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华血脉
1972400000035

第35章 致公堂:从秘密帮会到革命党的蜕变

致公堂也叫洪门。

洪门本是旧中国的秘密帮会之一,其称谓很多,代不相同。如三点会、三和会、红帮、天地会等等。

为什么叫“洪门”?是取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号的“洪”,其反清复明之意明且著矣。洪门会员特别强调会员对组织的效忠,尤以义气为重。洪门早期主要在福建、广东及长江流域一带活动,随着华人移民的增多,这些秘密会社也逐渐转移并蔓延至南洋及美国各地。致公堂就是洪门的一个海外分支机构,对外称“天地会”或“红帮”,对内则称洪门。

1876年,洪门致公堂在檀香山正式登记成立,其后,致公堂的分支机构在美洲普遍出现。如在旧金山有洪门堂,在加拿大有洪顺堂等。此外还有三合堂、广德堂、协议堂、丹山堂等洪门组织。致公堂有严格的堂规,尊奉三大信条:“以义气团结,以忠诚救国,以侠义除奸。”这表明,它是一个以团结华侨、组织华侨、维护自身利益及反清救国为己任的组织。

其后,随着国内维新运动的兴起,反清色彩也不那么明显了。

1903年9月,孙中山先生从日本赴檀香山,为了争取和发展革命力量,扫除保皇党对洪门的影响。他到各地发表演讲宣传革命思想,还创办《檀山新报》,撰写《敬告国民书》、《驳保皇报》等文章。并于1904年1月在檀香山加入致公堂。

孙中山先生在旧金山致公堂总部,亲自为致公堂重修新章,对致公堂组织进行整顿和改造。孙中山先生充分肯定了洪门的历史作用,对洪门的弱点也作了直截了当的批评。在他的指导下,重新修订的新章具体条款为八十条,主要内容为四点。第一:“本堂名曰致公堂,总部设在金山大埠。支堂分设各埠。兹有名目不同者,今概改正,名曰致公堂,以昭划一”;第二:“本堂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第三:“凡国人所立各会党,其宗旨与本堂相同者,本堂当认作益友,互相提携;其守旨相反者,本堂当视为公敌,不得附和”;第四:“凡各埠堂友须一律注册报名于大埠总堂,方能享受总堂之一切权利”。

此事在当地引起很大影响。

由于孙中山先生加盟致公堂并对其组织进行了改组,使致公堂组织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导入,使致公堂组织得到了较好的整顿与改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政纲的确立,使致公堂由一个封建帮会改变成了一个具有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进步组织,这是一步历史性的跨越,从此也就彻底地脱胎换骨了。

海外洪门组织最初开山立堂的宗旨,就是爱国家,爱民族,抵御外来侵略。300多年来,他们为了保卫祖国而浴血奋战,抗御外侮,铲除军阀,追求革命。

1923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

司徒美堂、黄三德及海外不少洪门团体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大会着重讨论了改堂为党,成立中国致公党的问题,所以实际上也是第一次正式筹备组党会议,并通过了《中国致公党党纲草案》,会议决定成立中国致公党筹备委员会。1925年8月筹备委员会总会又发出了《通告全体洪门人士书》,就有关建党的具体事项,通告了全体洪门人士。

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大会在旧金山召开。来自美洲各地、香港、澳门和上海等地的洪门组织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的主要内容是:决定以洪门致公堂为基础,组织华侨政党,定名为中国致公党;通过《中国致公党党纲》;选举陈炯明(1878~1933)、唐继尧(1883~1927)为党的正副主席总理。

这一次恳亲大会为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也宣告了中国致公党的成立,标志着华侨政治力量的新的崛起。

中国致公党成立后,在美洲凡是有堂的地方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致公堂组织也要求改堂为党,使致公党的组织遍布亚洲、美洲等30多个国家。但由于洪门之间有较强的独立性,改堂为党的决议,未能在海外各地洪门团体中普遍实行,实际上形成了党堂并存、堂党不分的格局。在中国致公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又决定存堂保党,以党领导堂,这一决定和“一大”相比是很大进步。“九?一八”事变后,致公党领导广大党员投入到了抗日救国斗争之中,谴责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并通过致公堂等洪门团体发动华侨积极支持国内一切抗日救亡运动。司徒美堂也立即联合各侨团组织,发动了募捐救国,又亲自携带侨胞及捐赠物资到上海慰问十九路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司徒美堂以古稀之年,奔赴呼号于美国、加拿大、古巴、秘鲁、巴西、巴拿马等国之间,宣传抗日救国。

致公党这一海外华侨政党对民族的独立、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贡献良多。