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敦煌轶事
14158200000046

第46章 祭流落敦煌的西路军战士们(1)

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一年后的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四方面军所属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以及总部直属部队共计21800余人,遵照中央军委部署,在靖远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宁夏敌人兵力增加,中央军委放弃宁夏战役计划,命令渡河红军组成西路军,挺进河西走廊,建立河西根据地,打通新疆至苏联的国际通道,为红军走上抗日战场建立稳固的后方根据地。当时的河西走廊较甘肃陇东、青海要富饶些。马步芳称霸青海以后,其兄马步青据武威,心腹干将韩启功据张掖,马步康据酒泉,抓兵派款,无所不用其极。马步芳经营河西多年,视甘肃河西为命根子,视河西为霸占新疆称王西北的前进基地。因此,西路军在河西出现,犹如捅了马蜂窝。西路军渡过黄河后,锐不可当,在古浪重创马步芳军,向西疾进。西路军进至永昌、武威一带,停止西进,意欲在此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时震惊中国的“西安事变”发生,中央军委意欲已打到张掖、临泽、高台的西路军策应“西安事变”军事全局,忽而命令停止西进,忽而命令急速东返,忽而命令就地坚守。西路军孤军深入,就已经犯了兵家大忌;在深入河西后,中央军委又指挥不定,贻误西进或东返的战机,致使马步芳的军队、民团倾巢出动,将西路军围困在张掖、临泽、高台。面对数倍于我的敌人,西路军指战员浴血拼杀于高台城下,喋血奋战于黑河两岸。他们为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草木为之含悲。然而,身经百战的21800人的西路军将士终因弹尽援绝,一部分英勇牺牲,一部分被俘,一部分被打散。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革命的一幕历史悲剧。

那些被打散的西路军战士犹如没娘的孤儿,失群的孤雁,流落在在祁连山中,流落在河西各县。他们之中有9位逃脱了马家军的围追堵截,或乞讨,或打短工,吃尽了千辛万苦,先后辗转流落在敦煌。

据中共酒泉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所编《酒泉地区红西路军老战士小传》载,流落敦煌的9位红西路军战士的小传如下:

1.陈大志,男,汉族,1916年9月出生于四川平昌五松村的一户农民家中。陈大志8岁开始在本村上学,12岁辍学在家放牛。1933年9月,红军在五松村扩红,陈大志踊跃报名参军,编入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八团,在团部任司号长。1936年10月,陈所在的三十军和五军、九军及总部直属部队奉命西征,西渡黄河,转战于河西走廊。其间曾与数倍与我的马步芳军和地方民团展开过一系列英勇卓绝的战斗。1937年3月,红军从张掖梨园口进入祁连山。石窝分兵后,陈大志被编入左支队,在山中同敌人周旋43天后,从肃北石包城又冲出祁连山,继而在安西城、王家营、白墩子与马家军的战斗中负伤6处,与部队失散。

1937年5月至9月,陈大志先后在安西北湖的一蒙族牧民家和安西柳沟的一农户庞宗海家,一边养伤一边劳动。1937年10月,陈大志辗转来到敦煌,在转渠口张进新家放羊两年。1940年枪伤复发,在县城四川会馆养伤两年。1941年康复后,跟同乡张信发学理发,两年后出师,与师傅合伙开业,直至解放。陈大志1957年加入合作社,1958年调城关镇理发店理发,1981年8月退休。1983年,陈大志被选为敦煌县政协委员。1984年9月,陈大志享受离休待遇。1985年3月4日,病逝于敦煌。

2.李贵鸿,男,汉族,1918年出生于四川阆中县老观乡一个贫农家中。李贵鸿童年屡遭不幸,1岁半丧父,5岁丧母,9岁、11岁祖父祖母先后去世。1933年5月,工农红军到达邻县仓溪城,15岁的李贵鸿闻此喜讯后,便投奔仓溪城参军。李贵鸿参军后被编人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在保卫局任通讯员。1935年元月,李贵鸿随军长征,离仓溪,经巴中,过旺仓,南下翻夹金山,到达雅安。1936年元月再翻夹金山,又翻二郎山到甘肃岷县。尔后抵会川、会宁,最后到达靖远。1936年10月,四方面军总部与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奉命西征,西渡黄河,拼杀于河西走廊。在一次急行军中,李贵鸿因双脚冻坏,加之又负伤,到了张掖的高崖子地方,终因双脚寸步难行而掉队。后摸索尾随一夜,行至临泽沙井子,天已大亮,便躲入当地老乡张其三家。李贵鸿在张家躲数日后换上便衣,经张引见,又转移到当地西路壕庙看庙老人廖治培处,继续养伤避难。因李贵鸿与廖治培是四川老乡,故廖对李照顾甚周,李贵鸿在此处秘密隐蔽近半年。1937年。5月,李贵鸿伤痊愈,便告别廖治培老人,假扮僧人去云游各地。1938年3月,李贵鸿在临泽县鸭暖村化缘,被保长抓了兵。1948年12月,在玉门驻防时,李贵鸿趁机脱离了国民党部队,行医为生。

1952年4月25日,李贵鸿在敦煌重新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永宁区卫生所、南湖卫生所、县医院、吕家堡卫生所当医生。1960年,李贵鸿请假回四川老家探亲。1978年重返敦煌,落户到党河乡大庙四队从事农业生产。1984年,敦煌县民政局给李贵鸿颁发了“红西路军老战士光荣证”,并将其本人及其亲属户口农转非,每月发给生活补助费40元。

3.高存福,男,汉族,1919年4月出生于四川邛崃县三河乡一个农民家庭。高存福幼年在本村上小学,毕业后务农。1934年7月,高存福在故里三河乡加入工农红军,在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勤务班当战士。1935年8月,红军进军至四川芦山后,高存福被调往红军新剧团二团当马夫。红军长征到岷县时,高存福因病掉队,被红五军三十四团三营九连收容。1936年10月下旬,高存福随军过黄河,血战河西走廊。1937年3月,在临泽南流沟撤退时,高存福因负伤离开了红军队伍。1937年4月,高存福在祁连山中隐蔽时,被马步芳军队的搜索队捕获,编入马部补充团三营一连当兵。在此期间,高存福曾五次逃跑都被抓回。第六次,高存福终于逃出虎口。1949年,高存福到拉配泉公路段当了养路工人。

1949年9月,敦煌解放,高存福再次参加革命,被分配到县公安局工作。1951年,高存福调土改委员会后去酒泉地区干校学习。1952年5月去玉门参加土改,同年11月回到敦煌。1954年,经人介绍,高存福到贾明理发店理发。1957年,高存福自开理发店。1961年8月,其理发店转入县服务公司,高存福继续从事理发工作。1966年,高存福调县综合理发店工作至1981年退休。

4.吴炳成,男,汉族,1912年元月出生于甘肃省山丹县城一个贫苦艺人家中。吴炳成自幼随父兄学艺(拉二胡、唱小曲),先后在山丹、永登沿街卖唱为生。1936年10月,吴炳成在永登一条山卖艺时,巧遇红西路军部队,经红军某部宣传员动员指引,参加了红军。行军至古浪后,吴炳成被编入红三十军二团二营二连二排三班当战士。1937年3月,红西路军从梨园口进入祁连山。石窝分兵后,吴炳成被编入左支队。43天后,左支队从肃北石包城出祁连山,进攻安西城失利。队伍在白墩子战斗中被打散后,吴炳成逃回山丹老家,重操旧业,仍沿街卖唱。同年6月,吴炳成在张掖街头卖唱时,被马步芳军队抓了兵。1938年4月,吴炳成随军到永昌后,即开小差逃回民乐,继续沿街卖唱。1942年,吴炳成到玉门油矿当工人。1945年,吴炳成来到敦煌,到秦剧团拉胡琴。1949年9月,敦煌解放后,吴炳成继续在秦剧团工作至1965年退休。1984年9月,吴炳成的待遇由退休改为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