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英语学习成功之路
10970500000006

第6章 目的课时(1)

本章主要谈谈,你想达到什么程度,即完成你学习英语的目标或目的,大致上需要多少课时。也就是说,本章要探讨通常情形下,课时量与英语程度的关系。

我们所谈的这样的目标与课时的关系,是一种粗略的,非精确的,大致的推测。因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因人而异,有时候差异巨大。其中的差异因素至少包括学习者的智力因素,教师的水平因素和学习方式与条件因素等。而其实就目的本身而言除了如“我要考托福618分”等也许可以算是个明确目的,绝大多数情形下目的本身也是模糊目的。再进一步分析,要在某考试中考多少分数,也是种过程性目的,不是实质目的。实质性目的当是应用。但我们中国人里有不少人学习英语是为过程性目的而学习。最典型的是成人的职称外语考试,不少人恐怕就是60分万岁,职称到手,英语随它去嘛,何况也很少听说谁职称外语考试不过的。

但我们仍当知道课时量与程度之间大致的关系。

谈这个问题,我们自然要首先看看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状况,看看他们学了多少课时,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中国很大,各地学校的英语课时安排有差异,英语课时量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比如有些地方近年来小学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了。所以如下的考虑仅仅是个大致的平均数,有的学校会比我们的估算上课多,有的学校会少。

小学:它的课时通常是40分钟。算从三年级开始有英语课。

三四年级每周2节,五六年级每周三节,每年上课36周,则:

2*(2*36)+2*(3*36)等于360

初中:它的课时通常是45或40分钟。

算初一周6课时,初二周7课时,初三周8课时,每年上课36周,则:

(6*36)+(7*36)+(8*36)等于756

小学和初中共上英语课360+756等于1116

高中:它的课时通常是45或40分钟。

算高一周7课时,高二周8课时,高三周10课时,每年上课36周,则:

(7*36)+(8*36)+(10*36)等于900

高中毕业时候,共上英语课1116+900等于2016

大学。大学的课时通常是50分钟。可分为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两种情况。

非英语专业:算每周有5节课,一学期18周,开课2年共4个学期,则:

5*18*4等于360

加上高中学的,现在学了360+2016等于2376

英语专业:算每天3.5节,周5天,一学期18周,7个学期

(算4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做毕业实习和论文等不上课),则:

3.5*5*18*7等于2205

加上高中学的,现在学了2205+2016等于4221

这些几乎都是正常的有老师在本校上课的课时。有些英语自习课和许多人参加的各种各样的校内外英语学习班没算。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似乎是所有中小学学生家长都不敢不让自己的孩子不参加校外的英语辅导班。或是一定要请个英语家教不可。这种不敢当然有它的道理,但也包含一种盲目性,一种人做亦做性,甚至是自欺欺人性。

所以,绝大多数的学生花在学习英语上的时间要比学校开列的课时多得多。

现在我们来分别看看通常情况下,一个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学习了这么多课时后都怎么样了。

小学生:在学习了三百多课时之后,我要说,他们对英语还只是“刚有点认识”。

小学的英语教育,我认为应当是种无压力的教学。应当不考试或少考试。学生们知道有英语这个东西,有点感性认识就可以了。但情况往往相反,教学的气氛多很紧张。老师们是既要求背,又要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还出现了让家长签字一招。这是种怪现象:老师给孩子留作业,让家长签字。另一方面,不管在工作中是多大的官,多么叱咤和只会给别人发号施令,在孩子老师面前,如孩子不争气,许多家长见老师就如老鼠见猫:哆嗦不说,也差不多吓得几乎个个送小孩子去参加各种英语补习班。

这样一来,小学阶段本当是一种轻松的、具有了解性质的英语教学,成了了不起的大事。加上还要补习其他课程,孩子们的欢乐童年没有了。如摊上一个发音不怎么样的老师,或是一个还没教会孩子们五句话,就大讲特讲语法,如什么是介词,什么是状语从句等等的老师,孩子们可就更倒霉了。

初中生:他们比小学生的学习紧张不少,而在学校所开的这七八百课时之外,现在至少在城市里几乎没听说哪个家长能在“别的孩子都补习”的压力下不送自己的孩子也参加各种补习班的。

不要忘了,现在你已经是学习完了小学的课程加上初中的课程了,所以你已经在学校学了一千多的英语课了。如果我们假定你在小学五年级起每周参加2课时的补习班英语学习,那到现在你共补习英语课时:

每周2,乘以每年算50周,乘以从小学五年到初三的5年,总计2*50*5等于500。

就是说初中毕业生常补习的学习英语课时约在一千五百左右。

而这样一个面临“初升高”考试的初三学生的英语程度怎么样了呢?答案是:从实用角度看,多数人和什么也没学差不多,简直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倒有可能因为会星迸的某两句英文话和许多语法术语和规则而感觉不错。

如今中国高中的孩子们是中国人里最辛苦的群体。他们早起晚归,日以继夜地为学校和老师的指令奔忙。高三的时候多数学生简直就被折腾地不象个人样了。早五点起床,放学到家得晚八九点甚至更晚,然后做作业到半夜,是很多高三学生们的生活模式。可悲的是这种忙碌,很多非为学习知识,而是在做无用功。我们这个社会知道这种情况,可叹无奈又轻飘飘地把这称为“负担过重”。但这种残酷无理还在继续。中国过去的教育倒没这样,天也没塌下来。而且我们也出过许多科学家作家和学者等。另外我们现在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给人的印象,好象不管学习什么将来都得去经商赚钱似的。我们的整个社会,在商家、媒体、广告等推波助澜作用下,大谈特谈的,多是经济,好象社会就是钱,好象孩子们毕业,都得去经商赚钱。提醒学生们关注就业与生存,绝对是必要的,但这不等于全部经商和个个赚钱。这样下去,令人极度忧虑的是,是否我们能抵抗铜臭味是一个问题,清平够活与世无争的生活理念是否就没了价值也是个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人里,除了商家企业家金融家,还能不能多出些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等哪?

我们的教育也在改,也有许多规定,如中小学不许延长在校时间晚放学,不许乱收费补习,不许强迫学生买辅导材料等,但事情几乎照旧。一方面,多数的家长觉得好在孩子是在多学习,就忍耐和麻木。少数家长即便敢怒也不敢言,怕孩子吃亏。另一方面,如真想管住此事,当然简单,怎么能管不住?发现一个违纪学校,双倍退还钱款并立即撤职该校校长我看就可以。难道还怕在中国找不到能更好胜任中小学校长之人?

而更重要的是人们的观念应当改变。学习知识是没问题的,但学校的许多近乎摧残的做法是否都是在学习知识?而我们成长的快乐,身心的健康,和不必总是追求最高最好,都有其价值。我们的中学教育从前至今仍然还把升学率作为事实上的几乎是唯一的指标。但孩子们的自由时间有多少,书本外的知识和才艺有多少,入你学校后多少人成了近视和加重了近视,又有多少孩子身体素质下降,变得弯腰驼背或变得更弯腰和更驼背等等,都应是指标。

而英语课,高中毕业时候学生们已经在学校学了两千左右课时,补习过的则更多。有的学生高中也仍参加校内外的补习班。学了两千课时的高中毕业生们,英语好的是有的,但太少了,绝大多数还相当差劲。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哑巴英语,纸面做题和无休止地彷徨于语法规则中,个个好象都要当英语语法学家似的。

我们这里学的怎么样的标准不是考试,而是实用。是你听英语广播怎么样,和操英语的人说话怎么样,读英文报刊和书籍怎么样,看英文电影怎么样,用英文写信和写作怎么样?

很明显,这样的标准一拿出来,绝大多数高中生会被吓昏。学生们可以很有理由地抱怨说,他们所学习的英语,可以称为是考试英语,做题英语,抠语法英语,背单词英语,遭罪英语,空中楼阁英语,纸上谈兵英语等等,但就不是实际应用英语。

再看大学生和学历更高的人:一个非英语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他/她的英语课时比高中又多了约三百多。但我们对这些人的英语程度很难概括。因为他们的程度可以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不是来自他们都学了这样多的课时,那不会有多大的差异的,而是来自用功的学生会在大学期间自学很多英语。这些学生多想考研究生,或考托福,考雅思等。他们中有不少人课余时间几乎都花在了学习英语上,有的甚至会每天都自学几个小时。比照而言,他们多学了几百上千学时。

考研究生的学生里,有的本科毕业时候就考上了。上了研究生后,分专业不同,英语可能不怎么用得上。还有的人因为各种原因不想再深修英语了,那这两种人硕士毕业甚至本科毕业的时候英语学习就基本告终。这些人的英语学习时间按我们的估算是二千四五至三千。他们算学成了英语否看你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了。如拿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做标准,他们成功了。他们中的若干人需要且也能看懂些专业文章。但如果拿实用标准衡量,就是我刚才提到的,你听英语广播怎么样,和操英语的人说话怎么样,读英文报刊和书籍怎么样,看英文电影怎么样,用英文写信和写作怎么样,以这个做标准,成功的有,但凤毛麟角。

有想继续学博士的人,他们的英语多半至少暂时不会扔,但或许应当说,除了英语专业,他们多数人就是这些英语底子了;而学习非英语专业,英语恐怕难有再多进展。他们也许日后学成了博士,成了高级人才。而他们的英文水平,当说难以概论。

那些不想读硕士研究生和本科毕业时候没考上研究生的人,和类似的在其它各类学校毕业的人,除了还想再考的,得继续学习英语外,他们的英语学习也就算结束了。他们共学习了至少约两千多课时的英语,其中备考过研究生的人英语学的要多些。他们的英语成功之处是考上了大学和毕业于大学。这些人里有若干日后会涉及职称问题或其它相关问题,届时多又要抠点英语,但那时要抠的英语,其程度,或说难度,绝对不比现在学过的深,所要做的,往往是把忘得差不多的英语再无奈地捡起。其中若干人也许会可怜,可叹,可笑,可悲地从某教材的第一册学起,过去那两千多的课时,变成了美好又痛苦的回忆。

还有些人,由于某种原因无论是高中毕业后,还是大学毕业后,感觉有再学习英语的必要。他们是社会各种英语补习班的对象,与那些参加各种补习班或家教的在校小学生中学生为伍。参加家教或各种补习班的人,除了极个别的,都是真想学习英语的。他们为自己以前的所谓没学好而内疚,殊不知这多半不怪他们。他们现在花钱,挤时间,请假,用功。不过应当问一问自己的是,你以前英语学习如有效率有效果,现在你也许不用再学了。为什么以前没学好,原因在哪?现在重新学就能有效率和效果吗?这次是老师变好了,还是教学法变好了,还是自己变好了?

这些人是有选择余地的群体。以前上学上课,也许是无奈的,至少是自己不能选择的,如对老师,对教材,对时间和对地点都不能选择;甚至是对应该学还是不学都不能选择。为什么要学,能不能不学,怎么学,学习前景怎样,你当比以前明白才是。遗憾的是他们这次下决心容易,要自己多么努力容易,但对老师的英语水平和英语教学水平难能辨认。这次如果还是没碰上好老师,那可真惨真可怜。

但我们决不要忘记,大学生们,即便英语没学好,仍然在学习中获得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扩展了思维,提高了能力。当然这是和学习了其他大学课程所共同产生的结果之一,即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结果之一。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人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和没接受过有极大的差异,而外语学习是这一教育的重要组成。

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群体,他们的英语教育,如不考虑刚刚说到的作为人的综合素质的眼界、思维和综合能力等的提高,而就应用而言,多好象是白白遭了场大罪。从使用角度也即应用角度看,他们中的多数几乎从未达到过令人满意的程度。而随着这英语学习,或者说是英语教育的结束,他们的这种程度更是被“遗忘”这虽说是自然规律却也算是令人讨厌的东西拖向更低。也许我们应象“既生俞何生亮”那样仰天长叹:既如此,何遭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