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外治方 (4)
梅花针加拔罐法
【治疗方法】患者取卧位,将其关节红肿疼痛处常规消毒,然后用梅花针重叩至皮肤出血(红肿处全部叩遍),立即加拔火罐(小关节处可用青霉素瓶去掉瓶底制成的小罐,用抽气法拔罐),等瘀血出净,取罐,用干棉球擦去瘀血。每处每次宜拔出瘀血5~10ml为度。本治疗应每周2次,4次为1个疗程。皮肤病、血友病及凝血机制障碍者禁用此法。
【功效主治】祛邪止痛,通络消肿。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9例。治愈24例,有效1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治验:陈某某,男,40岁。痛风2年。两年前,因左踝关节突发红、肿、疼痛,被某医院诊为痛风。经外敷硫酸镁及口服秋水仙碱1个月后,病情基本稳定。1年后,又突发右趾及第1跗跖关节红肿疼痛,后经静滴抗生素及口服别嘌醇1个月后,症状基本缓解。但3个月后,再发右趾及第1跗跖关节红、肿、疼痛。查体,右趾及第1跗跖关节外红肿发热,疼痛拒按,伴功能障碍。查血尿酸592μmol/L。诊断:痛风。遂用前述方法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查血尿酸320μmol/L。随访1年未复发。
【经验心得】口服痛风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大,若长期服用,则需加大剂量方可控制病情,这又会诱发其他疾病,造成恶性循环。而治疗组旨在“去菀陈莝”,直接作用于病所,故能调节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从而激发人体正气,祛邪外出。
【方剂出处】潘红玲梅花针加拔罐治疗痛风39例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7,13(3):29
穴位注射法
【治疗方法】抽取当归注射液4ml、地塞米松5mg充分混合,取阳陵泉、太冲穴配阿是穴,穴位局部消毒后,用7号针快速刺入皮下,然后缓慢进针“得气”后,回抽无血,即可将药物注入。每个穴位注射1~2ml。
【功效主治】消肿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2例。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
【经验心得】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表现为血液中尿酸量过多,以尿酸代谢异常为基础,以独特的关节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易合并肾结石、肾损害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其主要症状之一。患者疼痛剧烈,活动不便,因此,尽快止痛,为治疗目的之一。目前,临床中,多运用秋水仙碱止痛,虽然疗效尚可,但其对胃黏膜的损害,又是临床中的一个治疗矛盾。本法中,运用传统的中医理论,取足厥阴肝经原穴太冲及八会穴中阳陵泉,取其柔筋止痛之义,配合以痛为穴的阿是穴,达到止痛的目的。经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明,当归具有抗炎镇痛、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消肿作用。两药合用达到改善局部组织代谢和循环,使红肿明显减轻,疼痛消失。
【方剂出处】汪曼云,等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2例观察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187
穴位注射正清风痛宁
【穴位选择】可选用病变部位较明显处附近的穴位如:外关、合谷、八邪、足三里、阳陵泉、昆仑、照海、八风。此外尚可选用肿痛关节部位的阿是穴。
【治疗方法】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5ml注射器抽取正清风痛宁药液,快速刺入穴位一定深度,以产生酸麻胀感(不必强求)为佳。回抽无血即可注药,每日1次,每次用药100mg(2支)。每次选2~4穴,每穴注药约0.5ml(注意事项:首次注射药量为50mg,观察无过敏反应方可继续注射)。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功效主治】镇痛、抗炎、祛风。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0例。经3个疗程治疗后,治愈9例,占30%。显效11例,占37%,有效4例,占13%,无效6例,占20%,总有效率占80%。
【经验心得】正清风痛宁是从传统抗风湿中药青风藤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经精制而成的。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清热,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药理研究证明亦有镇痛、抗炎、祛风及免疫抑制与调节的作用。其镇痛作用强而持久,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其调节免疫反应尚能抑制肉芽增生作用。对关节红、肿、热、痛及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作用。同时还有良好降低血尿酸功能。痛风主要表现为发病部位关节红、热、肿、痛,自觉肢体活动受限等炎症反应。其临床治疗较难。穴位注射药液可通过刺激病变局部穴位,使药液直达病所。直接渗透到病变的关节腔及周围,达到治疗目的。这也是中医经络系统以痛为腧,局部取穴的再次体现,同时,穴位注射不良反应少,操作亦简便,患者易于接受。
【方剂出处】董建萍,等穴位注射正清风痛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疗效观察黑龙江中医药,2002,(1):50
藏医放血法
【治疗方法】未放血之前,用细绳子将患肢从膝下2cm处绕绑扎至足背跖骨部位,使坏血充分集聚于足趾外侧缘。如果出现明显的指压痕,说明绑扎得法。之后于指压痕处选无较大血管点消毒后,用无菌的尖刀或针具割刺,深度为1~2cm。放血总量为2~4ml即可。然后慢慢解绳松绑,切口处垫一止血药垫,用纱布包扎。放血完休息1h后,慢慢走动,忌酒、甘肥饮食,避风寒和潮湿。如肿未消,需再次放血者,每隔3~5d后再放血,放出的血色黑红黏稠者为病血,可尽量多放一些。如果出现血色鲜红,质地清纯者为正常血液,必须即刻停止放血,以免伤及正精。
【功效主治】放血解毒,清热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72例,58例痊愈,14人显效,有效率为100%。
【经验心得】藏医将痛风分为两类即热证和寒证,机体内血和赤巴紊乱而引起的痛风为热证痛风;隆和培根紊乱引起的痛风为寒证痛风。前者又分为风寒湿及饮酒,过食甘肥引起体内血液生化紊乱,血液黏稠阻塞毛细血管,造成痹肿而发,疼痛异常,皮肤呈棕色,局部糜烂。赤巴型痛风发病原因与上不同,主要是体内赤巴物质发生紊乱,引起血热病,血液妄行而发本病,主证为发热红肿,痛不能触。由于这两种痛风主要是血液病变即坏血瘀滞,血管障碍而引起的痛风,故放血治疗疗效甚佳,治愈率达100%。另外,隆型和培根型痛风主要是风寒潮湿等引起机体内的隆和培根偏盛或偏衰,血液的生化功能减弱,体内黄水增加,黄水在隆(风)、培根(水湿)影响下注于四肢,尤其渗于足关节腔,阻碍关节和筋膜而发痛风,症见隆型痛风足部颤动内痛,肿胀,出现青紫斑点;培根型痛风主要是黄水下注而引起,虽然放血疗法能放出黄水夹杂的坏血,但疗效不如上述症型和赤巴型痛风。这两种痛风还需要内服平衡隆、培根及干黄水等藏药,单纯放血只能有疗效。
【方剂出处】拉青才让藏医放血疗法治疗痛风72例疗效分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9,5(12):72
中药灌肠配合针刺
【药物组成】生大黄10g,石膏15g,毛冬青20g,薏苡仁10g,苍术10g,益母草20g。
【治疗方法】煎成150ml汤液,待凉后用一次性灌肠器及肛管保留灌肠1~1.5h,前5d每晚1次,后隔日1次,总计10次。配合针刺疗法:取双侧八风、三阴交、阴陵泉、血海、上巨虚、下巨虚、曲池、合谷,肿痛关节局部穴位2~4个。操作方法:嘱患者仰卧,双膝下垫松软低枕,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华佗牌0.30mm×40mm一次性针灸针,快速进针,行捻转泻法,每隔10min行针1次,留针30min,快速出针,肿痛关节处穴位采用一次性针头刺络放血,然后用小火罐拔出所放血液,5min后取罐,再用消毒棉签擦净(如关节肿胀消退后则停止刺络放血),1d各施针1次,连续治疗15d。
【功效主治】通腑泄浊,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2例。治愈16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7%。
【经验心得】方中选用的薏苡仁能清热除痹、利水渗湿;苍术辛散苦燥、健脾燥湿;大黄及毛冬青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石膏泻热滑肠。诸药合用,使邪有出路。另外,灌肠疗法可以避开肠肝循环,以免药物代谢影响肝功能。痛风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湿浊、痰瘀、热毒有关,急性发作时常常有饮酒或暴进肥甘油腻之因,“其名为风实非风,症似风而本非风”,故痛风乃饮食失宜,过食肥甘厚味,湿热内蕴,日久化热所致。针刺处方取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利湿祛瘀;曲池、合谷、八风泻热;上巨虚、下巨虚有通腑泄毒利尿之功;再刺关节局部穴位,且出针时不按压针孔。局部刺络拔罐,以达到疏通局部经气、祛除羁留瘀血之目的。
【方剂出处】奚玉凤,等中药灌肠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2例中医外治杂志,2007,16(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