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二
【主治】调和肝脾,收敛止泻。用于肝脾不和型溃疡性结肠炎。
【组成】生白芍12克,椿根皮9克,海螵蛸15克,防风9克,赤石脂30克,甘草3克,槐花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饭后服,每日1剂。便血严重者,加侧柏炭15克,丹皮10克,里急后重明显者改防风12克,加葛根6克。
方三
【主治】清热凉血,化湿止泻。用于湿热内蕴迫血下行型溃疡性结肠炎。
【组成】土大黄30克,苦参30克,白芨20克,杜仲炭25克,地榆炭25克。
【用法】先以温水浸渍30分钟,再以文火煎取浓汁保留灌肠,每日1~2次。如腹痛甚而伴严重黏液便者,加黄连5克,白头翁30克;肠鸣漉漉而伴阵阵腹痛者加防风20克。本方主要适用于以黏液血便为突出症状的疾病。
方四
【主治】清热凉血,化湿泄浊。用于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
【组成】马齿苋60克,地榆15克,黄柏15克,半枝莲3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浓缩至100~200克,保留灌肠,每日1剂,20日为1个疗程。
方五
【主治】病症较轻者或处于恢复期者。
【组成】金银花60克,米壳10克。
【用法】先将金银花炒黄,并研成细末,然后以米壳水煎汁的1/3送服药末20克左右,每日3次。方中的米壳忌用于本病的急性发作期,慎用于兼有高血压及冠心病的患者。
风湿性关节炎
方一
【主治】除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痹症。
【组成】老鹳草、豨莶草各3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豨莶草宜用黄酒蒸制。
方二
【主治】祛风除湿。
【组成】鹿衔草3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用水200克,煎开后,再熬半小时,约取药汁150克。每剂用同法煎3次,每日服3次。
【附注】孕妇忌用。
方三
【主治】健脾,渗湿,通络。用于风寒湿痹。
【组成】豨莶草15克,白术、薏苡仁各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四
【主治】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组成】木鳖子5千克,麻黄1.25千克,麻油1.5千克,面粉1千克。
【用法】置前二味药用适量水煎煮约100分钟,拣去麻黄。用刀将木鳖子表皮刮净、切片,并用麻油煎约60分钟,以后再用沙微炒,趁脆研细末,最后以面粉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成人每晚在临睡前服9~10丸,开水吞服,如用陈酒更佳。儿童酌减。1个月为1个疗程。
类风湿性关节炎
方一
【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组成】干地黄30克。
【用法】用水500克,稍浸泡后用文火煎,取药液100克。用同方法连煎3次取药液共300毫升,每日1剂分3次服完。每服7日,休息3日然后再服。
方二
【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组成】老鹳草3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周,休息3日,再服1周。
方三
【主治】清热祛风,化湿通络。
【组成】生石膏6克,桑枝10克,桂枝5克,知母10克,粳米30克,防风10克,防己10克,黄柏10克,生地30克,甘草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四
【主治】化痰祛淤,祛风通络,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后期关节变形、运动受限。
【组成】制川乌10克,白芥子5克,红花5克,土鳖虫5克,炮山甲10克,皂角刺5克,骨碎补10克,甘草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孕妇忌用。
方五
【主治】祛风湿,除痹痛。用于风湿痹痛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组成】秦艽15克,甘草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内服,每日1剂。关节肿痛明显者加地骨皮15克,防己9克,游走性明显者加独活、桑枝各10克;慢性肿痛加当归、鸡血藤各10~30克。
方六
【主治】祛风通络,散寒除湿。用于风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证见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苔薄脉浮。
【组成】防风、当归、秦艽、葛根、羌活、桂枝各9克,赤芍、杏仁、黄芩各12克,甘草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内服,每日1剂。
方七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用于湿痹证之类风湿性关节炎。证见肢节重着疼痛,痛处固定,肌肤麻木活动不便,苔白腻,脉濡滑者,均可使用。
【组成】薏苡仁15~30克,麻黄、桂枝、乌药、苍术各9克,当归12克,甘草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内服,每日1剂。肌肤麻木甚者,加乌梢蛇15克;重着甚者,重用苍术15克,羌活(或独活)9克。
方八
【主治】清热利湿,活血祛风。用于风湿热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证见关节红肿疼痛,痛不可触,或伴有发热、恶风,舌红苔黄,脉数。
【组成】生石膏30克,知母9~15克,桂枝9克,甘草3克,粳米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内服,每日1剂。石膏先煎。热痛明显者,可加水玄参、赤芍各9克。
伤寒与副伤寒
方一
【主治】清热解毒,消炎清肠,生津养阴。用于肠伤寒。
【组成】生石膏50克,大黄10克,金银花12克,黄芩8克,郁金10克,连翘6克,山栀9克,苦参9克,玄参9克,蝉蜕6克,甘草4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头痛、恶寒有表证者加桂枝;神志恍惚加葛根,并服安宫牛黄丸;腹泻加鸡内金、白头翁;高热而喘者重用生石膏,加杏仁。
方二
【主治】清热凉血。用于重症伤寒。
【组成】犀角15克,生地25克,竹叶15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黄连15克,玄参25克,麦门冬15克,丹参3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可用水牛角代替犀角,但量须加大为25克,磨汁冲服;肠出血加丹皮15克,赤芍15克,阿胶20克,地榆炭25克;神昏谵语加安宫牛黄丸半粒。
方三
【主治】清热养阴,通下化湿。
【组成】川、连12克,滑石20克,杏仁12克,银柴胡15克,蒲公英30克,川朴15克,板蓝根50克,通草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湿热秽浊扰动胃腑,加半夏;血尿加白茅根、仙鹤草;神昏加服安宫牛黄丸。
方四
【主治】清肠泄热通下。主治伤寒。
【组成】生地榆30克,黄芩15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制大黄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细菌性痢疾
方一
【主治】清热解毒,理气止痛。
【组成】黄连、木香各9克,枳实、黄芩各12克,厚朴、槟榔各9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
【主治】清热解毒。
【组成】马鞭草、龙芽草各900克,海蚌含珠600克,大蒜120克。
【用法】上药洗净,置锅内,加水10000毫升,煎至6000毫升,去渣,浓缩至4400毫升,酌加食糖适量调味。成人每日服200~300毫升,分3次服;10岁左右儿童每日服80~150毫升,小儿酌减,孕妇忌服。
方三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调气和营补血。用于急性菌痢。
【组成】当归60克,白芍60克,莱菔子3克,木香3克,黄连9克,地榆12克,枳壳6克,槟榔6克,滑石10克,甘草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四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理气止痛。
【组成】鲜马齿苋9克,当归9克,白芍9克,槟榔片9克,木香4.5克,乌梅9克,黄芩12克,黄柏9克,地榆炭9克,厚朴9克,茯苓9克,陈皮9克,白头翁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五
【主治】泄热通便,健脾化湿。用于赤白痢。
【组成】苍术9克,杏仁(去皮尖脱油)、炒羌活、熟地黄、生大黄各62克,生川乌(去皮面煨透)、甘草各46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成人每服3克,儿童服量酌减(1.5克),每日3次,空腹服下。赤痢用灯芯草500克煎水送服,白痢用生姜3片煎水送服。
方六
【主治】清热解毒,收涩固脱。用于慢性痢疾。
【组成】龙井茶60克,大蒜(连皮的整头蒜)1个。
【用法】先将大蒜剥去外皮后捣成酱状,与茶叶同时放入茶壶,以沸水泡开,当茶饮,每日2~3次。
肺结核
方一
【主治】润肺止咳。
【组成】百部18克,黄芩10克,丹参10克。
【用法】以上三药共研细末,分2次冲服,每日2次。亦可压成片剂,分2次服用,每日2次。
方二
【主治】润肺止咳。
【组成】百部根15克,百合15克,白芨15克,蛇根草全草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
【主治】止咳化痰,收敛止血。用于浸润型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组成】黄柏浸膏1克,白蛤散2.5克,紫菀百部浸膏20毫升。
【用法】上药合服为1次剂量,每日3次。
【附注】
黄柏浸膏的制法:取黄柏500克,水1升,浸48小时,榨出液体缩成干粉即成。
白蛤散的制法:取白芨20克,海参5克,海浮石5克,共研细末即成。
紫菀百部浸膏:取紫菀80克,百部100克,紫菀用水1升浸2日;百部用5%酒精浸2日,榨出浸液,再浓缩成1千克即成。
方四
【主治】润肺止咳。用于长期服用抗痨药物而痰菌阳性,或产生耐药性的肺结核。
【组成】百部15克,鱼腥草30克,功劳叶25克,山海螺25克,平地木25克,小石苇6克。
【用法】上药煎服,每日1剂。咳嗽明显者,加天竺子、瓜蒌;发热者,加野荞麦根、青蒿;咯血明显者,加藕节炭、水苦荚(芒种草)。
方五
【主治】益气补脾,滋阴润肺。
【组成】旱莲草12克,茯苓12克,山药12克,五味子6克,百合15克,紫菀12克,川贝母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脉沉迟加附子6克;寒重加干姜6克;咳血加阿胶9克,艾叶6克。
方六
【主治】温补脾肾,润肺。
【组成】党参9克,黄芪18克,白术6克,炙甘草6克,枸杞子9克,肉桂3克,百部9克,川贝9克,麦门冬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咳血重加白芨9克,藕节9克;盗汗加浮小麦18克。
结核性胸膜炎
【主治】泻水消肿。
【组成】大戟、芫花、甘遂各等分。
【用法】将上药共研末,每次1~1.5克,另取大枣10~15枚,煎汤送服,隔日1次,连服4~6剂。正气虚者不宜服用,孕妇禁服。
颈淋巴结核
方一
【主治】利气豁痰,消肿散结。
【组成】蜈蚣30条,全蝎100克,白芥子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分成30包。每包均分为二,每份装入1个鸡蛋内,搅匀,蒸熟后将药蛋共食之,每日早晚各1个,30日为1个疗程。
方二
【主治】祛痰清热,消肿散结。
【组成】狼毒、夏枯草各300克,赤芍100克,红枣5千克。
【用法】前三味药洗净切碎,置锅中入冷水2.5千克,浸泡15分钟取红枣洗净,装入蒸笼摊平,置锅上盖严,用文火蒸4小时,去药,取出红枣,待凉后贮于磁罐内。每次服5~7颗,日2次。本方仅用于成人。孕妇忌用。严重器质性病变者慎用。感冒时停服,服药有恶心呕吐反应者减量。
方三
【主治】清热解毒,和营通脉。用于淋巴结结核已破溃者。
【组成】白头翁250克,白酒1千克。
【用法】先将采得的白头翁根洗去泥土,趁潮润切成寸段(干品亦可),同白酒装入瓷坛内,上用青布土封严扎紧,隔水放锅中炖之。煮沸1小时左右,取出放地上阴凉处放出火毒,2~3日后即开坛,捞出白头翁榨取全汁,将药酒装瓶,收贮即可。为每日3次,每次1~2小酒盅(约10~30毫升),饭后1小时服用为宜,不必烫热。
方四
【主治】消痰散结,滋阴补血。用于颈淋巴结结核已溃者。
【组成】泽漆5千克,龟板胶100克。
【用法】泽漆加水浓煎,过滤去渣,取液加入龟板胶,煎至稀糊状收贮备用。临用时将药膏摊于消毒纱布块上。敷于患处,隔日或3日换药1次,至愈为止。
肠结核
方一
【主治】疏肝健脾,理气止痛。
【组成】炒白芍10克,陈皮6克,炒防风9克,柴胡12克,炒白术10克,乌药9克,木香3克。
【用法】加水500毫升,水煎至250毫升,日服1剂。腹痛喜温喜按,大便溏泻者加炮姜、补骨脂、吴萸。
方二
【主治】益气健脾,清热化湿,理气止泻。主治肠结核。
【组成】黄芪10克,党参10克,炒枳壳6克,炒白术10克,防风炭12克,炮姜炭6克,炒扁豆12克,香连丸6包。
【用法】水煎服15分钟,每日1剂,日服2次。伴低热盗汗者加青蒿、地骨皮;大便出血者加地榆炭、仙鹤草。
方三
【主治】清热利湿,健脾柔肝。
【组成】葛根10克,黄芩9~10克,荆芥10克,百部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9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服2次。
肾及膀胱结核
方一
【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用于肾及膀胱结核,以尿急、尿频、血尿为主要表现者。
【组成】生地15克,百部15克,小蓟10克,蒲黄10克,车前子15克,石苇10克,荆芥10克,竹叶9克,白茅根3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服200毫升,每日2次,10日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