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英语学习成功之路
10970500000008

第8章 目的课时(3)

可怜的是好多平常人,无那些平静、沉稳和懂得;而教育缺乏、素质不高的群体,自己的安乐恐怕要受制,而且你对社会的安乐、繁荣和发展也恐怕不仅无助,甚至还容易成为其负担。

有关的事例还有手机和房子。难说手机不是好东西,它可以说是科技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单元。但一个还很不富裕的中国,手机电信业能急速窜升成世界企业第多少多少强,令人不能不深入思索。有钱人咱不提,中国有多少还不富裕的老百姓掏了多少腰包支撑了这个世界多少多少强哪?仅手机和其使用费用就占了工薪阶层收入和支出的百分之多少呢?而国外的工薪阶层,即便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手机和其使用费,才占到他们收入的百分只几呢?幸福不见得非得是甚至唯一是对特定收入者而言价格极高的机器和使用费奇贵的手机。这可真是通讯太重要了,人们好象一夜间觉得它应站到远胜于吃和穿的第一高度。这时候当然用相对便宜得多的家庭固定电话和街头IC电话再也不叫通讯了。能够打上万次IC电话来讲明白事情和可以几百次坐出租车直接前往而去办事的钱,哪如俺这个现代化时髦机器便和捷?

社会生活中的非理性象浪淘般,一波接一波。当它来时,人们争先恐后地跳入并跟随其涌动,又共振效应般使这涌动更大更向前更汹涌澎湃而影响更多的人。人们觉得此时跳入进来是多么的时髦、正确、恰当和优美。

房子更甭说,清所有积蓄再贷款,尽两辈人收入来装修。现在中国不少人的理念似乎是幸福生活等于投入所有积蓄并借款贷款好呆在大而新和用金属、沙石、木头贴镶再用有害材料裹镀的房子里打手机。对幸福的定义你固然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但我们为了追求这样的幸福早就把买二斤苹果都要问价和挑选的基本理智忘得一干二净。房子越贵就越买,而且还没盖就赶快交钱了。就这套看不见的房子好吗?还是怕别人把好房子都买走了自己享受不到,而且手里的钱也都瞎了呢?在目前中国有关法规不健全和如有时候人们所说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下,在房子可能有高利甚至暴利和可能有炒做和泡抹嫌疑的价格前,面对日后交工的有问题房子,你该埋怨开发商狡诈还是反省自己愚蠢?空、假、劣等商务骗局,官方对此当然要遏制,而现在的遏制明显不够。但另一方面,大众的教育程度如果高,当然理性与辨别能力也就高,这空、假、劣也就难以横行。

不辨和愚蠢,都来自缺少教育。而人们让非理性的浪潮把简单常识都冲走的现象也来自于缺少教育。工薪阶层的人们认为万八千一套的衣服就是好,而不是对它皱眉;认为几千元一双的皮鞋值,而不是对它嗤之以鼻却津津乐道,都是这方面的例子。拿后例来说,就算我们不懂细节,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毛皮专家或制鞋专家或什么,凭简单常识我们也可以问一问那双皮鞋贵在哪里。漂亮?审美观是不同的,也是变化的,且常周而复始。八十年前的流行款式也许明年又来。而且人和人的眼光也不一样,是圆头的漂亮还是尖头的漂亮,是翻毛的漂亮还是正面的漂亮?结实?你那牛就不是吃草的牛而是每日喂对虾的牛,或是龙爹凤母所生的牛,所以牛皮就不是牛皮而成了钢板了吗?它能结实地抵得我几颗一块钱一堆的钉子吗?尊贵象征?如果不告诉对面每一个人你是四千元买的,有几个人会俯首多看鞋子一眼知道这双鞋是一百块钱的四十倍而对这鞋和鞋的主人进行夸赞那?

缺少教育的损失存在于很多方面,只不过它在消费领域最普遍和最明显。当然我这里所说的损失,是指百姓和工薪阶层辛辛苦苦挣的钱被暴利夺走;和的确,是有时候自己拱手让暴利把它拿走。

这里还有一个我们如何认识和正确引导大众的价值观念的走向问题。当国家还有若干贫困人口,当大众阶层还远不富裕,还在向着小康生活努力的时候,某某手表仅售八千八百八十八等这样和类似的广告应当少做;什么至尊高贵,世界顶尖,身份象征的词语也该少说。听看这些,我们的工薪阶层和广大的农民同胞们特别是贫困群体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商家们的甜言蜜语和万般诱惑,在合法范围内我们是不能干涉的,而且我们当然也要懂得商家们对社会所做的有价值的贡献;但我们的社会特别是对大众有相当影响力的媒体却当尽一份力,正确引导我们的价值观念包括消费观念,鼓吹金钱与吹捧明星的代价,永远是中低收入者的损失。而大众阶层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所有经济理论哪怕是刺激消费来带动发展的理论中,也肯定完全不等于牺牲时刻不在的生活必须而把有限的钱财交给暴利的收敛者。这便是教育。

提高教育或者提高受教育的水平,最直接和最关键的当然是老师。我们当然可以看书,可以自学,可以实践而领悟,但我们小学中学和大学那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的岁月中,如有好老师告诉你,教授你,相帮你,指点你,你则是在最直接,最便捷,最有效率地学习,也就是在接受最好的教育。

政府关心教育,早而有之,也许可以认为这不用我们百姓操心。我们抛开其它因素不谈,通常情形下,任何国家的政府,想让人民说是个好政府,都懂得说自己是个教育政府,说白了就是说自己准备或者已经对教育多预算或实际多投入了。这种预算和实际投入的确是一种指标。不过多预算和多投入实际做起来当然是有难度。有限的国库,消减哪方面的预算和投入呢?教育投入见效周期也许是最长的,比起农业的吃饭问题,比起工业制造产品特别是有关生活用品问题,比起国防的飞机大炮军队等问题,也许教育更容易被考虑成“可以以后再多考虑”的事项。教育投入是培养一代人,也许多半三十年才见效产出。尽管可以说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利益攸关的问题,可是大笔金钱投入进去却难以看见。当然政府的关切,也包括制定好的教育政策和好的实施细则和保障这种实施的行为等,比如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中国教师在各行各业中的收入排行感觉是相当靠后,故而只是让老师们非常光荣地在日历上的九月十日享用个教师节恐怕不够。如果让教师对自己和自己的所从事感到心寒,如果让教师可恨又可怜地对自己的学生乱收费和乱办班,如果让教师在上课中忘不了居然学校自己也公然鼓吹的所谓经济效益和创收,那这教育还有个好吗?

可老师总是老师,这个曾经被人说成是臭老九和现在也被有些人说成是小知识分子的阶层,不在乎被人说成是“孩子头”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很多人都是持续地“不用扬鞭自奋蹄。”课堂中天真而又尊敬地注视着你的年轻人或孩子们那双双大大的眼睛,在尊严、良心与责任的天平上,远远重于任何名利和来自他人的挖苦甚至不公对待。在忍辱负重和默默奉献中,老师们的确有如蜡烛,正在燃尽自己。

当然如果老师们更主观明确地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那教育就更有望了。而提到道德修养,我们不是没有问题。举例来说,大学好多了,多发生在中小学中的有的老师为赚钱给自己的学生办学习班和变相办班的事情就是非常可耻的。这种事情,任何借口都禁不住质询。首先,你凭什么课堂上不讲好而要课下讲?你如果承认自己笨,课堂上没讲好,那学生们也没必要听你的课外课。再有,你如说是为学生们早点学或多点学和更好地学,也都站不住脚。早点学,没必要;多点学和更好地学,不可能而且也没必要。这个年龄这个阶段,学生们学习了相应该学的就足以,以后的中学,大学,硕士,博士等,等着学生多学呢,不用你现在教啊。非得多教授学生,你可以参照大学,举办免费讲座嘛。反过来,你有那水平就完全可以在课堂内很好地把你的知识传授。不管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每天的课时量是科学性地有限度的,总要留时间给学生们休息,娱乐,锻炼,自修和做其它事情。教育领域是有垄断性质的,至少在校学生极少有选择学校和老师的自由。教育也的确应该值钱。虽然教师们可以抱怨说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老师并没有被给予高薪,可以追问教育的贵都贵在了哪里,可无论如何,你也不该利用权势和垄断地位无端地、强迫地、黑心而又可耻地为自己的利益来压榨受教育者。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说低了是消除误人子弟,说高了是铸造民族前途。一个具有人格修养和业务水平的老师,可以抵消和化解诸多教育体系中有碍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有碍良好教育下一代的不利因素。外界的因素是外界的,教师自己的为人修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永恒的。而所有自身的学习和提高都不会白费,它们必然反映到你的教学中去。那我们的孩子们就有好老师了,有好老师的孩子们就有希望了,有希望的孩子们也就必然会把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引入未来的辉煌。

说了不少有关老师的话,是让你知道有个好老师是多么得重要和其与学好英语的关系有多么重大。而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当然也非常重要。那现在我们就回过头来分析一下你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是怎么想的。我们不妨把你学习英语的目标归纳为相当眼前或短期或容易的,和更高点的。

其实多数人的目标是所谓容易或短期的,如能和外国人进行简单的对话,如生活中遇到简单的英语能认识,或如有的成人还想能适当辅导孩子学习等。

对这些人,我要说,你可以看看学习了许多课时的高中生们做到了你想做到的事了吗?或是大学生们做到了?英语只有学成了或没学成两种状态,没有中间态。拿所谓简单对话来说,它几乎不存在。如街上遇到个老外,许多人就会说个“Hello”,或“How are you”,或许还有"Where are you from"。然后或赶快躲开,或是傻站着听天书般再说不出一句话。你如能再和老外说下去,那你的英语就是学得很好了,至少是程度很不错了。也就是说你定是一般来讲在英语学习上下了比别人多的工夫,学习了更多的课时。

所以说你的“能进行简单对话”的目的其实是个相当高的要求。日常生活对话可以认为都是简单的,但在地道与流利的背后体现着你作为学习者相当棒的功底,体现着你的英语各个方面,即我们通常说的听说读写译等都会不错。想“学的少点,眼巴前的英语话会说就行了”,是个不存在的幻想。历来为此目的的种种尝试,无一不以失败告终。

“书面英语,认识点就行了”,同理,也是幻想。我要说你认识了几个词其意义和没认识一样。甚至连那几个词你可能都没真切认识,只是你觉得你认识了。许多学习了许多课时的人,或自认为自己英语不错的人,或是过了某某级考试的人,给他们一段相当普通的三五句构成的英语话,他们会觉得懂得其基本意思,甚至全懂。但你真让他们写出中文意思,甚至把词典抛给他们,他们的翻译,或驴唇不对马嘴,或中国人看不懂什么意思。当然人们极少意识到这基本说来不是他们笨蛋学不好英文,而主要是他们过去的老师及其教学法有问题。

至于想辅导孩子,更是异想天开。你的孩子已经学习了若干、几百或更多课时了,他/她还很有差距,你怎么能“赶快学点好帮助他/她”?你可别不自觉中成为个不合格的老师,自己学点东西就以为自己对,就敢于指点或改正孩子,那相当危险,有可能把自己孩子都坑了。许多家长因为别的科目可能辅导不了,英语在实质内容上也辅导不了,所以最容易与典型的坑害便是在英语上如此“帮一把”:督促甚至逼迫孩子“背单词”(为什么说“背单词”错误请参见本书第七章“词汇的困惑”)。可叹我们这么多黄皮肤黑眼睛高智商的孩子,被这样两面夹击地硬往火坑里推。

现在有的用人单位愿意考虑求职者的英语程度,把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衡量。这也就成了有若干人学习英语的目的。有的高校甚至把过英语考试四级作为硬性要求,甚至是毕业要求。用人单位的这种要求当然心情可以理解,也算合理。但这些单位好象不知道,除了极少数好的以外,也就是那些好得无法用四六级或所谓“专业八级”来衡量的人以外,多数以六七十分过级的人,如要求他们用英语干活恐怕会错误不少。换句话说他们还没那个能力。一般单位对这些人的英语并无督察之能力,在这些人的“我英语还行”,“哦,翻译这几句话没问题”等表态面前多半相信,也就把如翻译个说明书等的任务给他们了。这造就了现在中国市面许多场合和许多英语说明书等的别扭,可笑,甚至惨不忍睹。觉得有把自己的中文话翻译成英文的单位,多不是简单一般的了,比如他们是不错的或大型的企业,或是政府部门,或是腰板很粗的金融或保险业等,但不管从自身的信誉名誉或发展讲,还是从创造一个美丽世界讲,我们都当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简单得很,找母语是英文的老外给校正一下不就行了吗。只有母语是英语的“老外”们和少数英语极好的中国人,才能知道你单位的这位先生或女士的讲话或翻译是否别扭,是否有错误,或纯粹是中国式英语。请注意,在平时即便这些人知道你说话中或翻译中有错误,也多会因种种原因不即刻指出。而这也造就了好象我们许多人的英语还可以的假象,造成我们社会中比比都是的夹生英语总能“安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