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奇经八脉辨证概述 (2)
虚证:头重,眩晕,摇头,振颤,伛偻,肢体痿废,呵欠频多,健忘,智力低下等。
2.任脉病
实证:阴部或****疼痛,血尿,痢疾,呃逆,男子疝气,妇女盆腔肿块等。
虚证:妇女子宫虚寒不孕,滑胎,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等,男子阳痿,早泄,遗精等。
3.冲脉病
实证:胸腹疼痛,胃肠痉挛,腹胀气逆上冲,胎衣不下等。
虚证:妇女月经不调,滑胎,不孕症,崩漏等,男子阳痿,无精子或精子量少不育症,无须等。
4.带脉病
实证:腰脊痛,腹股痛,带状疱疹,带下等。
虚证:下肢麻痹,腰腹肌肉松弛无力,疝气及妇女白带淋漓等。
5.阳跷脉病
实证:腰背强直痛,下肢痉挛,足外翻,目赤痛,头痛等。
虚证:失眠,眉棱骨痛,癫 ,手足麻木等。
6.阴跷脉病
实证:癫 ,下肢痉挛,足内翻,便秘,下腹部痛等。
虚证:嗜睡,梅核气,肠鸣,小便淋漓。
7.阳维脉病
实证:恶寒发热,肢节肿痛,头项疼痛,目赤肿痛等。
虚证:盗汗,眉棱骨痛,手足心热,麻木,跟骨痛,膝部畏冷等。
8.阴维脉病
实证:胸脘胀闷而痛,胁肋攻痛,带状疱疹,反胃噎膈等。
虚证:心痛,肠鸣泄泻,脱肛等。
四、病证特点与用药要点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由此可见,十二经脉被奇经八脉纵横交错地联系在一起,使三阴三阳各脏腑经络之气融会贯通,也使一身元气融会贯通,从而达到了“脏腑经络之气互藏”生理功能正常的状态。
(一)虚证居多,以补为体
从生理上,奇经具有沟通正经、储运气血、联络脏腑、通行上下、调节气机作用。奇经之气血由十二正经气血蓄溢后流入,又涵养十二经,对人体阴阳气血起调节作用。《难经·二十八难》云:“而人脉隆盛,入于八脉,而不环周。”《奇经八脉考》进一步明确指出十二正经“流溢之气入于奇经,转相灌溉,内温脏腑,外濡腠理……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因此,各种原因导致奇经八脉病证,经气耗损,以虚损不足者居多,或虚实夹杂为主,纯实证较少,这是由奇经之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在病理上脏腑之病,久虚不复,精血亏损,必然奇经无养,脏腑不得温,腠理不得濡,终成痿弱虚损之病。
“八脉隶属肝肾”,肝肾虚损,精血耗乏,必然累及奇经,即“下元之损,必累及八脉”“肝血肾精受戕,致奇经脉中乏运用之力”“肝肾下病,必留连及奇经八脉”。大凡久病、频发之病,多为“八脉失调”“奇脉不固”“八脉空虚”。治以宣通奇脉,镇固奇脉,填补下焦等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奇经病证多形气不足,精亏髓减。常药治疗难取奇效。正如叶天士所说:“医人不晓八脉之理,但指其虚,刚如桂附,柔如地味,皆非奇经治法”,“草木药饵,总属无情,不能治精血之惫”,“以草木无情之物为补益,声气必不相应”。叶氏基于前人“奇经八脉皆隶于下”及“填精血务在有情”理论启发,治疗奇经病证主张以血肉有情之品填补,直入下焦,以补奇经有形精血。血肉有情之物,皆通灵含秀,不但善于培本,对奇经病证常能取得奇效。
在奇经病证中的应用血肉有情之物,应补而不滞,寓通于补。血肉有情之品中以龟、鹿之物最常入药。《本草纲目》指出:“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鹿鼻常反向尾,能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命、补精 、补气,皆以养阳也。”常用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等治疗督脉病变,“鹿茸壮督脉之阳,鹿霜通督脉之气”,鹿角胶配鹿茸,一补督脉之血,一壮督脉之阳,治督虚背寒脊酸腰坠;龟甲、鳖甲、阿胶补奇经之精血;紫河车甘咸温养,善补任脉之阳气,兼峻补阴血;羊肉胶柔剂阳药,温养下元兼调冲脉之阴;而乌贼骨、龙骨、牡蛎等介类,则可“引之收之,通则达下,涩则固下”。血肉有情之品中,以髓填髓,同气相求,取类比象,用羊骨髓、猪骨髓、牛骨髓等动物脊髓以益精填髓,峻补奇经。但奇经病证用血肉有情之品要缓图常补,所谓“王道无近功,多用自有益”。
(二)以通为用,寓通于补
早在《内经》时代,就提出了奇经生理上以通为用之论。《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能有子。”此处强调了奇经之任脉是以通为其正常功能的。当然通是在物质基础充盈条件下,即太冲脉盛前提下实现的。《内经》之论,实为后世通补奇经治疗大法之先导,正所谓“奇经为病,通因一法,为古圣贤之定例”。临证不可一味通或一味补,否则易致虚虚实实,故治疗奇经病“必须言补则寓之以通,拟通则假之以补,方合阴阳开阖之理”。正如李时珍所云:“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一辟一阖,此乃玄妙”。
叶天士深明奇经贵通之奥妙,以苦辛相合,能通能降,结合芳香达窍走窜,通经达络,疏理奇经之实。他认为“奇脉之结实者,古人必用苦辛和芳香,以通脉络;其虚者,“必辛甘温补,佐以流行脉络,务在气血调和,病必痊愈。”他具体运用通法时重视柔剂阳药及辛甘温补,使奇经病证用药能寓补于通,通补兼施,以防滥通而耗散正气。叶天士提出“柔剂阳药,通奇经不滞”“冲任奇脉内怯,宜固补实下兼通奇经之法”。强调在补之同时重视通畅气血,“必辛甘温补,佐以流行脉络,务在气血调和”,通络之品常选用川楝子、延胡索、当归尾、香附、郁金、乌药、降香、三棱、莪术等。
五、叶天士奇经用药规律
叶天士对奇经论治的阐发,最富代表性,其治病每多讲究奇经,以通补为法,扩大了奇经证治的范畴,有学者将叶氏奇经用药规律总结如下。
督脉:为阳脉之海,起着总督、统摄作用。督脉治在少阴,故历来对督脉病的调治多从填精补髓着眼,明清以降多注意及此。李时珍《本草纲目》谓鹿乃“纯阳多寿之物,能通督脉”,尤推重鹿茸和脊髓“生精补髓、养血养阳、强筋健骨”之功。叶天士说:“鹿性阳,入督脉。”鹿茸、鹿、鹿角霜为其主药,其他如紫河车、羊肉、猪骨髓、骨髓、羊骨髓、枸杞子、肉桂、黄芪、羊肾等。
任脉:为阴脉之海,起担任作用,任脉主病治在厥阴。龟甲为其主药。李时珍称“龟性阴,走任脉”“能通任脉”。叶天士则更力主“血肉填阴”。并将鳖甲、阿胶、鱼胶、淡菜等归属之,且喜在用药时辅以紫河车、艾叶、紫石英等暖宫之品;滋肾降火,药如知柏、生地黄、大补阴丸等。其他如阿胶、鳖甲、鱼胶、淡菜、覆盆子、丹参、紫河车、艾叶等。
冲脉:为血海,叶天士说:“病在冲脉;从厥阴阳明两治”,“石英收镇冲脉。”紫石英为其主药。其他如熟地黄、枸杞子、沙苑子、五味子、赭石、肉苁蓉、当归、紫河车、鳖甲、杜仲、山药、丹参、巴戟天、白术、莲子、川芎、附子、香附、木香、吴茱萸、黄芩、黄柏等。
带脉:起约束作用,叶氏说:“脉遂气散不收必引之收固之,震灵丹意,通则达下,涩则固下,惟其不受偏寒偏热,是法效灵也。”震灵丹由禹余粮、赤石脂、紫石英、赭石、乳香、没药、朱砂、五灵脂组成。其他药如当归、乌贼骨、龙骨、牡蛎、熟地黄、白芍、五味子、莲子、黄柏、黄芩、艾叶等。
维脉:起维系作用,分阳维和阴维两脉。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治在中焦。叶氏常用当归桂枝汤加鹿角霜、沙苑子、枸杞子等治疗。入阳维脉的主要药物有白芍、桂枝、黄芪等;入阴维脉的主要药物有龟甲、鳖甲、山茱萸、五味子等。
跷脉:起到维系作用,分阳跷、阴跷两脉。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治在肝肾。常用药物白芍、山茱萸、熟地黄、龟甲、淡菜、淮小麦、大枣、炙甘草、五味子等。
中篇 十二经脉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