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麻瑞亭治验集
14600900000017

第17章 内科病证(9)

诊断:胆道阻塞性黄疸。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泄热退黄。

处方:茯苓9g,泽泻9g,炒杭芍12g,制首乌30g,粉丹皮9g,广橘红9g,瓜蒌仁12g,法半夏9g,广郁金9g,延胡索9g,北沙参12g,广木香3g,茵陈15g,生大黄5g。3剂,水煎温服。

11月16日二诊:药后胁痛已愈,大便仍不利。脉细濡,关寸大,舌苔白腻。

上方去广木香,增生大黄为6g,加连翘9g,赤小豆12g。5剂,水煎温服。

11月21日三诊:药后巩膜黄染明显减轻,自感尚可。脉细濡,弦短紧,关寸大,舌苔白腻。

原方去瓜蒌仁、广木香,减生大黄为3g,加炒杏仁9g,连翘9g,丹参15g,旋覆花6g。10剂,水煎温服。

12月7日四诊:药后自感尚可,1周前夜间又胁痛。脉细濡弦,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原方去生大黄,增广橘红为12g,减北沙参为9g,茵陈为12g,加柴胡9g,砂仁4g。6剂,水煎温服。

12月14日五诊:药后尚可。感冒1天,发烧,咽干,大便干。脉细濡弦,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原方去泽泻、广木香、生大黄,减茵陈为12g,加生苡仁9g,炒麻仁9g,柴胡9g,砂仁4g。6剂,水煎温服。

12月22日六诊:药后好转。昨晚又感胁痛不适。脉细濡弦,关寸大,舌苔白薄腻。

原方去广橘红、瓜蒌仁、广木香、生大黄,加炒枳实9g,炒杏仁9g,半枝莲9g,柴胡9g,连翘7g,番泻叶1.5g。10剂,水煎温服。

1987年1月2日七诊:黄疸已退。脉细濡,左弦,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原方去广橘红、瓜蒌仁、广木香、生大黄,加炒枳实9g,炒杏仁9g,半枝莲9g,柴胡9g,炙米壳3g,姜厚朴12g。10剂,水煎温服。

1月24日来函称:上方服20剂,诸症均愈。

例4:吴某,女,71岁。1988年4月22日初诊。自诉:去年2月患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经治疗,时好时差。近来加重,胸胁胀闷,呃逆,目黄,尿黄。

脉濡滞浑,稍弱,关寸略大,舌质淡,苔黄腻。

辨证:脾湿肝郁,胆胃上逆,湿热瘀阻发黄。

诊断:急性黄疸型肝炎。

治则:健脾渗湿,疏肝平胆,和胃降逆,泄热退黄。

处方:猪苓片12g,泽泻9g,炒杭芍15g,制首乌30g,粉丹皮9g,广橘红9g,焦山栀9g,炒大黄6g,茵陈30g,连翘9g,半枝莲9g,白花蛇舌草9g。2剂,水煎温服。

4月25日二诊:药后腹泻数次,诸症均减轻。脉细濡,稍浑,关寸较大,舌质淡,苔黄腻。

上方去炒大黄,增制首乌为40g,半枝莲为12g,白花蛇舌草为12g,减猪苓片为9g,加全瓜蒌9g,法半夏9g,淡竹茹9g,赤小豆12g。5剂,水煎温服。

4月30日三诊:药后诸症好转,思食,黄疸减轻,精神好转,大便正常,尿已利。脉细濡,右弦,两关、左寸较大,舌质淡,苔白腻。

原方去广橘红、炒大黄,增制首乌为40g,半枝莲为12g,白花蛇舌草为12g,减猪苓片为9g,加炒枳壳9g,全瓜蒌12g,法半夏9g,淡竹茹9g,赤小豆12g。5剂,水煎温服。

5月14日四诊:脉证均好转。近日检查:黄疸指数14U,肝功正常,胰腺管、胆管下端均扩张。

原方增制首乌为40g,半枝莲为12g,白花蛇舌草为12g,减猪苓片为9g,茵陈为20g,炒大黄为5g,焦山栀为7g,加全瓜蒌12g,法半夏9g,广郁金9g,淡竹茹9g。6剂,水煎温服。

5月21日五诊:药后精神好转,每天能食4—5两,大便日1—2次。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厚黏腻。

原方去广橘红,增制首乌为40g,半枝莲为12g,白花蛇舌草为15g,减猪苓片为9g,炒大黄为5g,加炒枳壳9g,全瓜蒌12g,法半夏9g,广郁金12g,北沙参30g。6剂,水煎温服。

5月28日六诊:药后诸症消退,黄疸继续消退,大便每天1次,仍呃逆。

脉细濡,关寸较大,左寸关滞,舌苔白腻。

原方去广橘红、焦山栀,减茵陈为20g,炒大黄为4g,加炒枳壳9g,全瓜蒌12g,法半夏9g,广郁金9g,炙米壳3g,北沙参30g,姜厚朴12g。6剂,水煎温眼。

6月18日七诊:药后尚可,巩膜轻度黄染,胸痞闷,纳食尚可。脉细濡。

关寸较大,舌苔白薄腻。

原方去炒大黄,增制首乌为40g,半枝莲为12g,白花蛇舌草为15g,减茵陈为20g,焦山栀为7g,加全瓜蒌12g,法半夏9g,广郁金9g,北沙参20g,车前草9g。6剂,水煎温服。

7月2日八诊:近因天气热,不思食,喜食瓜果,精神欠佳。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满腻。

原方去炒大黄,增制首乌为40g,半枝莲为12g,白花蛇舌草为15g,减猪苓片为9g,茵陈为20g,加全瓜蒌12g,法半夏9g,广郁金9g,北沙参9g,车前草9g。6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急性传染性无黄疸型肝炎

急性传染性无黄疸型肝炎系因脾湿肝郁,胆胃气逆,木郁克土,感受不正之气所致。

【脉证机理】平人脾土健运,肝木条达而不郁,故胁痛不作。

由于饮食劳倦而伤脾,脾失健运而运迟,情志不遂而伤肝,肝气郁滞而化热。脾湿肝郁,致使胆胃不和,湿热内蕴,易感外邪。当此之时,若感受不正之气,虽因湿热较轻,而不发黄。然土湿木郁,肝气不舒,横冲胁肋,则病胁痛。脾湿肝郁,故症见脘腹胀满,倦怠无力,心烦易怒。肝木郁滞,化热传脾,移于膀胱,故溲溺黄少而不利。脾湿肝郁,致使胆胃不降,故而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胸胁胀满。胆胃上逆,相火上扰,故而口苦口臭,头目晕眩。脾湿肝郁,胆胃不降,故脉现细濡,稍弦,关寸较大,或右脉偏弦,舌苔白腻。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清肺理气,化瘀止痛。

【方药】茯苓9g泽泻9g炒杭芍12g粉丹皮9g制首乌20g佛手片12g全瓜蒌9g法半夏9g广郁金9g川楝子9g延胡索9g泽兰30g草蔻仁6g

水煎温服。

【方解】茯苓、泽泻健脾渗湿;炒杭芍、粉丹皮、制首乌平胆疏肝;广郁金、佛手片、全瓜蒌、法半夏清肺理气,宽胸降逆;延胡索、川楝子疏肝止痛;泽兰化瘀消胀;草蔻仁健脾行瘀。

【加减】上热重者,去制首乌,加黄芩炭6—9g,平胆以清上热。肺气壅滞、胸闷明显者,改佛手片为陈枳壳9g,开滞顺气以宽胸。肝气郁滞、胁痛明显者,加制香附6—9g,丹参15g,疏肝化瘀以止痛。肝气郁滞、胁痛明显、热象不重者,加天台乌9g,行气以止痛。脾湿肝郁、腹胀尿少者,加滑石粉12—15g,清利湿热以消胀。转氨酶高者,加半枝莲15g,或加炒五味子15g,或加大青叶6g,化瘀解毒以降转氨酶。胃气上逆、呕恶、不思食者,加煨生姜6g,降冲逆而止呕。脾大者,加炙鳖甲15g,化瘀以消痞块。

【忌宜】忌食辛辣刺激及腥荤食品,切忌酒类,以清淡食品,高糖、高蛋白饮食为宜。

【按语】急性传染性无黄疸型肝炎包括“乙肝”等无黄疸型肝炎,以胁痛为主,属肝郁胁痛范畴。因脾胃不和,升降失司,肝胆不调,化生湿热,复感不正之气而发病。其湿热程度较黄疸为轻,所以不见发黄;其脾湿肝郁程度较黄疸为重,所以胁痛明显。治疗重在调理肝脾,清降肺胃,兼以化瘀止痛,使土木冲和,气血调畅,病可向愈。

【临床医案】

例1:武某,男,43岁。1972年10月4日初诊。自诉:头昏,心慌,脘腹作痛,腹胀,肝功不正常(数据不详)1年余,某医院诊断为无黄疸型肝炎。

经住院治疗已减轻,然诸症仍存在。脉细濡,稍弦,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脾湿肝郁,胆胃上逆,气滞血瘀。

诊断:慢性乙型肝炎。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化瘀止痛。

处方:茯苓12g,泽泻9g,黄芩炭9g,炒杭芍9g,粉丹皮9g,广橘红9g,全瓜蒌9g,法半夏9g,广郁金9g,天台乌9g,川楝子9g,草蔻仁9g,白茅根30g,泽兰30g。3剂,水煎温服。

10月19日二诊:药后腹胀减轻,肝区仍时痛,纳食尚可。脉细濡、弱,关寸略大,舌苔白腻。

上方加炒枳壳9g,茵陈15g。3剂,水煎温服。

10月26日三诊:近几天又腹胀,不欲饮食,大便不利,有时肝区作痛。

查:肝在剑下3cm,肋下2cm,压痛不明显。脉细濡,关寸大,舌苔白腻。

原方去天台乌,加延胡索6g,厚朴花12g。5剂,水煎温服。11月3日四诊:肝区痛减轻,烦热不适。查肝功:转氨酶300U,碘,絮浊,硫酸锌20U。脉细濡,关寸大,舌苔白腻。

原方加丹参15g,厚朴花12g,延胡索6g,炒枳壳9g,去天台乌。5剂,水煎温服。

11月14日五诊:近几天腹胀,小便黄,面目浮肿,肝区痛不显,不思饮食。脉细濡,稍涩,右关寸略大,舌苔白灰腻。

原方去草蔻仁、天台乌,加炒枳壳9g,厚朴花12g,延胡索6g。5剂,水煎温服。

12月2日六诊:午后腹胀较前好转,肝区时痛,二便尚调。脉细濡,右稍涩,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原方去草蔻仁、天台乌、炒杏仁,加炒枳壳9g,厚朴花12g,延胡索9g。5剂,水煎温服。

1973年1月7日七诊:上药服10剂,服药期间腹胀减轻,纳食增加,日食7—8两。查肝功:转氨酶正常,麝浊16U,锌浊18U,高田氏(±),絮浊(++)。脉细濡,稍浑,关寸较大,舌苔白花腻。

原方加柴胡9g,丹参15g。5剂,水煎温服。

1月21日八诊:肝区时痛,时腹胀,胸闷胀,天气变化时明显。脉细濡,尺大而涩,舌苔白腻。

原方加柴胡9g,车前草18g,延胡索6g。5剂,水煎温服。

2月12日九诊:诸症减轻,有时肝区微痛,大便正常,小便稍黄,腹部时胀。日前查肝功,正常。脉细濡,两关寸较大,舌质淡,苔白腻。

原方加柴胡9g,佛手片15g,去广橘红。5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2:全某,女,39岁。1988年5月2日初诊。自诉:胸胁闷胀,肝区痛,半年余。在当地医院查肝功,提示:表面抗原阳性,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经治疗,无明显好转。脉细濡、滞,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肝胆不调,气滞血瘀。

诊断:慢性乙型肝炎。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化瘀止痛。

处方:茯苓9g,泽泻9g,炒杭芍12g,制首乌30g,粉丹皮9g,广橘红9g,炒杏仁9g,法半夏9g,广郁金9g,泽兰15g,半枝莲9g,白蔻仁5g,柴胡9g,白花蛇舌草12g。6剂,水煎温服。

5月9日二诊:药后脉证稍有好转。

上方去泽兰,加延胡索9g,丹参15g,北沙参12g。10剂,水煎温服。

5月21日三诊:药后诸症好转。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原方去炒杏仁、泽兰,增炒杭芍为15g,半枝莲为12g,加全瓜蒌12g,延胡索9g,丹参20g,北沙参15g。10剂,水煎温服。

6月6日四诊:药后诸症明显好转,精神、食纳均佳。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原方去炒杏仁、泽兰,增炒杭芍为15g,制首乌为40g,半枝莲为12g,白花蛇舌草为15g,加全瓜蒌12g,延胡索9g,北沙参20g,丹参15g。10剂,水煎温服。

6月20日五诊:药后诸症明显好转,无明显不适。近日查肝功,正常。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

原方去泽兰,减柴胡为7g,加延胡索9g,丹参15g,炮干姜3g。10剂,水煎温服。嘱查“两对半”。

7月25日六诊:药后尚好。查“两对半”,1、4、5阳性。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

原方去泽兰,增炒杭芍为15g,半枝莲为12g,减柴胡为9g,加连翘9g,丹参15g。10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系因脾湿肝郁,胆胃不降,二木横克二土所致。

【脉证机理】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平人水土温暖,肝木调畅而不郁,所以胁痛不作,痞积不生。

由于情志抑郁,饮食不节,致使脾湿增而中气不能运化。肝气郁而疏泄不利,或病黄疸。黄疸虽退,正气未复,可致肝木横冲,气血瘀滞于胁下,而作胁痛,久之则作痞积。肝胆同气,脾胃同源,脾湿肝郁,胆胃必逆,故症见恶心呕吐,食少厌油。胃气上逆,阻隔相火,不能下潜,弥漫于上,故而头目晕眩,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肝脾双郁,运化迟缓,故而脘腹胀满,乏困无力。肝藏血而华色,久病正气耗伤,气血瘀滞,故而面色晦暗不鲜,精神萎靡不振,胁肋胀痛或刺痛,肝脾肿大,而成肝脏早期硬化,是为痞积。血瘀脉络,气滞不行,故体表出现蜘蛛痣及肝掌。肝脾郁而不升,胆胃逆而不降,甲木化生相火,逆刑肺金,肺热不能降敛,而成上热下寒,升降反作,诸症相继而生。肝脾瘀滞,故脉现细濡,右偏弦,关寸较大,舌苔白腻,或见舌质暗淡,或有瘀斑。

【治则】健脾渗湿,平胆疏肝,清降肺胃,化瘀止痛。

【方药】茯苓9g泽泻9g炒杭芍12g粉丹皮9g制首乌30g佛手片12g全瓜蒌9g法半夏9g广郁金9g川楝子9g延胡索9g北沙参12g半枝莲9—12g

水煎温服。

【方解】茯苓、泽泻健脾渗湿;炒杭芍、粉丹皮、制首乌疏肝平胆;广郁金、北沙参、佛手片、全瓜蒌、法半夏清肺和胃,行瘀降逆;延胡索、川楝子、半枝莲疏肝止痛,清热解毒。

【加减】纳差者,加白蔻仁6g,或加草果仁5g,和胃健脾,以增食纳。腹胀运迟者,加鸡内金9g,砂仁6g,或加草蔻仁6g,健脾和胃,化瘀消胀。胸膈闷满者,改佛手片为陈枳壳9g,利气降逆以宽胸。胁痛重者,加丹参12g,嫩桑枝30g,疏肝行瘀以止痛。肝脾大、早期肝硬化者,加泽兰30g,炙鳖甲15g,化瘀消胀,散结止痛。偶见轻度黄疸,在10—20个单位之间者,加茵陈蒿15—20g,改制首乌为生首乌30g,清利湿热,滋肝以退黄。舌苔厚腻、口臭难闻者,加天花粉12g,或加粉葛根9g,清肺降胃以除浊。转氨酶高者,加板蓝根9g,增半枝莲为15g,清热解毒以化瘀。脉左弦,关尺大,偏于肝脾郁陷者,去泽泻,加甘草6g,柴胡9g,丹参15g,泽兰15g,甘缓疏肝,活血化瘀,以升肝脾之郁陷。脉沉细、关尺略显、无热象者,加桂枝6—9g,疏肝以升陷。生姜辛辣,助肝胆之燥热,非气逆作呕、饮食即吐者酌加煨生姜6g,降冲逆以止呕吐外,一般不用。

【附方】

慢肝丸

主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功能:健脾疏肝,和胃平胆,化瘀止痛,滋养精血。

组成:茯苓75g,泽泻60g,银柴胡45g,炒杭芍60g,粉丹皮45g,制首乌75g,全当归45g,广橘红60g,炒杏仁60g,法半夏60g,广郁金60g,延胡索45g,丹参75g,泽兰150g,降真香60g,川厚朴45g,鹅枳实30g,生白术45g,大野党75g,焦鸡内金45g,砂仁45g,桑白皮60g,怀山药150g,广木香30g,草蔻仁45g。

制法:共为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10g。

服法:每日早、晚各服2—3丸,温开水送服。头痛、胸闷不适者,用柴胡煎汤送服。腹痛腹胀者,用生姜煎汤送服。

【忌宜】忌食腥荤及辛辣刺激食品,戒烟、酒、色;以清淡饮食,高糖、高蛋白食品为宜。注意休息,勿劳累。

【按语】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均以肝脾大、胁痛为主症,在治疗上大同小异,所以一并论述。

慢性肝炎系因黄疸型肝炎或无黄疸型肝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当,迁延不愈而成。既成慢性肝炎,治疗仍不及时或不当,一误再误,可转化为早期肝硬化。

再度延误可转化为晚期肝硬化合并腹水。肝炎患者,不戒酒色,或因过劳,有转化为肝坏死者,出现重度黄疸,危症迭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