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什么样的教育算成功
16496500000012

第12章 成功教育第二条(2)

但她马上提醒自己:得马上离开,趁同学、大人们未发现她时赶紧走……第一次听过后,就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冒险——但每次都是偷听几句话就快速消失掉。因为她懦弱、胆怯、自卑,她认为这个世界并不属于她,自己没有资格进教堂。她和常人不一样。

终于有一次,小芳听得入了迷,忘记了时间,直到教堂的钟声敲响才猛然惊醒,但已经来不及了。率先离开的人们堵住了她迅速出逃的去路。她只得低头尾随人群,慢慢移动。突然,一只手搭在她的肩上,她惊惶地顺着这只手臂望上去,正是牧师。

“你是谁家的孩子?”牧师温和地问道。

这句话是小芳十多年来最害怕听到的。它仿佛一支通红的烙铁,直刺小芳的心灵。人们停止了走动,几百双惊愕的眼睛一齐注视着小芳。

教堂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小芳完全惊呆了,她不知所措,眼里含着泪水。

这个时候,牧师脸上浮起慈祥的笑容说:“噢——知道了,我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你是上帝的孩子。”然后,他抚摸着小芳的头说:

“这里所有的人和你一样,都是上帝的孩子!过去不等于未来——不论你过去怎么不幸,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未来必须充满希望。现在就做出决定,做你想做的人。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要到哪里去。只要你对未来充满希望,你现在就会充满力量。不论你过去怎样,那都已经过去了。只要你调整心态,明确目标,乐观积极去行动,那么成功就是你的。”

牧师话音刚落,教堂里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没有人说一句话,掌声就是理解,是歉意,是承认,是欢迎!整整13年了,压抑心灵的陈年冰封,被“博爱”瞬间融化……小芳终于抑制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小芳从此变了……在40岁那年,小芳荣任田纳西州州长,之后,弃政从商,担任世界500家最大企业之一的公司总裁,成为全球赫赫有名的成功人物。67岁时,她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攀越巅峰》,在书的扉页上,她写下了这句话:

“过去不等于未来,成功与目前的境况无关,过去的都过去了,关键是未来,过去决定了现在,而不能决定未来,只有现在的作为及选择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

从上面的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消除孩子自卑心理的重要性,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要用有效的方法引导,这样,才能让家庭的关爱如二月春风吹拂孩子的心灵。

1.多赏识赞扬。少批评指责

孩子其实是很脆弱的,孩子有一颗玻璃心。这颗脆弱的心如果承载太多来自父母的负面语言,就会碎裂成无数的自卑因素,刺伤自己。孩子是越表扬越上进,越批评越下滑。说你行,你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家长教育孩子时,要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少抓住无关大局的小缺点大做文章。当然表扬也有方法,有度,家长要适度地把握,以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为目标。

2.放低标准,给孩子减压

家长不要总盯住孩子的分数不放,要重过程,轻结果。因为孩子的发展潜力还很大,一时的退步不等于以后不进步,也许孩子的起跑点比较低,但不到终点站,永远不能说自己的孩子输了。过分的苛求,只能滋长孩子的自卑情绪。所以,家长要从长计议,不要把目光锁定在眼前,只要孩子尽力了,就得理解和宽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3.培养特长,相信孩子是独一无二的

在任何情况下,家长都不要把孩子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较,让孩子当众出丑,特别不能在别人的面前揭孩子的“伤疤”和“隐私”。每个孩子的性格、学习风格、行为都有很大的不同。盲目地拿孩子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对比,孩子就容易自卑,因此,家长应该做的是协助孩子发展专项技能,尽早培养他的能力。

4.放开孩子。让孩子锻炼

儿童的自卑与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差很有关系。家长不要从小事事包办,一切替孩子做好。尤其是隔代抚养中,孩子容易被祖辈溺爱。不要嫌孩子手脚不灵活,动作慢。因为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还不够好,从不熟练到熟练,是必经的过程。该让孩子做的要放手让他做,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多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在社会交往中培养他乐观自信、大方活泼的好品格。这样才不会使他的各方面能力落后于同年龄人,才能让他在脸上写满自信,消除自卑心理。

要点总结

人之所以会产生自卑心理,绝大部分是由儿童时代所受到的创伤引发的,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家长消除孩子的自卑,最重要的就是用恰当的方法让孩子超越自卑,引导孩子积极向上,防患于未然。

孩子应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孩子若能学会感恩,常怀感恩之心,心境就会因感恩而舒展,相貌会因感恩而美丽,人格也会因感恩而升华。

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当孩子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和平的种子,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家长要让孩子常怀感恩之心,这既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生活智慧,拥有感恩之心,孩子就能学会做人,也就有了成就非凡人生的起点。

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孩子的心改变了,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了,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了,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了,孩子的一生都将改变。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拥有感恩之心是多么重要。家长要想让孩子拥有感恩之心,首先自己就要对孩子实行“爱”的教育。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一书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教育没有****,就成了无水之地,任你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在爱的氛围中感动孩子,在爱的陶冶下感化孩子,在爱的弥漫下感染孩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启蒙教育、根基教育,在孩子的整个生命历程中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作为培养孩子健康情绪情感的感恩教育,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看来,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换个角度看问题,就像罗斯福一样,为“失盗”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赶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

“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最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就可以给他讲这个故事,启发孩子要心怀感恩。

另外还有一个小故事: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家里有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竞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给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于是,她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竞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

“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给你。”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荡,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而那些不会感恩的人,血是凉的,心是冷的,带给社会的只能是冷漠和残酷,这样的人如果多了,社会就会变成冷酷而毫无希望的沙漠。

家长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他却不求回报的每一个人: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他们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他们就能对别人对环境少一份挑剔,而多一份欣赏;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他们就能赢得别人的喜欢。

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首先。家长要把感恩教育渗透于生活中: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家庭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孩子经历着、感受着家庭的一日生活所带给他们的一切体验。如果家长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契机,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识恩、知恩,培养他们的识恩、知恩的心向和能力,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温馨提示: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

其次,注意父母的表率作用,让孩子拥有感恩之心:培养孩子感恩、施恩意识和行为。

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易接收外界的各种信息。因此,家人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在有意无意中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因此。作为家长,在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或帮助家长时,家长应敏锐体察,适当感谢和鼓励孩子。家长的这种感恩方式,不仅言传身教,使孩子切身体会到家长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也使他们体会到了施恩的快乐。

再次,家长要强调健康的感恩行为,让孩子拥有感恩之心。

古人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古以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社会和谐的根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人却故意扭曲了对知恩报恩的理解,破坏了原本和谐的传统精神。因此,家长在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的时候,应注意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一定要让孩子首先明确感恩的真正内涵,让他们懂得“何为恩”“何为健康的知恩报恩”;让孩子的感恩成为他们自觉自愿的健康行为;让他们在家长的感恩教育巾,体会爱、懂得爱、分享爱、施予爱,享受一个健康、快乐的家庭生活。家长只有为孩子提供一份健康的感恩教育,孩子才能在爱与被爱、尊重与信任巾展示生命的灵动和飞扬。

除此之外,家长不妨在闲暇的时候,给孩子读读《羊皮卷》,让他在静静地聆听巾感悟生活的美好,拥有一颗感恩之心,下面节选了其中的一小段: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我该怎样回应他人的行为呢?用爱心。爱是我打开人们心扉的钥匙,也是我抵挡仇恨之剑与愤怒之矛的盾牌。爱使挫折变得如春雨般柔和,它是我商场上的护身符;孤独时,给我支持,绝望时,使我振作;狂喜时,让我平静。这种爱心会一天天加强,越发具有保护力。直到有一天我可以自然地面对芸芸众生,处之泰然……

要点总结

家长要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而且家长要把这项教育贯穿始终,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帮助孩子成功地度过逆反期

“青春期逆反”,又称“青春期综合征”,大都发生在十二三岁至十五六岁。随着心理的不断发展和经历、经验的不断积累,孩子的成人感产生了,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导和安排,而是表现出叛逆和冲动。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世界,从依赖走向独立。

家长对于孩子“逆反期”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产生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日益消沉,不求上进,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

孩子过度的逆反,可能会引起老师、父母的恼火,这样他们又会对孩子加以指责,形成恶性循环。孩子的叛逆性格发展到极端,会导致人格和行为的不健康。近年来社会上多发的青少年逆反期杀亲案、出走现象、自杀事件无不说明,如果在这一特定时期疏导失当,将会发生多么惨痛的后果。

下面是一则来自网上的日志,让人不忍卒读……寂寞能啃噬一个人的意志,习惯了彻夜的失眠,原来我失去了战胜寂寞的意志。

一直高傲地认为我是坚强的,我是自我的,我是独一无二的。

我孤傲地走在人群里,瘦小的身影很快被淹没,走着走着,突然就被熙熙攘攘的人群给冲散了,我站在原地不知所措,甚至想放声大哭。

我一下子迷失了家的方向,记得我离家出走时,我亲爱的家人说:

“从来没有人想过抛弃你,而是你先抛弃了爱你的人。”

在你们为我安排好一切的时候我却出逃了,我抛弃了那些沉甸甸的爱。你们的爱总是会夹杂着些许的伤害,让我想接纳的同时又不由自主地退缩。如果那些爱的纯度不够,还掺杂着你们的自私,那就不要再对我施舍,我会很痛苦,我会疯掉。

我是个极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我很容易就走了极端,我又一次远远地逃离你们所看到的一切。夜开始冷了,还飘着雨,站在陌生城市的街头,思念着你们,我依然会泪流满面。对不起,我是个病态的孩子,还带点叛逆。我爱的人啊,请原谅我所做的一切,请原谅我的自私。

因为生活是我的,而我最害怕的就是当晨雾散尽了最后的迷茫,我再也找不到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