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痛风奇效良方
12164800000013

第13章 缓解期内服方 (8)

第二章 缓解期内服方 (8)

清浊化瘀方

【药物组成】生黄芪30g,苍、白术各10g,云茯苓15g,川厚朴10g,黄柏10g,生薏苡仁15g,生地黄15g,淫羊藿15g,玉米须15g,六月雪15g,当归10g,川芎10g,赤、白芍各10g,生甘草6g。

【随症加减】上肢加桑枝10g,下肢加川牛膝10g。急性发作期加白花蛇舌草15g,鹿衔草15g,忍冬藤10g;疼痛剧烈加延胡索10g;慢性缓解期加广地龙10g,炙僵蚕10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早、晚各1次。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3例。治愈12例,好转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1%。

治验:林某,男,54岁。素体肥胖,患痛风性关节炎4年。1d前因大量饮用啤酒及猪肾、海鲜,当夜左足第1跖趾关节灼痛,自服双氯芬酸片,疼痛未缓解。检查:跛行,左足第1跖趾关节皮肤暗红、肿胀,皮温略高,压痛明显,舌苔黄腻,脉弦滑。实验室检查:血尿酸603μmol/L。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辨证为浊毒留滞经络,瘀阻化热。治以内服清浊化瘀方,加白花蛇舌草15g,鹿衔草15g,忍冬藤10g。左足第1跖趾关节外敷金黄膏。治疗3d后,局部关节红、肿、热、痛消失,标证已解,缓以图本,内服清浊化瘀方,加广地龙10g,炙僵蚕10g。2个月后复查血尿酸为383μmol/L。嘱饮食清淡,戒酒。随访2年未复发。

【经验心得】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是由于嗜食膏粱厚味,脏腑运化功能渐衰,浊毒不能及时清泄,瘀滞于脏腑、经络、关节而成,因此本病应属本虚标实之证,脾失健运,肾乏气化为病之本,浊毒留滞,瘀阻关节为病之标。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必须牢牢把握这一基本病机,健脾益肾,清泄湿浊治其本,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治其标。同时,合理饮食是防治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环节,低嘌呤饮食可减少高尿酸血症,多饮水可促进尿酸的排泄。自拟清浊化瘀方以生黄芪、苍白术、云茯苓、川厚朴、黄柏、生薏苡仁健脾益气化湿;生地黄、淫羊藿、玉米须、六月雪益肾泄浊;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白芍、生甘草缓急止痛;桑枝、川牛膝引经。急性发作期加白花蛇舌草、鹿衔草、忍冬藤清热通络,延胡索止痛;慢性缓解期加广地龙、炙僵蚕搜剔散结,推陈致新。外用金黄膏由如意金黄散调制而成。如意金黄散出自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方由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天南星、陈皮、苍术、厚朴、天花粉、冰片等组成,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针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关节红、肿、热、痛,桴鼓相应。

【方剂出处】蒉纲,等清浊化瘀方为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医文献杂志,2005,23(2):42

清热凉血利湿方

【药物组成】忍冬藤40g,生石膏40g,黄柏12g,苍术15g,牛膝15g,海桐皮15g,威灵仙15g,豨莶草15g,羌活12g,赤芍30g。

【随症加减】疼痛明显者加三棱10g,土鳖虫5g;腰痛者加续断15g,杜仲10g,生地黄15g;热甚口干,尿赤少者加黄芩15g,石斛15g,田基黄15g;头晕头痛者加钩藤15g后下,菊花1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沸20min,取药液400ml,分3次服。治疗3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宜多饮水,忌食动物内脏、海鲜、牛羊肉,禁饮酒。

【功效主治】清热凉血,利湿通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0例。治疗3周后,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

【经验心得】中医学将痛风性关节炎归于“痹证”范畴,《外台秘要》及《丹溪心法·痛风》对本病早有详细记载,描述其表现为“昼静而夜发”,“发时彻骨酸痛”,“痛有常处”。对本病的成因,《格致余论·痛风》及《中脏经·五痹》认为是“瘀浊凝涩”、“气血为邪所闭”所致。现代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体虚,造成血虚血瘀,兼之患者多嗜酒,恣食肥甘之品等,致湿热之邪内蕴,使气血、经络闭阻而见关节红、肿、疼痛。其初起以热痹之证为先,邪实为主,久则深入筋骨,累及脏腑,变生他症而危及生命。由于本病病机的关键在于湿热内阻,故治宜清热凉血,利湿通络。方中忍冬藤、生石膏、黄柏、赤芍清热凉血,重用忍冬藤、生石膏二味药,用量可达30~60g,实验证实,二者均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苍术、海桐皮、威灵仙、豨莶草、羌活利湿通络;牛膝活血以引药下行,其中牛膝所含的β谷甾醇、豆甾醇等对关节炎有抑制作用。诸药合用,则使湿热清除,经络疏通,气血调和,诸证自除。

【方剂出处】刘积平清热凉血利湿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3,(3):399

清热化湿通络方1

【药物组成】黄芪20g,地龙10g,生地黄20g,石斛10g,知母10g,黄柏10g,续断10g,桑寄生10g,土茯苓10g,忍冬藤20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同时采用低嘌呤饮食,禁酒,鼓励多饮水。

【功效主治】清热化湿,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0例。缓解5例,显效15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

【经验心得】中医认为痛风肾病时所见腰酸水肿等症与关节的红、肿、热、痛可视作由表入里,病损及肾,虚实互见之辨证关系。当痛风有水肿少尿、高血压,肾结石时,可诸证并病而治。方中主要药物黄芪、生地黄益气养阴,续断、地龙益肾和络,黄柏、知母坚阴除热,土茯苓、忍冬藤清热化湿。全方清苦寓补,缓中治急,标本兼顾。清·叶天士指出:“风湿肿痹,举世皆以客邪宜散,愈治愈剧,不明先因劳倦内伤也,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参术益气佐以风药。气壮托出其邪,痛斯止矣”。使用本方后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在疗程后期其疗效尤为显著。

【方剂出处】高忠恩,等清热化湿甘润通络中药治疗痛风性肾病30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3):592

清热化湿通络方2

【药物组成】生薏苡仁30g,苍术、生大黄、茯苓、萆薢、丹参、红花、川芎、益母草、鸡内金各15g。

【随症加减】关节痛者加忍冬藤、桑枝;腰痛明显者加续断、川牛膝;血压高者加钩藤、葛根;血尿酸升高明显者加地龙;纳呆者加焦四仙。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用药后每周复查尿常规,1个月复查1次血尿酸、尿素氮、血肌酐。

【功效主治】清热化湿,健脾除痹。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5例。显效7例,有效24例,无效4例。

治验:张某,男,51岁。患痛风性肾病4年余。症见患者体胖面肿,双足踝红、肿、疼痛,头晕头痛,恶心,脘腹胀满,腰酸腿沉,尿黄,大便黏滞不畅。查舌质红暗有瘀斑,苔黄白厚腻,脉弦滑。查体:双足踝红肿,腰部叩击痛()。血压:158/98mmHg;尿常规检查:尿蛋白(),红细胞2~5个;血生化检查:血尿酸624μmol/L,尿素氮8.7mmol/L,血肌酐142.8μmol/L。诊断为痛风性肾病(氮质血症期)。辨证为湿热内蕴,肾络瘀阻。治以清热化湿、活血通络。药用:生薏苡仁30g,苍术15g,生大黄6g,茯苓30g,萆薢10g,丹参30g,红花6g,川芎6g,益母草30g,钩藤15g,川牛膝15g,地龙10g,鸡内金10g,焦四仙各12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药后诸症减轻,原方加减继续服药,患者双踝红、肿、疼痛渐消,腰酸腿沉、头晕头痛减轻,每日大便1~2次,软便通畅。治疗1个疗程后,血尿酸降至389μmol/L,尿常规检查(-),血尿素氮6.7mmol/L,血肌酐118μmol/L,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病获显效。

【经验心得】本病属于祖国医学“腰痛”、“石淋”、“水肿”、“痹证”等范畴。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发病率逐年上升,痛风性肾病发病率也随之呈上升趋势。笔者临床观察本病患者其病因大多与嗜食肥甘厚味、生猛海鲜,饮酒过度有关。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醇酒肥甘、辛辣腥腻之品,碍胃滞脾,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而聚湿生痰,蕴久化热,湿热内阻,阻滞气机,血行不畅,则致瘀血内生,形成湿、热、瘀邪胶结。“穷必及肾”、“久病入络”,致肾失分清泌浊,肾络瘀阻。肾络瘀阻,又会影响气、血、阴、阳等正气的化生,使湿热湿浊之邪愈加严重。由此可知,湿热内蕴,瘀阻脉络是痛风性肾病的病机关键,故治疗宜清热化湿,活血通络。

基本方中生薏苡仁甘淡微寒,利水渗湿,清热除痹;苍术辛苦温,燥湿健脾,祛风除湿;茯苓甘淡平,利水渗湿,健脾补中;萆薢苦微寒,利湿而分清浊;生大黄味苦性寒,清热泻火,活血祛瘀,《神农本草经》称其“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以上诸药相配,共奏清热化湿,健脾除痹之效。丹参苦微寒,活血祛瘀;川芎辛温,活血行气;益母草辛苦微寒,活血祛瘀,利尿解毒;红花辛微温,活血祛瘀。四味合用,寒温互佐,重在活血化瘀通络。鸡内金健脾消食,在清热化湿通络的同时,可助脾胃运化。全方具有清热化湿,活血通络,健脾除痹的功能。使清热湿化络通,脾胃健运,肾的气化功能得以恢复,疾病渐趋好转。

【方剂出处】陈军清热化湿通络法治疗痛风性肾病35例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1):661

清络祛风汤合五虫祛风散

【药物组成】生地黄12~25g,知母10~20g,牡丹皮10~15g,金银花15~30g,连翘12~20g,山慈菇12~18g,苍术15~20g,虎杖15~20g,土茯苓15~30g,薏苡仁30~50g,独活15~20g,炒白芥子10~15g,车前子10~20g,甘草梢6g,鲜鸭蛋3个(带皮煎)。

【治疗方法】以绿豆汤加童尿适量煎药,每日1剂,水煎3次,取汁400~500ml,分3次(先食鸭蛋)空腹服,连服2剂休息1d,共服6剂。五虫祛风散:羚羊角粉6g,玳瑁、血竭、淡全蝎、炒僵蚕、炒地龙各12g,蜈蚣10条,守宫7条,熟大黄10g,共研细粉,装空心胶囊。上药分成10份,每日1份,每份分3次于饭后1~2h服。上述治疗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功效主治】滋阴清热,解毒化瘀,涤痰通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97例。经治疗3个疗程,显效61例(62.9%),好转27例(27.8%),无效9例(9.3%),总有效率为90.7%。

【经验心得】痛风性关节炎以阴虚湿热、痰瘀阻痹者居多,故临证当予滋阴清热、解毒化瘀、除湿利尿、涤痰祛风通络之法以直达病所。清络祛风汤中生地黄、知母、牡丹皮、鸭蛋、绿豆、童尿以滋阴清热见长,金银花、连翘、山慈菇、虎杖以解毒化瘀效著,土茯苓、苍术、薏苡仁、萆薢可祛风除湿通络,车前子、甘草梢清热利尿以促进尿酸从小便排出,独活疗痹痛而善引药下行;五虫祛风散选羚羊角粉、玳瑁清热凉血、镇惊熄风,血竭配熟大黄祛瘀生新,伍用五虫,虽有小毒却能以毒攻毒,搜剔幽隐,直捣风巢。药量虽小,配伍精当,与汤剂联合为使药,既增强清络通痹之效力,又缩短治疗之周期。

【方剂出处】张爱国,等清络祛风汤合五虫祛风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97例临床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1):22

祛风宣痹汤

【药物组成】土茯苓、忍冬藤、滑石、赤小豆各30g,丝瓜络、薏苡仁各20g,萆薢、威灵仙各15g,防己、秦艽、栀子各12g,蚕沙10g,泽泻、地龙各9g。

【治疗方法】水煎,将1、2煎药汁混合,上、下午各服1次,每日1剂。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食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饮食、辛辣刺激食物及酒类,避免劳累、受寒等。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祛湿化浊,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2例。治疗1周后,52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35例,无效9例,显效率为15.3%,总有效率为82.7%,治疗2周后,52例患者中痊愈6例,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42.3%,总有效率88.5%。

【经验心得】痛风属祖国医学“痹证”、“历节风”范畴。一般认为先天禀赋缺陷,又恣食肥甘厚味,酒醴乳酪,损伤脾胃致脾失健运,水湿内聚酿成湿热,热盛化毒,留注于关节经络,气血津液受阻成瘀,湿热痰瘀聚集脉络肌肉、筋骨关节,造成红、肿、热、痛。故重在清热利湿,解毒泄浊。从经络循行来看,痛风好发于足第1跖趾关节,恰为足太阴脾经所循路线,脾健则经络运行畅通,湿浊之邪难以留滞。脾虚则经络功能不利,邪浊壅滞而发病。在长期临床观察中我们也发现,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表现出病变关节红、肿、热、痛,口苦脘闷、舌苔黄腻等湿热征象。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抗风湿药不仅具有抗炎和调节免疫的作用,而且有持续镇痛作用,其利湿浊作用有利于尿酸的排泄,活血化瘀药不仅可以缓解血管痉挛和改善微循环,也有降血脂和镇痛的作用。土茯苓、萆薢、威灵仙淡渗利湿,解毒化浊通络,共奏清热解毒、祛湿化浊、通络止痛之功,共同促进血中浊毒排泄。土茯苓、萆薢、威灵仙有较强的促尿酸排泄的作用。故本方标本同治,取得良好疗效。为减少复发,嘱患者少食动物内脏、海鲜及高蛋白、高脂肪、醇酒等食物,减少外源性尿酸摄入。

【方剂出处】黄江涛祛风宣痹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2例陕西中医,2007,28(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