识的机会,也许我们有了这次机会,但我们还是没认识。

是啊,在我的人生中,大部分的朋友不就是一分钟前的陌生人吗?其实,我们不是没有机会认识更多的朋友,很多朋友熙熙攘攘地来到我们面前,又熙熙攘攘地离开了,在这一辈子,我们再也没有相见。“百世修来同船渡”,这句老话的意思是让我们珍惜这辈子可能遇到的每一个人。

不管你同不同意,有的灵感你在一辈子就可能出现一次。有的时候一朵花或者一片云跳入我们的眼帘,如果我们没有当时拍下照片,可能以后再也不会记起;我忽然有一句很好的诗在头脑中冒出,如果我不及时存在我的手机上或者记在随手可以拿到的任何一张纸上,那么也许这辈子再也没有第二次机会想到它。所以,我经常随手记下一些博文的感慨,一些书籍的读后感,一些会议的现场感想,一些受到特别的人的刺激而有的特别的感受。我们不是总有感受的,我们如果不受某些新的风景、人物、文字的刺激,我们的脑子可能就变得平静而无奇,但是那些刺激也可能稍纵即逝,再不复来。

不管你同不同意,有的机会一辈子就只有一次。这可能是生意的机会--在鸡尾酒会上,也许是我大胆地与所有人认识,其中有一位朋友成为我长期合作的伙伴;是确定事业伙伴的机会--那位招聘会上吊儿郎当的朋友,后来成为我最重要的左右手;是决定事业转型的机会--一位有兴趣的投资商意外的访问,提出了一种与我自己原来所想有很大距离的经营模式。是的,很多机会会与很多陌生的朋友一起来到面前,这时候需要我们的勇气、积极性,以及认真的面对与接触,不是按照自己原来的惯性留在原地,更不是因为习惯了原来的生活方式而轻易拒绝,这些机会来到我们的面前,我们就不能轻易放过。

每一段人生都有花有玉

我们愿意美化我们婴儿的时代,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全新的世界,我们的皮肤是如此的幼嫩,是一种连吹弹都担心会弄破的样式。孩童让我们的父母充满了希望与期待,因此我们也乐于把万千种爱化成对孩子的抚爱,而这个时候的孩子呢?每喊出的一声或者跨出的一步,本来是那么简单,总是引起周围人们的惊叹。婴儿的世界里没有坏人,所有的孩子都是可爱的。

我们也愿意怀念我们的童年,那是我们最可挥发天性与记忆最为丰富的阶段,那个时候我们记事了,而且周围的人还会与我们为善,在这个阶段,我们积累了长大以后被看做老乡与故旧的主要人脉,我们那些或者天才或者滑稽或者愚蠢的故事大半是在这个时代流传下来的。少年不识愁滋味,却向往世界上最好的滋味,那个时代的理想也是我们一生理想的最高点,即使幼稚也没有人认真与我们较真儿。我们在这个时代已经被大人们划分类别了,尽管我们还不太知道这种类别的利害关系。

而青年,我们就可以秀出我们的肌肉或者花容月貌。青年也是我们最骄傲的时期,因为在我们面前的一切才刚刚展开,一切也皆有可能,青年是挑战的特使,也是创造的主力;他们是挥霍的行家,也是熬夜的能手。青年有很多奇特的突破,也有很多荒唐的际遇。我们得到了很多,也为很多付出了代价。但是我们成人的正式故事基本上从这个阶段开始,因为在这个时候,不管我们做的是出于计划还是任性,别人已经把我们当做有行为能力者认真对待。青年是我们幸运的关键时期,也可能是我们衰运的开始,一切在于我们自己觉得没有什么不可以。

在最不知不觉中我们到了中年,中年是收获的季节,中年可能会享受到事业成功的味道,也可能为孩子的出息开心,当然也不排除正在衰运中辛劳,中年的特点是忙碌与处理多重任务,我们成了家庭、亲友、工作或者其他社会关系中的顶梁柱或者微妙人物,我们要么忙得没有忧虑的时间,要么我们忧虑得不知道怎么处理眼前的各类问题。但即使开始出现了危机感,中年还有足够的信心与责任感来承受生活的挑战。

现在我们到了壮年,我们突然需要退居二线,我们不再那么重要,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或者自得其乐的看家玩意儿,那么我们真的可能开始感到失落。换句话说,这个时候孩子们没空理我们了,也许一年回来看望我们一次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而且单位开始把我们作为“老同志”处理了,很多人在家里坐井观天,安享余年,但是,也许你可以发展出一些特别的爱好借以发展出新的圈子与找到乐子,最不济的也可以多出门转转,见识下忙碌的时候没空见识的世界。

终于我们到了老年,我们的可爱与光荣已经成了历史,我们也开始沉湎在历史中,我们在后辈身上看到我们的延续,但后辈已经不觉得他们是我们的延续。就是在这个时候,作为老人家的我们还可以学习点新知识,接触点新技术,做老人家中的新知群体,也只有那样,我们才能更多地理解下一代,也能更多地与下一代建立更为密切的亲情。其实晚年是需要学习的,我们要积极预备一个比较有意义而和乐的晚年生活模式,而不是消极地走到衰老的时候随遇而安。

总之,我们把人生看做是一个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与资源调度的过程,每个阶段都需要特别的知识、技能、管理目标与多方面的管理沟通。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挑战与机会,只要我们积极对待,我们就有可能缩小问题,扩大机会,也增加我们在每一阶段的价值。

选择之惑

一只狗被人穷追,追啊追,终于被追到一个死胡同里面,没有路了。现在这只狗要做出一个选择--狗急跳墙或者与对面这个人搏斗,而在犹豫之间,那个人已经一棍子打下来了。也许这只狗知道没有选择了,它只能跳墙,而且它也知道自己甚至没有助跑的时间,最后它一鼓作气,跳出了自己也没有想到的高度;或者那只狗在一开始就知道最后难免与此人一博,因此不要等到跑到山穷水尽,而在自己力气还很好的时候扑向敌人,或者还有生存的机会。

人要是只有一条道可走,就没有啥可埋怨的,冲着那条道,一路走到黑,说不定就上了山。做生意当初没有其他机会,就那点儿本钱,瞄准一个干,干个十年八年,居然也可能在那个行当里做出点什么成绩。人要只有一个异性可以选择,也就没有好坏,横竖就是他了,生儿育女,其乐融融,胜过那挑三拣四的很多。对我来说,我以前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上学,只能上大学,只能成绩好,只能混出来,只能做自己喜欢的生意,很少有很多选来选去的东西,所以我???少有困惑。

自由在很多时候是一种似乎很吸引人的目标,但是正如美国社会学家怀特所说,“自由的代价是困惑。”因为自由意味着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选择要由本人来承担责任。在非自由的情形下,选择的优化通常来源于帮助你进行选择者的权威与你的距离,以及他为你考虑的取向;而在自由的情形下,选择的优化来自于选择者本人的见识、经验与长期选择中积累的技能。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自由是强势选择者的机会,是弱势选择者的苦恼。

我们今天很多年轻朋友的困惑正来自于选择多了,约束性小了,而满足每一选择的条件弱了,在不同选择之间完成抉择的能力也弱了--网络见识多,实际见识少;要求经验多,承担经验少;被动获得多,主动搞定少。如此一来,可供选择的机会越多,困惑就越大。

解决选择的困惑之道,不是细细思量,而是在于尽早地进行选择的尝试与行动,选错了也不要紧,要紧的是对正确或者错误的选择进行反思,因为选择是一种技能,老练老练就能老练,不练不练最终就没机会老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你做出了抉择,就意味着你没有了选择,这个时候也许不是一个最佳选择,但是你解决了专注性的问题,把主要的资源集中在有限的目标上,才有可能突破。而平时的知识与信息交流,可以帮助你在较短的时间里面完成选择,从而赢得宝贵的发挥优势的时间。在紧急情况下,任何抉择的价值超过了没有任何抉择的犹豫。我遇到很多大学生问我选择之道,其实你不用听太多人的具体建议,因为他们对你的具体情况了解很少,你真正需要的是一次抉择,即使它是错的。

品质如同石头

时尚媒体经常采访我对于所谓品质生活的看法,现在品质这个词在很多人的嘴巴里就和时尚、酷、品味、炫等词汇一样,就是那么一说,也从来不过脑子,这才出现那么多媒体老把这样的问题当做一道考题一样地来拷问采访对象。

我享受品质生活。在我看来,品质生活是由两个要素构成的,其一是认可自己的基本质地。也就是对于自己基本生活根基的确认,我的基本生活根基就是农家子弟,因此有农民的勤劳、耐心、朴实与热情,这让我受益,也让我能够帮助到别人--农民用简单的方法展示了即使最普通的人也可以帮到其他人。有很多人总是抱怨自己出身与门庭的低寒,隐瞒甚至不满自己的根基,那就从根本上忘掉了自己的质地。其实任何的质地只要纯粹,都是很有它的天然之用的,石头有石头的用处,泥水有泥水的用处,我们大可不必以铁冒铜,而应以铁求钢;我们不必以石充玉,而应寻求发挥作为石头的最大用处。有正面质地感的人,才能有骨气,有自信心,才有站立的坚实地盘。在这个意义上,一个品质男人可能会自己整理园地、喝二锅头、赤脚涉水、为营地伐下搭篷的木头,还会现场杀羊烤羊,你可以从一个人身上看到他的质地。

其二是跨越原来的质地。石头在石头堆中就很难体现价值,玉米在玉米产区也很少有真正的高附加值,我要是在农民中,也算不上多么出色;在一般公务员中,也算不上多么卓越。因此,我们在原来的根基上要有开放的态度,寻求新知、新能,探索超越我们原来视野的见识,形成新的组合,挑战以往的常规,建设别人没有或者想不到的新模式。一开始也许是幼稚的,但慢慢积累就会成熟、老练、出奇。我们在新的场景中能成为别人的风景,在别人没有的资源中成为资源,在通常不如此的例外中成为创新。在这个意义上,品质不是一种标榜,不是一种标签,不是被忽悠去跟风,更不是学着从众做样子,但是对于任何没有接触的陌生的经验,就算很俗、很土、很危险、很露怯,都会大胆一试,因此品质更像一种动态的行为模式,一种勇气,能经受锻炼的豪气,能在没有见识的事情上敢说YES,能在有了见识以后说NO。只有在超越中,出奇的样子才会表现出来。石头也才可以自然地表现出它不是一块简单的石头,或者它不再是传统的石头。

其实人人都可以有品质生活,关键是我们要有对于自己根基的务本的态度,千万别做水上漂、风头草的勾当,透着自卑而透着让人瞧不起的猥琐气息;我们又要大胆地探索,突破家人、社会、朋友已经给我们定义好的套路,在探索与锤炼中,在组合与拆离中,发现自己的本相、潜能与机会。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塑造出属于我们自个儿的特性与形象,既不是父母要的,也不是简单地被别人憋出来的。那个响当当特立独行的你,就是一个品质的典范。

世相总有两面

我是学习法律出身的,所以就比较容易明白世界上的道理总是有两面性的。世界上的道理有很多类别,有的是一些内在于事物本身的物理,也有一些是规则所定的法理,也有一些是道义传承下来的伦理,还有一些是情景条件决定的情理。但凡你有些知识与见识,你总能在这里面找到一两样道理,有道理就可以说理,就可以梳理,就可以料理,就可以处理。这告诉我们,你就是山穷水尽了,其实只要有合适的朋友与合适的专业支持者,你就可以在某些方面找到一些道理来挽救你的处境;而就算你春风得意,在某个角度总还存在某些道理对你不利,于你不善,所以也不要把事情做绝,把话说绝了。虽然我们正处于顺境,但是也可能在其中隐藏某些麻烦;而有时候我们得到了好处,说不定这就是一些坏事情的萌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