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什么样的教育算成功
16496500000011

第11章 成功教育第二条(1)

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

心态决定命运,享受生活就要拥有阳光的心态,这是现代人最需要的精神财富。当孩子出现某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家长要给孩子合理解压,让孩子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用一颗平和的心看待问题,不嫉妒,不自卑,不虚荣。这样孩子就能心怀阳光,顺利地度过青春逆反期,更加自信地迎接挑战。

阳光心态对孩子有多重要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用阳光般的心态面对生活。所谓阳光心态,就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宽容的、开朗的健康心理状态。家长让孩子拥有阳光的心态,他就会觉得开心,就会有不断向前的动力,也能忘掉劳累和忧虑。当他遇到困难时,就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就会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就会去检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

温馨提示:

阳光是最美好、最光明的东西。心态对孩子的思维和言行都有导向和支配的作用,即使是孩子心态上的细微差别,也会产生成功或失败的巨大差异。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灿烂的人生,但是真正活得精彩的、有滋有味的,一般都是那些以积极心态生活的人。

下面讲述的小故事就是用积极阳光心态面对生活的典型案例:

美国《黑人文摘》杂志创始人、约翰森出版公司总裁、拥有三家无线电台的约翰·H·约翰森闻名世界,他的成功为美国公民。尤其是为美国黑人树立了成功的榜样。约翰森的成功,离不开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1927年,美国的阿肯色州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洪水冲垮,约翰森的家被水淹没,在洪水即将吞噬他的一刹那,母亲用力把他拉上了堤坡。

1932年,约翰森八年级毕业了,阿肯色城的中学不招收黑人,本来这一规定让约翰森很是沮丧,因为他出身贫寒,家里远远没有那么多钱送他去外面读书。这时,母亲却鼓励他一定要有一个信念,要用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1933年夏,家里终于凑足了一笔血汗钱,母亲带着他踏上了火车。在芝加哥,母亲靠当佣人谋生,艰难地维持他们母子的生活。

正是在母亲的“阳光教育”法的鼓励下,约翰森学习异常刻苦,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后来又顺利地读完大学。1942年,他开始创办一份杂志,1943年,那份杂志获得巨大成功。虽然在经营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小挫折,但是他一直有个阳光的心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果然。约翰森渡过了难关,攀上了事业的新巅峰。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正是因为约翰森有积极阳光的心态,他才能从无数次的困难和绝望中,对生活重新扬起信念的风帆。而这种阳光的心态,犹如一束暖暖的、柔柔的阳光,轻轻透入我们的心扉,让我们的心灵顿时阳光灿烂。所以,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把这种阳光的态度植入孩子的思想中,使孩子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有一颗开朗、乐观、力争向上的心。也许有的孩子生性悲观,但是家长也要深信孩子乐观积极的心态是可以经过后天培养的。

家长要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自己的孩子:

1.要让孩子经常与热情洋溢的人接触

对生活有激情的人会给你的孩子展示从黑暗中看到光明的方法。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有阳光相伴,会更容易走向成功。

2.要让孩子改变对生活的态度

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直接决定其心情,在许多极端情况下,有不少人在遭受意外事故或得了重病之后并没有变得很抑郁,而是将这种情况作为新的开端,并通过这样的经历对生活有了更好的理解。为此,家长可以从改变语言表达方式开始,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例如教他们在讲任何类型的句子时开头都不要使用“不”字。

3.要让孩子减少不必要的抱怨和责备

家长应当教孩子对自己拥有的一切充满感激,并加以珍惜,不要让孩子总觉得上天就对自己不公平,把所有的不如意都给了自己。海伦·凯勒曾这样说过:如果在每个人生命的某个时候,让他瞎上几天、聋上几天,他就会更加珍惜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对比那些身体缺陷者,他们已经拥有了多么幸福美好的一切。

4.让孩子在面临困难时不要退缩

家长要教育孩子把困难看做一种不可避免的挑战,并把自己看成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要让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从容面对,放松精神,转移注意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如旅游、听音乐,让自己快乐起来,始终保持健康阳光的心态。

要点总结

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人们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变故,乐观者突出的特点是能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仿佛被赋予神奇的魔力,能打开心灵的窗户。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保持阳光的心态,使孩子在工作和学习中有无穷无尽的动力。

追求上进的孩子最有出息

上进心,就是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为的一种心理品质。一般来说,性格决定命运。人一生下来,是否具有上进要强的性格,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后天的激发也同等重要。如果一个孩子具有不服输的精神,不断进取,敢于冒险,乐于拼搏,追求上进并且一直保持下去,那么,即使他的智商不太高,他也能够持之以恒,取得较好的成绩,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人、有出息的人。如果一个孩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即使他比较聪明,也未必能坚持到底,取得好成绩。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上进心是十分重要的。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兼精诸体,尤以行草擅长。他七八岁时开始学习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父亲王羲之悄悄走到他的背后,突然伸手去抽他手中的毛笔,小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我这个儿子以后也会有大名的。”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王羲之的一位朋友让小献之在扇子上写字,小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挥笔画了起来,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那人对小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久而久之,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小献之的母亲郗氏看到此情景,若有所思……一天,小献之问母亲:“我只要再写上3年就行了吧?”母亲摇摇头。

“5年总行了吧?”母亲又摇摇头。

小献之急了,冲着母亲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王献之心中不服,什么都没说,一咬牙叉练了5年,用尽了三缸水。一天他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父亲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儿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时,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添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小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你用尽三缸水,只有一点像你父亲。”

小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小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献之练字用尽了18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们父子被人们称为“二王”。

由此看来,家长的教育得法,激发了孩子的上进心,孩子受到精神上的鼓舞,就会越来越有出息;但是教育不得法,孩子偶然的失败也会导致他丧失信心,走下坡路。

温馨提示:

世界是一个竞技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拼搏,只有追求上进的人才有勇气迎接生活中的风雨,成就不败的人生。

那么,家长在对孩子进行上进心教育时,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要经常给孩子阅读励志文章,讲解伟人的成长故事或参观名人古迹

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解毛泽东的奋斗故事、小时候的求学故事、革命时的艰苦岁月,让孩子了解历史,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上进。家长也可以听听孩子的想法,及时帮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帮助孩子设立一个偶像

孩子上进的动力,往往来自于对偶像的崇拜,家长要让孩子学习偶像的做法,从偶像的人生经历巾得到启发。

3.家长要不断地让孩子设立小目标

家长要鼓励孩子设立了小目标就尽量完成,这样可以增强他的信心,当然还要适当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另外,家长还要告诉他,说到就要做到,不能半途而废。这样,孩子就会给自己设立F1标,然后自然为达成目标而努力。目标是人生的方向,有了这个方向,孩子就会有奋斗的方向,有进取的动力,也会逐渐走向成功。

4.培养孩子的毅力很重要

毅力是达成目标的保证,也是孩子不断进取的保证,家长培养孩子的毅力,可以要他参加跆拳道、跑步、拳击、游泳、篮球等活动,经常带他参加户外运动,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坚持一件事。家长要不时地给孩子吹“耳边风”:追求上进的孩子最有出息。

要点总结

家长教育孩子就要告诉他,上进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个过程。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只有追求上进的孩子才是有出息的人,而保持这种思想,就是在社会上生存的必要条件,否则将会被淘汰。

有效地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

生性敏感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遭遇自卑,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它宛如心灵上的一把锁,锁住了人的信心与勇敢,让人裹足不前,不愿面对挑战。孩子在童年时的自卑不利于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容易造成性格的缺陷。它如同魔鬼一般,如影随形,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影响。

心理学认为,自卑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弱;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猜疑心理。

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刚开始的时候非常自卑,对自己毫无信心,因为他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都比别人差。在成才眼里,许三多就应该是个呆子,要么被欺负,要么是需要保护。他不容许许三多有任何比他强的地方,也不惜夸大自我来保持这种优势地位。而对于许三多,他已经完全认可了这种比较,他就相信自己是个呆子,再好也是个笨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他从小被父亲“龟儿子”“龟儿子” 的叫,用他父亲的话讲就是“他笨,干啥啥不行”。父亲和同伴的消极评价使他把消极的外界评价内化为自己的思维逻辑。从而形成了很强的自卑心理。

在许三多身上,我们清晰地窥见了他父亲在他心里留下的阴影。那种不断的苛责与否定所造成的自信心的丧失,压制了自身潜能的开发,也在一段时间内阻碍了许三多的成长。

温馨提示:

美国一个作家曾说过:“在你的身上潜伏着成功的种子,一旦结束冬眠,采取行动,就能助你攀上连自己也不敢想的高峰。”

要消除内心的自卑心理,家长就要帮助孩子进行调整,挣脱“自我设限”,我们来讲一个很著名的故事:

1920年,美国田纳西州一个小镇上,有个姑娘出生了,她妈妈只给她取了个小名叫小芳。小芳慢慢懂事后,发觉自己与其他孩子不一样:

她没有爸爸,是私生女。人们明显歧视她,小伙伴们都不跟她玩,她不知道为什么。她虽然无辜,但世俗却是严酷的。我们每一个人一生可以做出多种选择,但不能选择父母,而小芳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谁。

小芳上学后,歧视并没有减少,老师和同学仍以冰冷、鄙夷的眼光看她:她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没有教养的孩子,一个不好家庭的孽种。于是,小芳变得越来越懦弱自卑,开始封闭自我,逃避现实,不再与人交往接触。

小芳最害怕的事就是跟妈妈一起到镇上的集市,她总能感到人们在背后指指戳戳、窃窃私语:“就是她,那个没有父亲、没有教养的孩子……”

小芳13岁那年,镇上来了一个牧师,从此她的一生便改变了。小芳听别人说,这个牧师非常好,她非常羡慕别的孩子一到星期天,便跟着自己的双亲,手牵手走进教堂。她只能通过教堂庄严神圣的钟声和人们面部的神情,想象教堂里是什么样,以及人们在里面干什么。

有一天,小芳终于鼓起勇气,等人们进入教堂后,偷偷进去,躲在后排倾听——牧师正在讲:

“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你成功了,并不代表未来还成功;过去你失败了,也不代表未来就要失败。因为过去的成功或失败,只代表过去,未来是靠现在决定的。现在干什么、选择什么,就决定了未来是什么。

失败的人不要气馁,成功的人也不要骄傲。成功和失败都不是最终结果,它只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件事,因此,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永恒的成功,也没有永恒失败的人。”

小芳被深深地震动了,她感到一股暖流冲击着她冷漠、孤寂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