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大讲堂.隋唐史话
15959700000019

第19章 武则天的统治(上)

武则天出身大贵族大官僚家庭。她的父亲武士,由于参与李唐建国有功,封太原郡公、应国公,任工部尚书,食实封800户,赐田300顷。武则天14岁入宫,当了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她入感业寺为尼。后来高宗又把她召到宫里。武则天入宫时,谦虚谨慎,“卑辞屈体以事后”。王皇后“数称美于上”,于是她当了宸妃。

武则天作了宸妃并不满足,还想当皇后。在封建社会,废立皇后是国家大事,必须得到朝臣的支持。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表示反对,却得到李勣、许敬宗、李义府的支持。永徽六年(655)十一月,武则天被册封为皇后。

关于武则天,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她的为人。唐太宗有一匹烈马,名叫狮子骢,性情暴烈,谁也不敢骑它,也没有人能制服它。武则天说:“我能制服它,但须有三件东西。”太宗说:“要哪三件东西?”武则天说:“我要一条铁鞭,一把铁锤,一把匕首。马不听话,我就用铁鞭抽它;再不听话,我就用铁锤锤它;还不听话,就用匕首刺死它。”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武则天的性格。她执政后,就是用驯马精神控制群臣,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显庆五年(660), 武则天开始参与朝政, 进一步又想夺取皇位。首先,她利用佛教制造登基的舆论。当时和尚法明等编了一部《大云经疏》,宣扬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应当称帝。为此,她下令全国各州都要建立大云寺,藏一部《大云经》,由高僧向群众宣讲,利用宗教迷信为她夺取皇位制造舆论。其次,武则天又叫酷吏付游艺纠合数百人“劝进”。后来,文武百官、和尚、道士等六万余人也跟着上书,表示拥护改唐为周。天授元年(690),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号“圣神皇帝。”

武则天执政以来,继续推行唐初的基本国策:坚持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压抑部分士族,扶助新兴庶族;反对民族压迫,保卫边防安全。她虽然没有重大建树,但并没有把唐朝引向衰败。

武德年间颁布的均田制度,在天授以后继续推行。从现存的敦煌吐鲁番户籍残卷中属于武则天时期的资料看来,仍然记载着“应受田”、“已受田”、“未受田”及“口分田”、“永业田”等。这说明武则天执政时期,均田制度还继续实施。当然,农民受田数量已越来越少,均田制的作用已很有限。

武则天很重视农业。她责成北门学士编写《臣轨》,亲自作序,并下令把《臣轨》作为举人考试科目,和九品官员必读之书。这本书很重视农业,在《利人章》中写道:“然俱王天下者,必国富而粟多。 粟生于农, 故先王贵之。 劝农之急,必先禁末作。末作禁则无游食;人无游食则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 “故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忠臣之思利人者,务在劝导。家足人足,则国自安焉”。她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规定州县官的统治区,如果“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即可升官;反之“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要被降级。垂拱二年(686),她当了皇帝以后,更加抓农业。她还勅令大臣编一本《兆人本业》,颁发给朝集使,要求地方官搞好农业生产。这些政策对农业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农业生产发展的具体表现,首先是粮食产量提高和储备增加。我国考古学者于1971年在洛阳发现了唐代的含嘉仓,这个仓包括290个仓窖,每窖藏谷50万斤,仓储总额是5 803 400余石。含嘉仓还发现登记粮食的铭砖,年代可考者有天授、长寿、万岁通天、圣历等。长安四年(704),大臣杨齐哲说:“神都帑藏储粟,积年充实,淮海漕运,日夕流行”(《唐会要》卷二七)。可见武则天执政时期粮食储备是相当丰富的。

兴修水利是农业发达的另一标志。例如光宅元年(684),于朗州武陵开永泰渠。垂拱四年(688),在巴西利用旧渠道开广济陂,灌田万余亩。于涟水开新弯渠,通海州、沂州、密州。证圣年间,在宝应开白水塘、羡塘。圣历初年,于湖州安吉建石鼓堰,引天目山水灌田。

在政治上压抑贵戚和部分老士族,提高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武则天上台不久,便令许敬宗、李义府改修《氏族志》为《姓氏录》,规定凡是在唐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书限” (《旧唐书》82《李义府传》)。这个做法,就是将参与唐朝政权的庶族都提升为士族,以压抑旧士族地位。

武则天继续发展科举制度, 广泛罗致人才。 隋和唐初举人答卷,没有糊名制度,评卷时容易营私舞弊。武则天上台后,改革科举中试卷管理办法,采用糊名制度,使评卷人不能了解答卷者的姓名,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天授元年(690),她“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长安三年(703),又创武举,以后“每岁如明经、进士之法,行乡饮酒礼,送于兵部”,进行考试。在辅佐高宗时,已开“南选”,她称帝以后, “南选”更盛,从而使岭南、福建等边远地区的人才,得到当官的机会。

为了广揽人才, 她创立“自荐”和“试官”制度,在各阶层中广泛罗致人才,结果使“天下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朝野佥载》卷一)。未经考试“起家至御史、评事、拾遗、补阙者,不可胜数”。在乾封以前吏部选人每年不越数千,垂拱以后,每岁常至五万。这种做法的目的是要以新官僚代替被罢黜的老官僚,尤其要以官位收买天下人心,寻找自己的支持者。但是,不可否认,武则天确实发现、提拔一批贤能俊杰之士。如文臣之中富有才干的狄仁杰、姚崇、魏元忠、杜景俭、郝处俊等;武将中有善于统军御敌足智多谋的娄师德、裴行俭、王孝杰、唐休景等;还有能急言直谏的李昭德、王及善、徐有功等。

由于武则天进行的一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士族势力,使庶族等阶层进一步上升,扩大了政权基础,又注意发展农业并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加之发展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从而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生产力继续发展。全国户口从永徽时的380万户,到她临终时增至610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