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大讲堂.隋唐史话
15959700000023

第23章 繁荣富丽的长安城

唐代的首都长安,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城市,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中心。长安城市的规划,对以后各朝及邻国的首都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安城就是隋朝的大兴城,是由著名建筑家宇文恺设计的。从开皇二年(582), 动工兴建, 到永徽五年(654)外郭城完工为止,前后经历了五十多年,这座都城的建设,是当时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长安城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城市,据考古学者实际测量,城东西长9 550米,南北长8 470米,周长30余公里,全城面积84平方公里,等于今西安旧城的10倍,大于现在北京旧城,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

全城布局严整美观, 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外郭城从东西南三面拱卫皇城与宫城,这是百姓和官员的住宅区,也是长安商业区所在地。经考古发掘了解,外廓城全是板筑夯土墙,城基厚度9至12米。外廓城的形制,东西较长,南北略窄,成一矩形,四面各开3门,共12道门。

长安城内的街道,东西和南北方向排列,相互垂直,很像一块棋盘。南北大街共11条,东西大街14条。朱雀大街最宽,幅度达155米,其余各街宽度在75米左右,最窄的25米。街道宽窄的不同,反映了交通的特点。凡是通向六道城门的大街,由于行人较多,沿途车马频繁,所以街道较宽。全城街道两旁都有水沟,并种植槐树、榆树。长安大道笔直,绿树成荫,市容十分壮观。

从外城南面的明德门进去,就是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全长4 500米,宽150多米。朱雀大街和连接皇城里的承天街,把长安城分为东西两半。东半部设万年县,西半部设长安县,分辖两地居民。城内划分109个矩形坊,各坊都有围墙,除了皇城以南36坊仅有东西街道,只开东西门以外,其余各坊都有东西南北十字街,四面各开一门。这些坊里都是庭园住宅。长安城内辟有专门的商业区,这就是东市和西市。

东西两市在朱雀大街的两侧,各占两坊之地。据实际探测,西市每边之长是1 050米。市内的井字形街道,把市场分为9个方块,每方的四面都临街道。当时的商店都设在各方的周围。

在西市的中央,近年发现有地面铺砖的房屋遗址,这大概是市署,即封建政府专门管理市场的机关。

据《长安志》记载,东西两市各有220行。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市大衣行、绢行、秤行、鞦辔行、侯景先当铺、卖蜡烛的窦家店等。东市和西市相仿,会昌三年(843)失火,一夜之间烧毁曹门42行4 000余家,其中包括铁行、肉行等许多行业。

东西两市店肆繁多,商业兴盛,长安城的居民,都仰给两个市场供应,有时皇宫内部的一小部分物品也从市场采购。东西两市虽然是长安集中的商业区,但在两市以外,仍然存在着一些商店和作坊。例如靖恭坊有造毡的毡曲,道政坊、常乐坊有酒坊,所产美酒誉满长安。崇仁坊有乐器作坊,其中以二赵家最为精妙。延寿坊有玉器作坊,颁政坊有馄饨曲,长兴坊有毕罗店(卖抓饭)等。

由于商业发达,长安有很多茶肆、酒店、旅店、邸店等。例如崇仁坊、布政坊、延寿坊、延福坊、兴道坊、务本坊、长兴坊、永乐坊、靖安坊、亲仁坊、宣平坊等处, 都有旅店。 会昌五年(845),日本高僧圆珍曾在春明门外的高家店和崇仁坊的王家店住过。邸店则兼营代理店的业务,代客存货卖货。唐长安城示意图

长安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有普通居民四五十万,如果加上皇族、士兵、奴仆、僧、尼、道、冠、外国人及少数民族,共计百万以上。据记载,显庆三年(658),长安城里参观玄奘迎接慈恩寺碑的有100多万人。

从西市的北门出来向东走,穿过三条横街就是朱雀门,这道门是皇城南面的中门。朱雀门里就是皇城,皇城东西2 500多米,南北2 500多米,城周8 500米。皇城东西各两道门,南面有三道门。北面隔横街就是宫城。皇城的门都与外廓城门直接相对。皇城里有南北六条大街,东西七条大街。中央政府各机关都设在这里,构成全国的政治中心。

皇城以北与宫城中间有一条横街,宽440米,这是长安城中最宽的街道,实际是一个广场。皇城不设北墙,仅以横街与宫城相隔,而横街又设计得很宽广,这是从宫城的安全着想的。假若站在宫城南墙俯视皇城,就可以严密监视宫城以南各处,对保护宫城的安全特别有利。这个广场实质上等于宫城南面的屏障。

穿过横街是宫城,宫城南面中门叫承天门,承天门里有太极殿,西面是掖庭宫,东面是东宫。

太极殿就是隋朝的大兴殿,里面包括16座大殿。在承天门和玄武门之间主要是太极殿、两仪殿、甘露殿、延嘉殿等。另外这里还有中书省、门下省、宏文馆、舍人院及凝阴阁、望六亭等很多楼阁。

太极殿的西面是掖庭宫,乃嫔妃住所。东面是东宫,是太子宿舍及办公处。太极殿是唐初政治的中枢,贞观年间很多故事,都是在这里发生的。

从宫城的玄武门出来往东北走,便是大明宫。大明宫是贞观八年(634)唐太宗主持建设的。大明宫的正殿是含元殿,从高宗以后,唐代的政治中心就移到这里,国家大典多在这里举行。含元殿北面是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书省、门下省,其东侧是宏文馆和史馆。

大明宫里的另一重要建筑是麟德殿,这座殿在太液池西侧的高地上,当时国家宴会或外国使臣来朝,以及宰相奏事等,多在此处举行。

大明宫气势雄伟,壮丽辉煌,因此,唐高宗以后的皇帝多在这里居住。

从大明宫的东南角,经过夹城,顺城墙由东而南行,过通化门到达兴庆宫。兴庆宫是开元初年建设的,这是唐玄宗时期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兴庆宫中有兴庆殿、南熏殿、长庆殿、大同殿、勤政务本楼、沉香亭等建筑物。开元以后,唐玄宗政治中心从大明宫转移到兴庆宫,这是与兴庆宫距离曲江池较近有密切关系。到了天宝年间,玄宗沉醉于游乐宴饮,他和贵妃杨玉环长期住在这里,政治日益腐败。

长安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寺观之多也是全国之冠,全城有各种寺院150多所,其中最著名者是慈恩寺。

玄奘的译经工作,就是在慈恩寺里进行的。寺内重阁复殿,有房屋1 897间,都是雕梁画栋,穷极华丽,是长安贵族官僚游乐的胜地,也是长安城戏场最集中的地方。玄奘为了储藏从印度带来的佛经,倡议在慈恩寺内建筑大雁塔。在建塔过程中,他亲自参加劳动,工程进展得又快又好。大雁塔最初有五层,高54米,砖表土心,仿西域佛塔的形式。后来又进行休整,现在的大雁塔共7层,高64米,平面为正方形,这是我国楼阁式砖塔的典型。

在长安的安仁坊还有一座荐福寺,建于嗣圣元年(684),是为高宗献福而立。唐中宗景龙元年(707),修建了寺塔,这就是小雁塔,从此有了大小雁塔之称。小雁塔最初为15级,现在只有13级,高45米。明代因地震而损坏,解放后进行了修整,基本上恢复了原有的面貌。

曲江池位于外廓城东南角,是长安的著名风景区,有夹城复遭与大明宫、兴庆宫相通。这里是封建帝王、贵族、官僚经常游乐的场所。

当时的长安城又是全国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不仅有各国人士来此观光学习,而且不少外国朋友长期住在这里,有的还在中国做官。如,大食人李彦升对中国文化造诣很深,进士及第,后来在唐朝服务。波斯首领穆诺沙于开元时期两次来唐,授折冲,留宿卫。天竺人迦叶济,唐德宗时期任泾州大将试太常卿。罗好心也在唐朝当过检校太子詹事。新罗人朴球当皇帝侍从,以碁待诏。高丽、百济有不少人担任武将,其中最著名者有黑齿常之、泉男生、泉男产、高仙芝、王思礼等。阿倍仲麻吕是日本文学家,在长安50余年,从校书郎一直升到秘书监,得到了很高的荣誉。中亚昭武诸国人士留长安任职的有康国大首领康豔典,石城镇将康拂耽延及大兄弟地舍拨。流寓长安者有,玄宗时任安南都护、后来当鸿胪卿的康谦,德宗时期的琵琶名手康昆仑,著名画家康萨陀等。

唐初安国的安兴贵,由于攻打李轨立功,任右武卫大将军,封归国公,入居长安。武德年间,唐政府以舞蹈家安叱奴为散骑常侍。还有安附国,其父以军功封定襄郡公,贞观时期任佐领军府左郎将,并授上柱国,永隆元年(680),死于长安。

从唐初直到开元年间,各国经常遣使入唐。例如唐太宗时期,康国献金桃、银桃,植子园囿。唐玄宗时,史国、康国又献胡旋舞女。太宗时波斯使者到达长安,献活“褥虵”,能入穴取鼠。仅唐玄宗时期,前后即派使者来唐十余次,献纳波斯的土特产品。西方的拂菻(东罗马),曾五次派使者来长安,促进了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关系。

南方的天竺(印度及巴基斯坦),早在唐初,戒日王曾派使者到达长安,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唐玄宗时期,南天竺、北天竺、中天竺都遣使者来唐,献土特产品。

南亚的骠国(缅甸)、真腊(柬埔寨)、室利佛逝(苏门答腊)、师子国(斯里兰卡),都有使者来到长安。

新罗人来长安者更多,唐政府在长安设立“新罗馆”,专门接待新罗商客。

当时离长安最远的国家是流鬼(堪察加半岛),他们也派使者到长安,唐太宗授流鬼使者骑都尉的官职。

长安又是全国宗教中心。从唐初开始,就有不少外国僧人来到长安。玄奘回国译经以后,中国的佛教更加发达,吸引更多的外国僧人来到这里,其中主要是天竺和日本僧人。例如,中天竺的波顿(光智)原是戒贤法师弟子,贞观四年(630),他到达长安,在兴善寺翻译《大楞严论》。永徽三年(652) , 阿地瞿多(无极高)自西天竺携梵经来唐。三年以后,中天竺僧布如乌伐耶也到达长安,被安置在慈恩寺。南天竺僧跋日罗菩提(金刚智)曾周游师子国和佛逝国,后来泛海到了广州。 唐政府派人迎接他到慈恩寺译经。北天竺名僧阿目佉跋折罗(不空金刚),幼年曾随他叔父到过中国,开元时期又回国,周游五天竺, 广求密藏。天宝年间,他重返长安,带回经论500余部,后来被玄宗召见,支持他翻译密宗经论。从此,密宗思想在国内广泛传播。

除了天竺僧以外, 日本僧在长安的也不少,其中知名的有40余人,影响最大的为智通、智达等。高宗时期,他们进了慈恩寺,从玄奘学习法相,回国以后,成为日本法相宗的创始人。武周时期,道慈来长安学三论,后来成了日本三论宗的创始人。玄宗时期,荣叡普照在长安学习戒律,然后到扬州请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在唐宪宗时期,空海和尚来到长安,在青龙寺从惠果学习密宗经论,回国以后,带回大批中国新译的经典,宣扬密宗教义。唐末来长安的著名高僧是园仁,他从元政义真研究密宗,又向天竺僧宝月学习梵文,回国带回经论800余部,成为日本天台宗的五世座主。

由于长安居住着很多外国人和西域少数民族,他们长期与汉族人民杂居,生活上互相影响,特别是社会上层人士受外国人影响更为显著。例如,唐玄宗曾筑“凉殿”,大官僚王维设“自雨亭”。所谓“凉殿”,就是引水入室内,以转风扇,这是从拂菻(东罗马)传来的。

在服饰方面,唐初贵族外出,多着“羃”斗篷。,把全身都遮住。到了开元时期,宫人骑马都戴“胡帽”,不再用“羃”。贵族的服装也影响民间,当时长安有不少人着外国衣帽,学外国化妆技术。因此白居易说:“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

至于饮食方面,也受外国影响。有些人食铧锣(抓饭)、胡饼(塔纳)、饮波斯的三勒浆、龙膏酒。曲江池一带,开设不少波斯酒店,酒店里有外国女招待。著名诗人李白曾在这里醉酒。

在文娱方面,唐初由中亚传入的波罗球戏(马球),在长安颇为流行。凡是参加打球的,都骑在马上奔跑,挥杖击球,以争胜负。唐玄宗是打球名手。后来的唐穆宗、敬宗、宣宗、僖宗,也都是球迷。其中唐僖宗甚至以打球的胜败决定西川节度使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