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新技术·如何建设生态庄园
19684200000053

第53章 在生态庄园怎样运用长裙竹荪与粮菜套种高效栽培模式

长裙竹荪是一种名贵食用菌,其形态亮丽,清香沁人,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肿瘤多糖,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国内市场每千克干品售价80~200元。近年来,有人以纯作物秸秆为原料,进行长裙竹荪与粮、菜作物间作套种,探索出长裙竹荪、玉米、丝瓜、莴笋四种四收高效栽培技术。

(1)春栽竹荪。

①选择菌种。北方平原大田栽培,适宜春播秋收,应选用中高温型品种,如长裙竹荪。

②备料。农作物秸秆如黄豆秆、玉米秆、玉米芯、麦秸、棉花秆、棉籽壳、花生秧、花生壳等,均是栽培竹荪的好原料,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原料要新鲜无霉变,充分晒干,加工成5~10厘米的碎段。铺料前充分浸透水,含水量65%左右。

③筑畦、铺料、播种。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土质微酸,给排水方便的农田为栽培场地。按南北走向做2.4米宽的栽培带,栽培带中间平行筑两个竹荪栽培畦,畦宽50厘米,深10厘米。两畦之间留30厘米宽的人行道,畦边留55厘米宽的宅地种玉米和丝瓜。先铺1层5厘米厚的黄豆秆,均匀撒播1层菌种(占总用种量的1/3)。接着铺1层厚约10厘米的玉米秆,把其余菌种均匀撒在上面。再覆盖1层玉米芯和木屑的混合料,厚3~5厘米,上部拍成龟背形。每平方米铺干料约10千克,用菌种1千克。铺料时也可将几种原料混合使用。

④发菌管理。竹荪生长离不开土壤,覆土可促进菌丝扭结,诱导菌球形成。选用含腐殖质丰富的疏松土壤,粉碎成黄豆至蚕豆大小的颗粒,充分暴晒,以驱虫灭菌。使用时用净水调和,使土粒含水量达65%左右,播种结束后,立即覆盖在料面上,厚3~5厘米。竹荪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15℃~28℃,最适温度为23℃。培养料含水量65%左右。发菌前期,因自然温度较低,应盖膜保温保湿。竹荪属好氧真菌,从播种后第3天开始,每天中午要揭膜通风30~60分钟,以利发菌。5月中上旬,当气温达到25℃时,可揭去地膜,覆盖湿麦秸,以保湿避光。覆土层表面发白时应及时喷水。土壤含水量过高,透气性会降低,从而影响竹荪菌丝的正常呼吸,严重时会造成菌丝死亡而绝收。因此,在雨季应架弓形棚架,上覆草帘以防雨淋。雨水较大时,应及时挖沟排涝,以免土壤和培养料积水。播种后40~50天,菌丝长满土层表面,可停水6~7天,以改善土层透气状况,促进菌索扭结,然后大量水催蕾。随着菌球的生长,应加大喷水量,使基质含水量达70%~75%,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

⑤采收与加工。菌球成熟时,顶端逐渐凸起,一般在清晨5∶00~8∶00时破口。从菌球破口到菌柄停止伸长,菌裙完全张开,子实体成形,仅需3~4小时。此期间要早晚各喷水一次,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95%左右。子实体成形后,要及时采收,烘干包装。每采完一批,要及时刮去覆土层,在料堆上加盖一层新鲜原料,厚2~3厘米,再盖上一层新鲜土壤,同上管理。一般播种一次,可收获2~3批,每平方米收干品150~250克。

(2)点播玉米。选择优质高产春玉米品种,4月上中旬在竹荪栽培畦外的55厘米空地,种两行玉米,行距50厘米,株距16.5厘米。

(3)套种丝瓜。选择优质高产丝瓜品种,4月下旬育苗,5月中旬定植于两行玉米之间,株距30厘米,667平方米保苗1200棵。在竹荪畦上方,顺畦走向栽竹竿或水泥柱,拉三道高2米的铁丝,以利丝瓜爬架。爬架后的丝瓜秧,为竹荪后期生长提供良好的遮阳保湿环境。

(4)冬栽莴笋。9月中下旬,竹荪采收结束,丝瓜拉秧,砍掉玉米秆,把栽过竹荪的废料,撒于田间作底肥,整地后待栽莴笋。选择高产优质莴笋品种,9月下旬育苗,11月中旬定植,筑30厘米宽小埂,栽一行莴笋,株距30厘米,两埂铺一幅地膜,每667平方米栽苗7700棵,2月中旬盖小拱棚,3月下旬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