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痛风奇效良方
12164800000030

第30章 内外合治方 (1)

第四章 内外合治方 (1)

定痛丸

【药物组成】内服以自制康宝定痛丸治疗。基本方:萆薢20g,土茯苓20g,生薏苡仁20g,炮穿山甲(代)15g,僵蚕10g,炙露蜂房10g,泽兰15g,当归15g,三七15g,红花10g,五加皮15g,木瓜15g,防己15g,川牛膝10g,虎杖15g,桂枝6g,甘草6g。

【随症加减】若湿浊偏盛者加蚕沙10g,苍术15g,车前子20g;血瘀偏甚者加赤芍15g,土鳖虫15g,丹参15g;湿浊蕴热者加黄柏10g,秦艽15g;寒湿瘀阻者加制川乌10g,草乌10g,制附子10g,细辛10g,熟地黄20g,淫羊藿10g;痛剧者加全蝎3g,蜈蚣2条,炒延胡索30g;兼夹凝痰见关节肿胀、结节质软者加白芥子10g,胆天南星10g。

【治疗方法】上药焙干,研细末过200目筛,水泛为丸,每丸重1g,每次服10~20丸,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

配合痛风汤熏洗治疗①痛风1号外洗方药:羌活15g,防风15g,桑枝30g,木瓜15g,当归15g,川芎10g,桂枝10g,鸡血藤15g,细辛15g,白芷15g,生川乌15g,生草乌15g,透骨草15g(适用于风寒湿痹型);②痛风2号外洗方药:忍冬藤30g,生大黄30g,仙鹤草30g,威灵仙15g,赤芍15g,丹参15g,乳香15g,没药15g,泽兰15g,桑枝30g,薄荷15g,白芷15g,生石膏30g(适用于湿热痹)。水煎熏洗患处,每次20~30min。

【功效主治】祛风除湿,化瘀通络,强筋健骨,泄浊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20例。治愈105例,占87.5%;好转9例,占7.5%;无效6例,占5%;总有效率95%。

【经验心得】方中重用萆薢、土茯苓以除湿泄浊,通利关节;炮穿山甲(代)、僵蚕、蜂房破结开瘀,消痰软坚;薏苡仁、防己祛风除湿,清热消肿;红花、三七活血化瘀止痛;秦艽、威灵仙、五加皮祛风湿,止痹痛;虎杖、泽兰清热利湿消肿;木瓜以助五加皮祛风除湿之功,且兼有强筋健骨作用;桂枝通十二经脉;牛膝载药下行,直达病所,并能补肾壮骨,引经通络;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合用,祛风除湿,化瘀通络,强筋健骨,泄浊止痛。

【方剂出处】刘勰斌康宝定痛丸治疗痛风120例临床观察甘肃中医,2006,19(11):33

辨证治疗加双柏散外敷

【药物组成】①风湿热型治以祛风除湿,退热清痹,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加减。处方:石膏20g,知母、桂枝各10g,甘草6g,粳米15g,忍冬藤30g,连翘12g,黄柏12g,桑枝12g,防己12g。②风寒湿型治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痹,方药,蠲痹汤加减。处方:独活、当归、川芎、乳香、木香各10g,羌活、桑枝各12g,秦艽、海风藤各15g,肉桂3g,冷痛甚加制川乌10g,全蝎5g,关节肿胀加苍术10g,木瓜15g。③瘀血型治以活血化瘀,通络除痹,方药,化瘀通痹汤加减。处方:当归18g,丹参30g,鸡血藤21g,制乳香9g,制没药9g,香附12g,延胡索12g,透骨草30g,细辛3g,桂枝9g,川牛膝9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分2次服。治疗15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再行下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治疗期间宜循序渐进锻炼肢体关节。配合双柏散外敷。(双柏散请注明批号或药物组成及比例)用温水加红糖搅拌成42~45℃膏状,然后摊在塑料布上,直接敷于病变关节上,厚度约3cm,面积稍大于关节部位,30min后取下(晒干可重复使用3次),每日1次。疗程同上。

【功效主治】消肿止痛,活血通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76例。治愈51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1%。

【经验心得】中医学把痛风归属于“白虎历节风”“痹证”等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病与湿热之邪闭阻经脉有关。素体肥胖或喜食辛辣、油腻、煎炸食物、嗜烟酒之人易导致湿热蕴伏体内或留着于经脉之中。平素人体气血通畅尚不足为害,遇夜间阳气潜藏,气血流通缓慢之机或感受风寒,阳气被遏,经脉闭阻之时,湿热之邪便会聚于关节、皮下,不通则痛。所以,中医对本病的治疗着重于清热利湿解毒,再佐以散风寒、通气血等药物,往往能取得良好疗效。中药双柏散主要由侧柏叶、大黄、黄柏、薄荷、延胡索制成,其中侧柏叶有凉血、止血,祛风湿及散肿毒作用;黄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肿祛腐。现代药理认为,黄柏在发挥抗菌解毒作用的同时尚可促进血管新生,迅速消除炎症水肿,改善创面微循环;大黄外敷有泻热毒,行淤血之功效;薄荷具有疏风、散热、解毒作用,同时能刺激神经末梢之冷觉感受器引起凉感,延胡索有明显的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作用。方中各药配伍具有协同作用,主要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作用。双柏散外敷后,增强了局部组织代谢过程,减轻、消除痛风的关节腔滑膜炎症,促进肿胀渗出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而具有消炎镇痛作用,从而提高了疗效。

【方剂出处】张学山,等双柏散外敷结合辨证治疗痛风76例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5):479

加味三妙汤配合激光

【药物组成】苍术、滑石、当归、赤芍各15g,薏苡仁、牛膝、木瓜、萆薢各12g,青黛6g,知母9g,鸡血藤30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共取汁400ml,分2次温服,21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d,共治疗3个疗程。另用HNZS-1型HeNe激光治疗仪在红肿热痛处局部照射。功率调至30mA,距离50cm,时间10min,每日1次。共治疗2个疗程。

【功效主治】燥湿清热,消肿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8例。治愈23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9%。

治验:韩某,男,49岁。平素喜食海鲜、啤酒等高嘌呤饮食,开始发病至今已1年,初期仅在右足跖关节处出现红、肿、热痛,后逐渐累及右足踝关节、膝关节,且发作频繁,发作时剧痛难忍。查血尿酸值为550μmol/L,X线拍片右足第1跖骨远端骨质蚕食样缺损,并发骨质增生,诊断为痛风。经口服秋水仙碱片止痛效果明显,但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较大。患者呈痛苦病容,右足、踝、膝关节红、肿、热、痛,行走不便,小便黄赤,苔黄黑厚而湿润,脉细数。证系湿热下注,治宜清热燥湿。投以加味三妙汤,服药7剂,并配合激光治疗,下肢肿痛减轻,黄黑苔见退。原方当归加至30g,另加蚕沙30g,继续服用7剂,痛风症状基本消失,舌黄黑苔已退,行走自如。病情好转后,照上方继续服用。2个月后,查血尿酸值440μmol/L,已接近正常。

【经验心得】痛风系平素过食膏粱厚味致湿热内蕴,兼因外感风邪侵袭经络,气血不畅所致。红、肿、热、痛属阳证、热证,但一般阳证、热证多见于上部,惟湿热有向下流注的特点,故应从湿热论治,用燥湿清热之加味三妙汤。同时HeNe激光可以加强机体的细胞和体液的免疫功能及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使吞噬细胞增加或增强巨噬细胞的活性,γ球蛋白及补体的滴度增加,从而起到消炎的作用。

【方剂出处】刘蕾加味三妙汤配合激光治疗痛风28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1):14

加味四妙散配合中药熏洗

【药物组成】黄柏12g,薏苡仁30g,忍冬藤30g,车前子15g,牛膝10g,地龙10g,土茯苓30g,丹参15g,黄精15g,萆薢20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10d为1个疗程。配合中药熏洗,采用活血舒筋、通络止痛之中药煎水熏洗。用药:海风藤50g,海桐皮50g,忍冬藤50g,桂枝30g,宽筋藤50g,红花20g,当归尾20g。加水适量煎煮药液,用毛巾浸药液熏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30min。每10d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化瘀泄浊。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1例。治疗1~3个疗程,治愈13例,显效11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

【经验心得】痛风属中医痹证的范畴,多发生于中老年形体肥而嗜食肥甘者,肥甘厚味,蕴久内生湿热,湿热郁久不化酿成湿毒,痹阻经络气血瘀滞致病,乃本虚标实之证。《济生方·痹》曰:“皆因体虚,腠理空虚,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中医临床辨证多将痛风归属于风湿热痹,为湿邪内蓄,郁而化热,血脉瘀阻,经络凝闭而致。故治以清热利湿、消瘀止痛为主。投以中药加味四妙散有清热利湿通络之功。

方中土茯苓解毒除湿利关节,萆薢祛风湿、利关节、分清浊,二药伍用祛风除湿,分清别浊,通络之力更佳,用至30~50g,可增强泄浊利湿之功,且能降低血尿酸;忍冬藤、地龙配伍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之功;车前子淡渗利湿;丹参、地龙活血通经;黄精补脾胃,益肺肾。全方共奏清热解毒、祛湿化浊、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补虚益损之功,共同促使血中浊毒排泄。药理研究证明,基本方中土茯苓、萆薢有降低血尿酸作用;车前子能增加尿量,促进尿酸的排泄;地龙可抑制尿酸生成;丹参能改善微循环;黄精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增强代谢,降血糖、血脂,强心抑菌的功效。配合活血化瘀之中药熏洗,把药物直接作用于肌表,热透和药透共同作用,达到活血通络之目的,加上合理膳食,疗效显著。

【方剂出处】蒙杏泽,等加味四妙散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痛风31例四川中医,2005,23(10):70

内服外敷法

【药物组成】金银花15g,苍术、白术各10g,土茯苓12g,连翘12g,黄芩10g,生石膏15g,蒲公英20g,制大黄10g,泽泻10g,紫花地丁12g,黄柏15g,当归10g,炒枳壳10g,炒延胡索15g,片子姜10g,生甘草15g。

【随症加减】随症加减,尿酸高者加用萆薢、山慈菇、土茯苓,痛重者重用延胡索。

【治疗方法】上方浸20min,急火猛煎10min,顿服。外敷中药用如意金黄散与消炎止痛膏混匀后外敷红肿痛处。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泄浊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2例。治疗后单纯疼痛缓解率为94%,有30例,疼痛缓解伴血尿酸下降15例,肾功能改善3例,2例配合解热镇痛药后缓解。

【经验心得】痛风多发于中老年形体丰腴之人,其脏气渐衰,又嗜膏粱厚味,久而加速脏腑功能失调,损害脾肾清浊功能,脾失健运则升清降浊无权,肾乏气化,则分清泌浊失司,于是水谷不归正化,浊毒内生,滞留血中,随血散布而发生病变,浊毒流注关节经隧,湿毒阻滞经络,不通而痛,为现代医学嘌呤代谢紊乱之高尿酸血症。急性期为浊毒郁而化热之象,故当清热解毒泄浊,缓解期当配合疏肝健脾益肾药。本方金银花清气血热毒,合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散结消肿痛。石膏治阳明热盛,知母苦寒质润助石膏清热之功并润燥滋阴,苍术、白术健脾燥湿利水,茯苓、泽泻利水渗湿健脾,萆薢利湿祛浊、祛风除湿,枳壳行气化痰破气止痛,延胡索行气止痛,诸药共奏清热解毒泄浊之功,此方寒凉,以片子姜、甘草调和诸药以利吸收而不伤胃。

【方剂出处】陈清华内服外敷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2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4):2434

内外合治法1

【药物组成】忍冬藤、牛膝、薏苡仁、赤芍、石膏各20g,黄柏、苍术、土茯苓、木瓜各15g,桑枝、姜黄、浙贝母、穿山甲(代)各10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配合外治:黄芩、大黄、黄柏各等份研末,加适量蜂蜜成膏,按疼痛及红肿面积外敷。疗程20d。同时要求患者进低嘌呤、低脂肪、低热量饮食,并多饮水、戒酒。

【功效主治】凉血活血,清热燥湿,散结通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8例。痊愈11例,占39.29%;有效15例,占53.57%;无效2例,占7.14%。总有效率92.86%。

治验:邢某,男性,58岁。2d前突然右足背红肿疼痛,不能行走,伴身热畏寒。类似病史已3年,有嗜酒史数10年。查体,体温38.6℃,右足背红肿,第1跖趾骨关节压痛、色红。血尿酸535.4μmol/L。右足X线摄片,右第1跖趾关节有透光性缺损阴影,呈穿凿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辨证为湿热下注,治宜清热燥湿、凉血散结。外治用黄芩、黄柏、大黄各等份研末,加蜂蜜适量成膏,涂于右足红肿疼痛部位。内服自拟痛风汤:忍冬藤、牛膝、薏苡仁、赤芍、石膏各20g,黄柏、苍术、土茯苓、木瓜各15g,桑枝、姜黄、浙贝母、穿山甲(代)各10g。4d后诸症悉除,步履如常;继服自拟痛风汤6剂,血尿酸含量416.4μmol/L。随访1年未复发。

【经验心得】本病属痹证,辨证多为湿热,平素肥甘过度,酒醴无节,或多食乳酪,致内生湿热;湿热阻滞经络气血故疼痛、红肿。治疗本病宜标本兼顾,内外结合。外用黄芩、黄柏、大黄清热凉血、消肿止痛。内服自拟痛风汤,其中黄柏、苍术、薏苡仁、土茯苓燥湿清热,消肿定痛;浙贝母、忍冬藤、石膏清热解毒散结;穿山甲(代)、牛膝、赤芍、姜黄凉血活血,通络止痛;桑枝、木瓜舒筋通络。内外兼治,共奏凉血活血、清热燥湿、散结通络之功,正与痛风之病机相符,故能取得良好疗效。

【方剂出处】王林静内外合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8例四川中医,2003,2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