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蒙古帝国
1191100000022

第22章 灭金国 (3)

[2]海陵王(1122—1161年):皇统七年(1147年)任尚书左丞相,皇统九年(1149年)发动宫廷政变,杀熙宗,自立为帝。海陵王登基后穷兵黩武,使金国内乱频频。

世宗于公元1189年去世后,性格温和的完颜璟即位,史称金章宗(1189—1208年在位)。此后,金国内政日趋不稳,叛乱此起彼伏,天灾也频频作祟。《宋史》写道:“(公元1203年)十二月丙辰……是冬,金国多难,俱朝廷乘其隙,沿边聚粮增戍,且禁襄阳榷场。边衅之开,盖自此始。”

作为征讨金国的前兆,在次年的4月,宋廷“立韩世忠庙于镇江府”,次月又“追封岳飞为鄂王”。公元1205年6月,“命诸路安抚司教阅禁军”。1206年夏4月,“追夺秦桧王爵”,5月,宋宁宗(1194—1224年在位)下诏伐金,“以伐金告于天地、宗庙、社稷”。自1206年至1208年,宋金大战两年,双方都损失惨重。

金国与西夏的关系也阴晴不定。公元1124年,西夏抛弃与辽国结盟的政策,“以事辽之礼”向金国称臣。在此后37年的时间里,两国基本恪守各自的义务。1161年,西夏乘海陵王征战南宋的机会,夺取了金夏边境的若干城寨。在金世宗于即位之后,西夏很快将这些城寨归还,不过,在归还之时,这些城寨中的富商、财物、牲畜已被西夏掠夺一空。

尽管如此,金世宗仍然尽力与西夏保持一种友好关系。世宗于去世之后,两国关系很快就紧张起来。1191年,因西夏人在金国边境州县随意放牧,两国发生了军事冲突。1210年,西夏入侵金国葭州(今陕西佳县)。次年,在与蒙古签署城下之盟之后,西夏对金国的骚扰力度加大,两国关系急剧恶化。

成吉思汗对金国的征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5.末主自缢

公元1208年11月,金章宗去世,56岁的完颜永济登上皇位。《金史》对他的评价是“柔弱鲜智能”,意思是性格懦弱、智力低下,一点都没有留情面。对金国来说,卫绍王完颜永济是一个不吉之人:

在他即位后的第二个月,天际滑过一颗火红色的流星;第三个月,太白星在白天出现;12个月后,平阳地震。公元1210年正月,再现一颗“大如盆”的绿色流星;6月大旱、地震;7月地震;8月地震;9月地震;12月发生日食。1211年2月,通玄门和东华门的重关断折;3月,大悲阁发生火灾。[1]

4月,“有黑气起北方”,其长宽像大堤,其内还贯穿了三道如龙虎状的白气。就在此月,成吉思汗率大军征讨金国。

在经过5年时间的准备之后,成吉思汗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在这5年的时间里,他已经震慑住了西夏,可以确保在攻打金国的时候,西夏不会出兵救援;他还得到了畏兀儿人的支持;与此同时,蒙古军还积累了不少攻城战的经验和资源。

在逐渐强大的成吉思汗眼中,完颜永济根本不值一提。两年多之前,从金国使者那里得知永济登位的消息后,成吉思汗曾向金国的方向吐唾沫说:“我原以为中原的皇帝是天上人来做,没想到这等平庸之辈也能当君主!”[2]

通过公元1211年的征伐之战,成吉思汗证明自己是对的。

两军尚未交战,金国就派西北路招讨使赴成吉思汗帐中求和。显然金国支付不起蒙古人提出的条件,蒙古军很快就攻取了抚州(今河北张北)、丰利等县。9月,蒙古军已攻下宣德府(今河北宣化)和居庸关,直逼金国国都中都(今北京)。至10月,蒙古军又拿下德兴府、昌平、丰润、密云等战略要地。

[1]《金史》卷十三,《卫绍王本纪》。

[2]《元史》卷一,《太祖本纪》。

攻打居庸关的军队由哲别率领。当看到金国人龟缩不出战之后,哲别以佯退的战术诱使金军追击,最终将此山关险要拿下。

在遭到蒙古入侵之前,曾有官员提议将桓州、昌平、抚州的百姓迁移到内地,但是卫绍王没有采纳,待蒙古军拿下这三州之后,“上悔之”。这位官员后来又提议在东京(今辽阳)设置行省事,但卫绍王担心“无故派遣大臣,会动摇人心”,在哲别率领的蒙古军占领东京之后,“上乃大悔”。

由于担心中都安危,卫绍王从陕西抽调兵马以加强防守,其结果是,在公元1212年3月,葭州再度遭到西夏的进攻。12月,西夏攻克了甘肃泾州。1213年6月,西夏先后攻克保安州(今陕西志丹县)和庆阳府(今甘肃庆阳)。

两个月后,金国发生宫廷政变,卫绍王被杀,金宣宗完颜珣即位(1213—1223年在位)。宣宗即位不久,丞相完颜襄上奏说:

“蒙古人来得很有威力,把我们勇猛的契丹人、女真人、主因人等主要军队战败杀绝,又夺取了赖为屏障的居庸关……倘若蒙皇帝恩准,我们可以暂且与蒙古可汗议和。如蒙古接受和议,等他们撤退之后,我们再作别的打算……若把女儿嫁给他们的可汗,拿出金、银、缎匹、物资,重犒士兵,怎能知道我们这个和议不被接受呢?”[1]

金宣宗同意完颜襄的意见。公元1214年3月,宣宗将卫绍王公主嫁给成吉思汗,试图化干戈为玉帛。然而,蒙古军并未停止征伐,并于当月攻下岚州(今山西岚县)。此时,除若干州县之外,山东、河北各郡都被蒙古大军拿下。将领们请求成吉思汗乘胜攻取中都,成吉思汗不听,派使者与金国商量议和。[2]

[1]《蒙古秘史》第248节。

[2]关于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先后次序,《金史》与《元史》的记载并不一致,本书以《金史》的记载为准。

在得到金国支付的大量金银财宝、五百名童男童女以及三千匹马之后,成吉思汗退兵,中都之困得以解除。不过,西夏在西面的威胁并未消除。同年8月,西夏入侵庆原、延安和积石州三地,11月再入侵兰州。

成吉思汗大军撤退后,金宣宗开始巡视南京(今开封),并在南京下诏训练军队,派官员购买西域的马匹。

这些举动被蒙古人看作是战争的准备。于是,木华黎率蒙古军再次向中都进军,并在公元1215年5月攻破中都。金国的一位尚书右丞相,一位户部尚书,以及大兴府的知事都在战役中遇难。正在桓州、凉泾避暑的成吉思汗,命令畏兀儿首脑亦都护等人清点中都国库中的财物。

公元1216年秋,蒙古军攻陷了河南汝州,在直抵开封之后又退兵。次年夏天,又在攻陷武平、霸州等州县后退兵。

正如前文已经提到过的,蒙古军每次战胜之后,都会将战败方军队整编,以充实自己的军力。可以想见,经过这几年的胜利,蒙古军已经有相当的规模了。正因为如此,蒙古大军的战线得以全面展开。

公元1217年8月,成吉思汗命木华黎率由蒙古人、契丹人、汉人组成的军队南征,攻取了遂城、蠡州和大名府,又平定了山东淄州、登州、莱州等州县。一年之后,蒙古大军又攻入河东,夺取了太原、平阳、忻州等州府。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率军西征花剌子模帝国,而木华黎则继续征讨金国和西夏。自1219年至1223年,木华黎大军继续横扫河西、河东、中原及山东各州县,真定(今河北正定)、绛州(今山西新绛)、彰德、磁州、东平、河中府等州县或者被攻克,或者被屠城,或者主动献降。1223年3月,木华黎去世。

同年10月,金宣宗去世,哀宗完颜守绪即位(1223—1234年在位)。此时,金国的领土已经被局限在河南以及山东、山西的部分地区,黄河以北的所有地区已经

全部落入蒙古人的手中。

哀宗显然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公元1224年,金国与南宋议和,以放弃对岁币的要求权换取南面疆土的安宁。同年,又与西夏进行了议和。西夏已经是金国惟一的马匹来源。两国在次年签订了协议,成为兄弟之国。但金国始终没能从西夏获得所需的战略资源或者援助,因为西夏在两年之后亡国。

除了忙于应对蒙古人、西夏人以及宋人(下一章详细介绍)的威胁,金国皇帝还得处理此起彼伏的叛乱。

公元1212年正月,耶律留哥乘乱在隆安(今吉林农安)反叛,自称为都元帅,并派使者向成吉思汗致归附之意。次年春天,耶律留哥自立为辽王,改年号为元统。1214年,金国曾派兵去镇压,但是没有成功。1215年,耶律留哥觐见成吉思汗,被赐予金虎符,保留辽王的称号。毫无疑问,耶律留哥在东北的反叛断绝了金国皇族的后路。

受到耶律留哥叛乱的激励,公元1215年10月,金国宣抚使蒲鲜万奴在辽东反叛,自称天王,立大真国。一年后,蒲鲜万奴投降成吉思汗,并留下儿子帖哥作为人质。但他不久之后再次叛变,自称东夏国王。[1]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之后,蒙古帝国因迟迟未能选出大汗,对金国的攻势有所减缓。1229年,窝阔台成为大汗之后,对金国展开了新一轮的攻势。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蒙古帝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它已经占据了中亚的大片领地,具有足够多的战略资源。与此同时,帝国的赋税制度也正在完善。

公元1230年7月,窝阔台亲自领军南征,皇弟托雷、皇侄蒙哥率军跟随。尽管在潼关、蓝关(今西安蓝田)等要地遭到金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蒙古军在次年2

[1]公元1233年,蒙古军讨伐高丽的过程中,一举将大真国灭掉。

月攻下了凤翔、洛阳、河中等城池。公元1232年3月,蒙古将军速不台围攻南京。次月,窝阔台出居庸关避暑,留下速不台驻守河南。9月,托雷去世,窝阔台返回蒙古。

公元1233年正月,金哀宗逃往归德(今山东济南),金国元帅崔立献上南京投降。次年正月,金哀宗将皇位传给完颜承麟并说道:“朕之所以将皇位传给你,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因为我身体肥重,不便骑马奔突。而你平日里身手很矫健,而且还懂得谋略,万一你能够逃脱,皇嗣就不会根绝。这就是朕的意愿!”待承麟即位之后,金哀宗自缢身亡。承麟最终也没能成功逃脱,而是被乱兵所杀。金国于是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