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痛风奇效良方
12164800000041

第41章 针刺方 (4)

第五章 针刺方 (4)

针刺配合刺络拔罐

【穴位选择】取患侧太白、大都、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太冲、曲池,如合并其他关节痛者再取局部阿是穴。

【治疗方法】针刺方法:皮肤常规消毒针刺,急性期进针后提插捻转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后起针。10次为1个疗程。刺络拔罐操作方法:常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在疼痛最明显处垂直刺入2mm,每个痛点刺3~5个点,随后用抽气式拔罐法,拔出3~5ml血液,10min取罐,擦去血迹,消毒针孔,用无菌小纱布块包扎,隔日1次,每5次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通络止痛,清热消肿。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2例。痊愈(局部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尿酸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13例;好转(关节红肿、发热、疼痛缓解,实验室检查血尿酸比治疗前下降、接近正常)19例;无效(经治疗后关节红肿、疼痛及血尿酸无改善)0例;总有效率100%。

治验:男,45岁。左侧第1跖趾关节痛2d,查局部发热、胀痛、压痛明显,左足不能下地行走,夜间痛甚,不能入睡,血尿酸510μmol/L。既往有类似的发作病史,每次口服秋水仙碱后胃肠反应明显。西医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断痹证。治则:宜痹化湿,清热止痛取左侧太白、大都、三阴交、丰隆、足三里、曲池,用提插捻转泻法,留针30min。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在第1跖趾关节垂直刺入,刺3~5点,用抽气式拔罐法拔出血液3~5ml,10min后取罐,擦去血迹,消毒点刺处皮肤,用无菌小纱布块包扎,经过2次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停用刺络拔罐,用针刺疗法1疗程痊愈。

【经验心得】痛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多由风湿热邪痰瘀痹阻经络,不通则痛。针对病机取足太阴脾经原穴太白、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足三里,健运脾胃,清热化湿、蠲痹通络;结合病变的部位,取肝之原穴太冲、荥穴大都,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曲池,诸穴相配,能清泻血中之热毒,使湿热清除,痰化络通,则痹宣痛除。中医认为气行血,血载气,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瘀滞不通则痛,导致各种病症。疼痛最明显处即为邪气最旺之处,在此进行刺血,放出恶血邪气,自然症状缓解,用刺血疗法可疏通气血,又可给邪气出路,通过刺络拔罐,使之随血直接排出体外,从而达到迅速消炎、止痛的目的。抽气式拔罐,它具有不同口径的小罐,最小的直径为1.5cm,最适合关节等肌肉薄弱处的拔罐。另外经治疗后要注意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调摄,以预防痛风的复发。

【方剂出处】黄桂英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2例山东中医杂志,2006,25(7):467

针罐结合法1

【治疗方法】酒精或碘伏消毒患部,用七头梅花针叩刺至出血,然后用投火法拔罐,留罐15~30min,待罐中拔出10~30ml血,取罐后再次消毒,每日治疗1次。

【功效主治】祛湿逐寒,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7例。治愈11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19%。

治验:周某,男,38岁。1年前曾诊断为痛风,经治疗后痊愈。此次因工作关系饮酒约150ml,并服海鲜类食物,第2天左第1跖趾关节和踝关节红肿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跛行,查血尿酸521μmol/L。经用梅花针叩刺患部至出血,然后用投火法拔罐,拔出约20ml血,每日1次,出血量递减。第1次治疗后,红肿、疼痛明显减轻,治疗3次后疼痛已不明显,红肿全消,巩固治疗2次后查血尿酸410μmol/L,临床痊愈。

【经验心得】本病急性期治疗首选秋水仙碱,疗效好、见效快,但因其有严重的毒性反应,使许多人望而生畏,其他如排尿酸药物、抑尿酸合成药物、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同样因其毒性反应,使其使用率大大下降。梅花针和拔罐法具有祛湿逐寒、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功能,直接作用于病所,使沉积于患处的尿酸盐随拔出的血排出,局部pH值增加,进一步减少尿酸盐沉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方剂出处】李兰,等针罐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7例中医外治杂志,2002,11(1):41

针罐结合法2

【穴位选择】阿是穴(红肿最明显处)、丘墟、太冲、太白、内庭,膝部加内、外膝眼,踝部加商丘。

【治疗方法】常规消毒后,用1.5寸28号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急性期用泻法,恢复期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起针后阿是穴用梅花针叩刺出血,加拔火罐,出血量以3~10ml为宜,取罐后再次消毒。急性期每日治疗1次,恢复期隔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90例。治愈30例,显效4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44%。

治验:患者,男,40岁。患者5年前曾诊断为痛风,经服用秋水仙碱及消炎镇痛药而愈。其后多次因饮食不当而反复发作,服用药物后能得到缓解,但服药后胃肠道反应严重,不能坚持服用。1d前因饮酒而致痛风发作。左足第1跖趾关节和踝关节内侧红肿疼痛,皮肤灼热,关节活动受限。血尿酸640μmol/L。施上述针刺、梅花针叩刺、拔罐等方法,治疗1次后疼痛红肿明显减轻,经7次治疗,症状消失痊愈,查血尿酸410μmol/L。嘱注意饮食控制。随访1年未再复发。

【经验心得】本病属中医学“痹证”中的“风湿热痹”,针刺及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具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增强关节微循环,提高血液在关节部位的血流量,改善关节组织代谢,使受损害或病变组织恢复功能,消除关节肿胀、麻木、僵直、屈伸不利,防止尿酸沉积的作用。该方法疗效明显,无明显毒性反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方剂出处】赵阳,等针罐结合治疗痛风90例中国民间疗法,2007,15(6):11

针灸法

【治疗方法】①针刺:取曲池(双)、足三里(双)、大椎、肾俞(双)、膀胱俞(双),阴陵泉(双)、患处阿是穴及经穴,采用25~40mm毫针,常规消毒皮肤后,快速进针,待患者有酸胀感时,留针30min,每隔10min捻针1次,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周。②艾灸:选用药艾条,点燃一端后,将其靠近疼痛部位熏灸30min,以病人耐受为度,每日早、晚各1次,7d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温通经脉,祛湿散寒。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0例。治愈3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

【经验心得】中医学将痛风性关节炎归属为“痹证”范畴,痹证是因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闭阻而产生的病证。采用针刺治疗可疏通经脉,调和气血。又因本病湿热偏重,故取阳明经曲池、足三里,督脉的大椎以清热;配以足太阴脾经的阴陵泉以利湿;取肾俞、膀胱俞可通调水道,诸穴共用可清热利湿,疏经通脉而止痛。灸法既可以温通经脉,祛湿散寒,亦可以热引热,使热邪外出,对机体及患部有双向调节作用,有清热解毒之功。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有抗感染,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黏稠度的功能,因此采用灸法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损伤组织的康复。

【方剂出处】张沁春,等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3,22(6):36

刺血疗法加中药

【药物组成】独活桑寄生汤合四妙丸化裁,药物组成:独活15g,桑寄生15g,秦艽12g,防风12g,当归12g,赤白芍各12g,川芎9g,生地黄15g,川牛膝15g,茯苓12g,苍术15g,黄柏15g,薏苡仁30g。

【随症加减】发热甚者,加生石膏30g,知母15g;红肿甚者,加赤芍15g,忍冬藤15g,赤小豆15g;痛甚者,加姜黄9g,炮穿山甲(代)9g,制乳香9g,没药9g;肝肾亏虚者,加枸杞子15g,杜仲15g;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9g(后下)。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14剂为1个疗程。

刺血方法:患者取卧位,将其关节红肿疼痛处常规消毒,用梅花针重叩至皮肤出血(红肿处全部叩遍),立即加拔火罐(小关节处可用青霉素瓶去掉瓶底制成的小罐,用抽气法拔罐),等瘀血出净,取罐,用干棉球擦去瘀血。嘱患者刺血处当日不可进水,以免感染。每处每次宜拔出瘀血5~10ml为度。每周放血2次,4次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消肿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0例。治愈3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100%。

【经验心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的“痹证”,本病系由饮食不节,恣食酒醴肥甘,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湿浊内生,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日久瘀血湿浊痹阻关节所致。其发病以脾肾两虚为本,湿浊、热毒、血瘀为标,属正虚邪实之证。根据《灵枢·九针十二原》“菀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以痛为腧”,故在其痛处采用刺血疗法,意在疏通经络,使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恢复正常,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中药则以独活桑寄生汤合四妙丸化裁,健脾益肾、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从而使气血运行畅通,湿热之邪随之排出体外。局部刺血加整体辨证用药,共奏标本同治之功效。

【方剂出处】潘红玲,等刺血疗法加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0例中医研究,2007,20(1):49

腹针加中药法

【穴位选择】主穴:引气归元(即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穴、中极);辨证加减:急性期:加腹四关、水分、上风湿点(双侧),肿胀可加局部刺络放血。慢性期:加气旁(双穴)、气穴(双穴)、足部及踝关节疼痛加下风湿下点。膝关节疼痛加下风湿点,手指和肘等部位取上风湿外点。

【治疗方法】根据体型胖瘦采用30号1~1.5寸一次性不锈钢毫针针刺,进针后不行针,每日1次,留针30min。每周连续治疗6d后休息1d,连续治疗4周。患者同时口服中药,中药汤剂自拟:白鲜皮、青风藤、黄芪各30g,虎杖根、秦艽、鸡血藤、防己、白花蛇舌草、生地黄各15g,制马钱子0.6g(研末冲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续4周。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0例。临床治愈25例(83.3%),有效5例(16.7%),总有效率达100.0%。30例患者出院控制较好,未见复发。

【经验心得】腹腔内集中了人体许多重要的内脏器官,人体生命活动的许多功能均是在这些重要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下得以运转,同时腹部还分布了大量的经脉,为气血向全身输布、内联外达提供了较广泛的途径。腹针理论提出神阙调控系统,认为以神阙为轴心的腹部不仅有一个已知的与全身气血运行相关的循环系统,而且还拥有一个全身高级调控系统,腹针就是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疾病。痛风应归属中医学“痹证”“历节风”等范畴,主要缘于机体内在功能失调、湿热痰浊之邪由内而生,其病机可概括“本虚标实”。既有先天不足之肾虚,还有后天失养造成脾肾两虚。

由于肥甘饮酒、风寒湿邪、疲劳紧张而致湿、痰、瘀,进而造成肢体关节经络气血阻滞是其“标实”,不通则痛,因此关节红、肿、热、痛,本病迁延日久应可见肝肾两虚。故腹针治疗主穴是引气归元,气海、关元均属任脉,气海为气之海,关元为小肠募穴,有培肾固本补气之功效,故二穴合用具有调畅任督二脉兼补肾气之功,水分、上风湿点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气海、关元、水分具有消肿、利水之功,共同消除充血水肿的炎症改变,腹四关疏通四肢气血,可起到活血化瘀作用,通则不痛。诸穴合用可缓解疼痛,改善症状。本组临床结果表明腹针治疗痛风,具有快速缓解关节疼痛的特点,患者易于接受。

【方剂出处】卓鹰等腹针加中药治疗痛风30例临床分析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9(11):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