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心悸者,加柏子仁9g,养心安神止悸。血小板过低、腰痛、心烦、气馁者,加枸杞9—12g,滋肾柔肝。纳食不消者,加鸡内金9—12g,健脾以助运化。心烦心悸、面色苍白者,加煅磁石9—12g,补肾纳气,镇肝潜阳。瘀血瘀斑者,去白茅根,加青浮萍9g,化瘀通络消斑。肾虚脉浮,上有虚热,舌燥口干,或鼻衄者,加刺海参30g(炖烂,分3次服,每周1次),补肾填髓,滋补精血。阳虚畏寒、神疲乏力者,加血鹿茸(研极细粉,分两次冲服)0.3g,崇阳温肾,以济神魂。肾虚精冷者,加大海马(研极细粉,分两次冲服)1g,补肾壮阳,以暖精血。白细胞过低,阳虚卫外不固,易于感冒,甚至高烧者,不可发汗退热(夺血者勿汗),酌加柴胡、连翘、浮萍,清调营卫以退热。
若高烧仍不退者,配以输血、输液等疗法,以救危急。熟地、阿胶、首乌、苁蓉、巴戟天等滋补之品可相机加减而用之。辛散、破气、伤中、寒凉之品,系慎用或禁用之列,用必伤正,贻患无穷。
【丸药】
海鹿丸
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功能:健脾暖肾,滋肝养血,补气和胃,益精填髓。
组成:刺海参100g,大海马15g,焦白术10g,血鹿茸(洗净,蒸熟,晒干)5g,茯苓20g,炒赤芍20g,全当归20g,川芎10g,肉桂5g,炒杏仁10g,炒杜仲30g,法半夏10g,大野党30g,红参20g,北沙参30g,补骨脂20g,鹿角胶20g,紫蔻仁10g,鸡内金10g,怀山药20g,生地炭20g,山萸肉30g,生黄芪50g,枸杞20g。
制法:上24味,研细粉,炼蜜500g为丸,每丸重9g。
服法:早、晚各服两丸,温开水送服。
【附方】生血散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功能:温中暖下,补肾生血。
组成:小茴香120g,黑矾60g。
制法:共炒至微黑色,晾透,研细末。
服法:日服2g,分两次冲服。
说明:黑矾生用有毒,伤脾胃。炒可去其毒,故须炒用。
【忌宜】忌生冷、黏腻难化之品,忌烟酒,忌食母猪肉、无鳞鱼、宿根菜、天鹅肉、荞面;宜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之品,以食骨髓油炒面、鸡、鱼、肉、蛋、海参等富含高蛋白之食品为宜;忌房劳,不宜重劳;严重者需卧床休息。
【按语】再生障碍性贫血多系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严重及经久不愈的疾病等因素内伤脏腑,致使内脏虚损,气血生化匮乏所致,分急性、慢性两种。
其属于中医学的“血虚劳损”范畴。纵观《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后世诸医哲之有关论述,并验之临床,本病的治疗原则以滋补气血为主,兼以健脾和胃,调理脏腑气机。俾使中气运转,则紊乱之脏腑气机渐复其升降之常,化源开而气血渐旺而趋向愈。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脉现浮滑而促动,血象过低,出血不止,来势多凶猛,病变迅速,易于感染,甚则因感染而致高烧不退,个别患者症见头痛如裂。此多系阳浮于上,治疗以清上敛肺为主,配合输血、输液,争取治疗之回旋余地。
输血为本病的有效疗法之一。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多而致贫血严重者及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血色素低于5g%,红细胞低于150万/mm3者应立即输血,续其元气,以解燃眉之急。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来势较缓,脉多现细濡之象。贫血不严重者在治疗上有回旋余地,可暂不输血,及时地以药物治疗。合理输血可促使造血机能的恢复,但不可滥用。当输者应立即输血;可输可不输者尽量不输;不当输者绝对不输,以免形成对输血的依赖性,而不利于自身造血机能的恢复;必须输血者亦应使输血间隔逐渐延长,以至脱离输血为止。本病以输新鲜全血最为理想。
临床证实,党参能促进红细胞再生,但抑制白细胞再生;沙参能促进白细胞再生;黄芪能促进红细胞再生,不抑制白细胞再生;人参既能促进红细胞再生,也能促进白细胞再生。因之,白细胞过低、抵抗力极弱、极易感染发热者,用人参或黄芪代替党参,既可去党参之弊,以固表卫,又可补气生血,一举两得。阿胶、鹿角胶、浮萍均能促进血小板再生。阿胶、鹿角胶长于止血,故出血者必用之。浮萍化瘀通络,功擅消斑,故出现瘀血斑者必用之。
验之临床,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服用氯霉素等药物而诱发者占相当的比例。
因此,医者在临床中对氯霉素等药物之应用应持慎重态度,不可滥用。
【临床医案】
例1:杨某,男,36岁。1974年2月18日初诊。自诉:患再生障碍性贫血3个月。头昏耳鸣,心慌气短,乏困无力,经常鼻衄,牙龈出血,午后发热,体温稍高。1973年11月,自觉全身乏力。1974年1月6日,因牙龈出血不止,精神萎靡,心悸气短,住某医院治疗,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经输血、中西药治疗无效。
诊查:血虚貌,神志清,精神差,未见出血点及瘀斑。体温38.9℃—39.2℃。查血:血色素2.2%,网织红细胞0.5%,红细胞112/mm3,白细胞4500/mm3,中性42%,淋巴58%,血小板5.4万/mm3。脉细濡,稍革,滑动,关寸大,舌苔白涩腻。
辨证:中气虚败,肝脾不升,肺胃不降,上热下寒,精血不藏。
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
治则:健脾疏肝,清肺和胃,温肾潜阳,滋益精血。
处方:茯苓9g,炒白术9g,炒杭芍15g,肉桂6g,生地炭30g,全当归12g,炒杏仁9g,山萸肉15g,法半夏9g,覆盆子15g,阿胶(烊化)9g,煅磁石12g,柏叶炭12g,北沙参12g,制附片9g,炒干姜9g,红参(另煎)9g,三七粉(分两次冲服)3g。5剂,开水煎服。
收住院。
3月29日:服药30剂后,精神好转,食纳增加,体温正常,可下床活动。
脉细濡,稍数,关寸较大,舌苔白,根腻。
2月18日方改炒杭芍为炒赤芍15g,去柏叶炭、煅磁石、制附片,减红参为6g。5剂,水煎温服。
11月27日:8个月来,患者病情日渐好转,精神佳,食纳增,两腿已有力,身上时有出血点,牙龈时出血。
据脉证,曾先后在原方中加党参、广陈皮、女贞子、枸杞子、桂圆肉、炒白及、炒杜仲、补骨脂、柏子仁、炙米壳、棕榈炭等药,输血5次,共1000ml。
12月26日:无明显不适。查血:血色素7.9%,网织细胞1.2%,红细胞401万/mm3,白细胞7700万/mm3,血小板6.5万/mm3。脉细濡、稍紧,关寸略大,舌苔白薄腻。
患者自1974年2月18日入院,住院11个月,自觉症状消失,血常规基本正常,12月29日基本痊愈出院。
1982年4月19日诊:患者自诉:近七八年来,饮食正常,精神好,能胜任工作。每年春节后,自感身困乏力,牙龈少量出血,稍事休息,即恢复正常。
未服药。查血:红细胞550万/mm3,血红蛋白13.5%,网织红细胞0.8%,血小板8.6万/mm3,白细胞10800万/mm3,淋巴37%,单核3%。脉细濡,右关寸较大,舌苔白,根腻。
处方:茯苓9g,炒白术9g,炒赤芍9g,生地炭9g,粉丹皮9g,广橘红9g,炒杏仁9g,炒杜仲12g,法半夏9g,党参15g,北沙参12g,广木香5g,泽兰15g,草蔻仁5g,鹿角胶(烊化)9g。10剂,带回原籍服用。
随访至2001年,体健如常人。
例2:李某,男,28岁。1957年2月22日初诊。自诉:患“再生障碍性贫血”近4年,先后经三所医院确诊。至1957年2月,共住院3年零8个月,输血18000ml,不见好转,现每半月仍需输血200ml维持。
诊查:乏困无力,头昏失眠,心慌气短,鼻衄,齿衄,面色白,精神萎靡,全身紫斑,牙龈黑,动即出血。脉细濡、滑数,两关寸大,舌质绛,舌苔白腻。查血:白细胞4000/mm3,中性40%,淋巴60%,红细胞250万/mm3,血红蛋白5.0%,血小板3万/mm3。
辨证:中气虚败,肝脾不升,肺胃不降,上热下寒,精血不藏。
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
治则:健脾疏肝,清降肺胃,温肾潜阳,滋益精血。
处方:茯苓15g,焦白术15g,炒杭芍15g,全当归10g,川芎9g,肉桂6g,炒杏仁9g,法半夏9g,炒杜仲15g,党参30g,生黄芪30g,怀山药30g,山萸肉30g,阿胶(烊化)12g,北沙参12g,补骨脂12g,煅磁石9g,制附片6g。5剂,开水煎服。
收住院。
上方随证加甘草、红参、三七粉、海马、鹿角胶、广橘红、枸杞等药,连续服用7个月,输血800ml,临床症状消失。查血:白细胞8000万/mm3,红细胞400万/mm3,血小板8万/mm3,血红蛋白12%。基本痊愈出院,并胜任工作。给服海鹿丸,巩固疗效以善后。
两年后复查:血小板15万/mm3,其他各项均正常。后结婚,生两子一女,均体健。
随访至1980年,未复发,并能胜任日常工作。
例3:刘某,男,13岁。1979年3月6日初诊。自诉:1978年12月面色开始发黄,1979年1月12日因鼻衄不止,在某医院输血200ml,未确诊。后经某医院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治疗。输血800ml,内服中西药,病情无明显好转。
查血常规:血色素4.0%,红细胞116万/mm3,白细胞3800万/mm3,中性52%,淋巴48%,血小板3.1万/mm3。脉细濡、稍动,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辨证:脾肾虚寒,肺胃虚逆,精血亏损。
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
治则:健脾和胃,清肺降逆,温暖中下。
处方:茯苓9g,焦白术9g,炒赤芍12g,全当归12g,川芎9g,广陈皮9g,炒杏仁9g,法半夏9g,炒杜仲9g,党参15g,草蔻仁6g,北沙参12g,石菖蒲9g,柏叶炭12g,炒干姜9g,阿胶(烊化)9g。5剂,水煎温服。
3月15日二诊:药后自感精神好转,困乏减轻,唯多汗,日进食5—6两,鸡蛋5个,二便调,血象较前好转。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上方加山萸肉9g。5剂,水煎温服。
3月27日三诊:其兄代诉:患者感冒5天,初体温38.5℃—39.1℃,现体温已正常。23日、24日鼻衄,出血量较多。3月25日输血200ml,3月26日又鼻衄1次,约半小时,量较多。近3天未大便,精神、食纳可。3月18日查血常规:血色素5.0%,红细胞242万/mm3,白细胞4000万/mm3,中性58%,淋巴42%,血小板3万/mm3,网状红细胞0.5%。
原方去炒干姜,加山萸肉15g。3剂,水煎温服。
4月5日四诊:自感无明显不适,仅易出汗。近日面部及头部毛囊感染。3月29日查血:血色素4.8%,红细胞239万/mm3,白细胞4980万/mm3,中性54%,淋巴44%,大单核2%,血小板4万/mm3。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原方减炒干姜为3g,加山萸肉15g。6剂,水煎温服。
4月16日五诊:胸部、臀部出现散在小出血点,无不适感,精神、食纳均佳,二便调。4月9日查血常规:血色素7.4%,白细胞7500万/mm3,中性64%,淋巴34%,单核2%,血小板6万/mm3。今天查血:血色素6.0%,红细胞250万/mm3,白细胞5850万/mm3,血小板5.4万/mm3。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薄腻。
原方减炒干姜为6g,加山萸肉15g。6剂,水煎温服。
4月23日六诊:自感精神较前明显好转,食纳佳,无明显不适。查血常规:
血色素6.0%,红细胞312万/mm3,白细胞6800万/mm3,血小板7.8万/mm3。
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薄腻。
原方减炒干姜为6g,加山萸肉15g。6剂,水煎温服。
5月3日七诊:精神好,纳可,感冒两天,鼻塞,流清涕,腹泻,日2—3次。查血常规:血色素5.4%,红细胞300万/mm3,白细胞7200万/mm3,血小板6.5万/mm3。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薄。
原方加山萸肉15g。6剂,水煎温服。
5月14日八诊:感冒已愈,无任何不适。查血常规:血色素7.0%,白细胞6100万/mm3,血小板7.1万/mm3。
原方加山萸肉15g。6剂,水煎温服。
6月27日九诊:无不适感,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薄。
原方加山萸肉15g,制首乌15g。20剂,水煎温服。
9月13日十诊:查血常规:血色素7.1%,白细胞6250万/mm3,血小板9.1万/mm3。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薄。
原方去柏叶炭,加山萸肉15g,制首乌15g,补骨脂6g。10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4:齐某,女,20岁。1979年12月3日初诊。自诉:头昏、乏困、眼花6年。多家医院诊为增生性骨髓象、再生障碍性贫血恢复期。经治疗,效不显,现仍感乏困无力,头昏,经常鼻衄。查血常规:血色素5.0%,红细胞270万/mm3,白细胞10900万/mm3,中性56%,淋巴44%,血小板6.4万/mm3。
脉细濡、稍涩、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肺胃虚逆,脾肾虚寒。
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恢复期)。
治则:健脾疏肝,清降肺胃,温暖中下。
处方:茯苓9g,甘草6g,炒赤芍12g,生地炭12g,全当归9g,广橘红9g,法半夏9g,党参15g,柏叶炭15g,山萸肉15g,草蔻仁9g,棕榈炭12g,炒干姜5g,阿胶(烊化)9g。5剂,水煎温服。
12月10日二诊:头痛头昏,下午腿肿胀,夜间咳嗽甚。查血常规:血色素6.0%,红细胞142万/mm3,白细胞11400万/mm3,中性54%,淋巴46%,血小板10.5万/mm3。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上方加骨碎补12g。5剂,水煎温服。12月17日三诊:咳嗽较重,下午腿肿胀。查血常规:血色素7.0%,红细胞352万/mm3,白细胞9200万/mm3,中性38%,淋巴61%,单核1%,血小板9.1万/mm3。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薄腻。
原方加骨碎补15g。15剂,水煎温服。
1980年1月9日四诊:近两三天头痛,腿乏困,膝关节痛,目涩,精神好转。查血常规:血色素6.0%,红细胞304万/mm3,白细胞7400万/mm3,中性71%,淋巴28%,血小板7.1万/mm3。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原方加骨碎补15g,小蓟炭12g,改阿胶为鹿角胶(烊化)9g。3剂,水煎温服。
7月5日来函称:近日流鼻血,乏力,嗜睡。6月30日查血:血色素7.0%,白细胞5800万/mm3,中性50%,淋巴45%,血小板7.0万/mm3。
原前方改阿胶为鹿角胶(烊化)9g,加小蓟炭12g,三七粉(分两次冲服)1g。10剂,水煎温服。
1982年12月9日五诊:鼻衄、乏困、眼花1月余。妊娠6个月。查血常规:血色素6.0%,红细胞203万/mm3,白细胞7200万/mm3,中性62%,淋巴36%,血小板6.8万/mm3。脉细濡、稍累,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原方加焦鸡内金12g。5剂,水煎温服。
婴儿足月顺产。其后仍间断服上方加减。1984年痊愈,至今未复发。
例5:刘某,女,7岁。1980年2月7日初诊。其父代诉:患儿于1979年3月初,因预防“流脑”,服周效磺胺,每日1片。服两次后,发烧,面部出红疹子。3月13日赴某医院求治,经骨髓穿刺,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治疗半年,输血5—6次,每次200ml,内服激素等西药好转,10月初出院。现一般情况可,精神食纳好,无明显不适,胸背、四肢无出血现象,面部出小血点。
查血常规:血色素5.6%,红细胞280万/mm3,白细胞5400万/mm3,中性46%,淋巴54%,血小板5.0万/mm3。脉细濡,关寸较大,舌白苔腻。
辨证:脾肾虚寒,肺气不敛。
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
治则:健脾疏肝,温肾潜阳,滋益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